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夏季高溫容易導致皮膚出油與流汗,皮脂分泌旺盛進而堵塞毛囊,造成痘痘生成,若清潔與保養方式不當,恐使痘痘惡化,甚至留下難以消除的痘疤。根據最新調查結果,台灣12~35歲的年輕族群中,超過8成曾因青春痘感到焦慮,且有痘痘與痘疤者,對外貌的不滿意程度更是無痘者的2倍以上。
隨著平均年齡的增加,運動對於維持健康和延緩老化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強體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最後的10項全能」,現代人如果想要「減少不健康餘命」,運動正是最好的選擇。
許多家長聽說「類固醇」副作用總是心生恐懼,不願讓孩子使用,但醫師提醒,氣喘平常就該好好用劑量較小的「吸入型」類固醇控制,別等到嚴重急性發作,逼不得須用「全身性」類固醇抑制,更容易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換奶期,乳品怎麼挑?乳品類在孩童不同的年齡增長時期,都扮演重要的營養來源角色。無論是母乳哺育、搭配副食品,或逐漸增加固態食物比例的過程中,不少家庭都會面臨換乳、以及如何挑選的問題。營養師提醒,新手爸媽小心陷入「換乳3大迷思」。
李先生和太太為了能順利懷孕,多年來以求診無數生殖醫學中心,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療程也已經進行了10次,卻仍然沒有等到好消息。由於太太早已是高齡產婦,婦產科檢查也顯示卵巢功能老化,且在多次的生殖療程之後,太太明顯感到身體大不如前。
新冠確診人數飆破5萬大關,還不知道怎麼視訊看診領藥?只要拿起手機下載「健康益友APP」並註冊基本資料,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防疫專案」或「居家隔離檢疫」,並開通專科門診服務,就可線上諮詢醫師開立處方拿藥。《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好「健康益友APP-專科門診服務」操作步驟,圖解教學一看就會!
近年因新冠肺炎大流行,許多人為了在家工作也能保持活動習慣、避免上健身房因接觸他人增加感染機率,使得居家健身蔚為風潮。西班牙知名運動科學家吉列爾莫的著作《徒手健身》,就深入淺出的分享了利用居家環境進行身體訓練的技巧,並提醒別忘了搭配飲食控制,才能事半功倍。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冠肺炎口服藥在5天內投藥比較有效,但由於目前醫療量能不足,民眾從確診、視訊看診開處方到真正拿到口服藥,間隔動輒超過5天!
55歲婦人因風濕病造成膝關節嚴重變形而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卻種下難治型慢性骨髓炎的遠因,在20次住院控制反覆發炎中,又不慎跌倒骨折,再遭到細菌感染。一般而言「截肢」或許是不可迴避的選項,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骨腫瘤及關節重建科主任謝明宏卻與整形外科聯手治療,歷經30次手術,並置入腫瘤型人工膝關節,總算讓病人正常走路,重回健康生活。
「不孕症其實是文明病!」禾馨生殖醫學中心醫師陳菁徽指出,現在平均結婚的年紀遠比十幾二十年前晚了7、8歲左右,隨著年紀越大,自然受孕也就越困難。根據統計,約有15%的夫妻會面臨不孕症,也就是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遭遇不孕的問題。
感覺孤單並非弱者的表現,人類是群體動物,歸屬感其實是攸關生死的重要感受,諮商心理師楊雅筑在《關係的刻意練習》中提醒,與其否定自己對群體歸屬的渴望,你可以學習面對孤單、處理孤單,藉此更加認識自己,從而改善每一段你在乎的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82歲蔡奶奶有乳癌及胰臟癌病史,近日因左腳腫大、疼痛影響行走,而到醫院就醫。經檢查發現,癌症轉移的淋巴結壓迫到骨盆腔血管,導致左側髂靜脈以下全部被血塊阻塞,診斷為深層靜脈血管栓塞。醫師將血塊清除後,同時將被淋巴結壓迫的血管部位放入靜脈專用支架,以預防再次復發。術後第2天蔡奶奶可下床走路,1週後順利從象腿恢復成以往細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