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隨著平均年齡的增加,運動對於維持健康和延緩老化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強體能、改善心肺功能,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文,分享「最後的10項全能」,現代人如果想要「減少不健康餘命」,運動正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國人受教育年數增加,平均結婚年齡逐年上升,而生育年齡普遍延後。過去研究觀察到父親生育年齡愈高,其子代思覺失調症風險增加,且發病年齡較早,但尚未有實證研究直接評估與量化。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男性生育年齡愈晚,與子代身上產生的新生突變,呈正向相關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健康相關性的研究。
一名男嬰一出生就發現左腳掌有「馬蹄內翻足」現象。醫師指出,「馬蹄足內翻」是指前足連接小腿骨的足部部位,與小腿骨之間呈現向內和向下異常扭曲的一種病症,可出現在單一隻腳或雙腳。
上班看電腦、下班滑手機、追劇盯平板,現代人操爆眼球的時間不斷延長,有些人直到睡覺前一刻都停不下來。長期近距離看螢幕用眼,讓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年輕人或多或少,喜歡戴隱形眼鏡,更會加重乾眼及疲勞狀況。
受疫情影響父母收入,張小姐零用錢縮水,加上放假症候群,近來肩頸酸痛,張口耳前發出「嘎嘎」聲響,進食和說話時,臉頰疼痛異常,無法專心、失眠、焦慮。經詳細檢查,確認為「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在給予適當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
在奧運場上屢破紀錄的舉重天后郭婞淳,即使已確定拿到金牌,仍試圖挑戰、超越自己,勇往直前的態度,感動了全世界。在《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書中,揭露了這位世界頂尖運動員如何在反覆練習中淬煉出堅韌的信念,也分享在訓練中一步步突破身體弱點的踏實歷程。以下為原書摘文: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發現,照顧好關節,竟能降低失智症風險?等到這裡痛那裡痛,就來不及了。《關節回正鬆筋》一書中,分享了人到中老年最容易出現的膝蓋與髖關節問題的成因,並提供了在家就能檢查關節是否正確開啟的測試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處於青春期風暴中,身為父母既害怕他們衝動犯錯,又擔心他們敏感受挫,捨不得放手不管,主動關懷卻經常適得其反。韓國最受中學生歡迎的熱血教師張曦允,以教育現場第一手觀察,寫出《青春期父母的機智教養》分享與青少年的溝通方式與相處心得。以下為原書摘文:
今年母親節,新手媽咪壓力一定不小,不僅新冠疫情衝擊,最近又有諾羅病毒來攪局;媽咪不但要顧好自己的健康、也要照顧寶寶免於病毒的危害,雙倍辛苦可想而知。 最近就有不少媽咪詢問該如何增進寶寶的免疫力?卓越皮膚科兒科聯合診所院長顏俊宇說,寶寶腸道的健康與免疫力好壞有直接關係!「寶寶的腸道問題多半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所引起;尤其近期是諾羅病毒的高峰期,門診經常可見寶寶出現消化道不適的症狀造成嘔吐、發燒或...
近年科學家們發現人類身體大大小小的毛病,總跟腸道菌脫離不了關係,食物中的「糖」更是對腸道菌和大腦有著重大影響,即便如此,難道一點糖都不能吃嗎?3位營養專家在《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中,告訴大家,如何正確攝取糖份,養出腸道好菌。以下為原書摘文:
身體影響心理,是真的!關懷母親或身邊女性,多點詢問和觀察,注意是否有長年未解決的身體疼痛,讓她們表現出情緒低落、難以相處、焦慮躁鬱、失眠等情形。
每到5、6月春夏之際,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高峰,嬰兒及孩童若感染腸病毒,最怕有併發重症致死率及後遺症的發生!但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指出,最新腸病毒疫苗「EV71vac」已證實,可有效對抗嬰幼兒腸病毒重症,最小接種年齡僅需「2個月大」就可施打。 這也是台灣首支成功自主研發並獨立完成三期臨床的疫苗,且該支疫苗保護效力逼近100%,能有效預防感染及重症,預計年底前完成藥證許可,最快能於明年初開始讓民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