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日前,一名年約50歲女性,單獨前來門診求助表示,想與老公運動卻總是等不到老公勃起,即使靠甜言蜜語,老公也不願面對問題;最終因老公尿尿速度變慢,擔心攝護腺肥大的危機,在陪同就診時,才終於同步解決先生硬度不足問題。醫師也提醒,若明顯感受到硬度下降一段時間,就應該尋求專業協助。
冬末春初氣候不穩定,冷氣團一波波來襲,不少民眾的皮膚就出現問題,嚴重甚至影響生活。台中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佳佳強調,部分民眾會容易過敏、皮膚容易乾燥,更要勤加的保養皮膚,更提供保養注意3件事,避免皮膚龜裂,看起來傷痕累累。
近日,彰基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舉辦「腦性麻痺兒童關懷團體」活動,對象包含腦性麻痺兒童及家長,活動中進行腦性麻痺照護醫療講座,包括腦性麻痺的基本醫學知識、如何診斷、如何治療等。另外也邀請2位大學的病友,分享成長的心路歷程。醫師表示,腦性麻痺小朋友需要更多的關懷,成長也會更辛苦,家長也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來照顧這些小朋友。
亞斯伯格症孩子天生社交能力弱、對某些事情很執著,因此常與外界變化、他人反應脫節。對此,與亞斯兒溝通與互動,建立關係最重要,因為亞斯兒一旦接受你,就會接受你所說的話。臨床心理師王意中於《不動怒,與亞斯伯格症孩子親近溝通》一書中,分享亞斯伯格症的真實案例,幫助父母和老師,與亞斯兒建立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曾被被父母用言語傷害過?當父母以「為孩子好」為前提教育,期許孩子更優秀與完美,但是用錯方法卻會傷害孩子的自我、價值與人格。《情緒勒索》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於《羞辱創傷》中,分享個案的故事,帶讀者了解心理創傷的相關議題,並陪伴創傷者撕下內心的負面標籤。以下為原書摘文:
半夜忽然上吐下瀉,一人傳染全家都中,小心是得了病毒性腸胃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近兩週以來,兒童急診明顯以「嚴重嘔吐」症狀為大宗,其中大部分皆為諾羅病毒引發的「病毒型腸胃炎」,有時會合併腹痛、腹瀉、或發燒,嚴重時可能演變成脫水或低血糖。
隨著年齡增長,眼部肌膚也隨著老化,眼部的膠原蛋白和彈性也慢慢流失。當下眼瞼的肌肉、皮膚和眶膈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失去原本的支撐力,無法支撐原本護理眼球的脂肪,久而久之脂肪下移就成了眼袋,因此也造成「眼袋整形」的興起,但眼袋整形需要切掉眼皮嗎?快來看整形外科醫師這麼說⋯⋯
56歲的蔡先生因為反覆咳嗽,已長期持續1~2年,又時逢新冠肺炎疫情,蔡先生很擔心自己咳嗽的表現,會令人誤以為他確診或是新冠後遺症,而感到十分困擾。醫師提醒,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最主要2大原因為「鼻涕倒流」及「胃食道逆流」,經中醫對症用藥調養月餘後,有效清痰、止鼻水,改善咳嗽症狀。
迎來西洋情人節啦!許多情侶都會在情人節吃頓浪漫的燭光晚餐,若是在家料理一頓充滿儀式感的晚餐,但是正在控制體重的人要怎麼吃才不會變胖呢?對此,營養師分享「情人節大餐挑選祕技」,不論法式、義式、美式料理都有。建議民眾,享受情人節大餐要適量吃,否則可能因為大量進食而成胃部不適。
張阿姨跟女兒說,她現在「很怕睡覺」。女兒聽了很擔心,問了才知道,原來張阿姨說她已經有好幾次睡覺時腳抽筋,每次抽筋的疼痛,總是讓她突為被嚇醒、痛醒,使得她後來不太敢晚上睡覺。以致於白天睡得多,結果晚上更容易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