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口腔保健

牙齒有黑點,是蛀牙還是「牙齒染色」?醫教1招判斷:看有無凹洞

牙齒有黑點,是蛀牙還是「牙齒染色」?醫教1招判斷:看有無凹洞

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特別企劃:用藥安全

手術前還能吃藥嗎?哪些藥需要停用?麻醉科醫揭「3類藥物」要注意

手術前還能吃藥嗎?哪些藥需要停用?麻醉科醫揭「3類藥物」要注意

65歲張先生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平時規律服藥控制良好。近期因膽結石困擾,安排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但擔心麻醉風險「某些藥吃了會影響手術」,術前出現焦慮與失眠。在家人鼓勵下,他前往新竹台大分院麻醉術前評估門診,經專業團隊評估與說明後安心接受手術,術後2天順利出院。

20歲男大生乾癬疾病延燒關節誤認痛風,醫籲提早控制發炎為關鍵

20歲男大生乾癬疾病延燒關節誤認痛風,醫籲提早控制發炎為關鍵

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旻憲醫師指出,乾癬的核心問題來自免疫系統失衡,體內發炎反應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產生紅斑、脫屑與搔癢等症狀。若發炎波及關節,可能有3成患者引發乾癬性關節炎,造成關節紅腫、僵硬與變形,一旦結構受損往往無法逆轉,影響行動力與生活品質;臨床上就有患者誤以為只是關節痛或痛風而延誤治療時機。 臨床中有一名20多歲、...

你是否曾經歷「言語冷暴力」?精神科醫:「攻擊」是感到威脅的反應

你是否曾經歷「言語冷暴力」?精神科醫:「攻擊」是感到威脅的反應

明明沒錯,卻莫名遭受責罵、冷言冷語、無視?日本精神科醫生水島廣子於《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一書中,探討了現代人在人際互動中常遭遇的情緒攻擊,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心理防護方法。當你自覺受到傷害的當下,或許會懷疑自己做錯,最重要的就是先接受這是一種正常反應,不讓情緒被對方牽著走。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什麼嫁人要嫁「醜男」?研究揭「老公不帥更幸福」還能降自卑感

為什麼嫁人要嫁「醜男」?研究揭「老公不帥更幸福」還能降自卑感

和一個人認識、交往到踏入婚姻,第一步都是「看對方外表」開始,畢竟在深度了解一個人之前,我們所能獲得的資訊也只有對方的外表。然而,在挑選結婚對象時究竟應該找「帥老公」還是「醜老公」好呢?就有研究指出「老公醜」的伴侶,婚姻美滿程度反而更高。

被三秒膠黏到手指怎麼辦?千萬別硬扯!馬上採取「3步驟」無痛自救

被三秒膠黏到手指怎麼辦?千萬別硬扯!馬上採取「3步驟」無痛自救

居家常用的三秒膠,竟然成為孩童安全上的「隱形殺手」!未料膠水與褲子材質間竟然產生化學反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居家用品安全文章,提醒若不小心誤觸三秒膠,第一時間應採取3步驟來解救,泡肥皂水、護手霜、凡士林、去光水都能派上用場,避免90度高溫灼傷危機。

容易分心竟跟「大腦類型」有關!帶你檢測「2人格」:用對方法做事

容易分心竟跟「大腦類型」有關!帶你檢測「2人格」:用對方法做事

大腦分成「劍型」和「盾型」,劍型人風險承受能力強、行動迅速的劍型人,往往很容易分心;盾型人因為有點過度興奮,往往非常擅長集中注意力,並關注當下相關的事情。臨床心理學家康乃爾.考恩(Connell Cowan Ph.D.)、臨床醫生大衛.基博(David Kipper M.D.)於《劍型人X盾型人》一書中,整合臨床心理學、臨床醫學與大腦科學研究,解析劍型人、盾型人的不同與因應策略。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不想升遷,還是沒能力升遷?職場上必學「3招」升上主管也不怕

你是不想升遷,還是沒能力升遷?職場上必學「3招」升上主管也不怕

上班族到了一定年紀,幾乎都得爭取擔任主管,否則,職涯的路很容易會走向卡關;但是當主管可能會晚下班、做更多事,不想當主管不行嗎?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張國洋於《大人學破局思考》一書中,分享職場大局的思考方法,幫助讀者操盤自己的職涯。以下為原書摘文:

健身房重訓竟「拉斷」二頭肌!骨科醫揭「1原因」中年男最易受傷

健身房重訓竟「拉斷」二頭肌!骨科醫揭「1原因」中年男最易受傷

47歲的陳小姐相當重視健康和維持身材,熱衷瑜伽和運動,每天都到健身房報到。某天舉啞鈴時忽然右手臂劇烈疼痛,手臂腫脹像長出大力水手卜派的二頭肌一樣,雖已及時冰敷處理、吃止痛藥,但過了1週後,患處痠痛依然沒有好轉,到骨科門診前查後才發現是「二頭肌肌腱斷裂」。

嚴重型氣喘共病多!2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新型生物製劑「這族群」最受惠

嚴重型氣喘共病多!2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新型生物製劑「這族群」最受惠

一位50歲女性多年來深受氣喘所苦,同時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即使使用高劑量吸入型類固醇甚至口服類固醇,症狀仍未獲控制,直到使用生物製劑後才明顯改善。今年2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新型生物製劑,為12歲以上第2型氣喘患者帶來治療新曙光,有望幫助年輕患者擺脫對類固醇藥物的長期依賴。

比COVID-19更可怕?世衛警吿「X疾病致死率飆20倍」爆發僅時間問題

比COVID-19更可怕?世衛警吿「X疾病致死率飆20倍」爆發僅時間問題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Ghebreyesus)再次向全球領導人就爆發大規模流行病的可能性發出警告,表示新的病原體或大規模流行病爆發「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是否會發生的問題」。對此,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國內已透過國際合作及多元管道獲取傳染病資訊。

心跳「忽快忽慢」腦中風機率飆5倍!醫揭「1手術」搞定:還能防出血

心跳「忽快忽慢」腦中風機率飆5倍!醫揭「1手術」搞定:還能防出血

82歲王伯伯2年前發現有心房顫動,醫師告知這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而心房顫動導致的「缺血性中風」機率可達常人的5倍,因此他開始接受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不過,開始服用藥物後王伯伯發現有血尿的情況,因此自行將藥物減量服用,某天清晨就發現自己的左側肢體有行動不便的情形⋯

心肌梗塞突然發作很危險!醫建議「1藥物」有效預防:還能防腦中風

心肌梗塞突然發作很危險!醫建議「1藥物」有效預防:還能防腦中風

「醫師,我已經吃阿斯匹靈好幾個月,最近常會胃痛,還要繼續吃嗎?」50多歲的陳先生問。他因為曾經發生心肌梗塞,所以持續服用阿斯匹靈。「如果吃阿斯匹靈後,有腸胃不適的狀況,我們可以幫你調整藥物。」醫師說,「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是為了降低再次心肌梗塞的機會,建議要持續使用喔!」

做瑜伽也會運動傷害?常見「5大部位」姿勢錯誤小心閃到腰、傷膝蓋

做瑜伽也會運動傷害?常見「5大部位」姿勢錯誤小心閃到腰、傷膝蓋

瑜伽是一種幫助身體放鬆的運動,但其實錯誤的練習,也會造成運動傷害,因為瑜珈需要長時間的全身性伸展,若姿勢不當不只導致肌腱受傷,更常見韌帶拉傷或是拉鬆。《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瑜伽愛好者最常見的「5大部位」運動傷害,小心一不小心恐會閃到腰、傷膝蓋,甚至肌肉拉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