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乾癬並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旻憲醫師指出,乾癬的核心問題來自免疫系統失衡,體內發炎反應導致皮膚細胞過度增生,產生紅斑、脫屑與搔癢等症狀。若發炎波及關節,可能有3成患者引發乾癬性關節炎,造成關節紅腫、僵硬與變形,一旦結構受損往往無法逆轉,影響行動力與生活品質;臨床上就有患者誤以為只是關節痛或痛風而延誤治療時機。 臨床中有一名20多歲、...
明明沒錯,卻莫名遭受責罵、冷言冷語、無視?日本精神科醫生水島廣子於《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一書中,探討了現代人在人際互動中常遭遇的情緒攻擊,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心理防護方法。當你自覺受到傷害的當下,或許會懷疑自己做錯,最重要的就是先接受這是一種正常反應,不讓情緒被對方牽著走。以下為原書摘文:
失智症並非只是單純正常的老化,或記憶減退罷了,而是一種大腦功能逐漸喪失的疾病。失智症的病程長可能長達10多年,一直持續到死亡。《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整理了初期失智症的8大症狀,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親人或自己是否已經出現以下症狀。
流感高峰期來了!每年12月至隔年2月份為流感的高峰期,加上農曆過年期間不少民眾團聚、出遊,這些都加劇病毒傳播力。醫師指出,若感冒變得特別嚴重,別懷疑,很有可能就是A流;而其他呼吸道疾病中,有的症狀可能會發燒,建議若有相關症狀快就醫,並早日接種疫苗。
只要有每天排便就代表就沒有便秘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年節期間的豐盛佳餚,極大地滿足口腹之慾,卻也可能造成腸胃負擔,甚至出現便秘問題。消化內科醫師指出,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沒有便秘、而2、3天才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會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並提供便祕檢查方式及避免便秘上身的方法。
年過30,已經到了適婚年齡的你內心好糾結,到底該不該結婚?到底該不該跟他/她結婚?然而,談戀愛和走入婚姻本來就不一樣,前者只要考慮自己,後者該考慮的是兩個原生家庭。《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呂秋遠律師所撰此文,提醒結婚前先想清楚「10件事」,幫助自己釐清為什麼要結婚的原因。
1名50多歲阿伯,雖不菸不酒但罹患B型肝炎長年不知,某天察覺肚子變大,食慾與精神都不好,聽親友建議就醫檢查,竟確診晚期肝癌,10公分腫瘤已侵犯肝門靜脈,加上肝功能不穩定,只能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很幸運正好健保納入給付,藥費重擔立刻減輕,腫瘤也幾乎消失不見。 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肝癌立見效 健保納給付救命無後顧之憂 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
你是會去健身房運動的人嗎?健身房提供更多健身器材、多元團體課等,幫助人減少因為運動導致受傷的機率。所美國運動委員會健身教練、美國IACET認證SNC運動營養諮詢師王元哲於《瘦身的100個祕密》一書中,分享100個減脂新手會遇到的關鍵QA ,解答對於瘦身的所有困惑。以下為原書摘文:
「親密恐懼」是由於童年時父母未給予足夠的關愛,這些創傷在建立親密關係時,一旦出現壓力或衝突,我們很容易用戰、逃、僵或討好的「生存策略」因應。諮商心理師周慕姿於《親密恐懼》一書中,分析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幫助讀者開啟親密關係裡的嶄新選擇,而不是一再重蹈覆轍。以下為原書摘文:
今年8歲的小豪,自2歲起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不僅皮膚流湯流水,每天洗澡、睡覺甚至寫作業前,都要先進行抓癢儀式,家人還要「幫忙抓」1個小時以上,讓小豪媽媽心疼孩子從小就受苦⋯所幸,今年2月1日起健保放寬生物製劑,開放6歲以上中重度異膚患者可申請給付,成為兒童病患穩定控制病情的治療契機。
49歲王先生因右側腰部痠痛、血尿而就醫,問診得知曾經治療過腎結石,並且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病史。王先生平時喜愛吃火鍋,冬季後更是1週吃到2~3次;驗尿發現有尿酸結晶體,超音波顯示在右側輸尿管末段有顆0.8公分結石合併腎積水,結果雙側腎臟都有結石⋯
最近各醫療院所大排長龍,不少民眾都有咳嗽、發燒、流鼻涕等症狀。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預估呼吸道疫情在2月底、3月初將再有高峰,且恐比春節前更嚴峻,流感單週就診人次預估可達11萬至13萬,新冠肺炎(COVID-19)估單日1.2萬人次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