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歷「言語冷暴力」?精神科醫:「攻擊」是感到威脅的反應

你是否曾經歷「言語冷暴力」?精神科醫:「攻擊」是感到威脅的反應

2025/11/18
明明沒錯,卻莫名遭受責罵、冷言冷語、無視?日本精神科醫生水島廣子於《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一書中,探討了現代人在人際互動中常遭遇的情緒攻擊,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心理防護方法。當你自覺受到傷害的當下,或許會懷疑自己做錯,最重要的就是先接受這是一種正常反應,不讓情緒被對方牽著走。以下為原書摘文:

傷害你的人,往往自認受到威脅

想保護自己免於受到他人傷害,就要先了解人會在什麼時候對別人發動「攻擊」。動物的原始天性中,一但感到有生命威脅,只要有辦法逃脫便會設法逃命;無法逃脫時則奮戰到底。這就是人稱「戰或逃」(Fight-or-flight)的生理反應。

人類也是一種動物,當然具備許多用來保護自己的類似機能,也就是所謂的「自我防衛機制」。當你我身旁發生某些可能威脅自身安全的事件,令人倍感威脅時,這套「防衛機制」就會啟動。

所謂的威脅,不只在「感到生命危險」時才算威脅,這裡的定義更為廣泛——凡是任何令人感到威嚇、脅迫之事都是威脅。出了紕漏或有人想對我們不利,甚至覺得「被擺了一道!」或「這樣下去會被害慘!」時,都是所謂的威脅。

舉例來說,人在突然受到驚嚇後心臟會狂跳,這是為了讓我們做出逃跑或應戰反應,送往肌肉的血流量增加所致。此外,有些人一受到壓力,腸胃就會出狀況。那是因為全身的機能都專注在「戰或逃」這件事情上,血流集中到肌肉等處,而消化食物這種與戰或逃沒有直接關係的功能,人體的處理排序就會因此延後。

延伸閱讀:
拒絕別人好尷尬?心理師教你「8大拒絕技巧」為人際關係立下界線

「攻擊」是感到威脅時的反應

基本上,我們可以把「攻擊」視為人類感到有威脅時的一種反應。當我們感到威脅時,就生物本能而言,大多數情況下逃跑最為安全,但在現代社會中,若因為人際關係出問題而不斷逃避,恐怕會被大家稱為「魯蛇」,故而有不少人會選擇反擊。

此外,以往曾遭遇虐待或霸凌,知道反擊後下場只會更慘的人,多半會採取比較安全的因應措施,而不在意是否會被人視為魯蛇。不過,就算沒有實際發動攻擊,很多人會在心裡非難別人,若無法好好面對這些人,我們就會成為這種對象。

當你在心裡責難他人時,多半是出於對他人心懷恨意、憎惡或遭人在背後說長道短;反之,當這些責難對象是自己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沮喪,覺得「人家這樣對我,一定是我不好」、「我竟然無法堅強地面對這些攻擊,真是爛到極點了」。

此外,選擇逃避的人,是否就沒有攻擊別人呢?並不盡然。即使當事人認為自己已經選擇閃避衝突,有時反而讓對方覺得這其實是一種攻擊,因為他們可能認為你的閃避,就是讓自己「被忽視」、「被瞧不起」、「被孤立」的原因。

由上可知,儘管每個人面對攻擊的反應不盡相同,但當我們感受到「被擺了一道!」、「這樣下去會被害慘!」等威脅時,請記住要好好面對。

延伸閱讀:
該不該跟同事當朋友?過來人揭職場人際原則:保持一片海的社交距離

不需對無理之事反應過度

當人倍感威脅時,根本無法保持冷靜。首先,我們往往只想盡快排除危機,結果卻因卯足全力解決而無法冷靜地評估得失。由於是衝動之下的反應,往往會因為空有氣勢卻毫無邏輯的回應招致反效果,無助於排除威脅境況。

這就像是害怕蟑螂的人和蟑螂不期而遇時,只會拿著殺蟲劑閉眼猛噴一樣。如此一來,根本無法正確瞄準,也無法冷靜計算如何用最低限度的殺蟲劑,才不致於弄髒周邊環境。

因此,當我們仔細分析攻擊內容時,會發現根本就是歪理狡辯、遷怒栽贓,或論述反覆不一致。舉例來說,各位應該都曾在出錯時,因為別人一句「你這個人啊,老是⋯⋯」而怒火上身的經驗。該受指責的明明是「這次的失誤」,而非「平時的你」,換句話說「你這個人啊,老是⋯⋯」已屬人身攻擊。

本來只要指出對方的缺失即可,這些人卻偏要進行人身攻擊,只因為覺得光是指出失誤的攻擊力道不足,才想找其他藉口來加油添醋。這些人應該是覺得不火力全開就無法排除威脅。

容易感到威脅的人

如同前述,人類只要感到威脅,基本上會做出戰或逃的反應。可是,當問題發生時,我們究竟會不會將之認定為威脅就因人而異了。

接下來,我會向各位介紹一些人類心理。是否了解這些心理機制,將大幅影響一個人對於威脅的感受強弱。闔上本書後,想必各位將比較不容易從他人的非難中感到威脅了。因為你將滿懷「我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無所謂」的從容自得。此外,有一些容易讓人感到威脅的決定因子,就讓我來為各位介紹2種容易感到威脅的人。

1. 心靈受創的人

以往曾受過嚴重創傷的人,多半會變得特別敏感。這些人因為不想再度受傷,會很敏感地察覺到可能與受傷相關的徵兆。所以,即使別人不認為是威脅,他們也比較容易感到危險。

當這份「創傷」不僅止於特定範圍,而是涉及廣泛層面的情況下,換言之,就是曾在受虐環境中成長的人,對威脅的感受也會隨之擴大。只要別人持不同意見,這些人就會倍感威脅,後面會深入探討相關議題。

2. 難以適應變化的人

有些人純粹只是難以適應變化。他們的個性比較容易焦慮,或是因為亞斯伯格症等因素而有發展障礙的人,只要身旁出現任何變化,對這些人而言等同於威脅。

即使仔細分析後,就能明白這些變化根本稱不上威脅,但他們就是會將「變化」視為威脅。在我們過往的生活經驗中,若我們毫無惡意,對方卻突然暴怒時,有些案例或許就是出於對方難以適應變化。

(本文摘自/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害怕衝突,更不想忍氣吞聲,如何閃避、巧妙回擊?/方言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