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口腔保健

牙齒有黑點,是蛀牙還是「牙齒染色」?醫教1招判斷:看有無凹洞

牙齒有黑點,是蛀牙還是「牙齒染色」?醫教1招判斷:看有無凹洞

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特別企劃:用藥安全

手術前還能吃藥嗎?哪些藥需要停用?麻醉科醫揭「3類藥物」要注意

手術前還能吃藥嗎?哪些藥需要停用?麻醉科醫揭「3類藥物」要注意

65歲張先生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平時規律服藥控制良好。近期因膽結石困擾,安排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但擔心麻醉風險「某些藥吃了會影響手術」,術前出現焦慮與失眠。在家人鼓勵下,他前往新竹台大分院麻醉術前評估門診,經專業團隊評估與說明後安心接受手術,術後2天順利出院。

維他命C早上吃還晚上吃?營養師揭「正確保健觀念」1種人飯後吃最好

維他命C早上吃還晚上吃?營養師揭「正確保健觀念」1種人飯後吃最好

聽說維他命C要早上吃,吸收效率比較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其實維生素C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服用,沒有證據表明晚上吃會影響吸收,但適量吃即可,因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吸收相對較快,過量的維生素C都會透過尿液排出;不過建議在飯後吃維生素C比較不刺激胃。

有圖解》懷孕補碘什麼時候吃?吃什麼最能有效補碘?營養師建議6食物

有圖解》懷孕補碘什麼時候吃?吃什麼最能有效補碘?營養師建議6食物

懷孕或備孕期間,是否常常煩惱有缺少哪些胎兒需要的關鍵營養?其實碘就是很容易被忽略卻又與胎兒生長發育息息相關的關鍵營養。根據國民營養調查,4成育齡女性面臨缺碘情形。若飲食中缺乏碘,恐影響胎兒腦部健康,而選擇碘鹽是最推薦的補充方法。《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分享,碘鹽不僅是懷孕時要吃,孕齡女性更是在「懷孕前」就該積極補充。

2024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打!去哪裡打?可與XBB一起打嗎?7大QA一次看

2024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打!去哪裡打?可與XBB一起打嗎?7大QA一次看

類流感疫情仍處高原期,耳鼻喉科門診從年前至今人滿為患。疾管署指出,公費流感疫苗3月5日起,擴大提供全國年齡6個月以上未施打者接種,直至疫苗用完為止。台北市政府衛生局4日公布,疫苗庫存量僅3,000多劑,提醒民眾要打要快。流感疫苗要去哪裡打?可和XBB疫苗同時施打嗎?《優活健康網》整理相關資訊讓民眾一次掌握。

有圖解》每天練1個動作就好!快學「10種肌力訓練」免器材就能增肌

有圖解》每天練1個動作就好!快學「10種肌力訓練」免器材就能增肌

大家應該聽過肌少症吧!一般人在30歲附近,體能達到了巔峰,然而在那之後,肌肉的質與量開始逐漸流失。假使肌肉變少、力氣變弱、平衡變差、步態不穩,體能也大不如前,很可能就是肌少症的表現。肌少症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營養不足,但即使非常注重飲食選擇,並適時地補充了蛋白質,卻不一定能維持住肌肉的質量。

吵贏了架,卻輸掉感情?專家揭夫妻吵架「4步驟」修復關係:別翻舊帳

吵贏了架,卻輸掉感情?專家揭夫妻吵架「4步驟」修復關係:別翻舊帳

人家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當夫妻之間價值觀不同且落差大時,很容易衍生很多情緒,導致婚姻危機。擁有16年諮商經驗、情緒減壓高級教練胡明瑜於《與負面情緒愉快相處的轉變練習》一書中,分享真實案例,只要找出引發負面情緒的真正原因,運用舒緩感受、改變信念等方法,就能幫助情緒穩定。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視成全球流行病!醫揭:年紀越小「近視度數飆越快」10%恐失明

近視成全球流行病!醫揭:年紀越小「近視度數飆越快」10%恐失明

隨著現代人使用3C手機平板越來越普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近視問題已成為全球「流行病」,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50%的人罹患近視。台灣近視病醫學會示警,年紀越小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100度,一旦達到500度以上高度近視,就容易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風險,甚至有10%導致失明。

吃到蘇丹紅怎麼辦?哪些食物最可能中鏢?誤食處理最好先吃「它」排毒

吃到蘇丹紅怎麼辦?哪些食物最可能中鏢?誤食處理最好先吃「它」排毒

「蘇丹紅」毒辣椒粉風暴持續延燒,除了辣椒粉含有蘇丹紅外,更發現辣椒粉被做為原料,加入食品中,知名零食蝦味先、菜脯餅、豬肉乾、咖哩粉通通都中標!《優活健康網》整理蘇丹紅的相關知識,包括蘇丹紅用途、蘇丹紅危害、誤吃蘇丹紅的急救等,如果懷疑誤食蘇丹紅不必過度驚慌,可以從加強排毒著手。

全台兒童每3人就1人過胖,竟都是爸媽害的?醫警告7成長大後繼續胖

全台兒童每3人就1人過胖,竟都是爸媽害的?醫警告7成長大後繼續胖

全台成人不分男女、每2人就有1人過胖,而兒童更是每3人就有1人!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也發現,竟高達8項與肥胖有關,多種趨勢皆顯示肥胖成為「國民慢性病」已是嚴峻議題。兒科醫師更直指,門診觀察兒童很多時候是「被動式肥胖」,多因受到大人不良的飲食習慣連帶影響,導致不想胖也難的窘境⋯

不再怕「沉默癌王」胰臟癌!國衛院最新研究揭「2藥齊用」殺毒超有效

不再怕「沉默癌王」胰臟癌!國衛院最新研究揭「2藥齊用」殺毒超有效

胰臟癌患者有福了!胰臟癌發生初期幾乎無症狀,因此也稱「沉默癌王」,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是開刀跟化學治療。國衛院攜手高醫解析胰臟癌分子調控機制,發現共同使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對帶有RNF43基因變異的胰臟癌細胞有強烈協同毒殺效果,成果登國際期刊,有望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