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如果你正想找一種不花錢、不費力又隨時能做的懶人減重方式,除了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的十字跳,「666步行法」絕對也是今年值得一試的運動新習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所謂的666其實是一套將運動融入生活、節奏明確的健走法,分別代表6分鐘暖身、60分鐘步行、6分鐘放鬆拉筋所組成,有效燃脂提升新陳代謝。
手腕突然鼓起一顆小腫塊,是腫瘤還是關節發炎?30歲的陳小姐是一名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近日發現右手腕出現一顆小山丘般的突起,不僅數日未消,觸感緊實,還隱隱作痛。至骨科門診檢查,確診為「腱鞘囊腫」。醫師提醒,上班族、設計師或家庭主婦等經常運用手腕工作者,都是高風險群。
糖尿病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在台灣,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根據國健署統計,去年就醫人數更超過256萬人,糖尿病更居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而最新研究發現,血糖對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傷害,也連帶地影響了憂鬱症的風險,研究更指出,這代表只要穩定控制血糖,就對預防及降低老年憂鬱症風險有所助益。
近幾年「細胞療法」蓬勃發展,常見的醫美療程有傷口修復、肌膚細胞新生等。其中「脂肪幹細胞」是從人體脂肪組織中分離出來的幹細胞,屬於人體幹細胞的一種,因其容易取得、培養快速、儲存數量龐大的特性,目前廣泛應用於治療上,包括慢性傷口的皮膚修復、皮下軟組織的填充等,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
保護心血管健康該吃什麼?你一定要知道「這5種食物」!心血管病變有年輕化現象,想要用飲食保養、防止血管老化,《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供民眾「顧血管食物」建議,並揭密高糖飲食,究竟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哪些危害,不但讓人容易老,還會促使脂肪堆積、導致身體發炎,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科學研究已證實,透過口述個人生命歷程,可喚起長者的正面情緒,進而重拾昔日的光榮與自信。回憶自己一生中曾經創造過的美好經驗與價值,不論是對失智症者或是一般高齡長者,都是好處多多。失智症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藥物的幫助也相當有限,還需要搭配運動、社交、認知訓練等非藥物治療來協助減緩退化。
你平常會對親友、另一半「說教」嗎?事實上,說教的本質通常都是建立在一種「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的立場上,其實就是一個人傳達自己的經驗談給另一個人,然而說教真的沒用嗎?《優活健康網》特摘心理師王家齊所撰此文,分享「說教的真相」,或許我們可以試著別爭對錯,才能促進彼此關係。
訓練或比賽之前做足暖身,不僅能提升體溫,更可以預防傷害、增進肌肉反應靈活,進一步提高運動表現。XTERRA Taiwan瑜珈老師Amy帶來5招針對跑步運動前的暖身伸展瑜珈,並帶領鐵人一哥謝昇諺、鐵人選手森田京子一起示範。在跑前花5分鐘練習,為之後的主課表打造一個完美的開始吧!
65歲陳先生有10多年乾癬病史,全身體表面積80%以上受到影響,屬重度患者,但由於夜市工作關係,日夜作息顛倒,加上最近天冷愛吃薑母鴨等補品,又因使用口服用藥治療的副作用影響肝功能,而中斷治療,因此乾癬問題一直無法獲得良好改善,一旦發作起來,渾身發癢不舒服,且皮屑掉滿床,早上起床床上佈滿白色皮屑,讓家人深感困擾。
「淤泥效應」(sludge)意指民眾想要往某個方向前進時,可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阻撓。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資訊超載的幸福與詛咒》作者凱斯.桑思坦(Cass R. Sunstein)於《推力》一書中,分享真實案例,教讀者學會運用「推力」,為人生創造影響力。以為原書摘文:
「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是廣泛性發展障礙中的一種症候群,屬於自閉症譜系障礙,其重要特徵是缺少同理心 · 天真、不恰當的行為,那要怎麼改善呢?具有亞斯特質的精神科醫師馬大元於《孤獨的勇者》一書中,結合臨床案例及個人經驗,分享「成人亞斯」從容應對的方法,幫助亞斯患者、照護者有個生活指引。以下為原書摘文:
刷牙力道越大、牙齒就會越乾淨?錯!26歲朱小姐因刷牙時經常牙齦流血、疼痛,到台北慈濟醫院牙科就醫,醫師發現她的牙齦不但發炎,還有退縮、牙根外露、牙齒變長的情形,進一步詢問日常清潔情形、牙科病史之下,才發現是因她長期使用刷毛過硬的牙刷,且刷牙力道過大,所造成的牙齦退縮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