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整排牙齦「黑褐色」像沒刷牙,是蛀牙嗎?有黑點竟然更不容易蛀牙?牙醫師指出,牙齒表面出現黑色沈積,並非蛀牙,而是放射線菌與口水中的鐵結合形成的「硫化鐵染色」,雖難以刷除,但有這種狀況的人還比較不容易蛀牙,會發生在還沒換牙的兒童和少數大人身上。
聽說維他命C要早上吃,吸收效率比較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其實維生素C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服用,沒有證據表明晚上吃會影響吸收,但適量吃即可,因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吸收相對較快,過量的維生素C都會透過尿液排出;不過建議在飯後吃維生素C比較不刺激胃。
懷孕或備孕期間,是否常常煩惱有缺少哪些胎兒需要的關鍵營養?其實碘就是很容易被忽略卻又與胎兒生長發育息息相關的關鍵營養。根據國民營養調查,4成育齡女性面臨缺碘情形。若飲食中缺乏碘,恐影響胎兒腦部健康,而選擇碘鹽是最推薦的補充方法。《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分享,碘鹽不僅是懷孕時要吃,孕齡女性更是在「懷孕前」就該積極補充。
50多歲的張女士是一位音樂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視力可以達到1.0,但是年紀增加之後,老花眼的狀況越來越明顯。看遠處很清楚,但在幫學生上課時便需要戴上老花眼鏡,外表還保持得很年輕的她非常無法接受學員們的竊竊私語「原來老師已經老花了」。
台北市去年底發生一起嚴重兒虐事件,一名1歲半的男嬰經社會局與兒福聯盟轉介後,疑似遭保母虐待,包括餵食餿水、拔光指甲、燒下體等,男嬰最終不堪凌虐而亡。近日曝光後,不少家長擔心孩子遭受虐待而未於第一時間察覺。對此,醫師指出,除了檢視孩子身上是否有不明瘀青、傷口,家長也可從互動觀察異狀。
醫療糾紛原因包括假性醫病糾紛,如溝通不良、醫師態度欠佳等,當醫療的過程或結果不如預期,醫病之間難免出現紛爭,甚至衍生成訴訟,造成兩敗俱傷。《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於2024年起正式實施,並建立全新的「醫療爭議調解」程序,一般民眾可以善用調解來爭取權益、解決紛爭。
65歲的林女士本身慣用右手,因工作常需搬抬重物,且患有糖尿病多年,目前正接受藥物控制中。近幾個月右肩越來越疼痛,經過數星期休養及復健後仍未改善,活動度受限,手臂向後轉時也碰不到背部,造成穿脫貼身衣物極不方便。此外,肩膀的不舒服在夜晚特別明顯,睡覺時無法面朝右邊側睡,半夜更被痛醒,就醫後確診為右肩「旋轉肌袖破裂」。
長大後發現,能「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生活」是一件看似簡單卻不容易的事,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所面對的煩惱及壓力也越來越大,憂愁好像就這樣跟著年紀一同「成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帶民眾了解為何會慢性失眠,該如何改善焦慮,一起試著把當下不能解決的煩惱留給明天。
便祕、口乾舌燥、煩躁不安、食慾不振⋯小心是身體「上火」太燥熱!為何身體會上火?火是指什麼?《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提醒,五臟六腑中的系統相應情形就稱為「火」,上火是指因飲食、作息不正常,導致體內失衡,產生外顯症狀,嚴重可能會導致疾病,以下說明治療之道。
房屋貸款、子女教育金、孝親費⋯⋯錢永遠不夠用?想過得好,貧窮感卻愈來愈強烈?不如開始減少不必要支出吧!擁有財務規畫師證照的上班族KURAMA於《最強儲蓄體質》一書中,分享儲蓄的理念與儲蓄方法,幫助讀這養成「儲蓄體質」,擁抱幸福的人生下半場。以下為原書摘文:
明明賺得不少,總是覺得錢不夠用?國際金融理財師鄭在起於《讓錢自動流向你》一書中,深入探討金錢在我們生活中的角色,從掌握金錢與情緒的關係,到轉換消費觀點,再到將金錢經驗具體化,並提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建立健康的金錢觀。以下為原書摘文:
50歲陳先生因喉嚨痛、全身倦怠和畏寒至住處附近診所就診,被當成一般感冒治療,吃了兩天感冒藥之後,全身竟起大片紅疹,送至外院被診斷為對感冒藥的藥物過敏,停服感冒藥後情況卻持續惡化,身上皮膚多處起水泡合併剝落糜爛,口腔黏膜破損流血和視力模糊,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久咳不癒當心是肺癌!65歲黃女士8年前開始出現不明咳嗽,一開始以為是感冒還沒有完全好,沒想到咳了1個月之久,在家人建議下就醫檢查,竟發現是肺腺癌第3期。醫師指出,肺癌有高比例確診時已晚期,6成患者發現時已無法手術,只能倚靠化療或標靶藥物。所幸今年3月起,健保有條件納入雙標靶藥物給付,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