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媽媽生產完,會有上半身勇壯的體態感,為了恢復產後體態除了常見的飲食調整還有保持運動習慣,萬年不敗的定律讓很多新手媽媽們既焦慮又辛苦。其實從孕期開始,長期姿勢不良,加上懷孕、抱小孩等行為,容易導致「上交叉綜合症」,形成所謂虎背熊腰的視覺胖,先了解原因與解決方法,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一位盲從減重。
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隱形的殺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主任吳柏廷醫師指出,多數人直到骨折才發現自己有骨鬆,因為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最常見的骨折部位為胸腰椎,其次為髖關節,再來是遠端橈骨(手腕)與近端肱骨(肩膀);病患有時即使從20、30公分高處輕坐、跌坐,都有可能引發骨折。吳柏廷主任強調,首次骨折後的1年內再骨折風險高達近50%,其中以髖關節骨折風險最為嚴重;根據研究,台灣髖部骨折1年內...
台灣結婚率近年持續下滑,晚婚不婚成為普遍趨勢,其實這些都是必然的現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局理論大師湯瑪斯.謝林(Thomas C. Schelling)於《自由選擇背後的行為賽局》一書中,探討人在看似理性驅動下所做的微小決定,如何累積成意想不到的的群體結果,當我們能夠理解個人選擇如何牽動整體社會的行為時,就能更精準判斷市場,甚至國際局勢的可能走向。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心!老人家一跌倒,非同小可。家住北港鎮高齡九十五歲的蘇黃魚阿嬤,8號在家跌倒造成「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由北港附設醫院骨科何堃淵醫師緊急為病患進行「骨內鋼釘固定手術」。何醫師指出,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人常見的損傷,平均年齡略高於股骨頸骨折患者,股骨粗隆部血液供應豐富,很少發生骨折不癒合,所以進行鋼釘固定手術可以有效幫助患者固定。但若處理不當,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已成為人類健康重大威脅之一。根據最新國內失智症人口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每2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90歲以上老人更是每3人就有1人失智,與20年前相比,失智症人口增加2.6倍。衛生署近期內將舉行跨部會會議,討論失智症政策綱領,因應失智人口不斷增加引發的問題。所以,台灣失智症協會特承辦2013年「第28屆失智症國際研討會」,該屆主題為「失智症:迎接全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營養均衡是每個人都需重視的,癌症病患的飲食基礎是均衡飲食,維持良好的營養及適度活動,以保持體重,增強抵抗力。且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常見的營養問題,而癌症治療會造成不同的副作用,應隨時依症狀需求調整飲食或營養供應方式,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因此癌症病患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將身體狀況調整到較佳狀態。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高雄榮民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遺囑是什麼?該怎麼寫才有效?那些部分有效,那些沒有效?許多人都不想碰觸遺囑的議題,然而社會上有許多情況,如果有一份完整且合乎規定的遺囑,對家庭、家族的和諧,能有莫大的幫助。此外,這也是臨終關懷與安寧照護中經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此,台北社會局台北婦女中心特辦理「性別與生活講座」,其中這次主題為「輕鬆寫遺囑,繼承沒煩惱」,特邀請法扶會林帥孝律師,林律師將分享正確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愛孩子,要用心聆聽孩子的需求,以信心相信孩子的好,用愛心寬容孩子的錯,以耐心等待孩子的慢,讓孩子知道,不管怎樣,我們都一樣愛你!把對孩子的愛,學習「用好話說出來」,父母能以身作則,以心體心,相信親子間的溝通會更好。緣起於此,泰山文化基金會特辦理2013「好品德好未來」親職講座,其中這次主題為「成為孩子的伯樂」,特邀請親職教育專業講師倪美英老師主講,倪講師將分享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病從口入」,想靠飲食、保健食品來預防、減緩疾病或改善病況,最重要的是觀念要正確,否則不但無益,甚至有副作用。緣起於此,泰山文化基金會與員林講堂聯合辦理「智慧生活」系列講座,其中此次主題「聰明吃出健康」,特邀請新光醫院腎臟科江守山醫師主講,也是暢銷書作家的江醫師認為,健康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要靠自己保健,他將與聽眾分享如何留意及避開日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如飲食能增加膳食纖維,則癌症罹患的機率會降低很多,經證實確實可以降低的癌症有:大腸直腸癌,口腔癌、食道癌、肺癌及胃癌;很可能可以降低的有:咽喉癌、胰臟癌、乳延及膀胱癌等;而可能降低的也有:卵巢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甲狀腺癌。但是過多的纖維素會引起腸胃不適症狀例如脹氣、腹痛、腹瀉、便秘,或影響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的吸收。對此,亞東醫院特規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心肌梗塞造成壞死時,可以將「成體幹細胞」打進壞死的心肌旁,幫助生長出好的的心肌,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這是幹細胞治療的基礎觀念;這也是種再生醫學,目前該領域正運用在當代醫學。有鑑於此,佛光大學、人間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舉辦「2013年生耕致富」系列講座/論壇,其中的「現代醫學」專題講座/論壇,此次主題為「再生醫學與幹細胞」,將邀請中國醫大北港(媽祖)附醫院長林欣...
以醫師的觀點而言,只要是運動,對身體健康都有幫助,因此我們鼓勵各式各樣的活動。但室內桌球運動雖說也可以促進眼球靈活運動,但戶外的運動對眼睛幫忙才是最大的。比如:玩風箏或是極限風箏,因為是戶外活動且有望遠的作用,應該是相當棒的護眼活動,不過需要專業指導且有場地的限制。近來流行的模擬運動,例如:Wii遊戲機,其中的球類遊戲雖然感覺有遠近的變化,但其實遊戲時眼睛的焦距仍是固定在螢幕上,因此只適合大...
寶寶1歲之後,手眼協調的能力不斷進步中,對於周遭事物的興趣也有更多的好奇心,任何事物都會想要模仿與動手嘗試,爸媽們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動手做,而不要一味禁止或限制,畢竟學習是需要時間與不斷練習的,父母要給予機會及空間,才能讓孩子早日學習獨立,不再事事依賴他人。方法1)創造用餐的儀式所謂的創造用餐儀式,就是在寶寶用餐之前,爸媽先為孩子穿上圍兜,讓孩子知道,接下來是用餐的時間,讓他自然習慣。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