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循環比較差,且汗液中含有葡萄糖,若清潔未做好,容易孳生細菌造成感染,若加上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有注意皮膚傷口,容易使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因此要特別注意足部照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糖尿病足潰瘍的成因與治療,糖尿病患每天都要檢查足部,如果發現破皮、龜裂、滲液、發紅、浮腫等狀況一定要立刻就醫。
夏日來襲,想要自信展露身材,輕鬆駕馭短褲、背心、比基尼,體態的管理成了首要功夫!現代人工作生活忙碌,鮮少時間規劃運動計畫,使得多數人會從飲食、中醫調理等方面尋求瘦身輔助。中醫盛行的「埋線瘦身療法」到底是什麼?哪些族群不適合?日常飲食搭配守則又有什麼要點?《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中醫師解答5大觀念。
一杯檸檬汁可能讓你皮膚紅腫、起水泡?夏天到了,去戶外運動、郊遊前,一定記得帶把陽傘、塗上防曬乳以防止曬傷,但多數人不知道還有另一種危險,俗稱「瑪格麗特灼傷」的植物日光性皮膚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瑪格麗特灼傷的原因、症狀以及預防方法。
腸道中主要負責免疫功能的是小腸,小腸內聚集了全身50~60%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存在於小腸黏膜無數的皺摺中。免疫細胞的作用會受到腸內環境的好壞影響,若是腸內環境惡劣,則免疫功能也會下降,因此為什麼好菌能提升免疫力?因為調整好腸內環境的話,就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動力。黏滑食材富含豐富的腸內好菌平常的飲食中,要攝取哪些食材,才能增加腸內好菌呢?建議可以多攝取秋葵、台灣黃麻等黏黏滑滑的食材。這些...
我們正身處在一個充滿個人暴力的社會。所謂「個人暴力」指的是對他人權益、獨立意見及隱私的輕視與侵犯。這種行為不只體現在精神上、言語上,也發生在空間上、時間上。近年來,台灣口口聲聲自稱進入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卻不見多元的包容與尊重,而是更加異元化的個體橫撞及歧視。生活在島上的人們應如何改善這種現象?也許,國人應多補充一些服務業的思維。以下謹就三方面來討論,從服務業的眼光如何處理尊重他人的問題。首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國內出現了第一支安寧拔管的記錄片,雖然在102年1月9日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三次修法時,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挑戰與里程,但至今仍有多數的醫師、家屬不敢拔管,因此,成大醫院特別拍攝這支影片,希望能幫助更多的病患帶著尊嚴離開人世。進行安寧拔管前 需與家屬的進行確認影片的孫伯伯,並非癌症末期的病人,所以,拍攝團隊先與家人一同召開家庭會議,並解釋伯伯目前的狀況、病情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來,新竹市衛生局為維護民眾飲食衛生安全讓民眾安心過中秋,自8月起派員針對本市烘焙食品業者之製造、販賣場所的原料衛生、製程衛生管理、產品標示、工作人員個人衛生安全及販賣場所衛生,進行衛生稽查輔導,目前已稽查60家次,仍陸續稽查中。並於節前抽驗市售月餅(含內餡)共15件,檢驗項目有糖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對位乙氧苯、醋磺內酯鉀等調味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再過剛好一個禮拜,民眾將歡樂迎來滿月中秋,而烤肉與月餅等應景好物,當然樣樣不可少,雖各界均提倡,最好別烤肉,亦或月餅少吃點,但若全都不吃不做,恐怕極為掃興,也因此台中慈濟醫院營養師提出以下三項建議,希望民眾在吃得開心的原則下,也能注意熱量的控制,不發胖:1)熱量分享、養生茶道/月餅與家人分享也分攤熱量,不同口味淺嚐即可,避免攝入過多熱量,每天每人總量不超過一...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世界罕見病例,竟會出現在台中!一名四十八歲的張姓男子,日前一如往常的在家中工作,不料,他突然抱頭哀號,當妻子趕到後,張男開始劇烈嘔吐,隨即昏迷不醒,妻子急忙之下,趕緊叫救護車火速送醫,經醫師檢查,張男大量顱內出血,必須趕緊開腦手術止血,手術後,醫師驚見,這是全世界僅有七十多例病例的「原發性神經外胚層腫瘤」,且併發腦出血的,也僅僅只有兩例,另醫護人員都大感吃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將至,許多民眾把握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機會,規劃戶外賞月聚餐行程,新北市衛生局特別提醒,目前仍是登革熱的流行期,尤其南部疫情未見趨緩,民眾戶外賞月時,務必做好個人防蚊措施,避免登革熱上身,才能有個愉快又健康的中秋假期。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在月圓人團圓的溫馨時刻,民眾與家人共伴賞月時,最怕惱人的蚊子來破壞氣氛,一個不小心,還可能染上登革熱,因此提醒民眾至戶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通常家長們遇到不愛讀書的小孩時,總是一個頭兩個大,擠破頭的就是要想出辦法讓他們愛讀書,不過,現在有項最新的研就可幫助家長們說服小孩多讀點書。根據英國劍橋大學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含量,比受教育較少的女性低,由此可見,書讀的多寡已不只是學理、知識的問題,就連身體的壞分子也會受到影響。輟學較早的女性 擁有壞膽固醇的機率較高該研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家的孩子,是不是每到吃飯時間就變成了小惡魔,只吃白飯,蔬菜、肉類都不吃;常常吃兩口就不吃,或者邊追著跑、邊餵飯。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邱振燕醫師指出,兒童餵食困難是門診中常見的問題,其中可能有部分的孩子是有潛在的疾病。若出現以下的情形,即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斷,例如:吞嚥時常嗆到或疼痛、體重減輕、時常嘔吐腹瀉、血便、濕疹、常因感染而生病、發展遲緩等。「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