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新手媽媽生產完,會有上半身勇壯的體態感,為了恢復產後體態除了常見的飲食調整還有保持運動習慣,萬年不敗的定律讓很多新手媽媽們既焦慮又辛苦。其實從孕期開始,長期姿勢不良,加上懷孕、抱小孩等行為,容易導致「上交叉綜合症」,形成所謂虎背熊腰的視覺胖,先了解原因與解決方法,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一位盲從減重。
美國好萊塢《穿著Prada的惡魔2》電影正式開拍。時隔20年,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的氣色與身材體態幾乎沒有改變。《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安海瑟薇的御用營養師兼私人教練哈利(Harley Pasternak)傳授「PATH飲食法」,掌握4大飲食管理重點,輕鬆瘦出理想身材。
小腿是距離心臟相當遠的一個部位,如果腿部肌肉不夠的話,可能會造成血液循環不順暢,使小腿產生浮腫、水分代謝機能差等等的情況。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小腿有肌肉,其實只需墊起腳尖,就可以知道你究竟有沒有足夠的小腿肌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腿部肌肉量不足的影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常常晚上睡覺打呼,隔天被家人抱怨嗎?你老是晚上睡不好,隔天覺得疲憊不堪嗎?小心,這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每小時有5次以上、每次超過10秒的淺呼吸或呼吸中止,每小時淺呼吸與呼吸中止次數,稱之為呼吸中止指數,用以區分輕、中及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些人睡覺就是會打呼,看起來似乎對健康沒有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若打呼過於嚴重,就應該找醫生檢查身體是否已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五十多歲中年女子,因為膽結石去醫院手術切除膽囊,結果竟然因為感染,必須要進一步切除膽管以及部份肝臟,其實,有很多民眾是在健檢時,經由超音波發現有膽結石,這時可以中醫藥治療,能控制病況,預防膽結石更加嚴重。 好發於F4:女性+肥胖+40歲以上+生產多中醫師吳建東表示,膽結石有所謂的「F4」,也就是好發於女性(Female)、肥胖(Fat)、40歲以上(Fo...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部分的寶寶通常在一歲時,會面臨換奶關鍵,媽咪們也開始會為寶寶挑選適合的幼兒奶粉,俗話說「消化道顧好,寶寶身體就會好」,然而,該如何選擇能通過寶寶胃酸考驗,改善體內叢菌生態,打造體質的幼兒成長奶粉呢?讓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醫師來告訴你。一歲換奶沒把握?媽咪必懂「健康5指標」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醫師針對寶寶一歲換奶時期,列出5個健康指標條,讓處於這個階段的媽咪們有所依循: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代人養生風氣盛行,網路上經常流傳「天然的尚好」、「藥補不如食補」、「草本養生自我療癒」等訊息,食品主要功能是提供熱量及營養素,以維持身體生理正常運作,切勿輕易相信網路傳言,任意採食或購買來路不明,未確認食用安全性的植物或產品,以免養生不成,反而造成難以挽回的身體傷害。綠褶菇 有毒、顏色淺不鮮豔台灣每年幾乎都會發生民眾採食野菇引起中毒的案例,最常造成誤食的野菇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般而言,正常老化是人類在身體與心理層面的一個緩慢退化,對外界事物,或資訊的處理會較年輕時來的多花一些時間,但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失智症則是一種疾病現象,會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或正常社交行為出現問題,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影響到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失智症(Dem...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病人眼睛所見會有陰影,1個中心不動的點,這種現象稱之為黃斑部病變,患者所見物體影像可能會扭曲或變型,所見物體影像也會有變小等現象,隨著嚴重程度增加,陰影可擴大而波及中心區的視力,進而使視力快速惡化導致看物模糊不清、有朦朧感。細胞密度高 為視力最敏銳位置黃斑部位於眼球視網膜中心區域,介於上、下視網膜血管之間,範圍直徑僅約為5.5毫米,黃斑部因含有大量的「黃色素」而得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患者變瘦是否正常,吃得太好腫瘤會不會長得更快,許多關於癌症的迷思,常讓癌友及家屬有錯誤的飲食觀念,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罹癌後體重流失,將造成免疫力降低,增加治療的副作用及住院天數,因此在住院期間,盡量讓患者的體重不要流失。生機飲食熱量低 易致腸胃不適至於飢餓只會餓死正常細胞,唯有吃得營養,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體力、抵抗力來面對治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青光眼的病因是眼壓急遽升高,壓迫到視神經,造成視神經逐漸萎縮,進而導致視野缺陷,情況嚴重時會惡化到失明。除了服用藥物之外,基本的治療方式為「小梁切除術」,醫師會在患者的眼睛結膜處以手術方式切開一個開放式傷口,如果傷口不要太快癒合的話,只要用手擠壓眼球,其中的房水就能順著開口排出,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 傷口癒合 房水無法排出使眼壓升高經過幾週時間的考慮,我決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嚼檳榔、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奪命,依據103年衛福部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佔台灣男性癌症的第4位,也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在預防甚於治療的前提下,國民健康署已在2010年起將口腔癌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飲食作息不正常 種下危險因子不少嚼檳榔的民眾主要是為了提神,加上多從事體力活的工作,有的菸酒、檳榔一起來,如果飲食作息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