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腰痠背痛

長時間腰痠背痛找不出原因?醫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5部位最常發生

長時間腰痠背痛找不出原因?醫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5部位最常發生

很多人長期被疼痛問題所困擾,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出疼痛真正的原因,往往到最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不只造成局部疼痛,也可能引起遠端轉移痛,好發於上班族、運動員、勞動族群等。這是一種慢性疼痛,除了身體疼痛外,還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讓人不堪其擾。

特別企劃:肌少症

肌少症常合併骨質疏鬆!醫:只吃蛋白質不夠,還要補充「這些營養素」

肌少症常合併骨質疏鬆!醫:只吃蛋白質不夠,還要補充「這些營養素」

肌少症是指因年齡增長,所出現的肌肉量減少加上肌力減退及體能下降的現象,已被認定是老化有關的肌肉疾病,容易造成跌倒與骨折的風險,甚至會增加死亡率。營養師提醒,肌肉悄悄流失,可能導致長者失能、行動力降低,及早透過飲食與運動介入,有助於延緩肌肉流失、維持身體機能與生活品質。

大一新生平均55歲,學生念到不想畢業!這所大學靠「熟齡熱潮」找到出路

大一新生平均55歲,學生念到不想畢業!這所大學靠「熟齡熱潮」找到出路

華梵大學全校學生約1,000人,40歲以上熟齡族就佔了48%,尤其這學系的大一生平均55歲。在私校紛紛退場之際,華梵為何能找到自己的路?為何能吸引熟齡族重返校園,而且「呷好道相報」?《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從教育現場看見高齡學習需求,結合私校因少子化成功轉型案例的新曙光。

老年喪偶該追求第二春嗎?揭密再婚對老人的影響:孤單感有所改善

老年喪偶該追求第二春嗎?揭密再婚對老人的影響:孤單感有所改善

當人生進入下半場,面臨喪偶,你會如何度過餘生呢?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心理學博士黃揚名於《變老不可怕,只要你做好準備》一書中,以專研多年的老人心理學,用科學證據來解答大眾對於「老人」、「銀髮」、「熟齡」與「高齡」的種種疑惑,幫助讀者用正確的心態面對變老,迎向美好的人生下半場。以下為原書摘文:

老人「免繳健保費」將三讀!醫界憂心「這年齡層超慘」權益遭剝削

老人「免繳健保費」將三讀!醫界憂心「這年齡層超慘」權益遭剝削

《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主張65歲以上、所得稅率級距未達20%的長輩不用繳健保費,改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預計27日要在立法院完成三讀。對此,5大醫事團體聯合聲明認為,將加劇世代不公平,更損害健保永續,拖垮財務,呼籲政府與立法機構正視世代正義及健保永續的重要性。

頭痛如何舒緩?怎麼知道是不是偏頭痛?神經內科醫教「1口訣」秒判斷

頭痛如何舒緩?怎麼知道是不是偏頭痛?神經內科醫教「1口訣」秒判斷

40歲葉小姐從事科技業夜班作業員,3年前頭部外傷後誘發偏頭痛,採用口服預防發作藥物及急性止痛藥治療偏頭痛並未控制。後續到郭綜合神經內科就診,開始口服新型偏頭痛阻斷劑上市,並接受口服瑞美吉泮治療後,目前頭痛次數、頻率與疼痛指數皆下降,生活品質也逐漸獲得改善。

冬天襪子怎麼穿最保暖?日本醫授1招「保暖穿衣原則」不是越多件越好

冬天襪子怎麼穿最保暖?日本醫授1招「保暖穿衣原則」不是越多件越好

天冷手腳冰冷怎麼辦?襪子怎麼穿最能保暖腳部?女生為什麼比男生更怕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日本婦產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身體容易怕冷是不健康的徵兆,甚至會造成不孕、婦科疾病,事實上,這些說法毫無根據,並建議最佳保暖穿衣方式,不是穿越多越好,而是以自己舒適為主最重要,並推薦多做有氧運動打造產熱體質。

在家穿「拖鞋」其實很危險!醫揪「關鍵1原因」恐造成跌倒、骨折

在家穿「拖鞋」其實很危險!醫揪「關鍵1原因」恐造成跌倒、骨折

老人家跌倒,輕則皮肉傷,重則造成骨折,因此做好防跌措施很重要。復健科主治醫師安保雅博、物理治療師中山恭秀於《60天重塑你的平衡感與肌耐力》一書中,分享防跌知識及訓練動作,輕鬆強化平衡力和肌耐力,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隨時隨地都能無痛鍛鍊,讓長輩不再陷入害怕跌到的惡性循環。以下為原書摘文:

裝熟、神經大條⋯難搞的人如何相處?專家教你應付「3大麻煩人物」

裝熟、神經大條⋯難搞的人如何相處?專家教你應付「3大麻煩人物」

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多少都會遇到那種「難搞的人」,到底要怎麼和他們相處呢?日本知名現代心理學教授澀谷昌三於《勇敢拒絕,練習說「不」》一書中,解析生活中常見的「6大類型」麻煩人物,包括自我為中心的人、神經大條的人、亂發脾氣的人⋯等,只要換個思維可以讓雙方和睦共處。以下為原書摘文:

喝酒暖身是錯誤迷思!冬天取暖「2大NG行為」電毯、暖暖包這樣用才對

喝酒暖身是錯誤迷思!冬天取暖「2大NG行為」電毯、暖暖包這樣用才對

冬季氣溫驟降,隨著聖誕節、跨年活動接踵而至,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外出歡慶佳節時應做好保暖,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齡長者及三高族群,更應採取正確的抗寒方式,特別是頭頸與四肢的保暖,留意心臟病及中風大警訊,也要注意避免喝酒暖身、取暖燙傷等2大NG行為,慎防低溫帶來的健康傷害。

麻疹醫院群聚再爆!確診數創高、醫護染病「接觸者破千」快做1事預防

麻疹醫院群聚再爆!確診數創高、醫護染病「接觸者破千」快做1事預防

麻疹醫院群聚再擴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5日表示,醫院相關麻疹群聚事件新增護理師、醫師等7例,累計12人確診,為近5年確診數最高的群聚;匡列接觸者1014人,健康監測至2025年1月8日。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中醫顧護免疫力 預防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為「皮蛇」,傳說中圍繞身體長一圈會死亡的疾病,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答案是或許不到死亡程度,但伴隨的神經痛症狀可能讓生活品質下降至失眠、憂鬱痛不欲生,台灣人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高達33%,常見症狀為紅疹、水泡及神經痛,甚至遺留下神經痛後遺症。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起源於小時候曾長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會使病毒潛伏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