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長女特質嗎?從台劇《我們六個》看長女病:老大非親職替代人選
《我們六個》中的老大,大姊林秋伶聽了育幼院院長傅媽媽的話:「妳只是大姊,不是媽媽。這些年妳已經扛了太多不是妳的責任,該是時候放下了。」於是,秋伶放下「小媽媽」的身分,回歸「人」的角色,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秋伶在歐洲從事自己熱愛的藝術設計工作。林秋伶被迫頂替父母空缺的人生經驗,引起不少女性讀者共鳴,原來,不少人有「長女病」,這是張慧慈(小花媽)的書名。
延伸閱讀:
7旬病父要求女兒「搬回家照顧」⋯她送「3句話」切斷有毒關係
長女特質你中了幾項?
張慧慈在《長女病》一書中,整理了長女特質,大家可以看看自己中了幾項?
【長女特質】
- 懂事、自我要求高,認真負責、會照顧身邊的人。
- 傾向獨立作業,不仰賴他人,自尊心較高。
- 懂得察言觀色,習慣周全大局。
- 任勞任怨、腳踏實地、值得信賴。
- 蠟燭型人格,習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忽略自己的需求。
我的觀察,得到「長女症候群」的人,多半是家庭環境所迫。比方說,大姊秋伶,遇到母親過世、爸爸跟小三跑了,身為長女的她,為了保護弟弟、妹妹,不得不扛起「一家之主」的重任。這樣的「長女病」,有機會在手足們成年且自立之後,得到「釋放」,換言之,長女可以開始過上自己的人生。
延伸閱讀:
「哥哥貪財,姊姊說我害死媽!」女遇爭產糾紛:人生風雨都是手足帶來
長女病多是被承諾綁住一生
比較麻煩的是:
- 長女責任感超強
- 被父母臨終託付責任
我身邊一輩子「長女病」的人,很多是被爸媽臨終那句遺言,綁了一生。「妳是大姊,我走了,妳要替我照顧好弟弟妹妹們。」重視對父母的承諾、又是責任感超強的長女,即使手足們都成年後,她還是繼續扛著一家之主的責任,因為她始終認為:「如果我不扛起來,就沒有人會做了!」
當有時間、機會可以放鬆享樂一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她會有莫名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不配享有快樂;她的生活時間都是為手足操勞,從來沒有所謂「自己的」時間。
長女病與長照照顧者類似
「長女病」的某些情境和長照中的「照顧者」類似。儘管任勞任怨,也不保證付出被肯定。要有「真心換絕情」、「出錢出力都是我,遺產分配卻沒我」的心理準備。
不是所有手足都像《我們六個》的林氏姊弟,不僅各個自立還能互相幫助。我們有可能遇到被自己拉拔的人,反過來瞧不起我們、反咬我們一口。
妳只是大姊,不是媽媽!是時候放下了。這是妳僅此一次的人生,請為自己好好活。另外,請別再告訴孩子什麼「長姊如母」、「長兄如父」的話。他們只是出生順序不同,依舊是孩子,不是「親職」的替代人選。
(本文獲莎莉夫人授權轉載,原文為:此篇)(首圖來源:大愛劇場DaAi Drama臉書粉絲頁)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