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試過側躺睡覺,當耳朵貼在枕頭上時,感受到耳朵類似砰砰砰的心跳聲?不止側躺,有時站著也會聽到。為什麼耳朵會有砰砰砰聲音?這是怎麼回事,正常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醫師警示,搏動性耳鳴少數可能有嚴重血管問題,需嚴防後續腦血管病變,發生腦中風的可能。
春意漸濃,氣溫回暖也讓人想換一個清爽的新造型。想要換髮型卻毫無頭緒嗎?又或者期望髮型能修飾臉型與身段比例,卻總是無法跨出長度的舒適圈?針對短髮入門者,剛好切齊於耳下至脖子之間長度的「耳下短髮」是絕佳造型選項。2025春夏「耳下短髮」有哪些焦點款式值得關注?以下5大趨勢推薦給妳。
黴漿菌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況。6歲的小樂因發燒到39度前來就診,媽媽表示從發燒當天開始有明顯的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痛的症狀,理學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發炎,胸部聽診有明顯的喘鳴聲和痰音,臨床上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1線抗生素治療並安排3天後回診。
忙碌了一整天感到很疲勞?簡單運動可以促進血流暢通,進而消退疲勞感。史丹佛大學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運動防護員山田知生《史丹佛大學專家教你打造 不容易疲勞的身體》一書中,分享最新的運動醫學重點,其中包括預防疲勞與消除疲勞的方法,幫助讀者打造打造不容易疲累,而且可以快速消除疲勞的身體。以下為原書摘文:
胃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若飲食不規律或偏好辛辣、油膩食物,可能導致胃部健康亮紅燈,引發胃炎、胃潰瘍等問題。不過,透過適當的飲食,不僅能舒緩胃部不適,還有助於強化胃黏膜,防止胃酸過多侵蝕胃壁,以下「10大護胃食物」讓腸胃更強壯,讓吃對食物等於吃進天然胃藥。
眼皮下垂、法令紋消失和口水流出,是腦中風症狀還是顏面神經麻痺?《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神經內科醫師指出,兩者雖容易令人混淆,但症狀辨別關鍵為:顏面神經麻痺主要表現在臉部,而不會影響手腳功能;腦中風則會導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等全身性症狀。顏面神經麻痺多因病毒感染引起,尤其在春秋季節易發,提醒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應特別當心。
從古時說起,女人一旦嫁進男方家中就會有冠夫姓的傳統,因此古時候許多女性的名字都會是老伴的姓氏再加上自己的名字。雖然現代社會,冠夫姓的傳統不再普及,不過結了婚後的女人,還是需要做出極大的改變,像是要離開自己原先舒適自在的家庭、與生養自己多年的原生家庭分開住,或是婚後協助照顧公婆、可能需包辦夫家的家務事、自己婚後組織家庭的家務事,或是最常見的帶娃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女人不婚的5個原因。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走路易喘而無法運動跑步,就醫經仁愛長庚醫院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文玉診治,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
高血壓降不了?小心高醛固酮血症作祟!「高醛固酮血症」是一種由於腎上腺產生的醛固酮過多導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現高血壓、低血鉀、肌無力、頻尿、疲倦、口渴等症狀,其中高血壓為該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並且常併發中風或心房顫動。本文解析高醛固酮症的症狀、診斷、治療與預防,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
腎臟是富含許多小血管的器官,可以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分,如果腎臟的功能下降,多餘的廢物就會累積在體內,影響其他器官的功能。台灣人罹患腎臟疾患的比率不低,尤其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變多的時候,腎臟病的人就也變多了,無論是高血糖或是高血壓,對腎臟裡頭密密麻麻的血管都是傷害。《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護腎飲食5步驟,有效保護腎臟功能。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9成幾乎為年長者,隨著新冠病毒持續變異,馬上要進入秋天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醫師表示,這幾週其實就有發現呼吸道症狀病患有增加趨勢,今年10月1日同步開打流感與新冠疫苗,年長者為第一波疫苗接種對象,也呼籲及早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李龍騰主治醫師表示,這2週上呼吸道症狀的病患都有增加趨勢,但由於目前民眾自主篩檢新冠肺炎的意願較低,因此很難...
隨著民眾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高,即便是退休也希望能夠持續良好的視力狀態。一名60幾歲的退休男性社交相當活躍,近視多年都戴著厚重眼鏡,近期因為白內障讓視力達到破千相當困擾;透過手術醫師除了協助矯正散光,更換了非繞射長延伸焦距老花矯正人工水晶體,為了讓近距離視力品質也能改善,以個人化療程協助保留單眼50度,不僅不再需要戴眼鏡,看近的也清楚,對結果非常滿意。 振興醫院眼科部黃渝芸主治醫師表示,門診不...
每天上班、上學時間都好趕,沒有時間做早餐?孩子早餐午餐都沒食慾,卻狂吃零食、晚餐該怎麼辦?小兒科醫師表示,生活中的時間壓力迫使我們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吃到「快速又營養的早餐」成為活力與專注力的關鍵來源,不妨透過以下方式選擇早餐,達到養生與效率並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