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早晚氣溫明顯下降,伴隨風力增強,不少民眾開始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紛紛前往診所或醫院就醫。《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日夜溫差過大,對鼻黏膜造成過度刺激,容易引起「過敏性鼻炎」,醫師通常會開立鼻噴劑來緩解過敏症狀,但使用鼻噴劑6大重點不可不知。
入秋後,早晚氣溫明顯下降,伴隨風力增強,不少民眾開始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紛紛前往診所或醫院就醫。《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指出,日夜溫差過大,對鼻黏膜造成過度刺激,容易引起「過敏性鼻炎」,醫師通常會開立鼻噴劑來緩解過敏症狀,但使用鼻噴劑6大重點不可不知。
9歲的周小妹長期受鼻子過敏困擾,經常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每當天氣變化或早晚溫差大時,症狀就特別明顯。晚上睡覺時呼吸聲粗重,甚至因鼻塞而半夜驚醒,影響睡眠品質。白天常因疲倦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她經常揉鼻子、揉眼睛,眼下總掛著一圈黑眼圈,看起來像小浣熊⋯
9月開學季來臨,孩子經常出現鼻塞、流鼻涕或打噴嚏等情況,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又到了秋天過敏性鼻炎的好發季節。醫師提醒,台灣兒童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造成孩子經常性的鼻塞、流鼻水、打噴嚏,影響患者的睡眠和生活品質,不僅可能影響學業表現、生長發育,還有併發感染疾病的風險,其中5~11歲正是過敏性鼻炎的好發年齡。
84歲李爺爺突然出現右眼腫脹情形,但卻一直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影響視野,才至診所就診,後因症狀嚴重遂轉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在排除眼科疾病後,耳鼻喉科醫師透過電腦斷層發現其鼻竇黏膜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進而影響眼周,出現膿瘍情形,診斷為急性「鼻竇炎併發右眼上皮膿瘍」,執行手術後患者症狀緩解,定期回診追蹤。
你是否經常鼻塞、流鼻水,甚至常常打噴嚏,聞到冷空氣或香水味就鼻子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卻被告知「不是過敏」,甚至使用抗過敏藥也沒有明顯效果?醫師提醒,這種情況可能不是罹患過敏性鼻炎,而是另一種較不被大眾熟知的「血管運動型鼻炎」,認識兩種常見鼻炎差異、治療方式。
長期鼻塞找不到原因?可能不是感冒或過敏惹的禍,而是天生鼻子結構異常所導致。一名48歲男性因長期鼻塞、嚴重打鼾就醫,內視鏡檢查發現鼻中膈彎曲併鼻甲肥大、呈現高鼻阻力,經藥物治療症狀改善仍有限,病人決定接受微創鼻中膈鼻道成型手術治療,並在術後第2天順利出院,治療後不僅鼻塞症狀顯著緩解,且打鼾、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亦獲得明顯改善。
春暖乍寒,氣候變化劇烈,正是過敏症狀好發的季節。不少人每天起床便面臨因鼻塞而喘不過氣、睡不好等困擾,容易影響一整天的精神與生活品質,對過敏兒或幼童來說尤其難受。該如何緩解鼻塞?不妨參考網友們建議的6大妙方,如蒸氣療法、穴位按摩、洗鼻器等,不僅溫和且有效。
從事服務業的47歲謝姓男子長期飽受鼻塞、打呼困擾,不只睡眠品質受影響,吸入空氣量不足,也令他成天昏昏欲睡,使用鼻塞噴劑症狀也未改善。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家豪診斷過後發現,謝先生是因下鼻甲肥厚導致鼻塞與呼吸道阻塞,長期使用的鼻噴劑竟是元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