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就讀小學4年級的10歲男童,每天喝1杯手搖飲料、喜歡吃炸物,且缺少運動又晚睡,日前因感冒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體重竟50公斤,進一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5,屬於肥胖體位,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處異常影像,確診為脂肪肝,經個人化健康管理,3個月後逐漸改善。
當新世代進入職場,老一輩的主管們面臨許多衝擊,與其哀抱怨不如設法自我調整。百大企業首席講師李河泉於《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一書中,以實際案例帶出跨世代主管最常碰到的管理難題,包括怎麼帶領新世代?如何拆解新人離職心態?幫助主管驅動新舊世代融合,創造工作氛圍有互信、協作的高效團隊。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會依賴你的另一半嗎?過度依賴可能會對關係造成傷害。臨床心理師張家齊於《在關係變成傷害之前》一書中,綜合多年來幫助個案走過親密關係傷痛的經驗,分析常見失衡的親密關係模式,源於怎樣的心理失控感,以及企圖從親密關係獲得補償的各種樣貌,幫助讀者認清愛與傷害的界線,在關係變成傷之前及時修復。以下為原書摘文:
2019-12-1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甲狀腺手術對於許多病患來說,最擔心的後遺症就是喉返神經傷害,而影響到日後的「發聲」。臨床上,一種類似汽車「倒車雷達」的神經監測器,可幫助手術醫師清楚定位神經,在接近神經危險區域時,甚至會發出聲響來警示,大大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喉返神經傷害的風險。 聲樂老師罹甲狀腺瘤 擔憂失聲丟工作 一位40多歲...
2019-12-19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近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上,廠商邀請達文西手術專家賴鴻政醫師,帶領三芝國小30位6年級小朋友,玩遊戲、操控機械手臂,讓達文西手術科技在學童心中播種。衛福部雙和醫院婦產科賴鴻政副院長表示,透過趣味遊戲,達文西機器人在人為操作下穩定完成遊戲,能讓小朋友了解,機器與人類不需相互取代;人類能與機械一樣好,機械也能幫助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科技醫療發達、健康意識抬頭,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延長,但很難改變的是,人從60歲開始,每年退化速度大約是36%。而退化的現象包含:身體行動變緩慢、容易跌倒受傷、心臟血管疾病上身、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等往身上來。若自身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延緩老化或病痛上身,對自己、對家人好處多。該怎麼開始?World Gym提到,最重要的是「建立觀念」,自然會朝正確的方式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在探討肥胖的原因時,重點都放在飲食及活動量,但是近年來發現,還有一個因素與肥胖的形成有關,就是睡眠時間的長短!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表示,許多流行病學方面的統計發現,睡眠時間與體重成反比。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之建議,成年人一天需要七小時以上的睡眠,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就是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事情大條 擾亂荷爾蒙曾漢棋醫師說,睡眠對於維持人體能量平衡很重要,研究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氣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台灣的氣喘盛行率也是呈現相同趨勢,在先前研究顯示,在台北地區7歲至15歲的學童當中,氣喘盛行率從1.3%上升到17.8%。平常用保養型吸入型類固醇 居家環境整理且勿擅自停藥活潑的國小一年級男生謙謙,3歲時因為反覆喘鳴被診斷為氣喘,可惜並沒有規則使用氣喘藥物控制,這幾年來常常感冒發燒時就會出現咳嗽、喘鳴甚至呼吸急促的情形需至急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蔬菜並非一年四季都有產出,「茼蒿」便屬之!屬於冬季蔬菜的茼蒿,盛產季節大約在每年10月至隔年4月,而這段寒冷的季節也是家家戶戶吃鍋的好時機,身為愛吃茼蒿一族的癌症關懷基金會校園營養師講師簡鈺樺建議大家不免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補充滿滿茼蒿的營養!茼蒿營養價值簡鈺樺營養師表示,歸屬於綠色葉菜類一族的茼蒿,有著植化素葉綠素和β-胡蘿蔔素,同時礦物質和維生素種類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台灣要邁向高齡化社化,人活久就容易產生退化,特別視神經與認知的退化,神經退化性疾病又被稱為「靜默的流行病」,人體神經退化可分為「中樞神經」及「週邊神經」。週邊神經退化,如果是感覺神經退化,會感覺到四肢末端麻麻的;運動神經退化,會感覺肢體不靈活,想拿物品而無法拿、想動而不能動,步態蹣跚、活動遲緩,中樞神經退化有的會出現認知功能、記憶力、思考能力衰退,進而演變成「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冬日季節,毛毛細雨下整日,造成潮濕不適,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成濕氣重的體質,就容易水腫跟發胖,成為現代男女老少的通病。中藥常用白朮、茯苓、黃耆、川芎4中藥 改善濕性體質中醫觀點因濕邪外侵或內生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
2019-12-1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大約有350萬人深陷膝關節疼痛之苦,而民眾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有不少迷思,如自行使用消炎止痛藥來緩解關節炎、甚至以為換人工關節就能一勞永逸,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國際關節炎學者分享《美國醫學會期刊》最新研究及歐洲最新治療指引,證實藥品級硫酸鹽葡萄糖胺為目前藥物中唯一證實有長期療效,並建議作為...
2019-12-18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日前台灣多所研究機構聯合研究發現,南部肺癌增加率是北部15倍。專家懷疑空汙是禍首,且肺癌長年是死亡率很高的癌症。不過,早期肺癌治癒率佳,為強調早期篩檢重要性,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高尚志日前表示,臨床常見不抽菸的女性肺腺癌患者,呼籲家族病史、工作場合空氣糟或50歲以上女性危險族群,呼籲至少做一次低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