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發生率20年翻倍!醫揭「致病警訊」:逾3成女性終身未篩檢

台灣乳癌發生率20年翻倍!醫揭「致病警訊」:逾3成女性終身未篩檢

2025/10/13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衛福部2023年癌症死因統計,平均每天有8位女性因乳癌失去生命,死亡率高居女性10大癌症第2位。醫師指出,國人乳癌發生率過去20年間增加2倍,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等先進國家般下降,呼籲政府推動3大行動,目標是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乳癌死亡率2.5%。

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2022年共有17,366名女性罹患乳癌,2023年則有2,972人因乳癌過世,平均每天約有8名女性死亡,死亡率在女性10大癌症中排名第2。

延伸閱讀:
乳癌檢查「乳房攝影VS超音波」怎麼選?乳癌篩檢對象、費用一次看

乳癌發生率20年幾乎翻倍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副院長陳芳銘表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已從每10萬人口中的40人增加至82人,幾乎翻倍,嚴重威脅婦女健康,也突顯持續推動乳癌篩檢的重要性。

陳芳銘說明,隨醫療科技進步及癌症篩檢政策普及,國內肺癌、肝癌等癌症死亡率,近年各呈下降趨勢,唯有乳癌居高不下,顯示乳癌「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2大面向仍有進步空間,「目前乳癌篩檢率仍偏低,雖已從40%提升至46%,但遠低於歐美約80%及日韓約60%的水準,甚至有3~4成女性一生當中從未篩檢。」

延伸閱讀:
乳癌前兆會痛嗎?什麼樣的人容易得乳癌?教妳「2關鍵」分辨胸部硬塊

降低乳癌死亡率3大行動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台灣乳癌倡議行動」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乳癌倡議(GBCI),訂下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乳癌死亡率2.5%的目標,並提出3大行動:

  • 提升乳癌篩檢率成效,從現行的40%提升至60%。
  • 確保80%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完整藥物治療。
  • 為落實醫療平權與癌友支持,建立全面性支持系統,確保患者都能獲得優質照護。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表示,雖然大家都知道癌症早期篩檢很重要,但目前篩檢率很難再突破,提升民眾主動篩檢意願才是關鍵。他提醒女性,千萬別以為自己還年輕、乳癌不會找上門,定期篩檢才能及早揪出癌細胞。

打疫苗、做篩檢可得「健康幣」

石崇良說明,為提升民眾健康意識,政府將推出「健康幣」,未來民眾只要有接種疫苗、進行癌症篩檢或健康檢查,只要上傳健檢資料,不論公費或自費,都可累積「健康幣」點數,並用於折抵健康相關產品,預計最快於2026年第1季上路。

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表示,乳癌治癒率取決於診斷分期,早期發現的第0~1期乳癌,5年存活率可達95%以上,目標是以「治癒」為前提。國健署自2025年起,已將乳癌篩檢年齡擴大到40~74歲婦女,呼籲符合條件的女性民眾定期篩檢,及早揪出癌症,守護自己的健康。

image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正規畫推出「健康幣」制度,鼓勵民眾透過接種疫苗、參與癌症篩檢來累積點數,突破癌症篩檢瓶頸。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