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變胖!千人調查揭「3大NG行為」恐讓代謝變差:外食族這樣吃才營養

不只變胖!千人調查揭「3大NG行為」恐讓代謝變差:外食族這樣吃才營養

2025/11/6(2025/11/6 17:45更新)
上班天天吃外食,你吃得健康嗎?小心肥胖和代謝問題悄悄上身!一份針對上班族代謝及飲食認知的千人調查發現,現代人常陷入3大代謝NG行為而不自知,包括高糖高鹽飲食、輕忽飲食對健康的影響,甚至不清楚6大類食物包含哪些。醫師及營養師警告,若飲食營養不均衡,可能會進一步引發代謝疾病,如糖尿病、三高、心血管疾病等。

最新調查指出3大代謝NG行為

台灣營養基⾦會董事、營養師吳映蓉表示,2025年最新針對1,000名22~65歲、男女比各半的辦公商圈民眾代謝認知與飲食行為調查,發現上班族常見的3大代謝NG行為:

  • 31.7%自認吃得健康的民眾,實際外食卻是高鹽/高油/高糖食物。
  • 31%自認身體健康的民眾,卻有腰腹部肥胖問題,忽略身體發出的代謝力警訊。
  • 67.1%民眾不清楚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之6大類食物有哪些。

吳映蓉說明,調查顯示,早餐吃吐司搭配果醬、奶油是很多人的第一餐,看似清淡,卻容易忽略精緻澱粉的膳食纖維、營養素少,加上果醬屬於高糖食品,長期攝取恐致體脂肪增加;上班族的午晚餐多吃雞腿或排骨便當、傳統小吃如滷肉飯等。建議加點一份青菜或滷蛋,補足所需纖維素和蛋白質,達到營養均衡的飲食。

調查發現,超過7成22~39歲的民眾認為高血糖、高血壓、肥胖、高膽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等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營養師許青雲表示,代謝疾病並非只有老人小孩要注意,上班族平常工作忙碌壓力大,飲食健康更要自我管理,代謝疾病應是全齡民眾都需留意的健康危機。

此外,針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提到的6大類食物,僅有近3成民眾完全了解,而仍有近7成民眾不清楚。許青雲舉例,常見的食材如南瓜、玉米等都算是澱粉及良好全穀雜糧類,海帶、冬瓜、小黃瓜、紅蘿蔔、大番茄等則算是蔬菜,提醒民眾應擁有對食材的正確認知來源。

延伸閱讀:
比快走更有效燃脂!瘦身必知「666步行法」:簡單3階段提升新陳代謝

4大飲食原則維持身體正常代謝

許青雲提醒,民眾在日常飲食中可落實「4大飲食原則」,才能維持身體正常的代謝機能,防止糖尿病、三高等代謝疾病上身:

  • 好醣:良好的全榖雜糧類食物包含:燕麥、糙米、玉米、地瓜,能幫助增加膳食纖維、營養素和植化素攝取。
  • 好油:油脂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高油酸葵花油,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 高纖: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和維持消化健康,可以多食用蔬菜類、水果類、菇類、藻類及全榖雜糧類等高纖食物。
  • 優質蛋白質:來源有豆類(如:毛豆、豆漿、豆腐等)、魚/海鮮類、蛋類、肉類(如:雞胸肉、豬肉等)、乳製品(如:牛乳、優酪乳、起司等),有助於肌肉生長、組織修復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延伸閱讀:
運動後少吃胺基酸,恐流失肌肉!揭密BCAA「3大功效」減肥、消疲勞

衛教串聯科技實現個人化代謝管理

為強化國人代謝力與健康管理,台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除了飲食衛教要做好,目前已有以「數位社會處方」為核心的健康促進模式,透過醫療數據結合運動、藝術療癒、社交互動、自我照護與文化參與等多元介入方式,協助民眾以生活化行動改善健康行為,並藉由數位平台串聯醫療與社區資源,落實「營造健康生活型態」的政策願景。

陳宏麟說明,健康管理需以「醫病協力」為核心,由醫療端提供專業知識,病人端則需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唯有民眾真正參與、有感介入,才能提升行為改變的意願,維持良好代謝狀態,達到促進健康的目標。

WaCare吉樂健康創辦人潘人豪教授指出,民眾要自行改變飲食與運動習慣並不容易,因此可借鏡國外的「社會處方箋」制度。除藥物治療外,醫師也可將運動、營養教育課程、社區健康講座等納入處方,並結合智慧穿戴裝置與 App 等數位工具,協助民眾建立個人化健康計畫,提升行為改變的動力。

image
營養師許青雲(右一)表示,蔬菜水果不只高纖,還有很多油溶性營養素,推薦搭配優格、1小時橄欖油一起打成果昔,每天1杯維持身體健康代謝機能。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