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編輯精選》老後人生如何過得充實?教你「1關鍵」別總是回首過去
相信很多人都想透過閱讀充實自己,卻因為平時工作忙碌,難以抽出時間而放棄。《優活健康網》編輯部推出「編輯精選」,向你推薦編輯私心愛讀的好書,無論是心理勵志、投資理財、職場工作或是兩性關係,讓我們用全新閱讀視角,精挑好書與你一起分享!
年紀大了,時間過得越快?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每當做無聊事情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但做有趣事情的時候,像是聚會、看劇、滑手機,時間卻飛快地過去,這種「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的感覺,其實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
更有趣的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時間反而過得越來越快。小時候覺得上課時間怎麼那麼長,好想要趕快放假;長大後卻發現時間像飛的一樣,一年一下就過去了,轉眼又要跨年了。其實這並不是錯覺,而是時間知覺的一種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時間的感受也會跟著改變。
臨床心理學專家李珉圭於《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指出,人的時間感知,其實是隨著生理變化,慢慢在與現實中的「物理時間」互動中建立起來的,根據狀況、心情、所思與所做的事,對時間的感知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如何讓有限的時間變得有意義和充實,完全取決於自己。」
延伸閱讀:
老年喪偶該追求第二春嗎?揭密再婚對老人的影響:孤單感有所改善
老後人生如何過得充實?
如何讓時間過得充實呢?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應該珍惜每一天,把生活過得有意義,但現實中,許多人卻常陷入懊悔裡。這種情況在年老後尤其明顯,我們開始回顧過往,曾經沒做的事、錯過的機會、說不出口的話,通通浮現在腦海裡,讓人越想越惋惜。
小編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年輕時為了升職拼命工作,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陸續錯過陪伴父母最後的機會和孩子成長的重要時刻,往往多年後,回想起來才深感後悔。其中一名小編友人就說,當初的「工作至上」模式雖然賺到財富,卻失去了珍貴親情,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做了對的選擇。
榮格心理學家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於《穿越中年迷霧》指出,當我們將舊有的生活模式,套用到其他場景、其他人或是現在的狀況,往往會依循那些舊習慣,導致結果出現偏差,然而事實上「舊有模式不適用現在的生活」。
人生下半場如何有意識地活著?詹姆斯.霍利斯指出,若我們希望更有意識地活著,就必須問自己:「我對自己和他人的核心感知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與彼此連結?」這也是讓老年生活過得充實的方法之一,重要的不是一直回頭看過去,而是要向前看,並且活在當下。
延伸閱讀:
現年92歲還不打算退休!世界最高齡的總務課長:我想永遠保持好奇心
人生下半場給自己新挑戰
怎麼做才能活在當下?隨著年紀越大,我們越渴望安穩和穩定,因為不確定的事情容易讓人緊張和焦慮,大多數人也因此更喜歡做有把握的事,久了就變得害怕嘗試,不願輕易接受挑戰。
不過,Google的創意博士弗雷德里克.佛特(Frederik G. Pferdt)在《原力心態》裡提到,人生下半場不妨試試「毫無保留的開放」,就像自由落體一樣,勇敢跳進新事物的懷抱。這不是因為相信一定會被接住,而是相信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能從中獲得成長。
好比是,日前媒體報導,歌手田馥甄的外公已經104歲高齡,仍組隊參與新竹縣新豐鄉的「天天開心隊」,並在「2025年長者活躍老化競賽」北區賽中奪得金牌,即將代表竹縣進軍全國總決賽。想要拓展視野,我們就得勇敢迎接眼前的挑戰,如此勇敢的嘗試,讓人在年老後依然能持續成長。
人生下半場,好怕比不過年輕人?當我們來到了50、60歲的年紀,應該比一般年輕人多了智慧,更成熟,也更懂得包容。面對挑戰,最重要的就是勇敢「重新歸零」,放下過去的包袱和成見,即使有玻璃心沒關係,小心不要讓它碎掉就好。
總結來說,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會逐漸改變。面對人生下半場的不確定,我們應勇敢「重新歸零」,並且跳脫舊有模式,才能活得更有意義,讓有限時間變得更有價值。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