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準博士奶奶挑戰定向越野!重新定義老年人生:不想輸給70歲年輕人
春日暖陽下,北投復興公園泡腳池邊一群人悠閒泡著腳,享受假日的閒適。公園另一端,92歲的她正緊握著健走杖、盯著手上的專用地圖和指北針,確認指定的檢查點位置後,一步步前行,不顧汗水溼透了背影。
站在不遠處陪練的女兒,早已習慣媽媽的超強意志,既是媽媽的支持者,也是守門員。儘管走了一個上午,媽媽總說自己不累,卻讓女兒心疼不已,只能在旁幫忙「踩剎車」,以免她體力透支。
她的韌性與拚勁,來自近一個世紀的醞釀。生於日治時期、經歷過二戰的林彩美,動盪時代洗禮養成她的堅毅性格,也讓她在90多歲的今天,依然能面對全新挑戰。林彩美這次給自己的挑戰,是參加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的定向越野賽事。
乍聽「定向越野」,不少人可能會一頭霧水。這是一種起源於北歐的運動,選手要具備地圖閱讀能力和方向感,在指定場地內,靠著專用地圖與指北針,以最短時間尋找多個隱藏的檢查點。
曾有世界級選手形容定向越野,就像是「一邊進行百米賽跑,一邊下西洋棋。」腳要跑、眼要看、腦要動,比的不只是體力,還有腦力與臨場判斷。
「這運動很難呀,我沒辦法跑步衝刺,方向感不好、也不懂怎麼看地圖!」一頭俐落銀髮的林彩美笑著搖搖頭。
事實上,林彩美從沒接觸過定向越野,是在里長鼓勵之下,糊里糊塗報了名。但即使世壯運可以申請退費,她並不打算放棄,而是決定全力以赴!
這場賽事也成了女兒戴興夏的超級任務。2月起,她開始陪著媽媽「惡補」,每週參加台灣定向運動協會的活動,母女倆一起在豔陽下反覆練習、修正,3個多月來一點一滴累積經驗。
戴興夏坦言,曾經無所不能的媽媽,如今腳步變慢、要拿健走杖,那樣的反差讓她難以適應,甚至有時也無法理解為何媽媽如此「毅力過人」,既拿媽媽沒轍、又感到相當佩服。「我媽是那種說到就一定要做到的人,」戴興夏說。
「結果好不好不曉得,但我覺得很有意義,」林彩美靦腆一笑,眼神透出堅定。比賽的重點從來不是高下勝負,而是向自己證明。
願意出門、喜歡學習的明星奶奶
年過九旬、樂於學習、而且行動穩健的長者並不常見,林彩美彷彿高齡樂活典範,成為住家一帶的明星「戴奶奶」。週一到週五上午里長開設的課程中,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包括學了10年之久的禪鼓、非洲鼓、經絡、粉彩畫以及烏克麗麗。
由於班上多是60、70歲「年輕人」,林彩美擔心自己記不起來、在成果發表會丟臉,不但上課認真,回家還拚命練,練到戴興夏多次勸說適可而止,依舊無法撼動她的決心。「里長這麼認真,我當然要支持他。他可能也在做實驗,看我們老人能撐到幾歲吧!」林彩美幽默地說。
林彩美並非總是如此安然自若,人生看似順遂,但也曾在家庭與社會的層層框架中掙扎。即使好勝的個性被磨平、不得不順從命運,她仍不放棄努力,始終追求做到最好。就像這次挑戰定向越野,哪怕對她來說無比艱困,她依然堅持參賽,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
放棄東大博士,全心當先生後盾
70年前,當女性少有升學和出國深造機會、就連自由戀愛也不普遍時,林彩美卻樣樣都做到了。憑著強烈意志、母親支持以及她為女兒標會來的一張單程機票,林彩美從台灣省立農學院(現為中興大學)念到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並與大學學長相戀結婚。
然而,眼看就要成為苗栗通霄「第一位女博士」,林彩美卻在修完東大博士學分後,毅然放棄寫論文取得學位,轉而當起全職家庭主婦。3個小孩陸續報到,她一手包辦育兒與家務,也默默支持著先生、歷史學家戴國煇的學術研究工作。
「那個當下,自然而然就這樣選擇了,」曾經好強不服輸、懷抱著遠大夢想的林彩美淡淡地說。以如今的價值觀來看或許難以想像,但林彩美接受命運送來的禮物與挑戰,就算無法完全做自己,她仍然將「戴師母」、「戴媽媽」角色扮演到最好,甘之如飴。
戴興夏記得很清楚幼時在東京生活的光景。那是1970、80年代,每月總有一天家裡格外熱鬧,爸爸會舉辦「戴家沙龍」,邀請學者、記者等知識份子到家中熱烈討論時事,而媽媽早從三天前就開始張羅20人份料理,忙得天昏地暗,全是為了協助爸爸經營事業人脈。
「我媽現在偶爾還會做惡夢,夢見客人突然上門、什麼都沒準備,同時又要趕到幼稚園接我!」戴興夏笑說,林彩美也笑了,回憶起當年手忙腳亂的樣子。
另一半驟逝,在整理中昇華悲傷
林彩美旅日38年後,隨著戴國煇從大學教職退休返台。沒幾年,戴國煇因靜脈瘤驟逝,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結縭42年的老伴離去,她生活頓失重心,漸漸變得不願出門。但她自覺不能再如此漫無目標,於是強迫自己每天在固定時段收聽英語廣播節目,藉以維持規律。戴興夏說,那段時間媽媽就是這樣自救。
悲傷不會一夕散去,林彩美選擇以更正向的方式昇華感情。從戴國煇離世那年起,她投入整理先生多年來的藏書、著作與手稿。
戴國煇是台灣史研究的先驅,1970年代首開研究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風氣之先,也最早提出「台灣主體性」一詞,曾任日本文部大臣外籍諮詢委員、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不僅蒐藏近6萬冊圖書期刊、文獻資料,還有幾百萬字著述。
「我根本沒有時間消沉,一定要讓更多人看到戴國煇畢生的心血,」林彩美說。從68歲到78歲,她歷時10年的整理編撰工程,不只是寄託、傳承,更像是一場與生命對話的長跑考驗。
除了捐贈藏書給中研院,林彩美還先後出版了《戴國煇文集》12冊,以及《戴國煇全集》27冊,為的就是讓先生的思想結晶可以傳諸後世。由於全集有三分之二以日文發表,為求準確,她也常親自翻譯,並反覆校稿,深怕有一點錯誤或疏漏。
出版全集的《文訊》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曾經形容,林彩美像是「信念堅定、腳步穩健的馬拉松選手,」一項項完成這場知識接力,更敬佩她選擇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她對先生深摯的愛。
「戴國煇在那邊一定很不安心,我只是想讓他放心,」林彩美說得平靜,卻藏著深深的不捨與思念。一路走來,她從不逃避挑戰、甚至迎向挑戰,也在一次次角色轉換中,活出那個全力以赴的自己。
「沒有100分,也有70、80分吧,」林彩美輕輕地說,為自己下了一個註解。話語間,有自我要求的認真,也有放下成敗的從容。人生無需百分百完美,只求盡力,八成圓滿也足夠幸福。
延伸閱讀:
社區大學、樂齡大學滿足不了!第三人生大學55+限定,拿學位、更享學生福利
兒子繳學費、爸爸念大學!73歲機械教授顏鴻森:讀完中文系還要挑戰歷史系
(本文獲銀天下授權轉載,原文為:92歲準博士奶奶挑戰定向越野!林彩美:不想輸70歲年輕人,我要全力以赴)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