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病房

長照,是名為臥床的「折磨」? 他訪歐洲各國揭「亞洲長照病態真相」

長照,是名為臥床的「折磨」? 他訪歐洲各國揭「亞洲長照病態真相」#安寧病房

如果可以選擇,每個人都希望老了失能後,可以不約束、不尿布、不臥床有尊嚴的活,但現實往往難以實現。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宮本顯二、「日本尊嚴死協會」理事及北海道分部負責人宮本禮子於《不在病床上說再見》一書中,深入剖析亞洲社會對善終的誤解,帶領讀者思考: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人們走向安詳的臨終?以下為原書摘文:

安寧療護非癌病人僅23%!台大醫揭「普遍迷思」非癌疾病末期也適用

安寧療護非癌病人僅23%!台大醫揭「普遍迷思」非癌疾病末期也適用#安寧病房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成立30年,陪伴上萬家庭走過生離死別,目前台灣死亡照護品質已是世界第3。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23年國人死亡前1年接受安寧比率約32%,其中癌症病人死亡前1年接受安寧比率約64%,但非癌症病人比率卻僅23%。事實上,不可治癒疾病都可考慮安寧療護,關鍵在於轉介時間及家屬觀念待打破。

住安寧病房是等死嗎?平均住多久?護理長親揭「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樣

住安寧病房是等死嗎?平均住多久?護理長親揭「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樣#安寧病房

住進安寧病房是等死嗎?安寧病房能出院嗎?別再誤解了!事實上,安寧病房跟你想的可能很不一樣,《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由振興醫院安寧病房護理長說明,安寧病房並非只能等死,反而是在處理癌末病人的急性症狀,讓他們能舒適地走完最後一條路,更有機會藉此回復到原本狀態。

安寧療護就是放棄治療嗎?一文解析適用對象、申請時機、療護項目

安寧療護就是放棄治療嗎?一文解析適用對象、申請時機、療護項目#安寧病房

安寧緩和醫療已在台灣上路多年,不過民眾對於安寧療護仍有一些迷思和誤解。當家屬或病人一聽到安寧療護時,常會認為醫師是不是放棄治療病人?是不是等於沒救了?其實安寧療護的最終目的,是讓病人好好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優活健康網》整理護理師說明,什麼人可以接受安寧療護?如何申請?

安寧療護是什麼?跟安樂死有什麼不同?服務內容、申請方式全解析

安寧療護是什麼?跟安樂死有什麼不同?服務內容、申請方式全解析#安寧病房

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指針對疾病末期病人的全面性照顧,透過各種團隊協助緩解生命臨終前的各種不適症狀,讓病人無痛、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但不少人仍對安寧療護存在迷思,甚至與安樂死混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完整介紹安寧療護的做法觀念、申請條件,希望提供有需要的病人及家屬,一個好好善終的選擇。

親人癌逝他竟要求「擔任志工」?一堂安寧生死課:唱歌是對父親的思念

親人癌逝他竟要求「擔任志工」?一堂安寧生死課:唱歌是對父親的思念#安寧病房

「死亡」是人生最後的功課與考驗,但多數人似乎沒有準備好,面對至親離去所帶來的悲痛,如何讓他們從哀傷中找到希望與出口?擁有臨床護理工作多年經驗,安寧志工林惠貞於《思念的延續》一書中,分享陪伴照護的生死現場,幫助讀者用新的角度看待生命。以下為原書摘文:

家人重病該不該「告知病情」?醫揭2種「NG說法」:說比不說更糟糕

家人重病該不該「告知病情」?醫揭2種「NG說法」:說比不說更糟糕#安寧病房

當家人生命即將走到終點,你會選擇告知還是隱瞞?面臨從事安寧照顧近20年、陪伴超過3000位病人走完最後一程,慈濟心蓮病房主治醫師陳世琦於《微笑,告別》一書中,分享動人的床邊故事,記錄了難捨能捨的告別,更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尊嚴治療法、慈悲觀照、等安寧緩和療護觀點,幫助讀者了解安寧議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等我病好要環遊世界」竟是不切實際的期待⋯醫親解安寧療護迷思

「等我病好要環遊世界」竟是不切實際的期待⋯醫親解安寧療護迷思#安寧病房

當醫療措施以治癒為目的,仍無法控制病情的惡化,這時安寧療護就是最適合病人的處方。透過疼痛控制、舒適護理等方式,直到生命自然結束。只是,許多人將安寧簡化為「等死」,使家屬不願接受、也難以向病人開口,形成醫病之間溝通的鴻溝,甚至可能因後續醫療處置不符家屬期待,進而導致醫療爭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