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

國高中改10點上課》孩子憑什麼喊累?老師揭「1關鍵」過去和現在不同

國高中改10點上課》孩子憑什麼喊累?老師揭「1關鍵」過去和現在不同#親子教養

台灣國高中生學習壓力沉重,近日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發起連署,主張將上課時間調整為10:00~16:00,已有逾萬人附議,引發熱議。有人支持延後上課有助學生休息,但也有人認為現代學生太過脆弱。《優活健康網》特摘教育工作者趙逸帆所撰此文,分享現代學生常見的壓力來源與紓壓方法。

孩沒帶錢「求助家人」竟被拒?侯文詠「教養1招」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孩沒帶錢「求助家人」竟被拒?侯文詠「教養1招」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親子教養

父母總希望凡事幫孩子做到好,但這樣是在剝奪孩子學習的權力。台灣知名作家侯文詠於《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一書中,分享自己的生命體悟,帶著成長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自己,朝著內心想望的那個大人前去,並鼓勵讀者讓每一個今天都不留遺憾,讓每個明天都更靠近那個自己想成為的大人。以下為原書摘文:

開學要遠離6種毒朋友!媽媽給女兒上的一堂「社交課」:別把自己擺低處

開學要遠離6種毒朋友!媽媽給女兒上的一堂「社交課」:別把自己擺低處#親子教養

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好同學、好朋友,並開始以同儕為中心,令爸媽們既感安慰卻又失落。安慰的是,孩子正展開自己的人生;失落的是,他們好像越來越不需要爸媽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爸媽不用介入交友,但在這之前,必須先幫子女上一堂「社交課」,讓他們學會捍衛自己在人際交友圈的底線。

你以為在管教小孩,其實是在發洩怒氣?諮商師教你「1招」辨別情緒

你以為在管教小孩,其實是在發洩怒氣?諮商師教你「1招」辨別情緒#親子教養

父母有管教孩子的職責,有些人會嚴格地責備、甚至體罰孩子,還認為自己在管教,其實仗著大這不是管教,只是在「生氣」罷了。擁有30年教學經驗、青少年諮商師嚴註河於《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一書中,集結多年來的觀察與驗證,分享「一個孩子剛剛好」的教養關鍵,翻轉父母對獨生子女的刻板印象。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陷入「情緒風暴」怎麼辦?醫教3方法化解:別再想當「完美父母」

孩子陷入「情緒風暴」怎麼辦?醫教3方法化解:別再想當「完美父母」#親子教養

暑假過後,湧現一批青少年前來身心科就診,有些青少年暑假期間乏人管理,像脫韁野馬般失序,不只頂撞父母甚至以生命威脅,這些青少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該如何協助他們走過不卡關?精神科醫師指出,青春期是身心劇烈變化的關鍵時期,而青少年的情緒風暴不能只靠他們自己面對,這不只是個人成長的問題,還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Jolin「9點半睡覺」意外掀模仿潮!心理師揭「蔡依林效應」背後3原理

Jolin「9點半睡覺」意外掀模仿潮!心理師揭「蔡依林效應」背後3原理#親子教養

近期社群掀起「蔡依林效應」,天后蔡依林(Jolin)日前在Podcast節目坦言每天晚上9點半就上床睡覺,迅速在網路上掀起話題,甚至有不少網友效仿,紛紛在社群上分享:「我要跟著 Jolin 早睡」「我也要努力多喝水」。《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蘇琮祺分享「蔡依林效應」背後3大原理,當我們發現自己「知道卻做不到」時,不妨也替自己找榜樣學習。

從小到大被父母罵「恨鐵不成鋼」?小心「預設心理」再努力都會失敗

從小到大被父母罵「恨鐵不成鋼」?小心「預設心理」再努力都會失敗#親子教養

「你什麼都做不好!」「沒人喜歡你」⋯⋯這些自我否定的內在語言,是否常常在你的心迴盪?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吳姵瑩於《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一書中,探討為什麼這麼多人自我懷疑、自我苛責,原因可能在於人們經常讓過去曾經受傷的自己,定義了現在的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父母過度保護是種傷害!陳建仁的親子對談:讓孩子學會「自我實現」

父母過度保護是種傷害!陳建仁的親子對談:讓孩子學會「自我實現」#親子教養

父母總說「捨不得讓孩子吃苦」,但不知不覺中,這份捨不得正在剝奪孩子最重要的能力。全球頂尖流行病學家、現任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與投身安寧關懷的女兒陳怡如於《左腦爸爸、右腦女兒》進行一場父女談心,從生命與受苦的意義,到看待死亡與死後世界,也探討當前的幾個重大議題,以及關於環境與自然的討論,帶領讀者探尋生命的重要意義。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