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問為什麼?父母千萬別亂回答!專家教你「2招回覆」解決問題

孩子愛問為什麼?父母千萬別亂回答!專家教你「2招回覆」解決問題

2025/10/30
當孩子不斷提問「為什麼」,父母該如何應對呢?兒童心理專家千英姬於《孩子為什麼這樣說?》一書中,以兒童心理學、九型人格學等當代心理學理論為基礎,以孩子的視角出發,去理解孩子們表達不清楚的情緒,或說不出口的想法,帶領讀者深入孩子內心世界。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一直問「為什麼」

「最近孩子經常問『為什麼』。我希望能夠給予他合適的回答,但很多時候我也沒有正確答案。」這是家長們在諮詢中心經常提到的煩惱。

「為什麼我們要上幼兒園?」「為什麼爸爸的肚臍看起來很好笑?」「為什麼媽媽坐著休息?」⋯⋯孩子們接連不斷地提出各種問題,時常讓父母頓時慌張起來。如果有明確的答案,事情就簡單多了,但大部分情況下都難以提供明確的解答,讓人感到束手無策。在閱讀圖畫書的時候,孩子們只要看到新的昆蟲或花朵,就會像瀑布一樣傾倒各種問題。

「這是什麼?」
「那個叫做螳螂。」
「為什麼叫做螳螂?」
「這個嘛……人們就是這樣幫牠取名字的。」
「螳螂為什麼這麼細長?」

難以招架的父母在聽完孩子詢問後,不知不覺就開始在網路上搜索「螳螂名稱的由來和外貌特徵」。帶孩子去動物園時,孩子也會問:「為什麼長頸鹿的脖子這麼長?長頸鹿會說話嗎?我們不能把長頸鹿和松鼠放在一起養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孩子又會接著問:「為什麼不行呢?那可以養兔子嗎?」如此接連不斷地提出問題。

「別問了,你看那個!哇!是獅子!你再看看那個!那是大象!大象真的很大隻對吧?」父母努力轉移孩子注意力,試圖制止孩子繼續問下去。然而,沒過多久,孩子又開始了新的一輪質問。父母雖然也想要在網路上搜尋長頸鹿脖子很長的原因,好好跟孩子說明,但想要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複雜的內容並不容易。

延伸閱讀:
童年創傷影響一輩子!阿德勒專家揭父母「1舉動」孩子長大後易焦慮

我們家老大在3歲時「問題大爆發」,每次對話中都會出現「為什麼?」,特別是在坐公車、捷運等大眾交通時,他的好奇心似乎更加旺盛。有一天,我在公車上反問孩子:「你覺得呢?」然後正準備要好好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坐在後面的老伯伯突然開口對孩子說:「別再問問題了,你媽媽要回答你這麼多問題也很辛苦。」

雖然我和兒子的談話聲沒有很大聲,但因為老伯伯就坐在後面,一直聽我們說話應該會覺得很累。我誠懇地向老伯伯道歉,然後再次向孩子解釋情況。「車廂內是公共場合,應該要保持安靜。等我們下車後,你再問問題也可以喔!今天出門,讓你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對吧?」

「為什麼?」的詞彙遊戲通常在孩子約3歲時開始,也是左腦開始發展的階段。尤其孩子出門時,看到五花八門的東西,便會對周遭充滿好奇,興趣也變得多樣化,於是問題不斷湧現。然後,隨著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這種情況就會逐漸減少。

當孩子詢問「為什麼?」時,起初父母會和藹地一一解釋,但隨著時間流逝,孩子的提問可能變得像開玩笑一樣,連續用問題轟炸父母,導致父母最終回答:「夠了,不要再問了!」或者顯露出「隨便亂回答」或「不耐煩」的反應。面對孩子的連續提問,父母有時甚至會想:「孩子是在折磨我嗎?」儘管我們理性上知道並非如此,但依然難以維持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延伸閱讀:
孩沒帶錢「求助家人」竟被拒?侯文詠「教養1招」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問答滿足孩子好奇心

對孩子而言,「為什麼」是個非常有趣的詞彙。孩子對這世界充滿好奇,有太多事情想要瞭解,他們的好奇心常讓他們不想睡覺,而且這些問答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同時又引發更多的好奇心。

  • 我想要確認我所知道的事情是不是對的,我還不想要睡覺。
  • 我打算和爸爸一起玩問答遊戲,不想要馬上睡覺。

此外,孩子認為不管詢問父母任何問題,父母都會知道答案,也會態度友善地給予回覆。即使是已知的事情,孩子們依然想跟父母確認,也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孩子們相信,父母會教他們這世界上的一切知識,也會回答他們所有疑問。

  • 當我提出問題時,媽媽會注視著我,並且溫柔地回答我,我非常喜歡這樣。
  • 我認為在我提問的時候,爸爸的回答是最棒的。我不會隨便向任何人提問。

幫助孩子提出好問題的方法

在諮詢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不斷提問的孩子。有些孩子會提出有確切答案的問題,也有些孩子會一再反覆提出無意義的問題,甚至有些孩子無法停止提問,讓父母筋疲力盡。面對孩子各式各樣的提問,我們應該如何回應比較恰當呢?

第1,有時候需要限制孩子提問的數量。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一旦啟動「提問開關」,他們就會陷入一連串的問題遊戲中,特別是當他們知道透過提問可以拖延睡覺時間時,可能會持續提出各種無厘頭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堅定地限制提問的數量,例如說:「已經夠囉!明天再問下一個問題吧!」藉此讓他們選擇真正好奇的問題,而非只是開玩笑的提問。

第2,應該與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答案。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幾乎所有思考的起源都來自於問題。透過問問題,孩子能夠培養思考的能力,而這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當孩子提問時,我們常常認為應該提供正確答案,但更好的方式是透過提問進一步展開對話,例如可以反問孩子:「你覺得為什麼會是這樣呢?」藉此延伸到更深入的對話。

以學習的好奇心為出發點來提問的孩子們,通常會針對具體的原理或因果關係展開對話。這些問題往往是父母難以輕易回答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孩子說:「我也不太確定呢!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然後跟孩子一起透過相關書籍或網路來尋找答案。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孩子能夠享受滿足好奇心的過程,同時也提供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機會。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與孩子一同尋找答案的過程。

如果孩子對某個特定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我們應該積極地幫他拓展這個領域。當孩子提問時,不要感到厭煩,可以鼓勵地說:「這問題很棒耶!」這樣的稱讚有助於激發孩子對於探索的熱情。請記得,提問能夠擴展孩子的思維,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獲得學習的動力。

(本文摘自/孩子為什麼這樣說?:解密孩子話語背後的情緒及需求,以真誠對話和行為引導,化解他的對抗與不安、建立自信與快樂!/台灣廣廈)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