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影響一輩子!阿德勒專家揭父母「1舉動」孩子長大後易焦慮

童年創傷影響一輩子!阿德勒專家揭父母「1舉動」孩子長大後易焦慮

2025/7/24
你的童年快樂嗎?童年經歷影響待人處事和親密關係。現任韓國阿德勒協會會長、阿德勒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朴藝真於《你不必成為任何人》一書中,分析與他人比較的各種背景,包括自卑感、優越感、認可等情緒,再進一步探究上述情緒與生命初期記憶有何關聯,帶領讀者將自卑轉化為成長。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個人都背負著缺陷活下去

「人經常為了活下去,而感覺過去的創傷彷彿是現在進行式。」

阿德勒從小身上就有許多外傷。4歲時,目睹了出生僅6個月的弟弟,和自己躺在同一張床上死去的樣子,並受到白喉、肺炎、佝僂病等疾病纏身,也曾經在睡夢中失去意識。曾兩度因嚴重意外而差點失去性命的阿德勒,無時無刻都感受著對死亡的恐懼。他的人生,可說是充滿了接二連三的創傷。

阿德勒心理學與其說是關於「個體遭遇的問題是什麼?」的學說,不如說它更關注個體在經歷創傷事件時,所同時強化的情感和正面資源,並聚焦於以下6點:

  • 發生了什麼事?
  • 力量是如何形成的?
  • 這件事帶來什麼影響或成為怎樣的威脅因子?
  • 這件事該如何理解?
  • 這代表什麼意義?
  • 為了生存,我正在做什麼事?

延伸閱讀:
孩子不想讀書,成績不好要逼嗎?國小老師教「1招」給孩子多點動力

為何總是回想起令人害怕的記憶?

創傷(外傷)是人在一生中無法避免的。創傷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因戰爭、恐怖行動、車禍等事件引起的單一創傷;另一種則是以複雜形式出現的多重創傷。假如在幼、兒童時期遭受放任、虐待、長期暴力、父母離婚等狀況,這些傷害將在成長過程中,與其他傷痛對個體同時形成長期且複雜性的創傷。

多數受過這類創傷的人,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是指遭遇極端創傷事件後,所發生的生理或心理狀況,也就是在經歷創傷事件或是與之類似的經驗當下,出現了逃避或情緒鈍化、過度警覺等症狀。若遭受的是多重創傷,則會產生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種症狀對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甚鉅。

有時候,我們甚至在不知道自己正經歷創傷的情況下繼續生活。創傷雖然會因為戰爭、車禍、暴力或性騷擾等極端事件引起,但也可能經由既平凡又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誘發。

兒童時期受過創傷的人,尤其容易產生「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的負面思考。他們會想起那些引發創傷的過程,但為了逃避羞恥、恐懼、罪惡感等負面情緒,並不會記得其中的細節或具體的記憶。

在兒童時期,令人感到精神上或生理上無力的創傷事件非常常見。舉例來說,假設一位7歲的孩子,因為和弟弟吵架而被父親打得滿身瘀青。父親要求他反省並命令他回房間。這讓孩子感到極度恐懼,彷彿房間裡只剩下他自己孤零零一人。

此後,只要他在精神緊繃的狀態下進入房間,就會開始冒汗、感到胸悶。對這個孩子而言,房間已成為他無意識中「獨自被遺棄的地方」、「被冷落的地方」等象徵。等於是從心理層面再次經歷小時候的事件。

延伸閱讀:
犯錯後感到罪惡感?阿德勒專家:我們所關注的只是「犯了錯的自己」

父母常爭吵,子女長大後易焦慮

假如父母經常爭吵,子女也會經歷嚴重的心理創傷。每當父母吵架,他們可能會歸咎於自己,尤其是當父母為了教養方式的差異而起爭執時,子女更會感到自責與害怕。夫妻間發生口角,可能會出現關於分手的對話,也許問孩子「你要跟誰走」,孩子會明顯感受到自己即將遭到遺棄的恐懼。

父母間如果爭吵頻繁,子女長大後也更容易感到焦慮。臨床研究報告指出,當他們聽到大聲吼叫時,聽覺會出現異常反應,並直覺地想迴避人際衝突,因為害怕遭到排擠。

對於在父母經常衝突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來說,長大後擁有權力變得非常重要。這些人常感到無助,因此會依賴那些擁有權勢的人。此外,他們很難拒絕與自己有關係的人,待人過於親切,也可能透過掌控他人來紓解內心的不安。

如果在幼兒或兒童時期曾因為父母而受到創傷,孩子在心理和精神層面,不論是們不斷地反覆經歷慢性焦慮、彷彿會遭全世界拋下的恐懼、失落感、羞恥與孤獨等情緒。童年時的創傷經驗,極可能成為將來產生憂鬱、焦慮等情緒的根源,甚至可能延續為酒精中毒、毒品成癮等難以控制的狀況。

遭遇創傷後,個體因感到不安全或受到威脅,所以將自己從現實中抽離、切斷聯繫,因而出現喪失短期記憶的現象,甚至會做出異於平時的舉動,或表現出不符合實際年齡的退化行為。個體對於自身原始模樣的認同,也會產生變化。可能忽然間變得呆滯、因無法言喻的恐懼而語無倫次,或呈現出在痛苦與憤怒等情緒間激烈起伏的模樣,這都是人們在遭受劇烈創傷的情況下,為了努力活下去所採取的生存策略。

童年時期發生的創傷屬於慢性創傷。我們的身體會將過往經驗中所承受的壓力完整儲存,牢牢記住。這也意味著,一個孩子若長期遭到虐待,長大成人後很有可能無法過上正常的生活。

(本文摘自/你不必成為任何人:給即將或正值30世代的你,無條件接納自我的阿德勒心理學/悅知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