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抽菸的人要注意了!「心肌梗塞」不只有三高族群、老年人會發生,吸菸族也要當心是否有相關症狀。心臟內科醫師呼籲,「吸菸」是心臟科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很可能會致命。另外,也要注意天氣變化,若是有胸痛發作,要及時就醫評估,不要輕忽,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長期抽菸的人要注意了!「心肌梗塞」不只有三高族群、老年人會發生,吸菸族也要當心是否有相關症狀。心臟內科醫師呼籲,「吸菸」是心臟科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很可能會致命。另外,也要注意天氣變化,若是有胸痛發作,要及時就醫評估,不要輕忽,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素有「洗腎王國」之稱的台灣,每8人就有1人有腎臟病,但研究統計卻顯示,高達96.5%的患者,未認知到自己的腎臟已出問題。台灣腎臟醫學會列舉「4大高風險族群」容易陷入慢性腎臟病危機,應注重抽血、驗尿檢查,定期追蹤腎功能指數,及早接受治療,可減少30~40%惡化成末期腎病的風險。
70歲吳先生健康檢查時發現心臟冠狀動脈狹窄,他在心臟內科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物預防,但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常讓吳先生覺得腰酸背痛、肌肉痠痛不適。因而尋求中醫協助,所幸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張維麟調理3個月後,膽固醇恢復正常值,也不再出現肌肉痠痛的副作用。
什麼是未來現代醫療發展趨勢?透過個人化健康檢查的疾病預防,加上大數據分析的健康風險控管,精準醫療逐漸為健康管理產業帶來轉變。康聯集團透過旗下康聯生醫發展新一代健康管理平台,以數據為核心推出個人化智慧健康之應用,期望透過新科技,帶給民眾更好的健康管理利器。
三高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而「高血脂」更是相當重要的指標。當民眾平時飲食總熱量攝取過多又缺乏運動時,就可能會造成高血脂。高血脂除可能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抽一滴血,就有可能驗出癌症嗎?根據《衛報》近期報導一項名為「The Pathfinder」的研究,針對6,600多位50歲以上成年人參加者,進行Galleri Teth血液測試,並最終發現數十位確定有癌症案例。該研究指稱,血液檢查可作為篩檢出早期癌症及預測腫瘤位置的新驗證方法。
胃痛、腹瀉、便秘大概是民眾最常見腸胃問題,許多人早就習慣了,卻不知身體可能正在惡化。想徹底了解問題,必須透過腸胃鏡好好檢查,但總是因「聽說」許多傳言而卻步。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隨著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攀升,而腸胃鏡檢查是發現病灶的重要檢項,屬於侵入性檢查,確實過程中有些許不舒服,成為受檢者抗拒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國人目前十大死因之首為癌症,10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人,平均每4分58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黃小姐參與公司提供的健康檢查時順便加做四癌篩檢的乳房攝影檢查。報告顯示左側乳房有細小多型性鈣化,切片結果為原位癌。根據統計,約有3%的病人發現自己得到癌症時,只找到在淋巴、其他器官的轉移癌,卻找不到原發癌的位置,由於轉移癌的病灶來自原發器官,而每種原發癌症都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如果找不到源頭,很難對症下藥、甚至會一再形成轉移,最後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或引起其他併發症。由於癌細胞轉移多行血管,骨骼、肝臟、肺臟等血流極為豐富的器官,就容易成為癌細胞「著床」的根據地,所以醫師多半會從這幾個器官下手。如果找不到原發癌,平均存活時間短於6個月,只有11%的病人能活超過3年,但只要找到原發癌,平均存活時間就可以上升到23個月。最理想的癌症防治策略,應從初段預防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重營養、均衡飲食、採取促進健康行為、避免接觸致癌物質(如菸、檳榔、有毒物質等)。同時建議民眾主動接受癌症篩檢,透過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以減少死亡率與提高生活品質。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癌症篩檢的工具如下:1.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2.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每3年1次。3.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4.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5.腹部超音波與胎兒蛋白的血液檢驗: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者,每半年至1年1次。肝硬化者則需縮短為每三至六個月檢查。6.無例行性篩檢:肺癌可由低輻射線電腦斷層檢查早期發現,但高偽陽性的檢查結果,可能導致後續一連串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與治療;所以目前僅建議高危險族群考慮施作,目前證據顯示建議施作的高危險族群為:(1.)建議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2.)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