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

晚育解方:最新AI試管技術搭配益生菌,提升著床率近3倍、懷孕率達7成 茂盛醫院幫助備孕8年婦女,半年內成功產子一圓媽媽夢

晚育解方:最新AI試管技術搭配益生菌,提升著床率近3倍、懷孕率達7成 茂盛醫院幫助備孕8年婦女,半年內成功產子一圓媽媽夢#益生菌

「我以為是胚胎不好,沒想到問題在子宮環境的打造…」備孕8年,歷經5次試管嬰兒療程,33歲的蔡小姐一次次抱著希望,卻屢屢失敗,直到她轉診至茂盛醫院。在茂盛醫院執行長兼基因遺傳主任李俊逸醫師的診斷下,發現原來是「子宮菌叢失衡」導致著床困難,當機立斷施以完整子宮菌叢精準檢測並搭配益生菌輔助,也因此蔡小姐能在茂盛醫院歷經短短5個月,才做一次植入就迎來寶寶的降臨。李醫師表示,根據2016年美國婦產科雜誌刊登的研究期刊指出:子宮內膜微生物群對植入成功或失敗具有影響性,當子宮內的益生菌(乳酸桿菌)比例超過90%,顯示著床率可達60.1%、懷孕率高達70.6%、活產率也有58.8%。由此可見,補充良好益生菌可助力成功懷孕的機會。 在台灣,晚婚晚育已成常態,根據內政部資料,超過3成的首胎產婦屬於高齡產婦。茂盛醫院創辦人兼院長李茂盛院長指出,不孕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顯學,然而患者對於自身健康狀況缺乏充分理解,往往導致療程選擇失焦。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秉瑤醫師補充說明,當子宮內膜中的好菌和壞菌失衡時,就可能會影響胚胎的著床,衍生導致例如慢性發炎、菌叢失衡等隱性問題。因此,透過專門檢測子宮內膜內的菌叢狀態,便能有效分析進而為醫師提供更可靠的治療決策建議。 從子宮環境面優化受孕條件,打造更有利的著床機會 晚婚晚育已成為台灣生育趨勢,許多女性面對難孕問題,初階段可能抱持著「再觀察看看」的心態,反而因此錯失治療介入的黃金期!國民健康署也建議,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未避孕,且1年內未懷孕,就應主動就醫檢查,及早釐清問題。而子宮環境作為胚胎的第1個家,如何能使其順利著床且正常發育,「子宮菌叢穩定性」也因此成為個人化精準療程中的重要一環。當子宮內膜中的好菌和壞菌失衡時,除了增加婦科疾病風險,還恐降低懷孕機會並增加流產和早產風險;因此,透過精準檢測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即有助提升受孕機會。不孕症的成因多元且複雜,往往成為患者最容易產生挫敗感的主因。對此,林秉瑤醫師觀察,許多患者在不孕原因的檢查過程中,容易過度聚焦在「胚胎品質」,卻忽略了其他潛在因素,例如免疫系統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阻塞或沾黏等。反覆著床失敗(RIF)患者可能患有慢性子宮內膜炎,且與「子宮菌叢異常」高度相關;因此,當懷孕遲遲未果時,特別是反覆著床失敗、不明原因不孕或高齡備孕的族群,建議可回歸子宮環境的健康評估,偵測致病與慢性感染相關細菌,避免抗生素濫用,幫助媽媽們的助孕之路走得更有方向,也更有機會。 AI精準菌叢檢測輔以益生菌 雙引擎驅動不孕症精準解方 隨著AI技術於生殖領域應用的深化,生殖醫學已邁入「精準時代」,臨床上可透過子宮菌叢分析、子宮鏡檢查等工具,更完整掌握子宮內環境,並依據檢測結果搭配益生菌補充、短期抗生素治療,或調整胚胎植入時機等個別化策略,提升整體助孕成效。過去在外院歷經多次療程未果的蔡小姐,繼轉介進茂盛醫院後,半年內只做一次植入就如願迎來好孕,便是有賴於AI精準菌叢檢測,輔以抗生素治療與益生菌調理,成功改善子宮微環境。回首這段歷程,蔡小姐坦言,最大的轉捩點不在於換了療程,而是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問題根源。李俊逸醫師形容,健康穩定的子宮環境就像一座花園,菌叢則是如同維持環境穩定的養分,而目前已有專為生殖健康設計的益生菌配方。特別選用與女性子宮環境相容性高的乳酸桿菌菌株,能有效提升菌叢穩定性與乳酸桿菌定殖率,進一步改善子宮微生態,打造更有利於胚胎著床與發育的環境,讓每一次療程都不再只是嘗試,而是更有希望的前進! 如何助力並加速每對不孕夫妻面對從排卵、受精、著床到懷孕生產的流程,是茂盛醫院一直以來深耕的目標,多年來投資超過一億元建置先進的人工生殖實驗室,包含:胚胎影像即時監控系統、高效伺服器、AI大數據演算平台的軟體程式等;卓越技術加上重視數據保存,目前已累積高達100萬個胚胎樣本數。李茂盛院長表示,茂盛醫院不僅在軟硬體設備的與時俱進,其醫師團隊也積極參與各項國際學術盛會,力求把最創新的觀念和工具帶回台灣,應用在每一對求子家庭身上,以提升試管成功率,幫助更多人們實現擁有健康寶寶的夢想。

益生菌該怎麼挑?減肥吃益生菌有用嗎?醫揭益生菌常見「3大迷思」

益生菌該怎麼挑?減肥吃益生菌有用嗎?醫揭益生菌常見「3大迷思」#益生菌

肥胖可視為一種慢性疾病,除了基因遺傳外,主要是生活型態改變、熱量攝取過多與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並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近年研究發現,肥胖的發生與腸胃道的特定微生物族群(致胖菌)有關,若要改善腸胃道內環境,可從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開始著手,再輔以適合的益生菌來調整腸道菌相。

一次掌握女性私密處保養!中醫師教你認明「5大益生菌菌種、5大草本成分」

一次掌握女性私密處保養!中醫師教你認明「5大益生菌菌種、5大草本成分」#益生菌

過去,女性保養多半聚焦在肌膚與體態管理,但隨著健康意識提升,現代女性也相當注重「私密處保養」。女性私密處常見的問題包括感染、分泌物異常、搔癢、灼熱刺痛或異味等症狀,這些多與「濕熱體質」相關。私密處是否健康,也會直接關係到日常生活的舒適度與自信心,尤其是面臨工作壓力與生活作息不規律的現代女性,私密處的健康更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除了外在保持清潔,「內在調理」也同樣重要,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可適時補充女性日常保養益生菌。

「一顆粽子,引爆你體內的慢性發炎?」世界腸道健康日專家提醒:發胖、失眠、焦慮,其實都是腸道在求救!

「一顆粽子,引爆你體內的慢性發炎?」世界腸道健康日專家提醒:發胖、失眠、焦慮,其實都是腸道在求救!#益生菌

端午節將至,全台粽香四溢,但你知道嗎?一顆看似無害的粽子,可能正悄悄引爆你體內的慢性發炎。你吃進肚子裡的,或許不只是熱量,更可能是開啟發炎體質的關鍵開關。近年來,「慢性低度發炎」被國際醫學界認為是加速老化、危及健康的核心風險因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資料,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肥胖)已占全球死亡原因的74%,其中多數與體內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有關。 這些潛在發炎反應,常源於日常飲食對腸道菌相的持續影響。從代謝異常、免疫失衡,到情緒波動與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腸道生態失衡往往是病源根本。以台灣為例,民眾外食比例高,加上每年消費超過10億杯手搖飲、偏好高糖高油飲食,使腸道菌相紊亂成為常態,也逐步侵蝕著身體的穩定機能。 在2025年世界腸道健康日之際,北秀健康管理診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邱勝博、亞洲益生菌權威蔡英傑教授,以及營養師Emma(周佑庭)共同呼籲:從三高代謝、失眠、情緒波動等看似普遍的身體訊號,其實都可能是腸道發炎所發出的警訊。真正危害健康的,不是偶爾一次的節慶大餐,而是長年累積的錯誤飲食選擇與忽視的生活習慣。 邱勝博醫師指出門診常見問題 民眾總是覺得累、瘦不下來等問題 可能正被腸道發炎影響 「很多患者走進門診,抱怨的都是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消化不良、腹脹、體重增加,但深入檢查後,往往發現是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致。」邱勝博醫師指出,與急性發炎不同,慢性發炎沒有明顯紅腫熱痛,卻會潛移默化地破壞代謝機能,是肥胖、三高與腸道疾病的潛在根源。 邱醫師指出,人體有大約7成的免疫細胞在腸道,一旦腸道菌相失衡、腸壁屏障受損,體內便容易出現慢性發炎反應,使得控制體重變得更加困難,睡眠與情緒也受到連帶影響。許多看似「瘦不下來」的民眾,其實正深陷於發炎型肥胖與代謝失調之中。 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包括健檢指數異常者(如血糖、血脂紅字)、長期外食或偏好高油高糖飲食者,以及有便祕、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者,應特別留意腸道是否已處於失衡狀態。要改善這樣的體質,不是靠短期節食,而是從補充益菌、攝取足量膳食纖維與植化素開始,並搭配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讓腸道恢復自我調節的能力。 蔡英傑教授表示腸道菌相失衡會同時牽動代謝與情緒問題,應從源頭改善 亞洲益生菌研究權威蔡英傑教授表示,現代人常將代謝異常與情緒困擾視為截然不同的問題,但其實兩者經常來自同一源頭—腸道菌相失衡。腸道不僅參與消化與免疫,更是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合成中心。當菌相失衡導致腸道發炎,身體便容易陷入慢性壓力與代謝障礙的惡性循環,進而影響情緒穩定與睡眠品質。 蔡教授說明,腸道菌群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並且透過「菌腦腸軸」(Gut-Brain Axis)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與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失眠等都有關聯。經研究證實,補充特定的機能菌株,如「PS128及PS150精神益生菌」,能透過調整腸道菌群,幫助舒緩壓力,改善失眠、焦慮狀況。而「K21代謝益生菌」則是能抑制腸道發炎,穩定代謝。 蔡教授補充,腸道可視為人體的「生理調節中樞」,菌相一旦穩定,不僅可調節免疫系統反應,也有助於控制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改善壓力與情緒反應,提升整體健康韌性。而在益生菌選擇上,蔡教授強調在補充益生菌時,「選對菌株最重要」,不同菌株功能也不同,應著重於功能明確、且具實驗數據的菌株,而非一味追求「菌數多」,才能真正讓好菌發揮效果。 Emma(周佑庭)營養師提醒民眾 節慶飲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剛好、安心 面對端午節等節慶飲食高峰期,營養師Emma(周佑庭)指出,腸道健康並不建立在「不能吃」的恐懼上,而應從搭配與選擇開始,逐步養成穩定且友善腸道的飲食習慣。她強調,真正決定菌相平衡的,不是一餐兩餐的放縱,而是每日的累積與生活節奏的調整。 她建議掌握三項原則:減油、補菌與加纖維。減油方面,可優先選擇水煮、清蒸或原味少醬的料理,避免油炸與過度調味。補菌則可透過攝取無糖優格、優酪乳,或標示清楚、具功能性的益生菌補充品。加纖維則推薦各類菇類及有梗富含膳食纖維的食材,例如花椰菜、地瓜葉與各類菇類,幫助腸道蠕動並支持好菌生長。 以粽子為例,她建議挑選小顆或五穀粽,搭配高纖蔬菜攝取,並於餐後多補充水分、散步促進消化。再搭配健康的進食順序「蔬菜→蛋白質→主食」,有助延緩醣類吸收、穩定餐後血糖與菌相環境。 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劇變,腸道健康早已不再只是消化問題,而是牽動全身代謝、免疫與情緒平衡的核心關鍵。三位專家共同指出,從發炎體質、睡眠障礙到情緒困擾,許多被忽視的小症狀,其實都可能與腸道菌相失衡息息相關。吃得剛好、補對益菌、穩定菌相,是打造長期身心韌性與健康穩定生活的關鍵基礎。

女染惡菌「1天狂拉10次」血便、腹痛不斷!醫採「糞中菌」移植救命

女染惡菌「1天狂拉10次」血便、腹痛不斷!醫採「糞中菌」移植救命#益生菌

抗生素治不好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用糞便中的好菌來治療!一名19歲大學女生,因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雖然抗生素治療有效,但2年內反覆復發3次,導致腸道發炎及潰瘍加重,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嚴重影響生活。經大腸鏡微菌治療後3個月,不僅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排便習慣恢復正常,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黏膜完全癒合。

便秘吃益生菌、酵素有用嗎?婦「滿肚子大便」超悶!醫建議2招助排便

便秘吃益生菌、酵素有用嗎?婦「滿肚子大便」超悶!醫建議2招助排便#益生菌

現代人壓力大吃多喝水少,常有便祕困擾,不少人會吃益生菌、酵素來幫助排便,但其實吃中藥也能緩解便秘問題。一位41歲蔡姓婦人常2到3週才解便一次,偶爾5天就解便還算是「運氣好」,用盡方法想改善便秘但效果有限,因擔心排便不順連帶影響食欲,日前到中醫求診,服用中藥調理3個月後竟可恢復每天解便一次,腹部終於不再「滿肚子大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