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阿如原本從事美容美甲,個性內向、勤奮,20年前出現妄想及幻覺,以為被明星跟蹤騷擾,經常與家人爭吵,甚至自傷,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然而,阿如抱怨服用傳統藥物後,出現肢體僵硬副作用,自行停藥後導致病況加重,不在乎衣著清潔、拒絕與人接觸,失婚又失業,直至醫院團隊介入,使用新型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穩定控制疾病,目前已回歸職場。
50歲的阿如原本從事美容美甲,個性內向、勤奮,20年前出現妄想及幻覺,以為被明星跟蹤騷擾,經常與家人爭吵,甚至自傷,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然而,阿如抱怨服用傳統藥物後,出現肢體僵硬副作用,自行停藥後導致病況加重,不在乎衣著清潔、拒絕與人接觸,失婚又失業,直至醫院團隊介入,使用新型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穩定控制疾病,目前已回歸職場。
只要下定決心,性格就可以改變!心理學教授伊娃.艾瑟曼(Eva Asselmann)、自由記者瑪蒂娜.帕爾(Martina Pahr)於《從酒吧到嬰兒床,是什麼讓我們長大成人?》一書中,將科學數據、心理學專業與真實生活情境結合,並依成長時序呈現人類性格從嬰兒到成人乃至老年的轉變,探討人們的心理狀態會如何變化。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們身旁有很多「好好先生」,像是樂於付出、喜歡幫助他人、避免衝突,不過這些行為這,大部分都是因為童年創傷而發展出的生存機制。婚姻與家庭治療博士、兩性關係治療師羅伯特.格洛弗(Robert A. Glover)於《毒性羞恥》一書中整理「好人症候群」的特徵、原因等,幫助讀者設立界限,放下毒性羞恥感,遠離好人症候群。以下為原書摘文:
語言可以摧毀一個人也,可以讓人沉浸在幸福裡,就看你的選擇是什麼。看診多年、傾聽無數女性患者心事,精神專科醫師賴奕菁於《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一書中,分享真實案例,幫助讀者立下界線,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包袱,從「好女人」的桎梏與牢籠裡走出來。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幾年總是很常聽到大家談論「內在小孩」,這個專屬藏在每位大人內心中的「內在小孩」你認識他嗎?內在小孩是什麼?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他就是內在小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心理師許皓宜揭密常見的內在小孩5種原型,看看你是哪一種。
你是否曾經出現「想停止努力,卻無法停止努力」的煩惱?其實你只是被自己束縛住了!日本心理治療師大鶴和江於《解除束縛你的「禁止令」》一書中,深入解說人生的禁止令、利益以及雙重束縛的機制,以舉具體的事例來解說能用以解決問題的練習,幫助讀者活出嶄新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們身邊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群人:崇尚自由、不願意做安穩的工作、不喜歡規章制度⋯而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想要追尋什麼。其實,自由是需要責任才能維持的,如果只追求前者而逃避後者,那人生也只是虛度而已。心理學博士陶思璇於《你只是太在意了!》一書中,整理自我療癒的練習之道,教你做回情緒的主人。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否會好奇自殺者在想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理解他們呢?自殺研究和預防領域的世界領先者、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健康心理學教授羅里.奧康納(Rory O’Connor)於《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一書中,整合各界研究資料,細膩地分析自殺行為,希望能幫助到可能接觸自殺傾向者或受事件影響的人。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