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糖尿病患呷粽 糙米取代糯米更佳

糖尿病患呷粽 糙米取代糯米更佳#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吃粽子已是習慣,不過傳統的粽子大多高油脂、高鹽、低纖維,大快朵頤後易造成身體的負擔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因此營養師特別提醒,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的民眾,在食用粽子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由於粽子中的糯米主要為支鏈澱粉,屬於高GI食物,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大千綜合醫院陳昕玫營養師建議,可以糙米取代糯米,不但比一般肉粽攝取更多膳食纖維,還能幫助血糖控制,沾醬部分要注意甜辣醬恐額外提供碳水化合物,另外若想食用冰粽或鹼粽,則可以用代糖來取代糖漿或砂糖。 慢性病患應慎選沾醬、食材對於腎臟病友,陳昕玫營養師建議在粽子的選擇上,多以天然食物為主,減少加工製品,餡料可選擇瘦肉、竹筍等食材,而調味料則以香菇、蒜、紅蔥頭等來提味。搭配補充蔬果保健康粽子中的糯米因為不易消化,胃排空慢,容易促使胃酸分泌,對於消化能力有問題的民眾,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應該減少吃粽子,尤其不能空腹吃。營養師建議,可選擇份量較小的粽子食用,並搭配青菜及竹筍湯,或選用其他穀類代替糯米,以減少腸胃不適患者的不舒服情形。想要在端午佳節品嚐粽子香,又不想影響健康,陳昕玫營養師也提醒民眾,以粽子取代正餐,建議一天最多一顆,並且加熱後再食用,切記不宜在空腹或消夜時吃粽子,才不會造成腸胃之負擔。另外,若只單吃粽子,在營養方面並不均衡,應適時地以其他食物蔬果搭配補充。

端午不發胖!快記下健康呷粽4原則

端午不發胖!快記下健康呷粽4原則#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即至,市面上各超市、賣場、食品行及餐廳經由各種行銷通路,早已推出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各式粽子,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為忙碌的婆婆媽媽們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但粽子固然美味,卻有著高熱量危機,吃多了恐怕會造成肥胖及增加腸胃負擔。不炒、高纖、少膽固醇、少蘸料    吃粽不增重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蔣瑜營養師指出,粽子依內容物、烹調方式及蘸料的不同,一個粽子的熱量有從120卡到1200卡(約等於半碗飯到4碗飯)的差異,因此在闔家團圓享受粽葉飄香的同時,特別提醒民眾呷粽健康四原則「不炒、高纖、少膽固醇、少蘸料」:1)選擇內餡及糯米未經油炒過的粽子/內餡及糯米以醬油、醃料入味,而非經油炒過,熱量自然少了一些。2)選擇包入較多五榖類、蔬菜類或高纖食材的粽子/香菇、筍乾、米豆、紅豆、綠豆、栗子、蓮子、羅蔔乾、梅乾菜、紅棗、地瓜、山藥等。3)血中膽固醇較高的人應避免選擇有鹹蛋黃、蚵乾、肥肉的粽子。4)少用蘸料/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等含鈉量高,有高血壓或腎病變者宜少吃。蜂蜜、糖粉、花生粉也都有其熱量,能少用就盡量少用。蔣瑜營養師提醒,老人和小孩吞嚥能力比較不足,在吃粽子的時候,要多加注意,有消化道毛病的朋友,也不宜多吃。但如果不想變胖,又要滿足口腹之慾怎麼辦?建議通常一個粽子有三份主食及一份肉類,已經足夠一餐所需,再搭配上蔬菜湯及水果,才能讓你的端午佳節健康無負擔。

端午吃粽不潔牙 當心肥胖、蛀牙一同找上你

端午吃粽不潔牙 當心肥胖、蛀牙一同找上你#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端午節吃粽,不僅容易深陷熱量的陷阱外,其實牙齒清潔也很重要,每當佳節聚餐時,那歡樂的氣氛總是讓人在開心吃喝後忘了潔牙,留下嘴食物殘留的氣味與殘渣,加上飲食後口腔環境pH值驟降,牙齒很容易就會遭到酸蝕,形成齲齒。因此,黃明裕牙醫師提醒民眾,佳節美食當前,除了要精算熱量、酌量飲食外,也別忘了餐後潔牙的重要性,以免長期下來酸鹼失衡,造成口腔健康亮起紅燈。餐後清潔口腔 可增強唾液對牙齒的保護據國民健署資料顯示,一粒包了豬肉、香菇、蛋黃、蝦米並用油炒過的傳統肉粽,熱量約為500~600大卡,相當於2.4碗白飯,且若三餐都以粽子做為主食的話,熱量恐怕就容易破表,更何況這樣的膳食組合還缺少了蔬果的攝取,在營養失衡的狀況下,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適,丟了健康。另連續假期,民眾約會聚餐的機會多,但也因此容易忽略餐後清潔口腔的重要,導致食物殘渣卡牙縫、甚至轉為牙菌斑酸性物質侵蝕牙齒,造成蛀牙,所以,醫師建議民眾,餐後10分鐘為潔牙關鍵,在此時應趕緊刷牙、漱口,或嚼食口香糖,來加速清除口腔異物感、增強唾液持續對牙齒提供保護作用。從小養成好習慣 刷牙、漱口都可以最後,黃明裕醫師呼籲民眾,應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包括每餐後使用牙線(棒)、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等,如果出門在外不方便刷牙時,則可在飲食後,嚼食口香糖或使用漱口水,來清潔口腔。

自製紫耀黃金粽 熱量少又有飽足感

自製紫耀黃金粽 熱量少又有飽足感#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一般傳統粽子多以糯米為主,一顆粽子的熱量達510大卡,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微乎其微,當心會隱性飢餓。因此,奇美醫院營養師薛伊均,教導民眾DIY「紫耀黃金粽」,是以全穀雜糧取代糯米,不僅有飽足感,還能增加膳食纖維量。微量營養素夠   遠離隱性飢餓薛伊均營養師說,此次推出的端午粽子改以全穀雜糧來取代糯米,如:燕麥、蕎麥、栗子、蓮子、地瓜、圓糯米及紫米,改良傳統糯米粽的材料比例來製作,不僅熱量只有3百多大卡,還可增加膳食纖維量,也能減少傳統粽子餐後的飽脹不適感;而維生素B群含量更是豐富。而他也提供紫耀黃金粽,有關製作方法的材料、做法與營養分析如下:●一人份材料/兩片粽葉、圓糯米15克、燕麥10克、蕎麥10克、黑糯米5克、地瓜30克、栗子1粒、蓮子3粒、豬里肌肉35克、乾香菇半朵、鹹蛋黃半顆、少許紅蔥頭及蝦米。●做法/1)將全穀雜糧洗淨、栗子與蓮子泡軟備用,地瓜切小塊備用。2)以少許植物油,小火爆香紅蔥頭、蝦米和香菇,再加入胛心肉炒勻,即成餡料。3)取兩片粽葉疊合,放入全榖雜糧及胛心肉、香菇、鹹蛋黃半顆包成粽子形狀並綁好。4)放入滾水內煮約1小時 40分鐘至熟即可。搭配竹筍+當季蔬果  吃粽不單調使用蝦米、紅蔥頭適當調味炒香胛心肉及香菇,利用胛心肉本身所含有的油脂來減少烹調用油量,帶出蝦米、紅蔥頭以及香菇等食材所有的香味與鮮味,可減少食鹽用量。此外,對洗腎病患來說,食用時粽子須注意全穀雜糧的磷離子含量較高,若有高血磷症狀時是不適合食用,此時應以傳統糯米粽為宜,且建議淺嘗應景即可。薛伊均營養師也建議,端午吃粽可增加蔬菜攝取,選擇當季盛產的竹筍佐配。竹筍不僅富含纖維,也含有大量水分,可在吃粽時多些清甜爽口的口感。而餐後再食用一盤富含維生素C的當季水果,像是:奇異果、木瓜、聖女番茄、荔枝,即可輕鬆補足維生素C。

拒絕身材變「肉重」健康吃粽5原則

拒絕身材變「肉重」健康吃粽5原則#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粽子已為家家戶戶應景的料理,市售的粽子種類繁多,口味五花八門,但一般傳統粽子油脂、熱量、鹽分較高,纖維含量少,不少人過完一個佳節常因此胖了一圈。那麼要如何滿足口腹之慾又能兼顧健康,新北市衛生局也提供民眾吃粽5點原則。低鹽油糖高纖   3低1高不怕肥端午節不免俗會吃幾顆粽子應應景,為了鼓勵民眾在家包粽,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分享以下幾點原則,讓民眾佳節享「瘦」吃粽,健康又不增「重」。1)三低一高三軍總醫院營養師周筱胤表示,如果打算自行包粽,在餡料的選擇上,應把握「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的飲食原則,花生屬於油脂類應適量添加,蛋黃用栗子取代則可降低膽固醇攝取,另外像是添加蔬果如香菇、竹筍、使用雞肉取代肥肉,都有助於遠離肥胖。2)全穀類替代部分糯米選擇紫米替代部分糯米,降低糯米比例,除較不易消化不良,也可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的攝取,提高飽足感,且紫米屬於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有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另外,以糙米、全麥、全蕎麥或雜糧等加入粽子,對健康很有加分。3)搭配當季蔬果攝取除了粽子外,茄子、菜豆和瓠瓜等都是端午招喜氣的應景食材,茄子象徵身體強健、菜豆比喻長命百歲、瓠瓜則是富貴。把握蔬果579及均衡飲食的原則,吃完粽子來盤燙青菜或1碗蔬菜湯,並搭配飯後水果,有助補充膳食纖維。4)斟酌使用醬料吃粽子常會搭配的甜辣醬、醬油膏等由於含鈉,高血壓民眾應避免食用或稀釋後再沾取,另外像鹽漬類的蘿蔔乾也要適量食用,以免增加身體額外的負擔。5)淺嚐即可傳統市售肉粽熱量約400至600大卡不等,且糯米不易消化,營養師提醒,腸胃道消化不易、三高慢性病患者、體重需要控制的民眾,應細嚼慢嚥、淺嚐即止,同時把握3低1高原則。 

少油低鈉健康吃粽 慢性病患7點要注意

少油低鈉健康吃粽 慢性病患7點要注意#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為了應景現在市面上已出現許多琳瑯滿目的粽子,且隨著日子接近,有越來越多粽子陸續登場,不管是鹹粽、甜粽、南北粽等,都具有獨自的特色,使得民眾愛不釋手,每種都不想錯過。只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熱量又高,所以在食用時,除了要避免份量過多外,在吃粽子的同時,也建議搭配青菜與水果等多纖維的食物,如此一來,就可減少不必要的腸胃道不適症狀。至於慢性病患,新營醫院陳慧珍營養師為了讓他們也能安心享用粽子,提供了7點注意事項,幫助民眾在端午佳節時,也能好好享受粽子,大快朵頤:1)鹽份的攝取量,內餡的調味與沾醬,都應減少使用量,尤其是腎臟病人不可用低鈉鹽(醬油)來取代一般沾醬。2)五穀粽的材料大都為含磷量高的食物,腎臟病人者也應避免食用。3)糖尿病人應注意主食份量的調整及代換,並應搭配青菜的攝取,以增加纖維質的含量,達到血糖控制的原則。4)痛風患者須特別注意內餡包有魷魚、干貝、鮑魚、等海鮮食材或香菇時,要注意攝取的分量,以免痛風發作。5)高血脂病人除注意肥肉、蛋黃、海鮮等食材外,也須注意以豬油製作的甜粽內餡。6)多喝白開水或無糖茶類。7)適度的運動以消耗多餘熱量。

一顆粽子熱量=便當 5撇步不增重

一顆粽子熱量=便當 5撇步不增重#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將屆,粽葉飄香,總不禁讓人想大快朵頤一番,但許多粽子常有高熱量、高油脂及低纖維的問題。傳統1顆粽子約200~600公克重,熱量在450~1000大卡不等,相當於1個市售便當,當您一顆接著一顆,很容易熱量失控。慢性疾病患吃粽不忌口  當心造成負擔且粽子因食材、大小及烹調方式不同,熱量差異很大,「北部粽」糯米經過油的拌炒,加入油蔥炒香,用油量較高,南部粽,直接以水煮的方式煮熟,可減少用油量,但2者熱量都不低,尤其對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等,更是一大負擔。因此,澎湖縣衛生局也分享健康吃好粽5撇步:1)少吃高熱量配料/以低熱量食材,如:香菇、紅蘿蔔、杏鮑菇、筍丁、蒟蒻、魚肉、雞肉或瘦肉等,取代高熱量的五花肉、花生、鹹蛋黃。2)醬料減半更清爽/吃粽子時常使用的番茄醬、甜辣醬等醬料,因內含高鈉、高糖、高油,不利高血壓及心血管患者的疾病控制。3)替換掉部份糯米/糯米加上高油脂食物會延長胃腸排空時間,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發生,建議可以試著以紫米、糙米取代。4)配蔬果平衡油膩/建議搭配一盤燙青菜和水果,不只解油膩,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5)視為正餐非點心/粽子的熱量足以當作正餐,故建議一次最好不要超過二顆粽子,且慢性病患更要注意淺嚐即可,建議可分餐食用或與人分享。 

端午顧食安 菜脯太白、有刺鼻味當心

端午顧食安 菜脯太白、有刺鼻味當心#粽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佳節即將來臨,各大連鎖超商、賣場及飯店推出琳瑯滿目的粽子,主打傳統、養生概念應有盡有。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陳淑美營養師呼籲,吃粽子想要兼顧美味與健康,可選購份量適中的粽子,越有份量的粽子相對熱量也較高,而糯米製品較不易消化,可搭配當季蔬菜水果,不僅營養均衡,更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及飽足感。專家教你4選購秘訣此外,臺北市衛生局也特別邀請黃來發廚藝總監提供幾項選購食材秘訣,他表示,包粽子常用到的粽葉、糯米、菜脯、香菇等食材,為了讓民眾買得安心,提供以下挑選食材要點:●粽葉/選購粽葉時,葉子顏色太綠或聞起來有化學藥劑味道,應拒絕購買,可選擇無破損、乾燥,清香無刺鼻味的粽葉,以冷水浸泡半天後以布或海綿擦拭洗淨。●糯米/選購完整飽滿、粒型均一且有光澤的米粒品質較好,若米粒呈異樣顏色,如發黃變黑、出現白色粉質、或是包裝有破裂、內容物太多碎粒等情形,則應避免購買。●菜脯/應避免購買顏色太白或有刺鼻味的產品,使用前應反覆清洗,並浸泡20-30分鐘,可去除多餘的鹽及添加物。●香菇/應選擇香味濃,菇傘大、肉厚,且傘緣內捲、傘狀完整為佳,烹煮前先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可清除粉塵和可能的殘留藥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