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影響仍不容小覷,兒醫警告:4歲以下染疫後住院率高,建議早日施打疫苗提高免疫力

新冠病毒影響仍不容小覷,兒醫警告:4歲以下染疫後住院率高,建議早日施打疫苗提高免疫力#新冠病毒

10月新冠疫苗已開打,小兒感染科醫師表示,目前仍有3~5%兒童新冠中重症案例,較常併發哮吼、肺炎或腦炎,提醒若孩子一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的呼吸道症狀,後來發現轉為呼吸急促、費力、嘔吐,甚至有抽搐的狀況恐怕就是轉重症警訊,一定就要馬上送醫。 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感染科陳文發主治醫師表示,18歲以下孩童感染新冠表現多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如咳嗽、鼻水、鼻塞,有些表現為腹瀉、嘔吐、發燒、倦怠等,與流感或其他感染較難區分,建議以快篩來判斷是否為新冠病毒感染;但門診發現家長對篩檢新冠的意願較低,連施打新冠疫苗也有點猶豫,令人擔憂。 不論急症或長新冠影響都不能輕忽 陳文發醫師強調,6個月~4歲的孩子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比例仍舊不低,特別是小小孩表達能力差不易一開始就察覺,且因為氣管內徑比較小,免疫力也不成熟,更容易影響下呼吸道如肺部,不少孩子感染第一天只有發燒和輕微流鼻水,第二天就轉聲音沙啞和嚴重咳嗽症狀,甚至發生呼吸窘迫現象,仍有3~5%孩童會轉中重症像是哮吼、肺炎等,必須住院治療。 另外,如果孩子除了呼吸道症狀外,又有反覆發燒、持續嘔吐,就要特別注意,需進一步檢查是否為腦部感染,若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或無法走路則可能已影響中樞神經。另外,如果小寶寶有明顯腸胃道症狀如嘔吐或腹瀉、尿液變少、活力不佳等,可能會合併脫水,都一定要立即就醫。 陳文發醫師也提到,感染新冠病毒不只會引起急症,染疫看似痊癒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及長新冠問題也值得注意。他解釋,MIS-C常影響心血管系統併發休克,病童常會住到加護病房,臨床上與川崎症相像但平均年紀較大、腸胃症狀較多,實驗室檢查也有些微不同,診斷對兒科醫師是一項挑戰;而兒童長新冠較難明確診斷定義,但臨床上陳文發醫師追蹤一些因新冠住院的孩子發現,家長回饋染疫之後孩子體質發生了一些變化,比方說有些小孩開始很容易長蕁麻疹,甚至2、3歲的孩子出現掉髮,或者是久咳不癒、過去穩定控制的哮喘也發作;有些青少年則是變得很容易累、睡不好,甚至影響認知功能導致成績受到影響,這些都可能與病毒感染後,影響身體各個器官及系統,如神經、呼吸道、免疫系統等有關。 陳文發醫師強調,這些狀況雖然不見得是新冠病毒造成的直接影響,但必須理解的是,新冠病毒與過去一般感冒病毒可能有點不一樣,成人或孩子一旦染疫之後的恢復期,對生活品質可能仍會有明顯的影響。 兒童更易攜帶新冠病毒、延長傳播,家中有老人幼兒要提高警覺 陳文發醫師也提到,兒童在病毒傳播力上不僅強,且攜帶及排放病毒時間也相當長,一個攜帶新冠病毒的兒童會傳染給5~7個左右的接觸者,而且兒童有15~40%為無症狀感染者,但無症狀並不表示完全無傳染力,日常更是難以察覺及防範。這表示兒童對於社區群體感染影響仍大。如果家中有年長者或是小小孩,更一定要透過施打疫苗來做好防護。疫苗不僅能降低中重症風險及住院率,也能降低病毒傳播機率,是相當重要的防疫作法。 近期比較多案例都是孩子在學校染疫,以為是普通感冒,結果自己沒有事,同住的長輩阿公阿嬤被傳染後變得相當嚴重;或者是家長托嬰給褓母,結果小寶寶被褓母家人傳染的案例。陳文發醫師分享,3年前新冠疫情相當嚴重的時候,有一位3歲女童死亡個案,急診就醫時高燒超過41度昏倒,因併發腦炎,病情進展惡化相當快,不到5小時就死亡不治,可惜的是本來媽媽都已經預約要施打疫苗卻來不及,非常遺憾。 陳文發醫師呼籲,以目前新冠病毒發展的態勢來看病毒短期內都不會消失,儘管重症個案趨緩,但對健康仍有威脅,特別是4歲以下與65歲以上長者,或是有慢性疾病者,一定更要特別加強免疫力避免感染,鼓勵盡快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有任何疑慮就與醫師多溝通,一起為健康做最好防護。  

小心!兒童新冠肺炎今年仍有腦炎重症死亡個案,醫提醒:未接種過疫苗的孩童更要提高警覺

小心!兒童新冠肺炎今年仍有腦炎重症死亡個案,醫提醒:未接種過疫苗的孩童更要提高警覺#新冠病毒

隨著新冠病毒快速變異,之前施打的疫苗已經沒有效力,10月開打的最新JN.1新冠疫苗便是針對現在流行的病毒株。小兒科醫師提醒,如果之前都沒有打過疫苗的1、2歲小小孩,身上是完全沒有抗體的,一定要盡快施打最新疫苗來做好防護。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感染科沈靜芬主治醫師表示,儘管新冠朝向類流感化的症狀發展,但還是常合併有嚴重呼吸道症狀與高燒,特別對免疫系統低下患者或年長者的影響更大。目前兒童雖然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後主要住院族群,但最怕的是只要併發成重症(像是肺炎與腦炎),病程惡化進展相當快速;特別是腦炎更是最恐怖的併發症,不僅惡化速度快到可能來不及治療,痊癒後還可能會留下神經後遺症、甚至有成為植物人的風險。 兒童新冠重症雖少見,但一發生就惡化迅速恐留下遺憾 沈靜芬醫師說明,今年6月有一名2歲腦炎的個案,一開始也是單純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後來卻出現意識障礙、抽搐,檢查後發現有腦炎合併腦部水腫,在5小時內迅速惡化,雖然隨即進入加護病房治療,但最後仍不治。沈靜芬醫師強調,雖然這樣的案例是比較罕見的狀況,但危險的是腦炎的早期症狀常不具特異性,一旦症狀開始惡化、疾病進展快速,死亡率相當高。她也提醒,對特殊族群像是有心肺系統疾病、腦性麻痺、長期臥床及有慢性疾病的孩子來說,因為肺功能本來就不好,一旦感疫更容易轉為肺炎、支氣管炎等,甚至要使用到抽痰器,也會對原來的身體狀態造成很大的影響。 沈靜芬醫師提到,小朋友在學校群體生活,就是新冠病毒主要傳播的場域。很多家長以為感染新冠病毒不太嚴重,覺得孩子不太需要打疫苗,但事實上病毒株一直在突變,就跟流感病毒每年都流行不同病毒株一樣,加上新冠病毒的傳染力與嚴重度與流感不相上下,甚至更嚴重。沈靜芬醫師提醒,儘管新冠病毒有在弱化,但學齡孩童很容易把病毒帶回給家傳染給免疫力較差的長者或是幼兒,嚴重還會造成併發症,不可輕忽。 新冠疫苗安全性無須擔憂,最新疫苗可防護新病毒株 沈靜芬醫師也補充,新冠病毒變異得很快速,疫苗甚至快要跟不上,但最新的JN.1新冠疫苗對目前流行的病毒株防護力是足夠的,建議盡快施打,對預防重症至少能達到9成效果。針對家長對於疫苗的擔憂,沈靜芬醫師表示,過去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發燒、注射部位疼痛,這次的新疫苗同樣也是mRNA疫苗,成分與之前沒有太大差異,但隨著疫苗改良劑量有降低,相信副作用也會比以往少。從臨床數據來看,疫苗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施打後有發燒情形,只要好好休息、多喝水,通常不太會有反覆發燒狀況,且在48小時內就會消退。 沈靜芬醫師呼籲,因為病毒漸漸走入社區,疾病表現也不太一樣,若有打過疫苗或感染過,整體來看確實有減少重症機率,但染疫仍舊會讓孩子受盡苦頭,至少要休息3、4週才能恢復,因此建議要施打最新新冠疫苗,更特別提醒許多從未打過疫苗的小小孩一定要接種疫苗,讓孩子都能得到完整防護。

新冠疫情常態化!臺大醫:疫苗才是最佳防護罩,長新冠不容小覷

新冠疫情常態化!臺大醫:疫苗才是最佳防護罩,長新冠不容小覷#新冠病毒

根據臺灣大學所開設的「醫學與生活」課程隨機調查發現,7成大學生都有染疫經歷,臺大醫師認為,這代表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常態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儘管年輕一代不是屬於高危險族群,但根據衛福部公布112年十大死因統計顯示,新冠病毒感染仍排名第六,對年長者、幼兒、慢性病患者來說,新冠病毒引發的重症仍帶來相當大的威脅。 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暨感染管制中心副主任盤松青醫師表示,從病毒演化角度來說,目前的JN.1病毒株會慢慢取代舊的病毒株,可能朝傳播力更強的態勢發展,國內與國外的疫情發展看起來是一致的。盤松青醫師提到,病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異,儘管感染新冠病毒對多數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影響不大,但年長者、幼兒、慢性疾病患者仍是重症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112年有8千多位民眾因為新冠併發重症死亡。 新冠病毒株變異快速,最新疫苗才有防護力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10月開始接種的新冠疫苗便是針對最新的JN.1病毒株提供防護,盤松青醫師說明,病毒從XBB演化到JN.1,民眾沒有太大的感覺,但能確定的是XBB與JN.1是完全不同的病毒株,即便之前接種過疫苗或者染疫過,3個月後抗體也會慢慢消失,這也是建議民眾要接種最新疫苗的原因。因此,除了65歲以上年長者,像是幼兒、孕婦、慢性疾病、重大傷病、孕婦等第一波公費疫苗接種族群,都建議盡快接種疫苗,也建議其他的民眾在11月以後,把握政府提供的疫苗資源,盡快接種疫苗提升自我保護力。 有些民眾認為確診新冠後都只是輕症,痊癒就沒事,盤松青醫師解釋,病毒感染本來就很容易誘發全身性發炎,像現在常提到的長新冠如喘、腦霧等問題都與發炎機制有關,特別是如果本來就有肺部、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一旦染疫更是加重對身體的負擔。此外,特別提醒隨著秋冬季節即將來臨,正在治療中的慢性病或是癌症患者等,一定要提前接種新冠疫苗來避免重症風險,若在治療中感染新冠病毒,不僅影響到治療計畫,更可能有疾病惡化的風險。 三代同堂建議全家都接種疫苗保護老人、小孩 面對接種疫苗的疑慮,盤松青醫師強調,目前多數民眾都有接種新冠疫苗的經驗,部分的人會有發燒、局部疼痛等狀況,至於心肌炎主要是發生在年輕男性身上,機率小於萬分之一,其實感染新冠後發生心肌炎的機率更高,因此建議民眾對接種疫苗可以不用太過擔心。 盤松青醫師也呼籲,新冠與流感發展的態勢會有點類似,就是可能成為常態性的傳染疾病,雖然目前的防疫政策相較於疫情一開始已放寬很多,但她仍建議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或者是免疫力較弱者,在公共場合還是要隨時戴上口罩,手部清潔習慣也要維持。另外,雖然現行的疫苗接種政策與剛開始朝向群體免疫的策略較不同,但仍然建議家中有三代同堂者,如果沒有特殊疫苗過敏史,建議全家人都一起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對於保護家中年長者或幼兒會是較有效的方式。

秋冬新冠、流感雙重威脅!醫籲:新冠病毒像間諜 伺機攻擊各個器官 千萬不可輕忽!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風險

秋冬新冠、流感雙重威脅!醫籲:新冠病毒像間諜 伺機攻擊各個器官 千萬不可輕忽!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風險#新冠病毒

許多人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再具威脅,但事實上新冠病毒尚未消失,從家醫科及耳鼻喉科門診量來看,疫情並未降溫;而同時間,原本以秋冬兩季為流行期的流感病毒也來攪局,今年夏季,已出現為數不少的病例數。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指出,過去三年新冠病毒肆虐,流感病毒因「免疫負債」而造成現今病毒十分活躍;且疫情結束後,國人頻繁出國也可能將南半球的流感病毒帶回國內,導致病毒已經一年四季都存在。他提醒,民眾應盡早接種流感與最新JN.1新冠疫苗,以提早獲得保護力。 流感+新冠 兩病毒加乘  加重長輩疾病嚴重度 黃振國理事長分享從9月初開始,就在10名疑似病患中篩檢出4名A型流感患者,顯示流感病毒的威脅早已來臨。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是新冠與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免疫功能較弱,難以有效抵禦病毒入侵,若同時有兩種以上病毒感染,加上本身伴隨的慢性疾病,多重影響下更容易增加疾病的嚴重度。 黃振國理事長表示,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雖然都會造成呼吸道感染,但新冠病毒的影響範圍更廣泛,「新冠病毒就像間諜般,會隱藏在各器官中,伺機攻擊心臟、肺臟等,甚至影響大腦導致有腦霧現象。」而流感多侷限在上呼吸道,但嚴重時仍可能導致心肌炎、肺炎等,也一樣不能輕忽。 病毒變異速度快 施打疫苗仍是防疫重點 針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民眾會擔心現有疫苗是否有足夠保護力?對此黃振國理事長強調,病毒變異快速確實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臨床的確有不少重複感染的案例,儘管如此,仍建議民眾要持續施打疫苗,「因為這次病毒的變異程度更大,接種最新的JN.1新冠疫苗能提供一定的保護力,減少重症的發生。」 坊間也有民眾擔心疫苗的副作用而不敢接種,黃振國理事長表示現今疫苗研發技術已經更加成熟,臨床試驗更充足且經持續監測後,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比例與嚴重程度都比過去低。他建議民眾可在身體狀況良好、選擇適當的時間並與醫師溝通自身狀況後施打疫苗,避免將其他病症與疫苗副作用相混淆。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醫界普遍預測新冠疫情下一波高峰將在秋冬報到,黃振國呼籲,接種疫苗仍是預防重症最有效的方法,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畢竟病毒變異難以預測,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不相同,應積極評估自身風險,透過施打疫苗來保護自己與家人,才是最佳防疫策略。

秋冬雙疫夾擊!新冠、流感齊發威 長者、慢性病患風險高 醫:勿輕忽新冠重症造成的健康風險

秋冬雙疫夾擊!新冠、流感齊發威 長者、慢性病患風險高 醫:勿輕忽新冠重症造成的健康風險#新冠病毒

儘管近期新冠個案看起來有稍稍減少的趨勢,但因為病毒在秋冬較活躍,醫師提醒不能鬆懈,仍要注意是否會有新一波流行;且近期醫院仍有不少住院患者原來沒有染疫跡象,但入院後新冠症狀才突顯的個案,呼籲高風險族群一定要提早接種最新JN.1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避免重症。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醫師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傳播力仍高,如果是感染新冠的住院患者,隔壁床或是醫護人員都有很高的感染機率。這樣的風險一直都在,但由於現在沒有全面篩檢,有些病患原來是因為其他疾病住院,後來在院內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無法分辨究竟是本身就有病毒還是到院才被傳染。 醫院與長照機構群聚風險仍高 建議到醫院不論是看診或是訪客,絕對還是要戴上口罩,避免被感染或是傳染給其他人。王復德醫師提醒,尤其是長照機構,由於住民常是無法活動且抵抗力差,從過去經驗就知道只要一個病房感染,幾乎就會變成群聚感染,絕對要加強控管。 王復德醫師提到,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風族險群除了年長者外,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如果兩種風險因子都有,重症機率更高。從以往重症患者身上發現9成都沒有施打最新新冠疫苗,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如糖尿病患者、癌症治療病人、免疫疾病、肥胖、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等族群,一定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王復德醫師補充,由於新冠病毒的病毒株一直在變異,10月政府公布施打的新冠疫苗是針對現在流行的JN.1病毒株家族,也可與流感疫苗一同施打。 長輩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是最佳防護 王復德醫師表示,雖然與年初相比,新冠重症個案比較少了,但仍有不少年長者一開始輕忽症狀,覺得只是小感冒,結果看病回去症狀變嚴重,氣喘、高燒不退、血氧掉再度跑急診,有的照X光馬上發現已經併發肺炎,甚至需要插管送加護病房。 除了急重症,對年長者或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臨床上發現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也會造成其他慢性疾病病情惡化。王復德醫師分享,像本來血糖控制良好,卻開始變得不穩定,這就是新冠帶來的影響。隨著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的流行高峰期到來,他也特別提醒長者,不要覺得少出門就不會被感染,家人在外工作會把病毒帶回家,且用餐吃飯也不會戴口罩,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更建議除了可以加打流感疫苗之外,再補上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讓防護更完備。 王復德醫師也提醒長輩平時三餐要正常、睡眠充足才能培養免疫力,此外最好可以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簡單運動、散步、曬曬太陽。平時更是要做好衛生習慣,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如有觸摸手扶梯還是電梯等都要洗手避免接觸口鼻眼。透過施打疫苗與落實生活好習慣,就能將新冠病毒的預防工作做到最好。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新冠病毒

日前疾管署宣布,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醫師提醒,免疫負債尚未結束,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但在防疫鬆綁後,民眾對於新冠的防備心大幅降低。以下揭密新冠疫苗「3大迷思」,千萬得小心預防呼吸道病毒齊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