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變異株BA.4、BA.5在台灣陸續出現本土案例,也因傳播力更高、免疫逃脫性更強而成為當前多國主流病毒株,是否會影響台灣未來疫情走向?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教授分析,推估8月中旬後會出現一波較明顯的流行,但台灣的免疫防火牆已築起,應會以目前的「地方流行」型態取代大流行。
Omicron變異株BA.4、BA.5在台灣陸續出現本土案例,也因傳播力更高、免疫逃脫性更強而成為當前多國主流病毒株,是否會影響台灣未來疫情走向?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教授分析,推估8月中旬後會出現一波較明顯的流行,但台灣的免疫防火牆已築起,應會以目前的「地方流行」型態取代大流行。
近期亞洲多國出現新冠Omicron「BA.2.75」的確診病例,但民眾光是BA.2、BA.4、BA.5都還來不及搞清楚,最新出現的二代變種病毒BA.2.75又是什麼?會取代BA.4、BA.5成為新主流病毒株嗎?有醫師更示警,還未染疫過的民眾「只能放鬆到8月底」,當心身邊染疫的可能性將會大增。《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最新疫情資訊。
台灣要與病毒共存,除了儘速提高疫苗施打率外,還得靠抗病毒藥物壓低重症率。在本土確診數已累計突破400萬例的情況下,中央整備的82.5萬份抗病毒口服藥,截至19日止,領用人份爲39.4萬人份,分別為32萬105人份「倍拉維」及7萬4892人份「莫納皮拉韋」。
BA.5燒進社區!台灣日前出現首例BA.5本土社區感染病例,且在5月、7月皆出現呼吸道症狀,即2個月內重複感染。目前BA.5已成為美、英、法、國等歐美多國的主流病毒株,傳播力雖強,但醫師提醒,感染後症狀已與Omicron大不相同,嗅味覺異常不再是主要症狀指標,而另有5大症狀需要當心!
雖近期台灣疫情趨緩,但傳播力更高的新冠變異株BA.4及BA.5持續在多國擴散,若進入秋冬流感季節,雙重病毒可能更危險。中醫師建議,身體應從夏天就開始做好保護,下周節氣將逢大暑,可先藉夏季貼敷三伏貼,達到冬病夏治,及預防保健的作用。
「千萬不要以爲自己很強,一定不會感染。」這是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第一時間想說的話。疫情期間接觸許多確診兒童,周遭同事也陸續確診,但他都沒有被感染,心想「我可能不容易被感染」,沒想到竟然確診了,更歷經病毒反彈,他一度擔心會重症或死亡,心理承受巨大壓力,建議確診者務必好好休息、維護健康。
不想接種疫苗,以為只要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就能獲得抗體有無敵星星?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各大國際期刊都已提出,未接種疫苗者,重症與死亡風險皆倍增;且就算因染疫獲得免疫力,也有不夠持久、抗體濃度不足等問題,呼籲民眾趕快去接種第3劑疫苗,否則萬一得了Omicron就算有無敵星星,3個月後也會變「流星」。
2020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劇烈衝擊了人類生活方式,經歷兩年多的疫情折磨,許多國家在疫苗施打率提升後,逐步邁向「與病毒共存」的新防疫模式。但這代表疫情已來到盡頭嗎?不,新冠病毒仍不斷變異,隨時可能再度肆虐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何評估後疫苗後的疫情發展?《疫苗商戰》分享謹慎而長遠的觀點,提醒人類與病毒這場戰爭,仍處於進行式,個人利益與集體福祉,必要時須有所取捨。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