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

艷陽高照擦防曬 防曬乳知多少

艷陽高照擦防曬 防曬乳知多少#防曬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連日來氣溫持續飆高,紫外線指數也達危險級破表邊緣。暴露在過量的紫外線下,容易使肌膚黑色素生成、老化鬆弛、產生皺紋,甚至是皮膚癌,出門防曬工作不可少。一般防曬乳可由成分區分為兩大系列:(1)物理性防曬:主要的作用是將照射到人體的紫外線,對外反射、散射出去,利用光線反射的原理來屏蔽皮膚,以達到防曬的功用。此一類型的代表性成分有二氧化鈦(Tianium dioxide)以及氧化鋅(Zinic Oxide)。(2)化學性防曬:作用原理是利用有機化合物的特性結構,可吸收一特定範圍之波長的紫外線,應用在皮膚進而得到防曬、保護皮膚的效果。而特性結構不同的防曬成分,則可吸收紫外線波長的有效範圍也不盡相同,像是市售品中較常使用的OMC(Octyl Methoxycinnamate)及OCS(Octyl Salicylate)成分,是主要作用在UVB吸收的區域,而常見可作用在紫外線A波UVA的吸收範圍者,則常用Avobenzane(PARSOL 1789)。市售的防曬產品,為求達到周全的防曬效果,大多為物理性及化學性混合。防曬係數:SPF:以數值高低來表示,數值愈高代表延緩皮膚被曬傷的時間越長,降低皮膚被曬紅曬傷的風險PA:標示防曬品對UVA防禦能力的標準。國內PA值主要分為3級,分別是+、++、+++。+號越多表示防禦能力越強。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的規定,防曬成分與其上限限量之規定均列在「化粧品含有醫療或毒劇藥品基準」,屬含藥化粧品管理。因此任何標示「防曬」的化粧品產品,在上市前均須辦理查驗登記,並於核准發給許可證後,才可製造、輸入及販售。建議消費者選購防曬產品時,應注意產品上是否有標示衛生署許可字號,並且依照產品說明書指示方法使用,以確自身的健康與權益。

夏日到怕曬黑?當心防曬過度不健康

夏日到怕曬黑?當心防曬過度不健康#防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人體內大部分可幫助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都是透過陽光內的紫外線幫助,才能由身體自行合成的,一旦過度隔離陽光中的紫外線,皮膚就不易產生維生素D,尤其是整天待在家中,很少出門活動的老人或病人,維生素D不足的情形更加嚴重,需要適度地曬太陽,維持身體健康。維生素D又名「陽光維生素」,主要是用來協助調節體內鈣平衡及幫助鈣質吸收,使骨骼強健、避免骨質疏鬆,它在人體內十分活躍,並且對免疫反應和細胞防禦作用影響很大,是神經、肌肉正常運作上所必需的營養素,更是啟動身體機制不可獲缺的關鍵之一。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使骨質代謝變快、進而降低骨質密度,導致罹患軟骨病、脊椎骨彎曲、嬰孩頭骨變軟、發牙慢、造成O型腳等骨骼相關疾病。老年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台灣80歲以上的婦女當中,超過五成有骨質疏鬆的困擾,然而民眾普遍習慣吃鈣片來補充養分,但卻容易忽略了鈣與維生素D要搭配得宜,才能有效吸收,體內如果沒有足夠的維生素D,就算吃再多鈣片,身體也無法吸收利用。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人體吸收超過體內的需要量時,會送到肝臟和脂肪組織中貯存,當體內蓄積量超過負荷時,就會有脂溶性維生素中毒問題的產生。一開始可能會有噁心、嘔吐、疲勞等不適感,維生素D中毒的主要症狀為高血鈣症(hypercalcemia of hypervitaminmosis D),並產生多尿、劇渴及高尿鈣的現象,長期高血鈣症則會造成腎臟、血管、心臟、肺臟等軟組織的轉移性鈣化,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隨意服用過量的維生素D。在我們的日常飲食當中,蛋黃、肝臟、小魚乾、鮪魚、乳製品及經過日曬的香菇,都是補充維生素D的最佳食品,不過天然食物供給維生素D的量,並不足以達到人體每日需要量,建議民眾平日除了正常飲食之外,再找時間外出曬太陽,只要每天露出四肢,進行3到5分鐘的日光浴,就可以提供身體所須足量的維生素D了。

長年抽菸的女性 皮膚癌風險多一倍

長年抽菸的女性 皮膚癌風險多一倍#防曬

抽菸的壞處可能又要多增加一項了,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的報導指出,如果女性抽菸的話,可能會導致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增加。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的羅琳森博士(Rollison)表示,根據統計發現,抽菸的女性罹患鱗狀上皮細胞皮膚癌的機會,會比能些不抽菸的人還要高,如果菸齡超過20年的婦女,機會更暴增為兩倍。羅琳森博士比較了383位皮膚癌患者與315位的正常人後,發現到抽菸對於男性跟皮膚癌的關係,並沒有顯著的差別;但是抽菸對於女性跟皮膚癌的關係,就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有抽菸的女性,罹患皮膚癌的機會增加,如果抽菸超過20年的女性,罹患皮膚癌的機會是沒有抽菸者的兩倍。羅琳森博士表示,雖然統計資料發現抽菸與皮膚癌的關聯,但是不能說抽菸會導致皮膚癌,因為現在目前沒有辦法證明抽菸會導致皮膚癌。針對這份研究,耶魯大學醫學院(Yal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皮膚科的臨床教授傑佛瑞(Jeffrey Dover)表示,這份報告的重點不只是女性抽菸與皮膚癌的關係,因為我們知道香菸當中含有許多的致癌物質,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並不意外。但是更重要的是,從這份研究可以發現,男性罹患皮膚癌的機會比起女性還要來的高,傑佛瑞認為這是因為男性皮膚結構的問題,所以他呼籲男性,如果真的到了室外活動,一定要記得擦防曬油,才能預防皮膚癌的發生。

擦太多防曬乳反而有害 防曬係數也不是越高越好

擦太多防曬乳反而有害 防曬係數也不是越高越好#防曬

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是偶爾還是會有炎熱的天氣情況出現,這時候就不可少了防曬的動作,但是美國近日研究指出,如果防曬擦太多,可能會影響人體阻擋紫外線的自然機制。研究指出,人體皮膚上擁有跟眼睛視網膜一樣的光受體「視紫紅質」(rhodopsin),這種受體在藍色和紫外線光刺激下最活躍,可以促進身體釋放黑色素(melanin),避免皮膚吸收過量紫外線,形成惡性黑色素瘤及皮膚癌。但是如果經常塗抹全面防護的防曬產品,會讓人體以為沒有傷害而不會釋放黑色素,結果皮膚在不知不覺間更容易受紫外線傷害。根據衛生署健康99網站表示,通常紫外線可分為3個波段UVC、UVB、UVA,對皮膚傷害最大的是UVC,但由於UVC通過大氣層時,大多被臭氧層所吸收而不能到達地球表面,因此基本上不會對人體皮膚構成危害。UVB會引起皮膚即時曬傷。使皮膚角質增厚、暗沈、變紅、眼膜炎、發痛或變得較乾,主要是因UVB所造成的。一般來說紫外線中約有95%以上是UVA,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對皮膚的傷害也最大。且因可直達真皮層,促使皮膚老化,是引起斑點的主要因素。經常照射,會使皮膚鬆馳、產生皺紋、使微血管浮現,造成長期、慢性和持久的損傷。至於一般的防曬乳可以區分為兩大系列,包括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主要的作用是將照射到人體的紫外線,對外反射、散射出去,利用光線反射的原理來屏蔽皮膚,以達到防曬的功用。而化學性防曬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有機化合物的特性結構來吸收紫外線,應用在皮膚進而得到防曬、保護皮膚的效果。市售的防曬產品,為求達到周全的防曬效果,大多為物理性及化學性混合。至於選擇防曬乳標準,通常是由防曬係數來決定,像是SPF與PA,SPA數值愈高代表延緩皮膚被曬傷的時間越長;PA是標示防曬乳對UVA防禦能力的標準。國內PA值主要分為3級,分別是+、++、+++。+號越多表示防禦能力越強。(影片為食品藥物管理局宣導短片) 麻疹病患當成扁桃腺發炎 烏龍診斷造成多人感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3坐太久不但會讓人發胖 還有可能致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2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0

女一年胖超過20公斤 竟是22公斤巨大卵巢瘤作怪

女一年胖超過20公斤 竟是22公斤巨大卵巢瘤作怪#防曬

婦女肚子日漸隆起,可別以為是單純的發胖!45歲的林小姐,一年內胖超過20公斤,肚子是臨盆孕婦的將近兩倍大,宛如一個大冬瓜,由於長期食慾不振、爬樓梯喘,最近到臺北慈濟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腹部有一個直徑69公分的巨大卵巢瘤,已壓迫到腸胃和肺臟,經手術取出該卵巢瘤竟重達22公斤,是極為罕見的卵巢瘤病例。經內診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整個腹腔及骨盆腔都被一個巨大的腫瘤佔滿,再經電腦斷層掃描確定是卵巢腫瘤,已大到壓迫到右肺葉及腸胃,造成右下肺葉的坍塌,導致影響呼吸及食慾。醫療團隊並進一步爲林小姐安排腫瘤指數、上下消化到內視鏡、心肺功能檢查,完成進一步的術前評估。由於卵巢腫瘤過於巨大,強大的腹壓壓迫下腔靜脈及肺部。為避免腫瘤去除時,壓力驟然減少,靜脈血回流心臟,造成心肺功能異常。故術前詳細評估心肺功能,並請麻醉科醫師在手術中謹慎協助,當術中抽取腫瘤液體時,緩慢抽吸讓腹壓慢慢下降。手術後復原迅速,液體抽出後,林小姐肚子瞬間平坦,體重從72.6公斤驟降為51.4公斤,隔天即可下床走動,一週後順利出院。門診追蹤胸部x光,肺部也較擴張,幾近正常。

炎夏戲水樂! 家長該注意的事

炎夏戲水樂! 家長該注意的事#防曬

夏天親子玩水真快樂,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美齡提醒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兩個重點。第一是安全,張美齡說,夏日戲水.安全第一,選擇有救生員的場所,遵守各項警告或禁止標誌。第二是在從事水上活動前,應先瞭解自己和小朋友身體狀況,這也是最基本要件。張美齡指出,夏天裡,小朋友健康維護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小朋友皮膚較為細嫩,平日就要注意保濕保養。夏日陽光炙烈,尤其海水浴場紫外線更是強烈,更要注意遮陽帽和防曬品使用。流汗後與游泳後必須定時補擦防曬品,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的紫外線十分猛烈,應減少此時曝曬在太陽下的時間。另外,洗澡時應適度清潔皮膚,勿過份搓洗,並檢查是否有曬傷或割傷情形,給予適當保養或治療。若有皮膚紅腫現象,要注意是否有局部發熱或疼痛現象,甚至發燒,家長應視情況求醫。張美齡說,小朋友容易貪玩並且不懂得照顧自己身體,家長應注意兒童水分攝取,觀察小朋友尿量是否和平常差不多,尿液顏色一般是透明無色或淺黃色,若尿量減少或顏色加深,甚至皮膚泛紅、發熱,小心小朋友是發生脫水或中暑。張美齡指出,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敗,自行攜帶食物要注重容器保冰效果,避免細菌孳生。在外用餐多食用熱食或熟食,少吃生冷食物,以減少發生細菌性腸胃炎機會。張美齡提醒,最近是腺病毒肆虐季節,出入公共場所時,除了注重個人衛生外,應避免不要玩得太累。過度疲憊可能有利於病毒伺機侵襲,如何不要玩得太累,這要靠家長適度拿捏。

仲夏美白抗UV 防曬有技巧

仲夏美白抗UV 防曬有技巧#防曬

南台灣在艷陽高照的仲夏,紫外線指數可能都維持在過量級(8-10)或危險級(11+)。WHO建議每天留意紫外線指數,0到2可安全享受戶外活動,3到7出門就要有紫外線防護需求,8以上時則必須要有高度防曬措施。衛生署台南醫院皮膚科康錦華主任表示,皮膚要美白,防曬不可少。因為太陽中的紫外線會刺激黑色素增生,加深膚色,曬多了還會使皮膚變粗糙,加速皮膚老化,提早出現皺紋與色素斑。若你不在乎這些外表的改變,皮膚的進階病變卻不容你不面對;康錦華主任說皮膚科門診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炎、日光性角化和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都與日曬有關。近年來因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紫外線穿透大氣層至地球表面更顯強烈;另外日曬對皮膚的影響是終生累積的,人口的老化,益使皮膚癌病例數逐年增加。  防曬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避為上策」。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最好不要外出,出門時要防曬:包括找遮陰處、打傘、戴寬邊帽、穿長袖寬鬆衣物--深紅色或藏青色最佳,至於白色衣服看似清爽,卻可能因含有螢光增白劑會反射更多紫外線到臉上。臉部和其他外露部位則要充分擦上全效防曬乳,SPF15對UVB遮蔽率93%、SPF30遮蔽率97%、 SPF50遮蔽率98%;可依個人膚質膚色及曝曬環境選用合適防曬品。在日曬前15~30分鐘塗,在日曬後15~30分鐘在一次。之後如有流汗、下水或擦拭後補擦。另外一般底妝提供SPF3-4,曬黑的膚色提供SPF3的防護。 據美國一項研究發現,50歲以上男性皮膚癌是女性的兩倍,因為男性總會忽略防曬。小朋友及嬰幼兒也要防曬,統計上20歲以前,一般人已承受75%的紫外線量;而且愈年輕的皮膚愈容易曬傷。至於有些人雖易曬紅但不易曬黑,更要注意防曬,陽光的傷害是累積性的,也許四十歲後才看得到皮膚的變化。

海邊玩耍後眼畏光、劇痛 小心「光照性角膜炎」

海邊玩耍後眼畏光、劇痛 小心「光照性角膜炎」#防曬

近日陽光毒辣,如果在戶外沒戴墨鏡又不做好防護措施,當心眼睛受傷;眼科醫師張朝凱表示,最近因「光照性角膜炎」求診的患者約增加一成,當在戶外活動時,應該讓眼睛做好防曬工作、抵抗紫外線。光照性角膜炎通常有畏光、流淚、異物感、灼熱感、睜不開眼等症狀。最近有一病例,一名近30歲男子在海水浴場待上半天,回家後就出現畏光、視力模糊等症狀;張朝凱醫師說,經檢查發現為光照性角膜炎,在經過治療後,已經痊癒。張朝凱醫師之前接受優活訪問表示,光照性角膜炎是指因為紫外線照射而造成角膜及結膜的淺層炎症反應;光照性眼炎多因電焊工作時未配戴防護鏡,或圍觀電焊所引起;醫療院所使用紫外線消毒時,若未適當防護,也可能導致此一病症。張朝凱醫師說,光照性角膜炎的症狀通常出現在受到紫外線照射後的2至12小時內,患者會突然發生畏光、流淚、異物感、灼熱感、劇痛、眼瞼痙攣、睜不開眼等症狀,同時合併視力減退、看燈光周圍有光暈或彩環,且往往是白天沒有症狀,半夜睡眠中突然痛醒。張朝凱醫師提醒,要預防光照性角膜炎或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就是要避免紫外線照射,夏季外出除了戴帽子、陽傘外,能夠隔絕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也是基本配備;此外小朋友因瞳孔較大、水晶體較薄,紫外線較易穿透造成傷害,因此更應做好眼睛防護措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