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

和信醫院開啟首例攝護腺癌 鎦-177-PSMA同位素治療

和信醫院開啟首例攝護腺癌 鎦-177-PSMA同位素治療#攝護腺癌

以鎦-177-PSMA (Lu-177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治療併發遠處轉移的攝護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也是最有效的治療之一;歐洲已行之有年,美國則在2022年3月獲FDA (美國食藥署) 核准使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即率先在2022年8月起進行台灣首例攝護腺癌鎦-177-PSMA同位素治療,為已轉移的攝護腺癌病人增添與世界同步的治療利器! 歐美臨床試驗已證明鎦-177-PSMA對於攝護腺癌轉移性去勢療法產生抗藥性的病人,能延緩攝護腺癌復發或轉移速度、延長整體存活時間、並且減少骨骼轉移併發問題 (如:疼痛,行走困難,癌因性骨折,神經癱瘓等)。相對於傳統化學治療或者放射線治療,鎦-177-PSMA治療副作用治療過程比較輕鬆,但可得到比化、放療更好的治療成效。 和信醫院經過三年多的規劃部署,已擁有國內首屈一指攝護腺癌治療標靶藥物製程技術以及兩間同位素治療病房,從藥物準備到檢查或治療一氣呵成! 和信醫院核子醫學科黃玉儀主任說:「從Ga-68 PSMA-11正子掃描確認病人轉移病灶後,到專案進口鎦-177-PSMA進行治療,後續再以PSMA正子掃描分析腫瘤消失程度以預估療程整體效果,無論是同位素檢查藥物的製作或同位素治療投藥前準備,我們都是分秒必爭地掌握給藥前核醫藥物仍在效期時間內,以求病人得到最佳的診療效果。」 和信醫院也計畫為更早期的攝護腺癌病人爭取鎦-177-PSMA治療的臨床試驗,期待大家一起努力加速奠立核醫同位素藥物成為早期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為攝護腺癌病友開拓治療新紀元!

孫道存罹癌猝!醫揭3成攝護腺癌患者「去勢」也無法治

孫道存罹癌猝!醫揭3成攝護腺癌患者「去勢」也無法治#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前太平洋電纜董座、名媛孫芸芸的父親孫道存,因攝護腺癌惡化,於獄中服刑期間猝逝。此癌高居男性國人十大死因第6名,近年罹癌人數因人口老化逐年攀升,更有逾3成患者確診時已有轉移病灶,就算手術切除患處也沒用。 攝護腺癌細胞恐轉移 傳統「去勢」療法漸失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文正表示,現行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依據病情發展,可階段性分為開刀、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大部分病患選擇接受荷爾蒙治療,也就是所謂的去勢療法。 然而,「去勢療法」僅能抑制睪丸的大量雄性激素製造,卻無法抑制腎上腺的少量雄性激素製造,且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藥性,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失效。當癌細胞轉移,切除局部並無法解決問題,病患只剩下化學治療與荷爾蒙標靶治療的選項,漫長的治療過程也讓許多病患逐漸失去目標和動力。 精準醫療找揪10%突變基因 攝護腺癌治療現新曙光不過,隨著精準醫療趨勢發展,目前已有治療攝護腺癌的標靶藥物。吳文正解釋,透過癌症基因檢測,能協助醫師找出突變基因,為病患量身打造適合的個人化療方式,在臨床上已證實有效延緩疾病惡化、提升整體存活率。 吳文正說明,目前國外臨床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病患中約有10%帶有突變基因,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生物標記物標靶治療,即PARPi,可應用於突變基因,使癌細胞失去修復功能,導致癌細胞死亡、降低疾病惡化風險。 隨著癌症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醫師可找出攝護腺癌病患腫瘤突變的癌症基因(BRCA/HRR),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無效的攝護腺癌,提供精準醫療的標靶藥物,為部分病患在化療之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退休教授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逾15年獲穩定控制吳文正分享,曾有一名案例是剛退休的教授,本該享福的時候卻被診斷出攝護腺癌,在接受精準醫療並配合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患至今已獲得控制且持續追蹤超過15年,可見精準醫療為攝護腺癌病患帶來的新曙光。 吳文正也建議,轉移性攝護腺癌的病患需要留意家族病史,病患應主動詢問醫師,評估基因檢測的需求,並且考慮在術後及早做組織檢體檢測,找出腫瘤突變的癌症基因,擬定適合的治療策略,才不會錯過理想的治療時機,積極達到治療目標。 

中年男射精有血!「攝護腺癌」50歲後好發率年年增高

中年男射精有血!「攝護腺癌」50歲後好發率年年增高#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怎麼辦?我射精有血!」才56歲的林先生是名計程車司機,1年前開車載客時,總感覺尿急頻跑廁所,但到了廁所又尿不出來,以為是水喝太少就不以為意,後來在跟老婆愛愛時,射精竟出現疼痛,甚至精液中帶血,嚇得他趕緊到醫院就醫。經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在醫師協助下進行達文西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排尿大幅改善,林先生終於不用頻跑廁所,做愛不會心驚膽跳。攝護腺癌易找上中老年男性   輕忽恐造成癱瘓失能馬偕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李致樵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且好發率會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是位於膀胱的開口處包覆著尿道,主要是分泌液體來幫助精蟲活動,長期受到體內男性荷爾蒙刺激,就容易造成攝護腺肥大,有些會病變成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大多患者發現時都已是第3期或第4期,症狀多為急性尿滯留、血尿血精、尿失禁等,若無積極治療,癌細胞轉移會造成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貧血,甚至下肢癱瘓。攝護腺癌治療方式多元   積極治療延命不是夢李致樵說,目前攝護腺癌的初步診斷可透過抽血檢測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及肛門指診(DRE),若數值超過4ng/ml及肛門指診摸到硬塊時,就建議做切片檢查。若確認是攝護腺癌,就會安排患者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骨頭掃描等檢查,進一步確認癌細胞是否轉移,再根據PSA數值及切片的病理組織惡性程度,判斷攝護腺癌的期數及後續治療方式。現今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非常多元,李致樵說,對於確診攝護腺癌的患者,醫師會評估患者癌症的期數及身體狀況,擬定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對於初期低風險的患者,會採定期抽血、肛門指診或影像學檢查來積極監測,若疾病有進展或惡化再選擇手術或電療。若是屬於侷限性攝護腺癌(無轉移攝護腺癌)的患者,就會評估使用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進行切除治療。達文西手術精細切除縫合 降低術後後遺症李致樵指出,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除了傳統腹腔鏡手術外,目前達文西手術已成為攝護腺癌患者治療新曙光。達文西手術使用四條機械手臂,醫師在操控台上輪流操控四條手臂深入人體進行切割、縫合、電燒及止血,而攝護腺位在人體狹窄的骨盆腔最深處,當攝護腺切掉後,需將遠端尿道與膀胱開口互相縫合起來,術後患者才可正常排尿。達文西機械手臂可以將傷口細膩縫合,減少附近括約肌傷害,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並減少患者術後尿失禁的問題。相較於傳統手術,達文西手術治療傷口較小、恢復期快,同時降低患者術後陽痿機率,對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幫助。李致樵提醒,年紀超過50歲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就要定期做攝護腺癌篩檢,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避免病情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手麻腳麻、坐骨神經痛...小心是晚期攝護腺癌!

手麻腳麻、坐骨神經痛...小心是晚期攝護腺癌!#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黃姓老翁平時都很有朝氣與活力,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閒不住外出工作。某日上午外出工作時,發現左腳水腫嚴重,行走時伴有刺痛感。一開始只在家裡附近醫院就診拿藥,漸有好轉後也無多加注意,直到某天晚上左下肢發生劇烈疼痛,驚覺大事不妙,懷疑是不是前天吃了海鮮大餐,結果痛風找上自己,便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疼痛狀況並不是痛風,而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陪同的家人們聽聞後也都震驚萬分!沈默的癌症  三成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志平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癌細胞都已經轉移至骨頭、淋巴、肺、肝,其中又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此病患通常都是因為骨頭疼痛來醫院求診。黃志平補充,臨床上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患者,常常會經由骨科轉介至泌尿科,病患會以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疼痛,黃志平也提醒,兩者的差別在於,坐骨神經疼痛可能會對全身都有影響,會出現手麻或腳麻的狀況,但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半都是局部性疼痛。攝護腺癌複合式治療  維持患者生活品質黃志平說明,目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測攝護腺PSA指數,或是肛門指診,直接觸摸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的硬塊,若攝護腺PSA指數大於4以及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會進一步安排取出攝護腺的切片,能夠更準確的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黃志平進一步說明,攝護腺癌若早期發現的話,其實有高機會透過局部性治療,來根除攝護腺癌細胞,但假如癌細胞已發生轉移,就一定要接受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倘若荷爾蒙治療無效,則可以使用細胞治療及放射治療,但要是患者發生的是多發性骨轉移,並伴有難以忍受的骨頭疼痛時,建議搭配健保給付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利用安全又短距離的輻射線,鎖定骨頭中的癌細胞,在不傷及其他器官的前提下,精準治療轉移骨頭的癌細胞,降低患者骨頭疼痛感,提升後續治療與日常生活品質。疼痛症狀可能不是老毛病  主動諮詢醫師及早診斷治療黃志平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數,若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在40歲後定期檢查PSA;另外,若發現骨頭疼痛,或是持續性的疼痛、坐立難安,建議可主動諮詢泌尿科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吃海鮮大餐腿痛誤認痛風  竟是晚期攝護腺骨轉移!黃志平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壯男下半身失去知覺 竟是攝護腺癌晚期

壯男下半身失去知覺 竟是攝護腺癌晚期#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的勇哥從事藍領工作,育有一雙子女的他是家中的經濟支柱。某天下班回家,突然感覺雙腿無力跌坐地上,想要撐起身子發現下半身一點知覺都沒有,家人見狀後緊急將他送往急診。一開始以為是工作上出力不慎造成脊椎受傷,沒想到經檢查後發現,他的攝護腺癌指數(PSA)已經破千(正常PSA <4 ng/mL),並且有癌細胞骨轉移的狀況,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若不積極治療恐怕只剩下1-2年的時間。 攝護腺癌早期難發現 確診患者3成晚期、9成骨轉移亞東醫院泌尿外科鍾旭東主任表示,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台灣每年約有將近5千名攝護腺癌的新個案,其中約有30-40%為晚期攝護腺癌患者,而晚期患者中,有近90%有癌細胞骨轉移的情況。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什麼症狀,因此患者多半無感。但是當腫瘤逐漸侵犯尿道及膀胱,會有排尿不順或一直有尿意但卻難以排乾淨的情形,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尿瀦留、血尿、尿失禁等症狀;若是到晚期發生骨轉移時才發現,還會有骨頭疼痛、行動不便,甚至是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鍾旭東說,針對轉移性攝護腺癌病患的治療方式,除了有常見的化療外,還有荷爾蒙治療及放射性同位素治療,須依照患者身體狀況規劃。根據臨床上經驗,荷爾蒙治療比化療副作用小,也能降低攝護腺癌指數(PSA),但對於骨轉移造成的疼痛抑制效果卻有限。當癌細胞開始侵蝕骨頭,建議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治療,有效減緩患者的疼痛以及延緩病理性骨折發生外,更能讓病患可以保有生活品質的同時,能延長病患的存活期。 中年男每年都該注意 定期健檢保有健康生活在與患者溝通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療法抑制骨轉移的疼痛不適,還可以繼續工作,維持現有的生活型態,目前病情也穩定控制超過八年。另外,患者將多年來的不良習慣,例如:抽菸、喝酒、喜愛油炸食物等全數戒斷,只吃清淡飲食與正常作息,對於疾病的控制更有加分效果。 鍾旭東提醒,攝護腺癌一直是男性癌症中的隱形殺手,建議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從40歲起、無家族病史的男性從50歲起,每年做健康檢查;攝護腺癌患者需定期回診追蹤,若有任何症狀的發生或惡化,如疲倦、睡眠品質不佳、骨頭疼痛,都有可能是疾病惡化的症狀,應定期檢查攝護腺癌指標(PSA)或骨頭指標(ALP),另外,平時避免高油脂飲食、少吃紅肉與紅酒、戒菸、規律作息及保有良好運動習慣,維持身體健康機能。

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 新一代口服藥可延壽

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 新一代口服藥可延壽#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5歲的老伯伯因為解尿困難而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就診,醫師做肛門指診時摸到攝護腺有硬塊,切片檢查確定是攝護腺癌。後續的檢查發現,攝護腺癌有多處骨頭轉移,雖然已經痠痛好一段時間,但老伯伯都以為是年紀大造成的痠痛,而不以為意。在得知攝護腺癌已是第四期時,老伯伯感到很沮喪,不過醫師鼓勵他說,現在有新一代的口服藥物,可以先不用做化療。經過討論,老伯伯開始接受荷爾蒙治療與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治療,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醫護團隊全面且完善的照護下,不到幾個月的時間,症狀便改善很多,生活品質也提升了,讓老伯伯十分開心。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科主任黃士維醫師指出,近年來攝護腺癌的治療進步很多,臨床上會根據PSA指數、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等將侷限性攝護腺癌分為「非常低風險」、「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非常高風險」。不同風險的攝護腺癌生長速度差很多,非常低風險的攝護腺癌可能要一、二十年才會危及患者性命,非常高風險的攝護腺癌病程進展就很快。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泌尿科袁倫祥醫師說明,攝護腺癌的治療包括局部治療與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是針對位於攝護腺的腫瘤,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冷凍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是針對轉移到身體各處的癌細胞,治療方式有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攝護腺癌手術已從傳統手術進展到微創的腹腔鏡手術以及機械手臂手術,袁倫祥醫師說,「我們能夠在相對狹小的空間中進行精準的手術,可以有效保留病患的性功能且減少併發症。」依據攝護腺癌的期別、風險與預期壽命,醫師會與患者、家屬詳細討論,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怎麼辦?由於攝護腺癌的生長與男性荷爾蒙有關,所以荷爾蒙治療對攝護腺癌相當重要,然而在使用荷爾蒙治療一段時間後,可能漸漸產生抗藥性,讓癌細胞復發、擴散。「高風險型的轉移性攝護腺癌可能在2年之內就會變成所謂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導致荷爾蒙治療失效。化療大約只能增加3個月的存活,患者接受治療的意願較低。」袁倫祥醫師說,「現在有開發出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幫助解決過去的治療困境。利用口服,不用打針,便利性高,患者的接受度較高,相較於化療副作用較少,對心臟、肝臟的負擔也比較少。以前是用於比較晚期的患者,現在的觀念是提前使用,甚至還沒有轉移或者是剛轉移,尚未變成去勢抗性的攝護腺癌,就開始使用新一代的藥物,有助延緩癌症的轉移,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如果是剛轉移的患者,有機會讓患者壽命延長大概2到3年以上。另外,有將近八成的比率可以讓患者的PSA指數降低50%以上。疾病惡化的速度變慢,可以減輕癌症轉移所造成的疼痛、骨折的比率也會下降,有助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且延後後續接受化學治療的時間。攝護腺癌常出現轉移、病情較複雜,且治療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從局部治療到全身性治療需要不同專科來共同照護,黃士維醫師說,「我們結合泌尿科、腫瘤科、放射診斷、放射腫瘤科、病理科等不同專科的醫師,組成攝護腺癌多專科團隊。多專科團隊成員皆共同討論,為患者擬定最佳治療策略,從診斷、治療、追蹤、復發,都能提供周延的照護。台大雲林分院提供完善的就醫資源,同步引進總醫院治療方式,雲林鄉親不需要捨近求遠到都市就診,就近即可擁有高品質治療照護。」袁倫祥醫師說,「面對攝護腺癌時,網路也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利用臉書、LINE建立與家屬、病患聯繫溝通的管道,並能提供衛教資訊,讓患者與家人能對攝護腺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能掌握病情。」貼心小提醒黃士維醫師叮嚀,攝護腺癌好發於中老年人,隨著治療的進步,已可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建議患者保持平常心,要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均衡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不要抽菸。攝護腺癌的治療與慢性病類似,患者務必按時服藥、定期追蹤,與醫師好好配合喔!(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骨頭痠痛當骨刺復健 竟是攝護腺癌末期

骨頭痠痛當骨刺復健 竟是攝護腺癌末期#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歲張姓老翁半年前右大腿骨及髖臼痠痛,他以為骨刺復發,逕行復健無效,痛到難以走路才確診為攝護腺癌四期,已擴散到骨頭,放射線治療後才止痛。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醫師吳俊玠表示,臨床上高達三分之一的攝護腺癌一發現就是末期,其中,有八成是骨頭轉移,年長男性千萬不要輕忽骨頭痠痛問題。 攝護腺癌40歲以下發生率零 60歲至85歲為好發年齡張姓老翁表示,他在8年多前曾經因為骨刺造成大腿骨及髖臼痠痛,復健後已經不再疼痛,但半年前右側再度痠痛,他以為骨刺復發,就近到復健科就診復健,拉腰2個月卻越來越痛,醫師開的止痛藥吃不夠還要自行到藥房買,但還是無法止痛,照X光才發現骨頭有異狀,轉泌尿科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轉診到彰化醫院放射線腫瘤中心治療,治療2周後疼痛就好轉。 吳俊玠指出,經核子骨骼掃描,張先生的癌細胞已從攝護腺擴散到右側大腿骨,進行攝護腺及骨頭的放射線治療2個月後,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從原本的31降到0.1(正常值小於4 ng/ml),顯示癌細胞受到控制,接下來還需要定期追蹤。 根據衛福部2018年度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10大癌症第5位,人數逐年提高,20年來已增加3倍,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上常因癌細胞擴散到骨頭造成疼痛才發現,而張姓老翁一開始又誤以為是骨刺發作逕行復健,如果能早期診斷,可以有效減輕痛苦。有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者 都是高危族群 吳俊玠表示,進一步從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來看,2018年攝護腺癌在40歲以下是0個,發生率隨著年齡漸增,60歲至85歲為好發年齡,從此資料來看,40歲以下幾乎不太會發生攝護腺癌,建議4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50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抽血做PSA檢查。 吳俊玠說,PSA是攝護腺上皮組織分泌出來的一種醣蛋白,數值高並不完全代表罹患攝護腺癌,也可能是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肥大等狀況,但數值異常(PSA >4 ng/ml ),就必須做肛診或切片等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哪一種情況吳俊玠指出,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等,都是攝護腺癌高風險因子;50歲以上男性若有骨盆腔、大腿骨及髖臼疼痛,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舊疾或年紀大痠痛很正常,要警覺可能是攝護腺問題。在飲食預防方面,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可以多吃含硒的食物,如海鮮類、蛋類、大蒜等,茄紅素也能抗氧化,含於番茄、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