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

陳時中拚漲健保 花最兇第一名竟是它

陳時中拚漲健保 花最兇第一名竟是它#健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衛福部長陳時中計畫調漲健保費前,健保已經連三年虧損,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至2019年即虧損超過700億元,2018年醫療支出前10大疾病,慢性腎病排名第一,年花健保約522億元,第二名是口腔及唾液腺疾病,第三名則是糖尿病。洗腎蟬聯健保支出首位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資料, 2018年健保支出最高的10大疾病排行為慢性腎臟病,就醫人數約38.9萬人,醫療費用約522億元。其次是口腔及唾液腺疾病,就醫人數約1163.9萬人,醫療費用約456億元;第三為糖尿病,就醫人數158.5萬人,費用約318億元。其他疾病依序為高血壓、腫瘤治療、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流感及肺炎等。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慢性腎臟病蟬聯健保支出10大疾病首位,包含洗腎及還未洗腎但腎功能已經不好的患者。據統計,2018年有9萬人曾經洗腎,目前還有8.3萬人持續洗腎。慢性腎臟病支出高居不下的原因,蔡淑鈴副署長指出,高齡社會人類壽命延長,腎臟功能可能會退化,加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慢性病如果控制不當,也會增加腎臟功能負擔。洗腎患者中,前期有半數都有糖尿病問題。換腎5年存活高於洗腎 唯器捐風氣不盛蔡淑鈴副署長提醒,預防慢性腎病的關鍵是要從飲食控制,少鹽、少油、少糖,預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加上運動,有助讓腎功能維持更久。要減少洗腎人口,換腎也是路徑。不過,蔡淑鈴副署長表示,換腎後的5年存活率雖比洗腎高,但因器捐風氣不盛,活體加上大愛腎臟一年僅300、400人,遠遠趕不上換腎需求,鼓勵器官捐贈還需要長期努力和突破。

健保放寬新藥給付 C肝8週可根治

健保放寬新藥給付 C肝8週可根治#健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因為沒有藥物與疫苗,讓全球民眾聞之色變。不過專家說,同樣是病毒引起的C型肝炎,早期並無症狀,因爲會導致慢性肝炎,延誤治療會引起肝硬化、肝癌及許多肝臟外病變,對個人與家庭的危害可能比新冠肺炎更可怕。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戴嘉言教授說,政府健保自本(3)月起大幅放寬新藥給付規定,民眾只要抽血檢驗有C肝病毒,就能免費接受過去需高達百萬元的藥物治療,藥物療程為8週與12週。短療程可提高病患服藥順從性,減少回診次數,節省往病患與陪病者往返醫療院所的時間與金錢。戴嘉言教授說,因為C肝早期無症狀,民眾易輕忽C肝危害,進而忽略篩檢與治療的重要性。他曾遇過一對六旬夫婦,原本只是老婆帶著先生前來篩檢慢性C型肝炎。進一步詢問家族史並鼓勵一併篩檢,發現老婆也是C肝帶原者,卻沒有治療意願。一再探詢才得知妻子自認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不需治療。後經戴醫師苦口婆心勸說,夫妻倆才一起用藥,目前已成功根治C肝,遠離肝病三部曲的可怕威脅。健保新增兩款新藥  慢性C肝治療不設限戴嘉言教授說,此次健保署大幅放寬C肝新藥給付規定,擴增兩款新藥,讓民眾有多種藥物選擇,療程分為8週與12週,「等於最快8週可以根治C肝,部分肝硬化患者也可適用8週療程。不僅提升根治C肝效率,對於服藥性較低的偏鄉老人患者而言,更可增加其完成療程的機率。」高醫長期關注肝病研究與治療,為打擊C肝更主動出擊,透過醫療巡迴派醫師到偏鄉。醫師們仁心仁術無一不想造福偏鄉,惟山路路況普遍不佳,往返耗時也危險。對民眾來說,往返路途遙遠、就醫不便,會影響就醫與治療意願。因此有效、方便、快速的治療對偏鄉民眾格外重要。戴嘉言教授指出,C肝治療已經脫離較長期的治療模式,目前只要8週或12週可治癒,「全基因型口服新藥,基本上不會因為病毒量高低、基因型的不同,而有療效上的差別。整體來說,療程短、方便使用、副作用又少。」政府為了達到2025年台灣C肝根除的目標,今年將一口氣治療5萬多人。民眾只要抽血驗出C型肝炎抗體後,經過抽血確認血中有C型肝炎病毒,無論病毒量高低都可用口服新藥,療程也有機會縮短至8週。對於家住偏遠、有外派工作,或上班族來說,可減少舟車往返、回診次數。加上多數患者屬於中老年人,短療程可降低病患家屬陪伴回診的時間、金錢與心理壓力。C肝防治12字箴言:提早篩檢、勇於治療、莫忘追蹤戴嘉言教授表示,國內C肝患者多集中於50歲以上的民眾,約半數患者不知道自己染有C肝,他呼籲,高風險族群包括罹患腎臟疾病、糖尿病或洗腎患者,或有刺青、穿耳洞,以及過去可能使用過不潔針具的民眾,一定要儘快篩檢,「尤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偏鄉地區民眾與高齡族群到各地衛生局所領口罩之際,別忘了可以順便諮詢免費成人健檢資訊,把握政府提供一生一次免費的C肝篩檢,避免得了C肝而不自知。」

健保15項藥開放給付 含癌症新藥

健保15項藥開放給付 含癌症新藥#健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回顧108年健保總共收載超過34種新藥,並擴增了18類疾病藥品的給付範圍。當中以癌藥最多占40%,範圍涵蓋乳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腺癌等12種癌別。109年初健保並增加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口服化療藥品,另外也放寬B型肝炎用藥條件,估算超過10萬名病友可享受新藥給付帶來的治療效益。有關健保新增給付的藥品,重點摘述如下:1.乳癌:放寬雙標靶藥物使用條件,新增CDK4/6口服標靶藥物。2.肺癌:擴增給付ALK與ROS-1基因突變標靶藥物,新增口服化療藥品。3.肝細胞癌:給付第二代肝癌標靶新藥,並放寬藥物使用條件。4.大腸直腸癌:新增口服化療藥品。5.腎細胞癌:收載對VEGFR-TKI或mTOR無效之多標靶新藥。6.攝護腺癌:給付放射性鐳治療,並擴增荷爾蒙藥物治療範圍。7.胰腺癌:收載新劑型紫杉醇化療藥物。8.白血病:新增抗CD22或費城染色體變異之數項標靶藥物,並放寬用藥規定,增加臨床適用範圍。9.癌症免疫新藥:開放給付於黑色素瘤、肺癌、何杰金氏淋巴瘤、頭頸癌、泌尿道癌、胃癌、肝癌與腎癌等8種癌別,其中胃癌與肝癌的給付比其他國家為早。10.C型肝炎:擴大給付範圍,不設限給付條件。11.B型肝炎:放寬給付條件,增加臨床適用範圍。12.疱疹:全身性抗疱疹病毒劑不再限制病患族群及發生部位。13.風濕免疫疾病:放寬給付年齡限制並新增免疫調節新藥。14.罕見疾病:新增高雪氏症、肺動脈高壓等多項罕病新藥。15.另外還有糖尿病、高血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思覺失調症、抗生素等多項新藥與給付規定放寬。健保署分析,108年新藥或給付規定修訂案件通過藥物擬訂會議核准的比例達98.6%,其中包括13件來自醫院與學會的建議也被採納修訂,顯示健保對民眾健康維護的決心。而目前除了少數幾項健保還在與廠商協議,其他多數藥品健保都已經生效給付。至於未通過擬訂會議核准者,大多為不具臨床治療意義、不符合成本效益,或是廠商不同意降價分攤風險的藥品。綜觀健保藥費支出,以107年共1,957億元藥費為例,花費最多的藥品即為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約有389億元,占整體藥費22%,成長率排名第一。其次為心臟血管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胃腸道及代謝用藥。其中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近5年就增加給付了100項新藥,占所有在台上市癌藥的7成,我國癌友接受新藥治療的機會並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由於這些新興癌症藥品訂價很高,以癌症免疫新藥為例,多數是以二期臨床試驗的少量數據加速審查上市,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為了瞭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健保署也建置了登錄系統蒐集患者用藥情形,並將用藥前的PD-L1檢測納入給付,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推動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根據健保署分析,目前給付癌症免疫新藥初步統計發現,用藥反應為完全/部分反應(CR/PR)者平均約26%,效果不如預期。而基於人道考量,健保署也會努力和藥廠協調給癌友使用新藥的希望,針對蒐集到的數據,再尋求醫療專業探討是否調整給付範圍,例如近期將修訂本類藥品的腎功能限制,務求讓免疫新藥用在有效益的族群上。雖然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全面開放給付所有新藥,但是健保署對於病患的需求均感同身受。健保是台灣之光,也是台灣之寶,健保的信念是,有「價值」的藥品與醫療行為要有合理給付,在財務可承擔下為病患爭取權益。健保署將站在照護病人的立場,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推動精準醫療,期盼與藥物擬訂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血友病雙特異性單株抗體 零出血成可能

血友病雙特異性單株抗體 零出血成可能#健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凝固異常疾病,患者終其一生會發生自發性出血,在台灣約有1200人確診為血友病,然而血友病患者又分為A型血友病與B型血友病,其中以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血友病患者最常見,約佔八成。血友病患者因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導致長期反覆自發性出血,85%出血都位在肘、膝、踝等大關節部位,造成時常疼痛、肌肉萎縮及行動障礙等,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影響大,甚至嚴重影響行走能力。產生凝血因子抗體 患者治療難負擔臺大醫院血友病中心周聖傑醫師指出,過往A型血友病的治療方法以施打凝血因子為主,透過補充第八因子,可穩定A型血友病患者出血的狀況,不過血友病患者每週需注射三次凝血因子,才能穩定控制血液中的第八因子濃度,降低出血的發生率。此外,重度的血友病患者可能對凝血因子產生抗體,因此得用其他方式治療,例如繞境治療,但此治療非常昂貴,時效又較短,多數患者皆無法負擔,因而選擇放棄治療。雙特異性單株抗體 一周只要打一次隨著醫療進步,血友病治療上也有大突破,周聖傑醫師提到,今(108)年11月起,健保針對重症A型且帶有第八凝血因子抗體的血友病患者,已給付「雙特異性單株抗體」用於常規性預防治療。「雙特異性單株抗體」每週只需施打一次,其半衰期可長達一個月,可大幅降低每年需施打的次數,另外此藥為皮下注射,也能降低過往需要尋找血管施打的困難度,更重要的是不會產生凝血因子的抗體。周聖傑醫師提到,4年前曾收治一名重症A型血友病患者,他從小就接受凝血因子治療控制自發性出血狀況,在他15歲那年,因身體出現抗體,透過繞境治療也無法控制出血的狀況,導致手臂出血無法正常彎曲,所幸接受了雙特異性單株抗體治療,自發性出血的狀況大幅降低,因出血狀況所導致的關節疼痛也有改善,目前的他就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血友病是長期抗戰 醫籲患者配合治療周聖傑醫師呼籲,血友病是長期抗戰,目前醫療十分進步,只要患者能長期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生活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此外,血友病中心能提供患者完整的專業治療與諮詢,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邁向零出血的生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DC藥物納健保!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ADC藥物納健保!#健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高惡性、進展快的血癌,大多成人患者急需緩解後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好消息是,11月1日起,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率先嘉惠復發型或頑固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B-ALL)將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復發機率高何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暨前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姚明醫師表示,正常的骨髓幹細胞製造淋巴球後,會分化成熟至各器官作用,當其在最不成熟階段中發生惡性變化,就會發展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惡性增生的癌細胞生長快速佔滿骨髓,因而影響到正常的造血功能,壓抑紅血球、血小板和正常白血球生長,患者往往出現貧血、出血和易感染等症狀,甚至是骨頭疼痛,病情可能在一個月內就急遽惡化。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主要治療目標是達成緩解,即清除癌細胞,恢復正常造血細胞,不讓疾病復發,並進一步評估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需要。不過成人ALL屬高危險族群,姚明醫師提到,成人共病多或染色體變異機率高,即使第一線治療有效,往後復發風險仍高,通常都需移植;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屬於頑固型ALL,對於藥物反應較差,難以達到緩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 緩解率達八成所幸,越來越多標靶藥物幫助ALL緩解病情,其中新興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係「透過抗體辨認抗原,如同智慧手機的臉部辨識,藥物會找到癌細胞。」姚明醫師解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是抗體結合化療藥物,先透過抗體來辨認9成以上患者會表現於B細胞的獨特抗原CD22,再結合化療藥物毒殺癌細胞,因為精準,臨床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治療效果約三成,ADC藥物可達8成緩解的佳績,另一方面所需化療藥物量較小,副作用降低,且施打時無須住院。姚明醫師分享,有一名45歲婦女,在別處醫院診斷是B細胞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起初治療效果好,但短期內即復發,因無費城染色體變異,轉用雙特異性抗體免疫標靶藥物達到緩解,卻又在移植前二度復發。所幸受惠藥廠恩慈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病情得到緩解,成功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至今緩解超過半年。11月起納健保 嘉惠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11月1日起健保給付規定,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適用於復發型或頑固型,且帶有CD22的「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B-ALL),預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人患者;但若患者是費城染色體陽性(Ph+),應至少使用過兩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治療無效,才可適用。姚明醫師表示,使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DC藥物可獲得相當高的緩解率,「儘早做移植,得到更好的疾病控制。」,姚明提醒,患者緩解後,B淋巴球仍會受影響,免疫功能低下會持續一段時間,故必須確實注意個人衛生、忌吃生食以免感染,並定期回診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新藥健保大利多 台商趁機回台治C肝

新藥健保大利多 台商趁機回台治C肝#健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歲的張女士罹患C型肝炎逾十年,卻因隨著台商丈夫長期旅居中國,加上C型肝炎傳統療法曠日廢時且副作用強烈,而無法配合治療,只能趁回台時定期追蹤回診。直至今年,健保全面放寬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給付條件,她趁春節返台探親接受治療,並趁著每月回台時回診,前後只需8週即完全治癒,後續追蹤確認體內無殘存病毒,目前已根治C型肝炎。C肝口服新藥副作用低 8至12週可根治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劉俊人教授表示,治療方便性會影響患者的服藥順從性。張女士罹病十多年已進展至肝纖維化,過去雖然想要治療卻一直無法配合。目前健保給付的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療程短且副作用低,8至12週即可根治,治癒率逾九成。新藥給付條件再開放 民眾應把握機會劉俊人教授說,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簡便,治療時間短,按病情8至12週即可結束療程,為患者大幅節省回診的舟車勞頓時間以及家人接送之苦不需打針、副作用極低。且今年6月1日起,健保更全面開放用藥範圍,患者體內只要驗出C型肝炎病毒,即可接受新藥治療,不需再等待6個月的觀察期。「台大醫院有許多病友是台商及僑胞,以往受限治療方式以及6個月的觀察期,因為工作、居住生活種種因素,都無法持續治療,很可能病情因此惡化,這次健保放寬給付條件堪稱是C型肝炎患者的一大利多。」劉俊人教授呼籲,民眾應把握機會、積極治療。C肝病毒屬系統性疾病 恐影響全身器官 劉俊人教授提到,早期治療C型肝炎才是根本之道,因為C型肝炎病毒屬於系統性疾病,會影響全身器官,並非僅止於肝臟,很可能造成腎臟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心血管疾病、腦神經疾病等疾病,尤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積極治療C型肝炎,才可「治肝保腎」。 劉俊人教授也呼籲,治癒C型肝炎非但不傷腎,還是「保腎關鍵」,呼籲所有大眾應盡快加速腳步出來篩檢與治療,政府成人健檢也提供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的民眾免費成人健康檢查,接受免費一次的C型肝炎篩檢,期盼2025年達到消滅C型肝炎目標。 

生長板調控手術納健保 X型腿不再跌倒

生長板調控手術納健保 X型腿不再跌倒#健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幼童的骨骼從出生後持續發育,寶寶2歲前的O型腿、4歲前的X型腿皆屬正常現象,但若到了6~8歲,腿沒有變直,不管是O型或X型,使走路容易跌倒,都需要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未來就不用擔心孩子晚年面臨膝關節提早退化造成行走不便的隱憂。宜蘭縣12歲男童小安,因走路、跑步時膝蓋互相碰撞造成疼痛,且時常因為跌倒而受傷,已嚴重影響日常活動,日前求助於小兒骨科門診,經量測發現為X型腿,雙膝各外翻11度,隨即安排手術進行矯正,術後半年,雙腿已呈筆直,走路或跑步時,膝蓋不再疼痛,也不再經常跌倒。X型腿為膝外翻 O型腿為膝內翻小兒骨科主治醫師張之嚴解釋,X型腿的正式名稱為「膝外翻」,如果請小朋友立正站好,雙腿打直併攏,膝蓋先相碰就是X型腿,反之,如果腳踝先相碰就是O型腿,正式名稱又叫做「膝內翻」。X型腿或O型腿恐造成孩童側韌帶鬆弛、半月板損傷破裂以成人的腿來說,膝內翻或膝外翻的角度只要在6度以內,都屬正常範圍。但若孩子發育過程中,腿部骨骼造成X型腿或O型腿,長期會造成膝關節兩側受力不平衡,進而導致側韌帶鬆弛不穩、半月板損傷破裂等。除了走路或運動會感覺疼痛與姿勢異常外,將來也是成年人關節軟骨提早退化、磨損而致行走不便的主因之一。小朋友的骨骼發展會歷經一個稱為「鐘擺現象」的過程,亦即從嬰兒時期,小腿大約呈現 10 至 15 度的內彎O型腿,並約於18個月到2歲之間,腳慢慢變直;2歲後,孩子的兩腿會再逐漸變為X型腿,至4歲時最明顯,然後約於6至8歲左右,再逐漸變為筆直。而任何原因造成小朋友的腿無法按照鐘擺現象正常發育,不管是O型或X型,只要兩條腿不對稱,都建議要讓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確實檢查。12歲之前 是手術治療黃金期一般來說,在男生12歲之前與女生初經來臨之前,是手術治療的黃金期。今年(108)4月1日起,健保開始給付生長板調控手術,也就是八字骨板的裝置。小兒骨科醫師能透過手術,以八字骨板逐漸調整關節的角度。該微創手術傷口小,且侵入性低,手術拆線後便可負重跑跳,對孩子來說,矯正過後,不僅外表美觀,未來也可讓健康的雙腿與孩子一同度過美好人生。

不可逆標靶藥物納健保 患者每月省5萬

不可逆標靶藥物納健保 患者每月省5萬#健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30餘歲的男性業務員,平均一天抽1至2包香菸,咳嗽幾個月遲遲無法痊癒,被診斷出「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肺鱗癌)。飽受一線化療的副作用所苦,因水腫導致臉型變成月亮臉、體態臃腫、肋膜積水,甚至嚴重脫髮,重挫信心。自費接受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後,大幅縮短治療時間,病情也逐漸穩定,但藥物支出費用已成為家中經濟負擔。肺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是惡性程度相當高的癌症。國內常見的肺癌種類為「肺鱗癌」與「肺腺癌」,根據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3,000多名肺癌患者,其中近2,000人為肺鱗癌。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肺鱗癌好發於男性,抽菸是首要危險因子,患者鮮少可存活超過一年。肺鱗癌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 有效控制比例超過五成臨床觀察,接受一線治療的肺鱗癌患者普遍體力虛弱、化療副作用有:水腫、肋膜積水、嚴重脫髮,甚至導致手麻、腳麻,且治療效果不佳,生活品質深受影響。隨著健保制度逐漸完善,自(108年)6月1日起「肺鱗癌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除了口服方式大幅增加病患治療意願,疾病有效控制比例超過五成且副作用較化療低,讓不堪化療副作用所苦的上千名患者,獲得新契機!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法 超過4成患者存活超過1年中國附醫肺癌團隊負責人夏德椿醫師也補充,肺鱗癌二線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期間不需住院,只要按時口服藥物,配合門診追蹤治療,就可以穩定控制病情。此外,根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發表的LUX-Lung8研究結果顯示,不可逆標靶藥物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為第一代標靶藥物的1.4倍,其中每10人就有4人存活超過1年。不僅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協助患者在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