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

卸下長袖,告別脫皮人生!醫:穩控乾癬避免引發關節炎,及早治療守住生活品質

卸下長袖,告別脫皮人生!醫:穩控乾癬避免引發關節炎,及早治療守住生活品質#乾癬

一名30多歲的乾癬患者,不只有反覆脫屑的皮膚病灶,還出現乾癬性關節炎。一開始是手肘和膝蓋出現脫屑和紅斑,後來竟連手指關節都腫痛到無法自理生活,所幸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余維泰主治醫師的協助下,轉用IL-17生物製劑治療後,皮膚病灶逐漸清除,關節疼痛明顯緩解,如今每月回診施打針劑,早已回到正常生活,外觀幾乎看不出是病友。 余維泰醫師表示,生物製劑的臨床療效已獲國際共識,對許多中重度患者來說,使用後兩週皮膚症狀緩解,持續施打三個月後,病灶改善程度可達75%以上,部分患者更能病灶清零。相較傳統治療,生物製劑效果穩定,讓病友重新找回自信與生活品質 乾癬未及時控制,將對身心帶來衝擊!醫:嚴重者恐難以行走 「很多人看到皮屑會擔心被傳染,其實這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皮膚病變,並非傳染病。」余維泰醫師說明,乾癬屬於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皮膚細胞更新速度異常加快,造成表皮出現紅斑、銀白色皮屑等症狀,常見於頭皮、手肘、膝蓋、軀幹及四肢等處。 由於病灶多出現在外露部位,使患者容易受到他人注目與誤解,不少患者因此心理壓力加劇,出現社交焦慮與自我否定。「有患者不敢穿短袖、短褲,甚至避免參與聚會或面試,擔心旁人異樣的眼光。」余維泰醫師補充道,乾癬影響外觀與心理,也有許多病友因此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等疾病,此外,乾癬還可能造成劇烈搔癢,干擾睡眠與日常生活,未能及時控制,對生活將帶來巨大衝擊。 除了外觀、心理將受影響外,患者若遲遲未能妥善控制病情,乾癬更將演變成乾癬性關節炎,可能出現關節腫脹、僵硬、疼痛等症狀。余維泰醫師表示,「有些人會出現手指整根腫起來的『香腸指』,或是腳後跟阿基里斯腱發炎,嚴重者甚至走路都會痛。」,這類關節症狀若未及時介入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損傷,影響日常功能與工作能力。 有些患者一開始僅皮膚出現病灶,但幾年後逐漸出現關節疼痛,「我們會與風濕免疫科合作進行關節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出現乾癬性關節炎。」他提醒,乾癬性關節炎的進展往往悄無聲息,早期介入有助避免不可逆的關節破壞。 傳統治療有限,生物製劑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 目前乾癬治療方式包括外用藥膏、照光治療、口服免疫調節劑等,但當病情中重度或對上述療法反應不佳時,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這類藥物多為針對特定發炎因子的單株抗體,透過皮下注射,每四週或更長時間施打一次即可。余維泰醫師解釋,「像IL-17抑制劑這類生物製劑,通常施打兩週後就能看見效果,十二週後大多數患者的病灶已明顯改善。」依據臨床評估指標(PASI分數),超過75%改善即視為顯著成效,而許多患者甚至達到90%以上,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此外,IL-17抑制劑亦被證實可同步治療乾癬性關節炎,針對皮膚與關節雙重作用。「我遇過一些患者原本使用其他的生物製劑對皮膚有效,但無法改善關節症狀,後來轉用IL-17抑制劑後,關節狀況也明顯好轉。」 健保限制下的治療策略 不再被乾癬問題困住人生 雖然生物製劑療效佳,但台灣健保制度目前仍設有使用條件。以皮膚乾癬為申請依據者,健保目前僅給付兩年,屆期後須停藥觀察,待病情復發才可重新申請,然而若以乾癬性關節炎為主症申請,則不受兩年停藥限制,「因此如果患者同時有關節症狀,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不同申請方式,才能確保長期治療不中斷。」余維泰醫師強調,定期追蹤與個人化治療很重要,乾癬雖然難以根治,但不等於束手無策,只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乾癬病友一樣可以自在地生活,和常人無異。 圖/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 余維泰主治醫師

乾癬竟致親密關係受損?醫:及早治療助解決

乾癬竟致親密關係受損?醫:及早治療助解決#乾癬

擁有乾癬症狀的患者,往往因為外觀變化造成心理很大壓力,特別是患部是在隱密部位時,更會影響與親密伴侶間的互動。門診甚至就有女性患者因背部病灶,多年來與丈夫的性生活一直不敢開燈而感到相當沮喪。 台大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疾病導致皮膚發炎的反應,主要症狀表現會是皮膚發紅、變厚、脫皮等,會伴隨搔癢甚至是疼痛,病灶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尤其像是頭皮、手肘、膝蓋外側、小腿前、臉部,甚至是隱密部位。 害怕異樣眼光,乾癬增加心理壓力 儘管乾癬不具傳染性,但由於外觀很容易被注意到,因此患者常常面臨心理與社交上的壓力,蔡呈芳醫師表示,不少人因為隱密部位有病灶,造成與伴侶間親密相處時較疏離。求診的患者中,就有女性病友的病灶出現在背部,與先生進行親密行為時就不敢開燈;也有人因為病灶在指甲上,連拿東西給他人都成為一種壓力。因此,乾癬最重要的不只是治療皮膚不適,更要關注被標籤化帶來生活的嚴重影響,甚至是憂鬱問題。 蔡呈芳醫師提到,隨著醫療新藥的發展,乾癬現在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以往比較嚴重的情況會施打類固醇,但類固醇反覆施打會造成病灶不穩定或有副作用,所以醫生都說乾癬不能打針;但現在以針劑生物製劑治療,不僅能達到快速控制病情的效果,同時也能減少副作用。 生物製劑見效快,長效穩定減少治療空窗期 蔡呈芳醫師說明,生物製劑是注射的蛋白質,透過快速將發炎物質中和來緩解病灶,因此多數患者在3~5天就能感覺到明顯改善。在新藥發展療效與安全性都日漸優化的考量下,以往健保給付是皮膚病灶面積較大或症狀持續無法改善、已經做過傳統治療的族群才能使用。但隨著現在新一代生物製劑的發展,皮膚醫學會建議,當乾癬症狀已嚴重影響到日常時,就可以考慮使用生物製劑作為治療方式。蔡呈芳醫師也提到,只要是需要系統性治療的病患都適合,另一方面,針對中重度定義也有所調整,如果是特定部位明顯的病灶,或者是對生活品質有所影響,都算是中重度的範疇。 蔡呈芳醫師指出,以IL-17i生物製劑來說,不僅見效快,也屬於長效型藥物,持續治療效果更可持續超過5年,目前健保已針對中重度乾癬患者提供有條件給付。蔡呈芳醫師認為,在健保給付期間,若能優先選擇能提供較長期、穩定療效的藥物,就可延長治療效果,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治療空窗期,也確保病情能更有效被控制。 乾癬症狀往往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蔡呈芳醫師強調,病患非常需要長期且持續性的有效治療,透過適合的藥物及早介入,才有機會完全治癒不復發;特別是有些病患很在意隱密部位病灶讓伴侶間的親密關係疏離,甚至造成心理問題都是重要課題。因此,如果能夠及早治療,以及平時多留意健康的生活習慣,不要撓抓患處或食用增強免疫力的食品,就能幫助穩定病情、提升生活品質。

中醫調理乾癬:內外兼治,溫和改善皮膚困擾,擺脫紅疹瘙癢,重拾健康自信

中醫調理乾癬:內外兼治,溫和改善皮膚困擾,擺脫紅疹瘙癢,重拾健康自信#乾癬

乾癬是病程緩慢且反覆發作的皮膚病,不具傳染性。病因主要分為三大方面,基因、環境及其他疾病引起。其中可以注意到環境因素,包含溫度、感染、藥物、情緒等,近幾年環境賀爾蒙多樣且複雜,且加工食品眾多,易誘發乾癬。 頤鳴堂中醫診所陳欣如中醫師表示典型的皮膚表現為界限清楚的紅斑及白色鱗狀脫屑,紅斑為血管被侵犯,白色鱗狀脫屑是表皮受損的反應 大部分發於四肢伸側、頭皮及軀幹,常對稱發病。初起紅疹邊緣明顯且大小不等,表層銀白色皮屑,患處可能癢或不癢。膚況不穩定時會因搔抓造成皮膚創傷,於刺激處易長出新病灶,且乾癬皮膚特性為上皮增生速率異常增加,以致上皮細胞汰換時間縮短,表皮的新陳代謝增加而發炎明顯。 西醫治療方面大致分為三大項,藥物治療(外用/口服)、光照治療、生物製劑。藥物包含類固醇、維生素D衍生物等降低皮膚不適,亦可使用A酸、抗組織胺等治療。嚴重的乾癬需搭配光照治療和生物製劑,使疾病控制得更好,減少共病發生。 陳欣如中醫師說明乾癬於中醫的觀點主要是和「濕熱」相關,治則以清熱利濕為主,解表袪風為輔,並依照病情表現偏重不同,予以合適的藥物治療。若濕熱太重,如皮膚較紅,可加重清熱涼血的藥材;若皮膚脫屑明顯則大多兼有血枯的證型,需合併養血潤燥的治法;若膚癢嚴重,則祛風除濕止癢的藥物必須貫穿整個療程,避免搔抓造成二次的皮膚感染。 外用部分可使用袪風清熱的中藥膚於患處,而「青黛」是目前臨床研究對於乾癬有效的藥材,可減緩皮膚增生及發炎。另外於醫師評估之下,可配合放血治療改善症狀。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膚癢的處理方法: (1)癢處可輕拍或局部冰敷,切勿用力抓癢,並按時修剪指甲以避免抓傷皮膚。 (2)穿著寬鬆棉質之衣物,減少皮膚摩擦及悶熱不適。 .正確使用外用藥膏:薄薄塗一層於患處即可,勿塗抹於沒有病灶處。若是頭皮有乾癬侵犯,建議修短頭髮,有助於擦藥吸收效果。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發炎。 .飲食方面:少吃刺激性食物(燒烤炸辣甜、煙酒檳榔、堅果等) ,未經醫師評估勿服補藥或是可能刺激免疫系統活化的食物。 .保持情緒平穩及規律生活,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 陳欣如中醫師分享乾癬是頑固且終身的皮膚疾病,常反覆發作或難以痊癒,需要長期治療來改善症狀及控制病情不要惡化。個案及醫師在治療上都必須非常有耐心。除了中西醫的治療之外,建議個案也要適度運動,且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波動或過大壓力,日常也需避免過度清潔肌膚,以維持個案的生活品質為目標。 中藥日常茶飲推薦 (1)玉斛二芍飲: .功效:滋陰清熱且有涼血功效。乾癬為慢性皮膚疾病,易造成氣血耗傷,此茶飲藥性溫和,適合長期飲用。 .材料:玉竹3錢、石斛3錢、白芍3錢、赤芍3錢。 .做法:3碗水將藥材一同放入電鍋煮即可飲用。 (2)白茅根茶: .功效:可清胃熱且有一點涼血化瘀的作用,茶飲性平和味道甘甜,適合在天氣炎熱,口渴汗多時補充。 .用量及作法:白茅根一兩配5碗水,沖服或煮水皆可。

生物製劑讓乾癬者重回人生常軌,醫:停藥復發風險高,穩定治療是關鍵

生物製劑讓乾癬者重回人生常軌,醫:停藥復發風險高,穩定治療是關鍵#乾癬

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症疾病,特徵是皮膚會出現紅色斑塊,覆蓋銀白色皮屑,常伴隨瘙癢、疼痛或裂痕,不僅影響皮膚健康,也對患者的心理與生活造成顯著影響。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乾癬可分輕、中、重度,重度患者甚至病灶會超過全身10個巴掌的大小。近年,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乾癬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針對中重度患者,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也為患者帶來新契機。

中重度乾癬患者反覆復發,「累積生命損傷」議題不可忽視,生物製劑新藥「 平行轉換」讓患者病灶清零

中重度乾癬患者反覆復發,「累積生命損傷」議題不可忽視,生物製劑新藥「 平行轉換」讓患者病灶清零 #乾癬

乾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疾病,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頭皮、臉、軀體及四肢長出邊界清楚的紅色斑塊合併皮屑,由於病灶明顯,有從事服務業的空姐與業務員,由於病灶長在手上、臉上較明顯處,對職業發展更造成困擾,不少患者也因搔癢長期不適感使得睡眠與生活都受到極大影響,甚至陷入焦慮而累積生命更多損傷

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問世 為乾癬病友帶來治療新希望

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問世 為乾癬病友帶來治療新希望#乾癬

冬季寒風陣陣正是乾癬病患最困擾時節,台灣乾癬協會柯怡謀理事長指出,約9成乾癬病友會出現斑塊型乾癬,其中3成屬於中重度患者。當病灶發生在頭部時,病友常因搔癢而抓破皮膚,導致頭皮滿佈傷口。協會調查顯示,高達7成中重度病人對頭皮清潔與理髮感到焦慮,並害怕外人異樣眼光影響社交活動。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醫師蔡呈芳表示,台灣乾癬盛行率約0.25%,特別是頭皮型乾癬幾乎無法遮掩,加上大量頭皮屑與局部性脫髮,常導致患者自信心下降。 新藥帶來新希望 盼擴大健保給付範圍 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臨床研究顯示,治療16週後超過半數病患達到頭皮明顯改善,持續使用可有7成病患達到PASI 75療效,且使用4年以上仍能維持良好效果。 柯怡謀進一步指出,根據2016年歐洲研究,每投資1歐元協助乾癬病人,可創造5.4歐元的社會效益。目前歐盟、英國、日本等國已將此新藥納入治療指引,呼籲台灣政府擴大乾癬醫療投資,讓更多病友能獲得妥善治療。 生物製劑保存不易 口服新藥提供便利選擇 現年28歲的楊先生在大學時期開始出現不明紅疹,經多次就醫後確診為乾癬。儘管曾使用生物製劑控制病情,但在健保給付2年期限屆滿後症狀復發,更併發乾癬性關節炎。 蔡呈芳指出,生物製劑需要嚴格的低溫保存條件,對需要經常出差或旅行的患者造成諸多不便。相較之下,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每日僅需服用一顆,大幅提升用藥便利性,特別適合學生、上班族及經常外出的患者使用。 及早治療效果佳 穩定用藥是關鍵 蔡呈芳提醒,出現症狀時,除了尋求醫療協助外,在生活中也要特別注意,像是應避免皮膚受傷、保持皮膚清潔與適度保濕、避免過度日曬、戒菸限酒、控制體重及規律運動等。此外,壓力管理也相當重要,因為情緒壓力可能加重症狀。建議患者可透過加入病友團體尋求支持,並與家人和醫療團隊保持良好溝通,共同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 黃毓惠強調,乾癬雖無法根治,但及早治療效果較佳,若能在確診後2年內控制病情,對生活品質和後續治療都更有幫助。現行健保對生物製劑實施「上下車」條款,導致許多病友面臨停藥後復發的困擾。新型口服標靶藥物的推出,為病友提供了另一種穩定控制病情的選擇,不僅能改善症狀,更可能降低因長期發炎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家之主因乾癬問題險丟工作!乾癬不只疾病,身心壓力帶來的「累積生命損傷」更需高度關注

一家之主因乾癬問題險丟工作!乾癬不只疾病,身心壓力帶來的「累積生命損傷」更需高度關注#乾癬

一名50幾歲的一家之主從事製造業工作,由於長期有中重度乾癬的問題一直沒治療好,近期老闆請他先治療完成再來上班,但如果一直就醫不上班將影響到全家生計。透過醫師了解狀況後,以口服、照光搭配最新生物製劑治療,讓原來需要半年以上的療程縮短至幾週就達9成以上好轉,他很感謝醫師說:「皮膚改善真的救了全家!」

脂漏性皮膚炎多久會好?洗髮精該怎麼挑?原因、治療、保養法一次看

脂漏性皮膚炎多久會好?洗髮精該怎麼挑?原因、治療、保養法一次看#乾癬

紅腫、發癢、又掉屑⋯你的頭皮可能發炎了!「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好發於皮脂腺分泌旺盛處,包括頭皮、鼻側、眉毛都可能遭殃。《優活健康網》整理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症狀、治療與日常保養,其中也包含挑選洗髮精的方式,只要做好日常的保養就可以減輕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