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不運動、看電視當懶骨頭 罹患憂鬱症風險會增加

不運動、看電視當懶骨頭 罹患憂鬱症風險會增加#憂鬱症

不運動、一直看電視,除了可能會發胖之外,還有可能會導致憂鬱症的發生,根據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如果老年婦女運動量變少,而且花很多時間看電視,那麼引發憂鬱症的風險將會大幅地升高。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盧卡斯(Michel Lucas)教授表示,常常運動的人比起不常運動的人,可以減少20%的憂鬱症機率。盧卡斯教授表示,這項報告從1992年到2000年之間調查了5萬人,記錄了她們的運動狀況與看電視的時間。從這些調查結果來看,可以發現到每天運動90分鐘的婦人,比起那些一天只運動10分鐘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減少了20%;而每天看3個小時以上的婦女,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增加13%。盧卡斯教授表示,多運動除了可以增加自己的自尊,並且增加血液中腦內啡的含量,這種化學物質會幫助身體減輕痛楚,減少不愉快的感覺。盧卡斯教授同時表示,雖然這項統計的結果發現運動、看電視與憂鬱症的關連,但是在科學上仍不清楚當中的原因是什麼,而且會有這樣的現象,也有可能是因為她們已有潛在的憂鬱因子存在,所以才讓這些人不願意運動、一直窩在電視前面。愛丁堡皇家醫院的梅德教授(Gillian Mead)表示,過去的研究表示,多運動的確可以降低憂鬱症的發生,甚至我們可以說,運動最重要的目的,其實就是保持大腦的健康。上班族的你多坐少動嗎? 當心肥胖引發多項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8精神分裂患者不易得到癌症 如罹患癌症死亡風險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7乳癌患者更需要營養 不需要禁止吃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6

對抗憂鬱可不依靠藥物! 心理治療、補充營養可改善

對抗憂鬱可不依靠藥物! 心理治療、補充營養可改善#憂鬱症

憂鬱症是二十一世紀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症狀包含憂鬱心情、失落、挫折感、無望感、無助感、失眠或一直睡、爆食或失去食慾、行屍走肉、一直哭泣、無法控制情緒起伏、煩躁不安、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興致缺缺、想自殺或想死、無法專心或心不在焉、整天沒精神或疲倦感、無自信、對未來感到沒希望、認為自己沒有存在價值等等。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很多人都會排斥使用藥物,希望用營養食品、心理諮商,或是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由於不確定這些方法有效,所以民間充滿了許多對於憂鬱症的民俗治療,其中也包括收驚、求神問卜、算命、喝符水等等。這些心理安慰的儀式,有時對於一些輕微症狀的患者是有效的,因為他們可以得到安慰讓病情好轉,但是對於重症患者,像是尋死念頭非常強烈或反覆自殺的患者,就可能不適用,甚至容易因為拖延病情而導致悲劇的產生。用心理治療或營養補充品等非藥物的方式治療憂鬱症,效果是存在的。像是心理治療,會對患者的腦部產生功能上或思考上的改變,對於一些藥物治療反應不好的患者,確實具有輔助的效果,因為可以藉由心理治療來調整這些患者對於自我的觀感及改善悲觀的想法,這種療法也有較多的證據證明的確具有療效。近來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腦影像研究室,針對不想使用藥物的憂鬱症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發現在治療六周後,患者的憂鬱情況明顯改善,憂鬱指數從28降到11,不想自殺而且願意找工作,想積極改善自己的人生。此外透過患者的腦部核磁共振,發現治療後的腦容量增加了0.12%,也就是腦中的灰質增加了,而我們腦部的灰質管的就是腦的功能,所以間接表示患者可能藉由腦部灰質的增加而改善了憂鬱的症狀。這個初步的結果已經被目前精神醫學排行前3%的國際期刊接受,希望這些發現及證據可以提供憂鬱症患者另一種治療的信心。想要治好憂鬱症,在藥物之外,其實還是有非藥物的選擇,不過在決定之前,最好是由醫師來判斷是否適合非藥物治療,因為一般非藥物治療可能只適用於輕症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非藥物治療最好只拿來當作輔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新聞內容由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提供醫院重視「病人安全」 新北市六醫院獲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8&HN_Yr=0&HN_Mon=0「小小人兒」身高難達130公分 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生活艱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7&HN_Yr=0&HN_Mon=0日本漸凍人協會訪台 參觀特殊病房、感謝台灣協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39&HN_Yr=0&HN_Mon=0

爸爸罹患憂鬱症 會造成小孩情緒問題

爸爸罹患憂鬱症 會造成小孩情緒問題#憂鬱症

如果父親得到憂鬱症,那麼小孩會怎樣呢?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如果爸爸得到憂鬱症,會連帶影響到小孩子,讓小孩出現行為與情緒的問題,如果父母都有憂鬱症,會讓小孩的症狀更加明顯。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兒科暨環境醫學學院邁克爾威滋曼(Michael Weitzman)教授表示,雖然我們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連結,但是這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過去已有許多的研究在探討母親的心理問題,會影響到小孩的心理,但是卻很少人談到父親對於小孩的影響,威滋曼教授透過這次的調查後發現,在2萬多個小孩當中,有7.5%的小孩會出現行為與情緒的異常,而這些小孩當中,母親有憂鬱症的佔了20%,父親有憂鬱症的佔了16%,父母都有憂鬱症的則佔了25%,表示無論是爸爸或媽媽誰得到憂鬱症,都會影響到小孩子。塔夫茲醫學大學(Tuft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精神疾病學家貝羅夕(Christopher Bellonci)助理教授表示,這個調查提醒我們,當父親感覺到鬱悶,甚至是憂鬱症的時候,小孩會看在眼裡,因此而影響到他們的情緒或行為,所以父母應該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如果是憂鬱症,就需要早點治療,以免影響小孩的行為與情緒。啦啦隊員意外死亡 暴露運動傷害與安全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26國外研發超強效流感疫苗 注射一次即可終生保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28櫻桃汁有助提升睡眠品質 減少打瞌睡頻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31

張菲驚爆「憂鬱症」? 昨日本人現身否認

張菲驚爆「憂鬱症」? 昨日本人現身否認#憂鬱症

張菲在今年9月結束了主持長達9年的「綜藝大哥大」後,不僅金鐘獎頒獎典禮沒出席,甚至還呈現失聯狀態,因此傳出他可能有憂鬱症傾向。不過昨日張菲現身否認自己有憂鬱症,還表示現在日子過的很悠閒,神隱的這兩個月他生活快樂的不得了,每天和騎重機的車友們環島旅行、遊山玩水,還客串演出賀歲片「寶島雙雄」,甚至還有不少製作單位想要和他談新節目事宜,但他還沒休息夠,最快要等到總統大選過後再說。憂鬱症將成21世紀黑死病 台灣政府狀況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0不須吃藥 憂鬱症出現新療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1自殺最難過的… 是留下來的親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01

憂鬱症將成21世紀黑死病 台灣政府狀況外

憂鬱症將成21世紀黑死病 台灣政府狀況外#憂鬱症

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調查報告指出,台灣1996年到2003年,7年內全人口的憂鬱症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超過10倍,但政府所投入的資源卻嚴重不足,讓整體精神醫療經費占全部醫療經費不到3%。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表示,泰國早就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來面對精神疾病,但是我們卻要到明年才要成立,表示台灣根本不重視精神醫療。(圖片為梵谷的在永生之門,用來描述憂鬱症的狀態,翻攝自維基百科)陳正宗認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界定的健康定義,健康不僅是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但是目前台灣醫療資源獨厚身體疾病治療,卻忽略精神健康狀況,預計成立的心理健康司,也才只有25人的編制,也遠遠低於泰國的四千八百多人,憂心政府投入資源跟不上就醫成長率,對國民身心健康是一大警訊。根據憂鬱症防治協會的文章指出,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表示憂鬱症是很重要、很普遍、卻被低估忽略的精神疾病。該文章也表示,一般人憂鬱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如果鬱悶的情緒過為嚴重,時間過長而無法拉回、失去控制,就有憂鬱症的可能。該文章提到,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DSM-IV)共有九個症狀,至少四個症狀以上,持續超過兩週,就要小心可能是得了憂鬱症。包括憂鬱情緒、興趣與喜樂減少、體重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疲累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注與決斷、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等,都是憂鬱症的診斷依據。若是持續嚴重的情緒一直無法控制,請盡量儘早去就醫,千萬不要想不開,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轎車輾過腳背微痛 竟成「腔室症候群」險截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9孫越竟有94歲的肺! 肺部保健、從戒菸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5&HN_Yr=0&HN_Mon=0跟媽媽睡能增強心臟功能 並且促使大腦發育較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7

不須吃藥 憂鬱症出現新療法

不須吃藥 憂鬱症出現新療法#憂鬱症

憂鬱症治療除了服藥、心理治療和傳統電痙攣療法外,台中榮總申請「頭顱磁刺激療法」臨床試驗,將招募60名患者進行人體試驗,可望出現治療新選擇,且台中榮總醫院表示,2008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通過該種療法,藉由顱磁刺激療治療憂鬱症,可達到與藥物相同療效。花蓮玉里榮民醫院在衛教文章中指出,所謂『憂鬱症』,是指悲傷或是空虛的情緒會持續三至四週以上,且日常活動都受到影響。一般憂鬱症的治療可分為四種,精神療法、藥物療法、電震動治療及心理治療。精神療法通常會結合藥物、精神療法和電擊療法,來治療嚴重的憂鬱症病患;再者是使用抗憂鬱症藥物來改善,第三種電震動治療就是俗稱『電擊療法』,能成功地治療嚴重的憂鬱症,最後心理治療又稱為「談話治療」或「諮商治療」,這一類治療是由專業人員對憂鬱疾患之症狀及原因進行了解,來幫助憂鬱患者恢復。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藍祚鴻指出,顱磁刺激療法是利用高密度的脈衝磁場電磁波,對大腦左前額皮層(大腦掌管情緒與認知區域)進行照射治療,過程不需進行麻醉,每次治療時間約30分鐘,連續治療6周且不會有藥物治療所出現的頭暈、嘔吐現象等。新手父母易焦慮虐童 日後小孩恐罹憂鬱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67現代人壓力好大 別輕忽憂鬱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69女喝咖啡可降低患「憂鬱症」風險?專家:還是得評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70

香蕉吃多了會導致骨頭變差? 醫師掛保證:安啦!

香蕉吃多了會導致骨頭變差? 醫師掛保證:安啦!#憂鬱症

在老一輩的認知中,骨頭有問題的人不可以吃香蕉,因為香蕉會傷筋骨。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雷孟桓表示,有很多求診的病患認為,香蕉會傷害筋骨,所以不敢多吃香蕉。但是雷醫師表示「吃香蕉不會傷筋骨,安啦!」並強調香蕉對「筋骨」不好的患者,其實完全沒有負面影響,香蕉中含豐富的鉀,與奇異果同屬軟質水果,都是高鉀低鈉食物,因此也可以幫助調節血壓。根據醫學研究統計,40歲以上的成年民眾,每5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高血壓也是各種慢性病如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疾病的高危險因子,所以血壓的控制格外重要。高血壓的病人食用大量含鉀的食物之後,可以大幅減少病人對降血壓藥物的需求量。但慢性腎病或腎衰竭的人應避免攝取香蕉,以免造成體內鉀離子過高,產生抽搐。曾任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成國中西醫師在文章中表示,因為香蕉含有三種天然糖份: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纖維質,可即時提升人的功能。所以世界知名的運動員都以香蕉為首選水果。除此之外,香蕉還可以幫助身體健康,像是改善憂鬱症、高血壓、提升腦力等好處。雷孟恒醫師表示,香蕉的鉀,可以幫助維持細胞內液體和電解質的平衡,完全不會損及筋骨。雷孟恒及營養師吳得束都建議有高血壓的人,可以多吃香蕉來維持健康。雷孟恒說,除了降低高血壓的罹患率,更能減少中風的發生機率。市售的香蕉,每根約有450毫克的鉀,此外,香蕉所含的豐富果膠及水溶性纖維,有滋潤腸胃道作用可幫助消化並且促進排便,因此他建議患者可以每天食用1根香蕉,並且每日吃25g的綜合堅果,約可攝取1.3公克的植物固醇,能降低10%左右的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動物性膽固醇的吸收。植物固醇在人體中吸收率僅有10%至15%,可以降低血膽固醇,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體內胰島素瘤作怪 致低血糖昏迷送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9&HN_Yr=0&HN_Mon=0下腹疼痛竟是子宮外孕 婦人險喪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8&HN_Yr=0&HN_Mon=0海福標靶刀治攝護腺癌 男人下半生都照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96&HN_Yr=0&HN_Mon=0

新手父母易焦慮虐童 日後小孩恐罹憂鬱症

新手父母易焦慮虐童 日後小孩恐罹憂鬱症#憂鬱症

虐童案是目前全球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國內日前也發生保母情緒失控摔死嬰兒的社會案件,加害人除了外人,甚至也有小孩的親生爸媽。經過調查發現,有很多虐童事件都是父母情緒失控所造成。因此心理諮商師許曼君建議,新手爸媽可以多向有經驗的父母請教,降低焦慮感與衍生的情緒問題。在虐童案頻傳的社會底下,延伸出的問題不僅是保母的素質,還有父母情緒控管的問題。尤其是頭一次為人父母的人,他們的心理狀態更應該被關注。許曼君心理諮商師表示,許多新手父母面對小生命到來,常常顯得手足無措,進而引起心理的焦慮,甚至嚴重到導致情緒不穩。如果新手爸媽無法尋求排解壓力的方式,就很容易發洩在不會反抗的小朋友身上。通常會施虐的父母,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會認為小朋友是自己的一部份,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然會認為如此對待小朋友的方式是理所當然。心理諮商師許曼君建議,新手父母在迎接小寶寶的來臨時,最好先做些準備以降低未知帶來的焦慮感,特別是當小孩哭鬧的時候,新手父母不知道小孩目前的狀況是肚子餓、上廁所還是生病,很容易造成新手爸媽的無助感。因此許曼君心理諮商師建議,可以多請教醫師或是向有經驗的家長求助,會增加很多照顧嬰兒的知識與資訊,對於照顧寶寶會有很大的幫助。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許多兒時曾遭受家暴虐待,抑或是目睹家庭暴力的人,成年後罹患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的機率較高,心理諮商師許曼君表示,小時候曾被虐待過的人若未獲得治療幫助,長大後很容易對週遭環境感到失望,以至於情緒長時間低落引發憂鬱症,或是其他精神疾病,因此小孩的成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家長的情緒,而影響小孩的未來。「頭痛」到快炸了!三顆加強型止痛藥都沒效 「健康搜查隊」幫你頭部掃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10&HN_Yr=0&HN_Mon=0多吃葉酸可增加龍鳳胎機會? 醫師:沒有任何關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57&HN_Yr=0&HN_Mon=0高血壓患者新選擇 針灸可調養身體降血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53&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