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吃藥有用嗎?-談藥物在壓力管理的角色

吃藥有用嗎?-談藥物在壓力管理的角色#憂鬱症

張小姐是個職業婦女,在婚姻裡總是感受不到該有的幸福。在家和萬事興的大帽子下,面對嘮叨的婆婆,儘管心裡抱怨,只能淚往肚裡吞;更讓她為之氣結的是,老公總是站在自己的媽媽那邊。然而作為一個媳婦,表現還算稱職,雖然內心著實不快,表面也平安無事。因為公司組織縮編,工作量倍增,張小姐漸漸感覺應付不過來,身心俱疲的她,除了疏於家事外,工作時則難以專心,頻頻出錯,在被主管約談後,晚上開始失眠。婆婆的嘮叨更勝以往,這時她轉向先生尋求慰藉,但得到的答案是為什麼只顧工作不顧家庭…終於,她來到精神科門診,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憂鬱症。張小姐怎麼了?真的得了憂鬱症嗎?需要吃藥嗎?如何解決她的問題?這個不快樂的婚姻對她的意義是什麼?要改善夫妻關係?如何改善?如何面對長期以來婆婆的嘮叨?現代的精神醫療能為張小姐做些什麼呢?生活中的壓力所在多有,適度的壓力能激勵人心,有時更能迫使生命成長,但若超過能應付的範圍,導致重大痛苦或能力嚴重受損,則可能形成所謂的「精神疾病」-從「睡眠障礙」、「適應障礙」、「心身症」,到「憂鬱症」、「焦慮症」(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嚴重者甚至出現「反應性精神病」。有的人為了應付壓力,轉而以酒精或其他毒品來紓解情緒,結果則是短暫的快慰掩蓋了長期濫用或成癮的危險性。如果壓力是導致精神疾病的元兇,學會處理壓力是否才是治本之道呢?臨床上常見的情形是,病患知道要處理壓力,可是在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事件如滾雪球而來,壓得人喘不過氣,在一陣接一陣的挫折感籠罩下,一種惡性循環已悄然成形-似乎,來不及 處理壓力。人都有因應壓力的本能,在與壓力掙扎周旋的過程中,到達某種失衡狀態時,可能選擇尋求醫療的協助。如果此時,藉著先改善症狀,爭取機會使有時間與能力學習壓力管理,可不可能也是一種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精神醫療似乎可提供這個機會。有些藥物能提供及時與必要的協助,如助眠劑、抗焦慮劑或抗憂鬱劑等,針對不同的病因、症狀、及對生活功能的影響程度,決定使用的劑量及使用多久,兼顧藥物作用與副作用的平衡,逐次調整藥物的使用,甚至可以完全停藥。在此期間,精神症狀已獲得部分控制,也比較容易學習壓力管理。壓力與問題絕對不可能因為幾顆藥丸就完全改善,卻可能因為這些藥丸,讓人站在比較容易越過障礙的平台。有許多精神疾病容易慢性化或有復發傾向,需較長期使用藥物治療,有的則是數週至數月的療程即可,端賴藥物所爭取的時間裏,壓力管理的能力增進了多少,壓力解決了多少。更好的情形是,經過評估發現,其實根本毋須用藥,僅需一些簡單的指導或較單純的認知行為治療處置,即可增強其壓力適應的能力,這也是精神醫療可以提供的治療模式。精神疾病的成因涵蓋生物、心理、社會或靈性層次,也包括不同的潛在因子、促病因子與惡化因子。精神醫療的處置,需要根據這些因素來評估與診斷,並為病患量身訂做治療計畫,排除相關器質性因素(因生理疾病或其他藥物或成癮物質所誘發),施以個別化的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自律神經調節法、各種形式之心理治療等)。表面上因為壓力所造成的疾病,藥物佔有一席之地,卻絕非治療的全部。(本文作者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主治醫師 鐘國軒)

你的心情起伏 決定於體內「血清素」的多寡

你的心情起伏 決定於體內「血清素」的多寡#憂鬱症

WHO世界衛生組織曾經預言,廿一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將會是癌症、愛滋病和憂鬱症。憂鬱症是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最需要被關心和預防的疾病。壓力的來源複雜,通常和吃什麼無關,但科學證實,情緒處理的能力與飲食卻是有關的。和身體的健康一樣,精神也是需要保養,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張靜芬說明,營養雖然不能解決現實的困難,卻有助於安撫心情,減少焦慮,增加「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抗壓能力。另外長期憂鬱症所造成的茶飯不思,終究也會有「營養」方面的顧慮。張靜芬進一步表示,使心情快樂的元素是血液中的血清素,它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細胞之間相互通信的化學分子。研究證實,血清素減少時,會出現退縮、悲觀、鬱悶、失眠、記憶衰退等現象。目前治療憂鬱症的抗憂鬱劑幾乎都是針對血清素,增加血清素分泌或提高血清素在神經突觸的濃度,達到鎮定情緒、解除焦慮的作用。食物裡面並沒有血清素,但是具有促進血清素分泌的成分!午後享受一杯花茶,焦躁減少了,多了愉悅感;還有睡前一杯溫牛奶,有助安眠,都是很多人的經驗。可以增加血清素的食物,大部份是含有較多的色胺酸。色胺酸是一種胺基酸(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在身體內可以轉化血清素,這些食物有牛奶、乳製品、五榖雜糧、蛋、雞肉、牛肉、堅果類、海帶、香蕉等。這說明為什麼嬰兒飢餓時會哭鬧、大人飢餓時會脾氣暴燥,因為食物不只讓人吃飽而已,還提供製造血清素的原料。張靜芬解釋,營養素有助於對抗壓力,但處於壓力之下的人卻很少會想好好的吃個飯,更不要說是注意營養均衡。長期的憂鬱或厭食所造成的飲食偏差和營養不良,也會再加重情緒低落的惡性循環。有實驗發現,憂鬱症患者體內的ω-3必須脂肪酸的濃度低於正常值,因為這種脂肪酸對於維持腦部的正常功能很重要,在補充ω-3脂肪酸調整飲食之後,憂鬱症患者的焦慮、睡眠問題、沮喪及自殺的傾向等,都明顯減輕。同樣的,與神經系統息息相關的維生素B群影響神經的健全甚鉅。葉酸(維生素B9)若缺乏,對於腦神經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會導致腦神經傳導物質的減少。菸鹼酸(維生素B3)若缺乏,會導致腦部受損,產生易怒、血壓升高、緊張、失眠等反應。維生素B1、B2一起作用,讓色胺酸轉換成菸鹼酸,對於維持人腦神經功能正常運作極為重要。維生素B6是蛋白質代謝過程中的輔?,缺乏時,色胺酸就無法轉變血清素。缺少維生素B12會引起神經病變,也與憂鬱症有關。還有,維生素C也可以抗壓。體內抗壓荷爾蒙腎上腺素即來自於維生素C的轉換,因此當體內的維生素C充足,抗壓能力就會較佳。憂鬱症患者不僅需要即時的藥物治療還必須在均衡的飲食上再加抗壓力的維生素來輔助。張靜芬提醒民眾,礦物質也有舒壓效果。攝取足夠的礦物質鈣、鎂、鋅、硒,是維持肌肉收縮放鬆、神經傳導及心臟正常律動的必須元素,對於穩定情緒具有相當的功效。

當個Yes Man 幸福自然來報到

當個Yes Man 幸福自然來報到#憂鬱症

男主角卡爾(金凱瑞飾)原本是一位對人生每件事都說「No」的人,不想接別人打來的電話,不想出席任何的聚會,對於人生的每一件事,都抱著拒絕的態度。也因為這樣的人生態度,讓他妻子離開,好友走掉,工作也喪失升官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人生態度,也讓卡爾思考,這是不是他所想要的人生?對每個朋友拒絕的結果,連最好的朋友都差點離開;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Yes man自我成長訓練計劃」,一個改變他一生的地方,在團體的力量下,他立下願意對每件事說「Yes」的誓言,開啟他人生新的一頁。於是,一向習慣Say No的他,開始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對著每一個人都說Yes,即使是路邊要錢的無賴、前來公司借貸的每一位顧客、每位朋友的要求,即使有些看似極度不合理的要求,但最後也有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是認識了新的女朋友。只是,每件事物的背後必定有他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卡爾的新女朋友以為他對每件事都要說Yes才會與她在一起,而不是真心愛她,所以當她發現時,就憤而離開,最後卡爾回去問Yes man自我成長大師,才發現,原來最重要的,不是對任何一件事都說Yes,而是培養出讓自己敞開心胸的態度,不讓自己受限制,而且說Yes的時候,必須打從心裡願意,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最後的結果,卡爾一定順利與女主角在一起。■ 「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常常許多人的人生有太多的包袱,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更為自己增添許多的限制,忘了小時的夢想,忘了兒時快樂自在的時光,也忘了年少時輕狂的勇氣。以為人生就只是如此,那些精采的快樂的夢幻的人生,只有在電影中會出現。於是,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那個是在拍電影,現實是殘酷的。」從某方面來說,這樣的情況,又跟片中一開始的卡爾有什麼差別呢?Say Yes不是指一定要做些轟轟烈烈的事、極限運動、或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的事,而是從生活中,開始學著不帶任何的偏見、任何的限制,讓心胸完全開懷地面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讓自己可以重新對生活有不一樣的態度,積極且主動地擁抱自己的人生,用心的過每一分鐘。「世界是一個遊樂場,你從小就知道了,只是大家長大後都忘記這件事了」女主角在片中的一句話,卻是如此的寫實。人生的高度是由自己決定,一個人的想像力有多大,他的成就也會有多大。不是要大家玩世不恭,而是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回追尋自己夢想,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畢竟,人生只有一次,是要精彩度過,或是要平淡地人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從來沒有別人幫你決定人生的事情,只有當自己把命運交給別人時,這件事才會發生,那麼,大家是要自己掌握,還是要讓別人掌握?讓我們都是Yes man。開始學習每件新的事物,面對每個新的挑戰,接觸每個新的人事物,你也一定可以跟片中男主角一樣,發現新的人生,開啟人生新的一頁。(本文作者/高雄立市凱旋醫院 - 成人精神科   林裕翔醫師)

女人也會腎虧?!中醫教您安度更年期

女人也會腎虧?!中醫教您安度更年期#憂鬱症

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更年期症狀出現的陰影亦如影隨形,心理及生理上的恐慌也逐漸加劇!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 中醫科黃慧君醫師表示,其實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這即表示女性產生「腎虛」的狀態日益明顯,導致調控月經與生育的沖、任二脈經氣的衰退。再加上此時婦女正處於空巢期,面臨著子女成長離家,或從職場工作退休等等事件,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與環境之影響,時常起伏不定,帶給周遭家人、朋友諸多生活上的困擾,面對這種情緒上的差異變化,中醫向來認為與肝氣鬱結有關。其實在中醫文獻上並無女性更年期病症之名稱,依其臨床表現應歸屬於古代中醫之「臟躁」、「鬱證」等病症的範疇;黃慧君醫師指出,在臨床治療上,中醫對於此病症的治療大多使用補腎調肝的方法,只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法。例如有些人反而需要運用寧心安神,或是補養脾胃的方式來作身體的調理較為適合,較常使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天王補心丹等方劑。黃慧君醫師強調,中醫師也會依據更年期女性個別的體質與所表現的症狀,經過整體的考量來制定處方,這便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此外,不喜歡服用藥物的更年期婦女,也可以藉由中醫穴位的指壓或針灸,調暢全身的氣血,進而舒緩部分身體的不適。提醒您,中醫的治療著重於疾病症狀的緩解,因此服用藥物一段時間之後即可減量或是停服。黃醫師建議各位女性朋友,不論您使用何種方法來治療,一定要配合均衡的飲食與適當的運動,效果才能相輔相成,這才是平順度過更年期的不二法門。

憂鬱症患者 罹患癌症機會高

憂鬱症患者 罹患癌症機會高#憂鬱症

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三大疾病為:癌症、憂鬱症與愛滋病。任何人如果不幸罹患其中一種疾病,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若是病上加病,同時罹患其中二種疾病,那麼對當事人與醫護人員醫療上更是帶來莫大挑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內科主任游永志說,癌症與憂鬱症的關係,可分為三個層面。首先,癌症患者中,有相當高比例會合併有憂鬱症,盛行率約在4.5%到50%之間,且因腫瘤種類、部位而有所不同,合併憂鬱症與癌症是否容易復發可能也有關係。其次,憂鬱症患者在長期追蹤後,罹患癌症機會似乎比較高。還有,某些癌症患者最早期呈現症狀,可能是以憂鬱症表現,因此,初次診斷出憂鬱症的患者,要做好鑑別診斷工作。游永志指出,最近診斷出一位罹患躁鬱症27年的48歲女性患者,同時罹患肝癌,另外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30年的50歲女性,同時罹患卵巢癌。兩位病人身心都備受煎熬,甚至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游永志特別在此呼籲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不要忘了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工作,應該要定期做健康檢查與必要的癌症篩檢,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樂活臺中!邀您一同舒緩壓力

樂活臺中!邀您一同舒緩壓力#憂鬱症

由於現代人因長期生活緊張忙碌,常常會面對各種現實的挑戰與壓力,當壓力是長期且持續的存在時,體內的壓力激素會促使生理系統持續維持在高度的運作狀態下,長期下來個體就相當可能面臨緊繃、焦慮、神經質、疲乏、失眠等不適應的徵兆,甚至引起消化系統與心血管疾病,其身體機能也日漸走下坡!有鑑於此,台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擬開辦「舒緩壓力 樂活臺中─抒壓放鬆團體」。希望能透過專業心理師的輔導,讓民眾更了解壓力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並藉著教導民眾學習分辨個人在壓力狀態下的身體反應,以及教導民眾學習放鬆的技巧,讓臺中市民享受活力、健康、快樂的生活,歡迎有意願之民眾參加【舒緩壓力 樂活臺中─抒壓放鬆團體】■ 時間:98年7月13日至民國98年9月28日,每星期一上午9時至11時,每次兩小時。■ 地點:臺中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臺中市衛生局2樓)■ 方式:以團體輔導方式施行,實施方式為每週進行2小時的團體輔導,實施2週,共計4小時為一梯次,每一梯次團體成員約為8~10人,預計進行6梯次,共計60人次。■ 每一梯次團體輔導內容包含以下3部分:1.應用情緒紓壓訓練儀,協助民眾學習判斷個人於壓力下的身體及生理反應。2.透過示範、演練等方式,協助民眾習得正確的放鬆技巧。3.透過壓力控制卡的應用,協助民眾有效辨別個人於壓力下生理反應的改變情況,以及個人應用放鬆技巧後的生理變化,以期提升個人對抗壓力的方法,免於壓力對個人的身心帶來負面的影響。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

少年憂愁不愛說 師長需辨識警訊#憂鬱症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96年針對臺北市7萬餘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有24.5%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會有「不想說話」的行為反應、42.5%的學生是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而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處理壓力的背後因素,有20.9%的學生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0%的學生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而有16.7%的學生則是認為壓力會自然不見,但是卻有0.58%的學生表示會優先採取「傷害自己」作為紓壓的方法。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的統計,97年10-19歲青少年企圖自殺人數總計191人次,僅佔國高中職就學人口數的0.08%,該局表示有自我傷害青少年案例未被通報、或尚未被師長親友發現,特別呼籲師長加強瞭解青少年不主動表達心中困擾的想法,儘早處理青少年自我傷害,以避免自殺憾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林亮吟醫師表示,前來門診求助的自傷青少年未必都是憂鬱症患者,普遍會有情緒不開心或是不穩定的狀況、懷疑自我價值,以及有發洩不出能量的感覺。若遭逢壓力事件時,青少年就很容易因自我懷疑而有自我傷害的行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黃春偉則指出,青少年的自傷舉動,背後可能隱含著不願意表達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的困難;一名國中生自小因父母離異而與家人疏離,缺乏安全感,在青少年期渴望被認同的心理下,以喝酒、危險舉動,及偽裝有自我傷害的行為來引起他人的關心。黃春偉心理師建議成人注意青少年之自傷行為可能會有以下徵兆,(1)變得不愛說話、擺臭臉;(2) 變得不愛與朋友出門、放學後一個人關在房間,逃離人際關係;(3) 衝動的言語,或是負向、自我貶抑的言語;(4) 喝酒,夜不歸,網路成癮……等行為,都是可以加以注意關懷的。從事校園輔導的資深臨床心理師柯書林一語道破現代青少年好命背後的「不溝通」心態:「現在的小孩很好命,但也很悲哀;生命中找不到值得奮鬥的目標,只好抱著爽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因為找不到生命出路的感覺很悶、很憋,又不知自己特別的價值在那裡?稍有挫折,往往用蹧踏自己的方式,來突顯自我的存在。於是,抽煙、酗酒、嚼檳榔等慢性自我傷害紛紛出籠;鬥毆、搥玻璃、割手腕等更大有人在。」柯書林心理師進一步建議師長們要「以其不變觀其變」的角度來做好互動溝通:1. 接納青春期多變的行為:接納青少年用不同於師長當年的網路文化、手機文化、PUB文化來渡過青春期渴望被看見與被認同的發展歷程。2. 尊重青少年的獨立過程:父母必須「打從心底」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並學習放手,或是幫孩子找個「懂得聆聽」、「能貼近孩子想長大心意」的大人,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這個大人,自在地陳述自己。3. 適時展現對青少年的情緒瞭解:遇到不願訴說困擾的孩子,則以主動與細膩的方式詮釋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若對相關問題有疑問,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勇敢面對憂鬱症 擺脫人生低潮期

勇敢面對憂鬱症 擺脫人生低潮期#憂鬱症

現代人在強大的生活壓力之下,確實有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在廿一世紀裡,它將與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為三大疾病;但是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的人罹患它,只是有時候因醫生的疏忽沒有診斷出來,有時是病人本身不肯承認罹患了這疾病。許多歷史上的知名人物都曾罹患憂鬱症,如:米開朗基羅、叔本華、拜倫、馬丁路德、托爾斯泰,乃至國內的知名演藝人員,如:孫翠鳳小姐、徐懷鈺小姐及徐熙媛小姐等都曾罹患過憂鬱症。自從這幾位知名演藝人員在媒體上透露她們曾經罹患過憂鬱症以後,許多人對憂鬱症是什麼?自己是不是也會罹患憂鬱症等問題,開始大幅度的關心起來。大里仁愛醫院 - 身心內科 - 官達人醫師表示,從精神醫療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孫翠鳳小姐等人不忌諱地談論她們曾經罹患憂鬱症,並因此而引導社會人士對憂鬱症的關心與重視,都是我們所樂見的。然而,並非意指我們對她們有幸災樂禍之心,也不是希望憂鬱症廣為流行;相反的,我們看見經由孫小姐等人的自我告白後,能引起廣大民眾的關心,急於去認識此一疾病,這正是一個極好的民眾教育機會;而經由一些知名人士的自我告白,其成效更是千百倍於醫療人員的大聲疾呼。■ 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呢?其實,最近的研究顯示,憂鬱症一如許多心身疾病,其病發的原因,有的是自己生理上或遺傳上有缺陷導致病發,但有的則承受太大的生活壓力或工作挫折,又無人可以輔導,日積月累,久了以後就生病了。所以,我們大致上可以知道憂鬱症一般可分兩種:前面一種是屬於內因性(也就是沒有外在因素的刺激,純粹是生理上的缺陷來的)憂鬱症;後面一種則稱外因性(也就是承受太大的工作或生活壓力而崩潰的)憂鬱症。但是,臨床上有的個案之發病,並不是這麼明顯。■ 憂鬱症如何治療?官達人醫師強調,不論什麼原因導致憂鬱症,都必須及早診斷,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因為,這樣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要防止自傷或自殺的結局發生。至於憂鬱症的療程要多久,也是隨著個案病情或個人生活背景之互異而長短不一;但一般來說,憂鬱症的給藥時間,應該是病情獲得改善之後,再持續服務約十二週以後,再慢慢停藥,才能獲得最根本的治療。當然,其他方面,如:心理社會層面的支持,也是治療憂鬱症的重要環節。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效果會更好;心理治療又包括了以下許多種類;有學者認為,憂鬱症的人好朋友較少,而且和家族以外的人亦甚少接觸,因此認為應強化病人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這是人際關係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的理論;但對大多數病人來說,最常用和最成功的治療方法,應是支持性心理治療(supportive psycho-therapy),此項治療是給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勸勉和輔導,這種治療不只醫院裡的專業人員外、教會的牧師、生命線或自殺防治中心也可以提供。之外,行為治療(behaviour therapy)也有幫助,因此項治療可以強化病人在環境中的正向回饋,有愈多的獎勵性經驗,愈會激發病人正面的思考與情緒。最後一種重要的治療為認知心理治療(cognitive therapy),因為憂鬱症病人的主要思維是絕望、無助與認知扭曲,使他們對現實的看法產生偏見或輕視自己、自我批評、自責等,認知治療乃是通過解釋、討論及質疑等,以糾正病人的負面觀念,進而消除憂鬱症狀。■  憂鬱症如何預防?對罹患憂鬱症有幫助的指南和建議:1.不要定太難的目標或呈現很多責任。2.把大的任務分成數個小的,確定一些優先權,並且做你能做的。3.不要太多來自你自己的期望,因為這只將增加失敗的感覺。4.與其他人一起努力,比獨自一人好。5.參加可以使你感覺好一點的活動。6.你可能試著適度鍛鍊身體,去看電影、參加球賽、參加宗教或社會活動。7.不要急著或過想改變自己。如果你的風格沒被立刻大大改進,也不要不安。8.不要作生命中大的決定,倒如改變工作、結婚、離婚而沒有諮詢非常了解你的其他人之意見。這些人經常能給你更客觀的意見。無論如何,延遲重要的決定是明智的,直到你的沮喪已經受到鼓舞。9.盡你所能的幫助自己,並且不責備自己沒有達到標準。10.不要接受你負面的思想。因它是憂鬱的一部分。患憂鬱症絕不是一種時髦,萬一擔心自己可能有這種困擾,記得趕快找您的醫師或身心科醫師詳細評估診斷,以確問題的真相。萬一真的罹患憂鬱症,其實也不用太過在意,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有病痛,只要能與醫療人員好好配合,接受適當且持續的治療,一定能夠很快拾回昔日的歡樂與健康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