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防止自殺悲劇 醫療人員齊把關

防止自殺悲劇 醫療人員齊把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自殺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臺南市100年度自殺死亡人數共334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自殺身亡佔全數23.4%,較99年的27.7%,降低的幅度有限。預估臺南地區至少有近93500人正為憂鬱症所苦,而重鬱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又為自殺的危險因子,為防止自殺悲劇之發生,如何提升憂鬱症患者之篩檢及診治率是憂鬱症防治重要的一環。台南市衛生局上個月接獲本市基層診所轉介自殺高風險個案,67歲阿火伯,3個月前喪偶,開始有失眠、食慾降低、不喜出門、有輕生念頭,經衛生局提供定期關懷及心理諮商服務並鼓勵看診精神科,個案目前狀況漸穩定。衛生局長期推動憂鬱症及自殺防治,基層診所醫療人員與社區有長期及緊密的接觸,同時較容易被當地民眾接受,考量基層診所醫師對於憂鬱症的評估、診斷及轉診治療等專業知能之迫切需要。而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自殺死亡前30天內就醫比率達到62.3%,而65歲以上老人更達89.2%,更可見基層醫療人員在自殺防治上佔有很重要的角色。而依5%~10%之憂鬱症盛行率推估,而憂鬱症的照護,需要結合非精神科醫療人員共同參與,據臨床資料顯示,憂鬱症常與其他情緒疾患或酒癮共病,有多數罹患憂鬱症身心疾患者,在症狀初期會出現類似身體不適的症狀,大多數民眾是到基層醫療或非精神科門診求治(如:內科、神經內科、家醫科、復健科、中醫等)。台南市衛生局介紹本市憂鬱症共同照護網轉介機制,希望基層診所醫師及護理人員遇有高度情緒困擾民眾,運用簡式健康量表檢測民眾情緒狀態,倘若篩檢出自殺高風險個案,積極提供精神醫療及心理諮詢資源,病況嚴重者應協助盡快就醫,能適時以簡單的3個步驟「1問、2應、3轉介」扮演珍愛生命守門人角色,或協助轉介至衛生局,避免憂鬱症患者病情惡化及衍生自殺等問題。

憂鬱文明病 提早察覺勿忽視警訊

憂鬱文明病 提早察覺勿忽視警訊#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在的社會,憂鬱似乎成了一種文明病,經濟壓力似乎硬沾上了每個人,衛生局表示,民國99及100年的自殺統計,以感情佔最大原因,其次是憂鬱傾向及精神疾病及就業經濟問題,老年人則以久病厭世為主。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社會服務課林虹徽社工師說,有一次有一位自殺入院的婦人,已經連續兩日到急診室報到,因此多與她聊一些,言談之間提及為什麼會有想不開的念頭,婦人只說家人不關心她、面對於小孩的補習費不知所措,說著說著婦人的先生跟媽媽都來到了她身邊,先生是一位身心障礙人士,行走須仰賴手邊的前臂拐,護士也說,其實先生很關心她,只要婦人到急診室,先生幾乎都陪伴在側,至於為什麼婦人說家人不關心她,無解。一個年紀八十餘歲的爺爺,他一個人躺在急診室裡不斷哭泣,不斷嚷嚷著他不想活了、沒人要他乾脆死一死算了,這個爺爺我遇過他兩次,一次是在門診要求醫師讓他住院,一次是住院了卻因無人陪伴而情緒低落,其實爺爺跟我說過,他知道太太一定要工作不然沒有收入,但是太太去工作又沒人可以陪他,我曾經建議他到家附近的社區發展中心參加活動,不但不無聊還有人陪,但爺爺卻因為很多因素裹足不前,仍在自己的圈圈裡打轉。 林虹徽社工師也說,其實跳脫這個社會回到最原始的起點,還是最令人安心的家庭或陪伴在旁的親朋好友,這些潛在與疑似自殺的個案,不乏事先有透露警訊者,可惜身邊的親人缺乏警覺,甚至不當一回事,以致於錯失轉介、關懷的機會,再多的惋惜也只能換回冰冷的遺體,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觀念轉不過來,一個結過不去,因此,平日裡多一點問候、多一點關心、多一點互動,很多不願意見到的狀況都可以避免的。

強迫症知多少 別讓強迫症影響生活

強迫症知多少 別讓強迫症影響生活#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強迫症是一個很讓人困惑的疾病,「強迫」到甚麼程度才算是病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一般精神科湯華盛主任說,一般人多少都會有強迫想法或行為,若時間1天不超過1小時,且強迫症狀不影響人際關係或工作表現,那就不是強迫症,而只是強迫症狀而已。強迫症的種類以強迫清洗或檢查為主,強迫清洗主要是怕髒或怕感染,怕髒方面包括:怕人或動物的排泄物所以不敢外出、怕廚房油污所以不敢下廚,病人會盡量避免接觸這些害怕的東西。怕感染的部分包括細菌感染或愛滋病感染,病人都會避免接觸,也會使用酒精來消毒,以致皮膚嚴重脫水乾燥,甚至不敢使用公共廁所、公用電腦,不敢碰公共場所門把,不敢去醫院就醫。重複清洗的病人有時會因清洗太繁複,以致雙手發白轉紅而發炎,常常要去看皮膚科,若不清洗往往戴手套才敢外出。一般而言,強迫症病人個性上比較怕受傷害,不願意冒險,道德標準高,完美主義,所以凡事保守,拘謹,每當自己有任何不合常理的想法時,常常會自責內疚不已,因此多數病人也同時罹患憂鬱症與社交畏懼症。這些病人是因為腦中的額葉與基底核發生問題,所以會不斷地檢查、清洗。研究顯示,只要服用藥物或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改善上述的強迫症狀,讓病患減少焦慮、恢復功能,找到對的醫師,做對的診斷,然後持續正確治療,強迫症就不會影響生活。

擺脫憂鬱症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陪伴您

擺脫憂鬱症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陪伴您#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工作及生活的龐大壓力,是否讓您喘不過氣?您知道如何預防及治療憂鬱症嗎?當心力交瘁而想自殺時,您知道誰是您傾訴的對象嗎?依世界衛生組織研究,2020年可能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根據統計全台憂鬱症患者約有115萬人也就是每2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憂鬱症,而憂鬱症就醫雖然增加,但仍有超過七成以上未就醫者。自殺人口中高達70%生前曾患有憂鬱症,除了親友陪伴與支持外,必要時需尋求專業醫療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因此,對憂鬱症有正確的認識與了解,憂鬱症大多治療3個月後可緩解,但若3個月還不到即因自己覺得好轉而提前停藥則症狀會再次出現。基隆市於91年成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建置諮詢轉介並結合社會資源提供各項心理衛生服務項目:包含自殺防治與心理會談關懷服務、精神衛生個案管理及轉銜服務、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與相關醫療轉介服務及精神心理衛生相關資源整合與轉介服務等。有鑑於此,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指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除了提供上述服務外,更針對一般市民,提供專業服務及免費關懷,為便捷即時的求助管道,讓健康由關心閞始以照顧基隆市市民的心理健康,心理會談服務時間每週三天開關懷會談,

醫訊/「從心找回快樂」 摒除憂鬱

醫訊/「從心找回快樂」 摒除憂鬱#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隨著醫學的發達、科技的進步,現代人雖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但是卻不見得活得更快樂,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另外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前十名的疾病,第二名也是憂鬱症。2002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訪問全台兩萬多名樣本所作的調查,結果發現15歲以上民眾8.9%有中度以上憂鬱,5.2%有重度憂鬱 (高於WHO估計3%);65歲以上8.4%達重度憂鬱,其次15~17歲6.8%達重度憂鬱,估計憂鬱人口逾百萬。憂鬱症可能會出現悲觀、情緒低落、無助感等,嚴重還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有自殺的危險,與家人朋友之間都無法正常交往,可見憂鬱症是非常需要受到重視的疾病。董氏基金會與新北市衛生局社區心衛中心聯合舉辦一場,「從心找回快樂」摒除憂鬱的講座,讓曾經陷入憂鬱漩渦的您,學習調適心情的好方法,面對生活中各式的壓力時,運用解決問題的技巧幫助自己,現場也有專家引導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4/6將截止報名!對象:20~55歲,高中以上學歷且曾就醫被診斷為輕至中度憂鬱症患者欲知詳情可洽董氏基金會或新北市衛生局詢問。

心理壓力大 可藉由呼吸平衡情緒

心理壓力大 可藉由呼吸平衡情緒#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採訪報導)隨著時代的腳步越來越快,要處理的工作越來越多,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導致許多的人心理都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到身體的狀況。台灣生活的藝術協會理事長廖碧蘭表示,印度的研究發現到,透過淨化呼吸可以幫助憂鬱症的患者紓解壓力,沒有副作用,不僅省錢,又可以真正協助憂鬱症患者減輕壓力。當心理壓力減輕之後,許多身體的反應也會降低,當然身體自然會很健康。廖理事長表示,壓力感會導致不安、焦慮、暴躁,或產生攻擊性行為、驚慌等;嚴重的人,甚至會感染煙癮、酒癮或毒癮。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如憎恨、厭惡、妒忌、貪婪、佔有、慾望、傲慢和怒氣等。除此之外,因為壓力導致的負面情緒,會導致人際關係變差、工作效率低、注意力衰退、效率不彰、記憶力衰弱等。外國的研究發現,淨化呼吸法可以減輕壓力、增強免疫系統、減少膽固醇、緩和焦慮與憂鬱、增強抗氧化的保護能力、強化腦力、增強健康、滿足與平和的心靈。如果常常練習淨化呼吸法,可以體驗正面情緒的流動,化解心中的怒氣、挫折、和妒忌。使身體覺得更年輕、更健康,心靈也感到更安靜。提升天然殺手細胞和抗氧化酵素,預防許多疾病。想要瞭解更多訊息,可以到:http://www.artofliving.org.tw/index.php/2012-03-13-01-30-49/2012-03-21-00-47-10

美研究:憂鬱症患者 老得快

美研究:憂鬱症患者 老得快#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加速老化的原因有很多,現在連悶悶不樂、心情憂鬱都可能會加速老化,美國、瑞典最新研究表示,他們確認憂鬱症患者,確實會使人加速老化,這是因為染色體末端有一個被稱做「 Telomeres(端粒)」的保護帽,瑞粒會隨著年齡自然縮短,但當心情低落、壓力與憂鬱心情來臨時,會讓端粒加速萎縮,進而加速老化。研究人員探討憂鬱症與端粒長度是否有關連,針對91為嚴重憂鬱症的端粒長度做觀察,發現確實這些憂鬱症患者的端粒較短,。此外,研究人員也針對憂鬱症患者測量心理壓力程度,並以問卷詢問他們的心理狀態等。Mikael Wikgren博士解釋,「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負責調控身體的壓力反應,而壓力確實在憂鬱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較敏感的患者,端粒的萎縮現象更為明顯,目前這項研究發表於「生物精神病學」期刊上。因此簡單來說,端粒越長就越長壽,端粒如果較短,老化的速度就快,從研究中也可以看出,遠離憂鬱症就等於遠離老化,針對抗憂鬱症的方法,台北榮總醫院精神科蔡世仁主任在衛教文章中指出,憂鬱症是種可以治癒的疾病,且針對不同的成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通常抗憂鬱劑的藥物治療,要經過四個星期才會有明顯的改善,有些病人除藥物治療外必須配合心理治療,幫助病人建立正面樂觀性格或透過一些訓練學習如何處理壓力等,此外運動、陽光都可以增加神經生長素分泌並改善情緒,減少憂鬱症的發生。

超時工作不開心 憂鬱症風險高出常人兩倍

超時工作不開心 憂鬱症風險高出常人兩倍#憂鬱症

工時過長、不眠不休連續上班都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許多研究報導更指出因為過勞所引發的健康問題不勝枚舉,嚴重造成過勞死亡者,亦不在少數,最近英國根據超時工作、過勞問題提出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長時間工作者(一天工作超過11個小時或者一整週工作超過55個小時)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非常高,尤其是女性、年輕人、低收入以及中度飲酒量的人都屬於高危險族群,這項研究刊登在PLoS ONE《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期刊上。這項研究針對超過2000多名不同工作、收入以及工時的人,年齡層為35~55歲,追蹤時間長達6年,將這些人分階段研究,主要探討超時工作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也將工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社會地位、酒量或酗酒程度等作為考量因素,結果發現跟每天工作七到八小時的人相比較,工作時數超過11小時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每天工作7到8小時的人高出兩倍多。 研究人員指出,超時工作影響了人們部分的心理健康,下班後又無法馬上解除憂鬱心情,長期下來,對身心都是負擔,研究中推估女性因為還有其他責任必須承擔,因此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年輕人則是在職場上容易遇到困難、低收入戶者同時面臨經濟、家庭問題,也容易發生較嚴重的憂鬱症,因此研究人員建議這些工時過長的人不妨考慮較少時數但有效率的工作,對身心健康較有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