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秋冬好發憂鬱症 親友多關懷避免憾事

秋冬好發憂鬱症 親友多關懷避免憾事#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秋冬天氣多雨、天氣濕冷,是憂鬱症好發的季節,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隨時關懷周遭親友,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及心理諮商協助,可即時避免憾事發生。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國人習慣「心事往肚裡吞」,不願承認有情緒上的困難,以致失去向親友及醫師求助的最佳時機。依據101年自殺通報資料顯示,去年1到12月通報自殺行為者共5594人次,分析自殺原因,主要為感情人際因素及精神健康/物質濫用因素。因氣候會影響情緒,近來天氣不穩定,容易讓人出現情緒低落不穩,甚至有負面想法。衛生局表示,面對親友有情緒問題,可擔任自殺防治守門員角色,主動關心周遭的親友,扮演傾聽陪伴的角色,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如發現親友出現自殺想法時,也務必陪同就醫,詢求專業協助。衛生局提醒,如果周遭親友出現情緒低落、提不起勁,負面思考,胃口不佳,失眠,甚至表示請代為照顧父母、小孩等疑似交代遺言或有自殺想法出現時,就要特別留意。衛生局也建議民眾,可以趁著天氣沒有下雨的空檔,多去戶外走走、運動,可增加人體內血清素(Serotonin,一種大腦神經傳遞物質,與情緒調節有關),有助於轉換正向情緒。

慢性病症藏憂鬱 關懷陪伴可助病情

慢性病症藏憂鬱 關懷陪伴可助病情#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久病不癒乃是尋短的高危險群,專業精神科醫師指出,雖然生病的老年人自殺率是壯年人的2倍,但久病纏身仍會讓人產生絕望感,而透露「不想拖累家人」常是自殺警訊,其家人必須特別提高警覺,以免憾事發生。依據研究指出,憂鬱症常與高血壓、糖尿病、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癲癇、慢性頭痛、眩暈、耳鳴、更年期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癌症等疾病合併出現。研究指出,這種潛在的病情若久未痊癒,會增加腦部退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慢性病風險。病人因生這種病常常感到痛苦,其實,臨床經驗發現,如果能夠及時察覺及治療,這種時常隱藏在慢性病症狀中的憂鬱症,不只能改善全身不適,甚至連併發的慢性病也可改善病情。台南市衛生局呼籲當長輩或家人生病,如跟家人有衝突,較容易產生情緒困擾,若未適時紓發壓力,恐會自我傷害,應多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並給予擁抱等身體接觸,對他們的情緒都有正面幫助,家人與親友適時的支持與關懷是非常重要的,可利用簡式健康量表,即心情溫度計(BSRS-5)協助進行檢測,周邊的親友適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精神,促進病人心理健康,減少憾事發生,倘若情緒障礙持續兩週仍無法緩減,或持續有自殺意念,親友應儘快陪伴以尋求心理衛生或精神專業人員協助,並持續關懷。

醫訊/認識憂鬱症

醫訊/認識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憂鬱症是一種現代文明病,又號為「心靈的重感冒」。W.T.O.預估7年後該症將名列失能與早夭的第2名病。憂鬱症也是世紀3大疾病之一,另兩種為癌症與愛滋。因此,新光醫院特規劃「精神科家庭座談會」,邀請精神科醫護人員主講「認識憂鬱症」,參加對象為一般民眾、精神科病友及其家屬。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精神科家庭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上午09:00~12:00地點:新光醫院(近捷運士林站1號出口,台北士林區文昌路95號)一品廳洽詢:02-2833 2211轉8465謝映萱

醫訊/憂活變樂活繽紛過生活

醫訊/憂活變樂活繽紛過生活#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憂鬱症等心神疾病已經成為現代人的「藍色心靈危機」,去年某明星大學男生,在快要畢業前燒炭自殺,身邊的朋友同學都直呼不趕相信,因為他總是呈現樂觀和善的表面形象,因此我們要常常關懷身邊的人,就算他表面上呈現很「OK」。       對此,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與奇美醫院特舉辦「憂活變樂活 繽紛過生活」講座,邀請黃隆正醫師主講。該單位歡迎家屬、病友與民眾等踴躍參加,名額有限,請及早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憂活變樂活 繽紛過生活時間:101年11月30日(五)下午13:00~14:00地點:奇美醫院(台南永康區中華路901號3樓)第3醫療大樓3樓第7會議室洽詢:06-2228116轉58107王鶴陵小姐

A+媽媽的辛酸!當心憂鬱症來敲門

A+媽媽的辛酸!當心憂鬱症來敲門#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是完美媽媽,不過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系研究生在美國社會學年會上發表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拚命想在職場和家庭都完美演出的媽媽,比那些拒絕接受完美媽媽迷思的婦女,更容易罹患憂鬱症,所以所謂的A+媽媽壓力真的很大!其實A+媽媽這名詞是從「超級媽媽」演變而來的,婦產科陳保仁醫師說,A+媽媽對於孩子以及自我要求很高,習慣掌握主控權,安排家中大小事,這樣的媽媽自己本身壓力很大,相對的身旁的家人壓力也不小;這樣的媽媽掌控慾很強,經常剝奪了爸爸許多責任,導致爸爸最後只好都讓媽媽來做。陳醫師也說,A+媽媽把很多事情攬在身上,很多事要求完美,覺得不夠好,這樣得媽媽比較憂鬱,女人通常在三個時期較容易產生憂鬱,經前、產後(比例較高)、更年期,這三時間產生憂鬱的狀況一直未改善,影響的是整個家庭。女性奪走男性教養權力,對孩子的影響?對此,兩性專家Wendy老師指出,其實媽媽就像是守門員,孩子做什麼都是不行、不可以,孩子長大之後,抗壓性會比較弱、對自己沒有自信,所以其實是要讓男性加入教養的,男性的特質就像是啦啦隊一樣,根據調查孩子與爸爸接觸,壓力反應、語言發展都會比較好。媽媽對於孩子過於掌控,對孩子未來長大後都會有影響,職能治療師徐瑜亭說,孩子會變得較被動、依賴、缺乏學習動機與組織規畫能力及害怕失敗。其實是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很多女性通常都會希望自己別像自己的媽媽一樣,管太多、做太多,但其實最終還是會走相同的路。陳醫師也提醒,長期壓力以及疲勞轟炸,容易引起腎上腺素分泌,使肌肉、血管僵硬,有些女性會有亂經、經期不來,嚴重會有壓力症候群產生。

憂鬱症患者比例增 女性高於男性

憂鬱症患者比例增 女性高於男性#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憂鬱症將是21世紀人類三大健康殺手之一,憂鬱症患者,通常是因為情緒長期受到壓抑,又不懂得適時把壓力釋放出來,導致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吃不下、睡不著、體重下降等症狀,醫師說,包括面臨課業及考試壓力的青少年,久病不癒的老人,以及產後、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都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根據衛生署國健局估計,全台大約有350萬人有中、重度憂鬱傾向,尤其最近六年,患者激增三倍,但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可能因為怕吃藥或害怕丟臉,只看過一次醫生之後、就不再回診治療,其中女性又比男性得憂鬱症的比率高,是男性的兩到三倍。許多患者會合理化自己的症狀,不會尋求醫療或不願與醫師討論自己的憂鬱。但是研究發現,憂鬱問題沒有處理,反而增加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與檢查所造成的醫療花費,造成社會經濟負擔;此外,憂鬱症患者家屬在長期照護的壓力與擔心患者自殺的不安感,易造成家庭失和、離婚、家庭暴力、兒童虐待等問題,又可能引發照顧者的憂鬱一併發生,這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預防憂鬱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學會放鬆心情,適時紓解壓力,或是找朋友聊聊天,但如果情緒低落持續超過兩週,甚至出現負面想法,最好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這樣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

企圖自殺的老人 多數恐罹患憂鬱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於民國82 年已經正式邁入聯合國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今十多年當中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逐漸嚴重。有很多老人也罹患失眠、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但由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治的比率通常很低,使老人憂鬱比一般年齡層更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認為老年人對生命感到無力、無望是通病,因此疏於注意。當發現家中的老人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或經常失眠,卻以為是「年紀的關係」或癡呆的緣故而置之不理的話,是相當危險的,不僅可能因此延誤就醫,更可能因一時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遺憾,有必要考慮憂鬱症的可能,需盡早請教專業醫師。企圖自殺的老人,幾乎有一半以上罹患憂鬱症,如果能提早治療,其預後常常是不錯的。廣泛使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BSRS-5)和老人憂鬱量表(GDS)可偵測老人自殺意念和了解心情憂鬱程度,另強化張老師及生命線的諮商功能、增進心理衛生服務處所和非營利組織資源的可近性、廣大宣導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皆有助於預防老人自殺。子女們可多關懷家中老人,實行「每周一通電話問候,每月一次探訪聚餐」,多陪伴、多傾聽。發揮1問2應3轉介的守門人精神,應用心情溫度計,關心長輩身心健康,以簡單五題問答了解長輩情緒困擾的程度,若總分在6分以上,可陪伴長輩紓解壓力,若維持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情緒困擾,請記得陪伴長輩尋求專業醫療資源的協助,才能維護身心健康,樂活銀髮生活。

季節轉換引起憂鬱 別讓「心」感冒了!

季節轉換引起憂鬱 別讓「心」感冒了!#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最近有覺得我越來越不快樂嗎?時常就會很煩很悶,甚至睡不好、淺眠或睡不著。這是算有憂鬱症或是別的症狀嗎?其實季節因素也是引發病況不穩定的危險因子之一,尤其是春夏、秋冬季節交替之際,更容易提高季節型憂鬱症的好發機率,甚至是長時間沒有曬到太陽,長期處在陰暗環境,都有可能間接影響腦部內分泌運作,因此身體的適應能力下降,進而造成情緒的波動,並出現情緒不穩定,嚴重則會演變為憂鬱症。所謂的憂鬱症,通常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常見的疾病,但往往因為自己忽略,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憂鬱症甚至不是個性抑鬱、內向寡歡者的專利,情緒起伏極大,也是致病的根源,例如平日工作過於狂熱,深獲人緣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因為長期送往迎來,呈現亢奮情緒,過於配合週遭氣氛,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自我。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癌症及愛滋病列為21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更是失能疾病第ㄧ順位。依照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共有以下9個症狀,包括憂鬱情緒:快樂不起來、煩躁、鬱悶。興趣與喜樂減少:提不起興趣。體重下降(或增加):食慾下降(或增加)。失眠(或嗜睡):難入睡或整天想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思考、動作變緩慢。疲累失去活力:整天想躺床、體力變差。無價值感或罪惡感:覺得活著沒意思、自責難過等負面想法。無法專注、無法決斷:思考遲緩、矛盾猶豫、無法專心。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有自殺意念、企圖或計畫。如至少5個症狀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2週,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就要小心可能罹患了憂鬱症,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