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通常落在國曆8月7~9日。2025年立秋時間為8月7日下午1點51分。「立」意為開始,代表夏季炎熱逐漸結束。然而在台灣,立秋後氣溫仍偏高,暑氣未完全消退,天氣悶熱且濕度較高,令人感受到秋季與夏季交替的特殊氣候狀況,醫師建議3穴道1茶飲,改善立秋常見的咳嗽與皮膚問題。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通常落在國曆8月7~9日。2025年立秋時間為8月7日下午1點51分。「立」意為開始,代表夏季炎熱逐漸結束。然而在台灣,立秋後氣溫仍偏高,暑氣未完全消退,天氣悶熱且濕度較高,令人感受到秋季與夏季交替的特殊氣候狀況,醫師建議3穴道1茶飲,改善立秋常見的咳嗽與皮膚問題。
進入夏季,天氣愈來愈熱,很多人早就把電風扇拿出來吹整晚。醫師警告睡覺時吹電扇可能會給健康帶來危害,包括引發呼吸道和肌肉的不適,對過敏族群尤為嚴重。《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民眾可利用4招進行一些小調整,可以讓風扇發揮降溫效果,又不會讓呼吸道或關節在整夜感到不適。
黴漿菌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況。6歲的小樂因發燒到39度前來就診,媽媽表示從發燒當天開始有明顯的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痛的症狀,理學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發炎,胸部聽診有明顯的喘鳴聲和痰音,臨床上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1線抗生素治療並安排3天後回診。
「三月迎媽祖」熱潮即將展開!每年農曆3月23日是「媽祖聖誕」,信徒們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包括出巡、廟會、祈福儀式等,為期數天進香將吸引破十萬以上信眾參與。對此,醫師指出,信眾進香前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徒步保護、應對氣候、防護呼吸道和飲食安全,才能平安完成信仰之旅。
肺結核又稱為肺癆,是因人體感染結核菌所致,最常發生的部位在肺部。肺結核潛伏期長且發病緩慢漸進,早期多半無症狀,可能出現久咳超過2週以上、易疲倦、厭食、微燒等,通常在常規胸腔X光檢查時才意外被發現,患者會在不知不覺到虛弱、咳血,導致肺功能損傷,即使治癒也可能留下永久性後遺症,甚至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
冬春之際日夜溫差大,許多人一不小心就會感冒,若在感冒後仍然持續咳嗽,就要小心是「慢性咳嗽」。中醫師指出,慢性咳嗽的複雜程度較急性咳嗽高,通常涉及多個臟腑的功能失調,除了耐心調理外,建議在早晚溫差大的時候,戴帽子與圍絲巾,才能促進肺氣流通,若有相關症狀也建議就醫。
金曲歌王方大同驚傳因肺部疾病過世,醫師提醒,許多肺部疾病最後也可能會導致纖維化,肺纖維化的成因很多,近年除了新冠肺炎、流感這種「因感染後發炎所致」肺纖維化之外,最常被民眾所忽略的是,不可逆的特發性肺纖維化,以及自體免疫所造成的肺纖維化,倘若沒有及時妥善治療,肺功能惡化速度可能如失速列車,最終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天氣溫度遽降,食補成了養生補氣調整體質的最佳良方。但傳統中藥熬湯又濃又苦,不只小孩不愛喝,連大人都喝到怕!《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媽媽必學冰糖燉雪梨、蘋果洋蔥水2道簡易食譜配方,不僅適合呼吸道食補、有潤肺止咳及化痰抗過敏之效,甜甜滋味也讓孩子都愛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