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譜》2025秋分養生防秋燥!中醫授簡單「百合蓮子湯」清肺止咳

有食譜》2025秋分養生防秋燥!中醫授簡單「百合蓮子湯」清肺止咳

2025/9/22
秋分是24節氣中第16個節氣,也是秋季的中分點,約落在每年9月23日前後,代表這一年已經過了四分之三了。秋分此時太陽直射赤道,太陽到達黃經180°,一天24小時晝夜均等,皆是12小時,古人有云:「秋分者,陰陽相半也。」中醫師提供秋分養生法,緩解秋燥不適症狀。

東霖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慧聞表示,秋分這天晝夜幾乎等長,在這之後,北半球白天逐漸縮短,黑夜逐漸加長,氣溫也會隨之下降。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點,既有秋高氣爽的舒適,也開始出現「燥」的特質。

延伸閱讀:
有食譜》白露時節小心秋燥、急性腹瀉!中醫推2款「潤肺茶」防感冒

秋分防秋燥、秋咳症狀

陳慧聞說明,在中醫理論中,秋天屬於五行之金,對應人體的肺臟。肺喜潤而惡燥,秋分後最常見的就是「燥邪」。氣候乾燥容易耗傷津液,使人出現咳嗽、喉嚨乾、鼻塞、皮膚乾癢、便秘等症狀。

陳慧聞特別提醒,小朋友或體質敏感的人,也可能因氣候變化、粉塵花粉刺激,引發氣管炎或呼吸道的疾病。臨床案例中常見病人抱怨「秋咳」,也就是說,感冒痊癒了,但乾咳仍持續好久,這是秋燥耗傷津液的典型表現。

延伸閱讀:
秋天宜吃白色食物!6道「潤肺甜品」銀耳、秋梨入菜:舒緩咳嗽喉嚨痛

秋分養生以養陰清肺為主

陳慧聞提到,針對秋分時常見的「燥咳」與呼吸道不適,中醫治療以「養陰潤燥、清肺止咳」為原則。常用方劑如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能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穴位則可選用「天突穴」來舒緩咳嗽的不適,或配合肺俞、尺澤,調暢肺氣。可透過藥膳或茶飲輔助:

【百合蓮子湯】
取百合20公克、蓮子20公克、山藥30公克、白木耳15公克,搭配少量冰糖,燉煮成湯。此藥膳養陰潤肺、補脾益氣,能緩解咳嗽,並改善秋季皮膚乾燥。此外,適量飲用梨子水,也能達到清熱潤燥的效果。但陳慧聞提醒,市售的飲料含糖量高,應適量飲用,以免適得其反。

日常調理「3招」順應換季

秋分時節屬於生長化收藏的「收」的階段,天地陽氣逐漸收斂,人們應順應自然變化調整生活。陳慧聞建議,在秋分的養生方式上,應顧及作息、飲食及運動,三者兼備:

1. 作息方面
《黃帝內經》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在這段時間早睡早起,保持精神安定,以緩和秋天帶來的悲傷情緒。秋天在五行上對應「悲」,人容易感傷,適當調整心態、紓解壓力,才能維持內心平和。

2. 飲食方面
適合各種滋陰潤肺的食物,多食用白色食物,如梨子、白木耳、蓮子、山藥、百合等,能幫助保有津液,改善乾咳及皮膚乾燥。同時應避免過多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功能;避免燥熱,容易上火的食物,例如油炸、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化燥。

3. 運動方面
建議選擇適度的舒緩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既能強健肺氣,也能調整情緒。小朋友則可以多做戶外運動,增加抵抗力,預防秋季的過敏與流感。

陳慧聞提醒,預防疾病也很重要,由於秋冬是流感好發期,秋分前後也要特別注意手部清潔、適度增添衣物,避免早晚溫差過大導致生病。逢季節轉換之際,可順應自然,由外到內調整身心,不僅能減少秋季常見的咳嗽、皮膚乾癢等不適,更能維持健安康的身心。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