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蠔」可怕!腹痛噁心蟲蟲危機

「蠔」可怕!腹痛噁心蟲蟲危機#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8歲男子日前與朋友聚會享用烤生蠔,回家後開始感到噁心,之後竟吐出5隻還在蠕動、0.5公分左右的小蟲,送驗後為證實為一種海洋蠕蟲。醫師研判應是患者用餐時不慎吃到寄生蟲所致,給予驅蟲藥治療後症狀改善,當日便返家休息。烤生蠔的外殼可能潛藏細菌、微生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羅清池表示,患者當日吃完烤生蠔後,夜裡覺得腹部不適還被隨噁心感,嘔吐後發現竟有活體小蟲蠕動著。羅清池醫師經由胃鏡檢查發現患者腸胃已有發炎現象。羅醫師指出,蟲體大小約有0.5公分,,據患者說法是吃了烤生蠔,因此恐為外殼上潛藏的細菌或微生物沾附到生蠔肉上所致。將蠔肉加鹽用水浸泡、淋上檸檬汁可抗病海洋蠕蟲經常附著在牡蠣殼的外表面,加上蠔的生態圈容易有有很多其他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依附在內外側,即便清洗程序完整,也不能百分百確定是否絕對無蟲。保險的方式是將開殼的蠔肉再次用水浸泡並加入一些鹽巴,或者是吃之前淋上一些檸檬汁,就能將不速之客驅除。但其實就如水果蔬菜也會常見的菜蟲、果蟲,只要沒有腐壞、變色或味道有異,民眾不必過於驚慌。山泉水沒消毒 可能將寄生蟲吃下肚羅清池醫師表示,若吃到沾染不潔病菌食物,輕則引起腹痛腹瀉,重則可能導致黏膜感染或吸收不良症候群。臨床上也時有所聞因不潔飲食造成的寄生蟲案例,比如有些民眾認為山泉水清涼甘甜,事實上未經煮沸過反而會將致病菌與寄生蟲等等喝下肚。醫師建議,不論海鮮或肉類,最好還是熟食為佳,若要吃生鮮食品,淺嚐即止勿過量,人和抵抗力與腸胃較弱的人更應盡量避免。 

3好習慣 讓你「腸」處過人

3好習慣 讓你「腸」處過人#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胃不順、便秘、腹脹,你也是「腹愁者」嗎?工作壓力大導致腸胃負擔時有所聞,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勞工的腸胃狀況呈現「M型化」現象。全台90.8%上班族表示腸胃不順暢,更進一步發現便秘、腹脹、腹痛、腹瀉等問題的「腹愁者4大職業」。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腸胃3好習慣」,降低M型化腸胃問題,別讓健康蒙上陰影!腸胃問題M型化 職員易便秘、主管多腸瘜台灣癌症基金會近期針對25-59歲上班族調查,發現腸胃問題M型化趨勢。在2,550位受訪上班族中,主管階級者發現瘜肉率高達12.85%,職員則為3.97%。而反映腸胃不順暢問題者中,職員反映此問題者高達91.6%,其中便祕問題差異最為明顯,有44.8%表示有便秘問題,高於主管職者的34%。職級越高、飲食不固定 有逐漸上升趨勢探究原因進一步發現,腸胃不適上班族,1周用餐時間不固定達3天以上者達40.5%,腸胃健康者表示有飲食不固定習慣者僅為29.8%。同樣差異也發生於宵夜習慣中,腸胃不適上班族,一周宵夜習慣達3天以上者為31.36%,比例高於腸胃健康上班族的19.14%。在職級差異上,也可看出職級越高者,飲食不固定與宵夜習慣比例有逐漸上升趨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醫師強調,腸胃該休息的時間則繼續讓腸胃加班,長久下來都有可能影響諸如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的產生。尤其大腸瘜肉好發年齡有下降至50歲以下趨勢,因此提醒上班族須重視腸胃問題M型化的可能影響。 台灣癌症基金會再次呼籲,一起響應「腸胃3好習慣」,分別是:1) 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並提高蔬果攝取量。2) 菌相平衡,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3) 飲食清淡,少油膩/飲食烹調減少高油與重口味的調味習慣,減少腸胃負擔。尤其過油、過重的調味,也會影響菌相平衡,讓腸胃負擔加重。

腹痛頭暈 3成恐為心臟病!

腹痛頭暈 3成恐為心臟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日前開車時忽然感到胸痛又喘,到院後呼吸衰竭,經醫師診斷為「嚴重心肌梗塞合併肺水腫」,進行心導管治療後,李先生症狀也獲得明顯改善、恢復原有生活品質,且定期回心臟科進行追蹤。急性心肌梗塞未及時搶救 死亡率逾8成新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偉愷指出,心臟疾病長年高居全國10大死因第2名,李偉愷主任表示,家族有冠心症病史、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生活壓力、缺乏運動及服用避孕藥等皆為高危險族群。冠狀動脈心臟病 (或稱冠心症)是冠狀動脈血栓,進一步引發心肌缺氧的症狀,會出現無症狀性缺氧,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到急性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和猝死等症狀。其中心肌梗塞後果最嚴重,急性心肌梗塞如未及時搶救,死亡率最高恐達8成以上。出現胸口痛、重物壓迫、緊繃感時,建議可以休息或利用舌下含片緩解。不典型症狀 包含無力、肚子痛、頭暈另外,3~4成患者會出現不典型症狀,包含全身無力、肚子痛、頭暈等,民眾出現「持續胸痛超過20分鐘,出現典型症狀」或「心電圖出現心肌缺血變化」或「心肌酵素上升」,2個以上症狀者,應把握黃金時間,及早就醫,由專業的醫師提供診斷與治療服務,為心臟治療提供最大的保障。李主任叮嚀,每日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並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如遇不適請及早就醫。急診可提供快速診斷與治療,透過儀器偵測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提供民眾最完全的照顧。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孕耗體力,不僅走一小段路就累,到了懷孕後期,也容易有明顯嗜睡傾向,然而孕婦嗜睡竟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徵兆?醫師提醒,輕微的妊娠糖尿病不會有特別的症狀,但長期血糖偏高,卻會對母親及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新生兒黃胆及胎死腹中等問題。血壓只有30/20 mmHg 胎兒沒有心跳一名33歲的孕婦在懷孕36週時有輕微感冒,病人顯得嗜睡,起床後也有喘、頭暈等症狀。待產過程中,病人喘的情形加劇,開始意識不清,送至急診室時,病人血壓只有30/20 mmHg,腹中胎兒沒有心跳。抽血檢驗發現病人的血糖值高達753 mg/d,有嚴重的酸中毒情形,血中的酮體也偏高,為典型的糖尿病合併酮酸中毒。發生率約2~7% 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奇美醫學中心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尚育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胎盤產生的荷爾蒙,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某些人因體質因素便會發展成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約2~7%左右,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如果孕婦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的家族史、年齡大於35歲、肥胖或有吸菸者,特別容易有妊娠糖尿病。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當確定有妊娠糖尿病後,準媽媽即要在不影響胎兒的情況之下做飲食控制。少量多餐,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全穀類、五穀根莖類,水果也要適量,一天分量不宜超過2分(2個拳頭大小);少甜食,配合飯後適當的運動,病人需自我居家測量血糖,目標為空腹血糖小於95mg/dl,三餐飯後一小時血糖值小於140mg/dl,2小時血糖小於120mg/dL。生產完約4到12週 應檢查血糖是否正常李尚育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生產後就會緩解,如果有哺乳,對血糖回復正常會更有幫助,但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之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在生產完後的4到12週進行血糖檢查,並且持續調整作息、注意飲食及規則運動,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腹痛噁心 膽固醇飆破20倍!

腹痛噁心 膽固醇飆破20倍!#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46歲女性因腹痛難耐反覆到急診就醫,血液檢查發現三酸甘油脂高達正常值的20倍,原來這名患者罹患家族性高血脂症,因血脂代謝引發急性胰臟炎,患者說發作當下甚至感到比生小孩還痛,且當下甚麼都不能做,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醫師採取血漿置換術,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油炸、高澱粉食物、糖都是導致疾病的主因衛服部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童姿鈞表示,三酸甘油酯除了是人體內的一種脂肪,也存在許多食物中,如油炸類食物、高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包、麵食等,酒也會會催化三酸甘油脂變成脂肪儲存於體內,作為備份能量,當運動不足時會成為皮下脂肪,導致肥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容易被忽視的糖也是導致疾病的主因,過於精緻的甜點、甜膩的水果等,血糖突然升高,來不及分解就有可轉換為三酸甘油脂。一般而言三酸甘油脂小於200mg/dl為正常,200-400mg/dl則為輕度偏高,400-1000mg/dl為偏高,而10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當超過500mg/dl,就會引發胰臟炎,此時會先給予藥物控制,禁食,若無明顯改善會採取血漿置換術。腹痛、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胰臟是消化器官,主要分解蛋白質、脂肪及醣類,當三酸甘油脂過高會使血液濃稠,胰臟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容易流到小腸內,而逆流造成胰臟發炎,而胰臟若受損不會自行修復,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受損時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而延誤治療。要降低三酸甘油脂、維持身體正常機能,除了藥物治療,對患者來說,調整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是降低三酸甘油脂濃度、維持心血管健康重要關鍵。 

年後食慾差 恐為肝癌前兆!

年後食慾差 恐為肝癌前兆!#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節大魚大肉,年後食慾突然變差,恐為肝癌前兆!80歲的黃先生近來覺得上腹部悶痛不舒服,到院就診後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的肝臟有一個約5公分腫瘤,後來黃先生接受了部分肝臟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體力改善不少,醫師提醒民眾,小病也能導致大問題,切勿輕忽身體所帶來的警訊,並且呼籲定期健康檢查、癌症篩檢的重要性。酗酒、肝硬化是引發肝癌的危險因子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洪弘昌表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沈默的器官,它主要有代謝、解毒、熱量儲存、分泌等功能。肝臟能自行修復損傷,即使只餘下一小部份能夠工作,仍然能夠正常地運作。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如果遭受侵害,生命也將會受到嚴重威脅。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肝臟的良性腫瘤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肝惡性腫瘤就需要更積極的治療,長期酗酒、B型肝炎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及肝硬化、血色素沉著症、黃曲霉毒素、某些避孕藥、潰瘍性結腸炎、膽管反覆發炎及結石等皆是引發肝癌或膽管細胞癌的的危險因子。體重下降、食慾降低、腹脹恐為前兆李博彰主任提醒,肝癌並無明顯症狀,民眾如果發現體重下降,食慾降低,腹脹,噁心或嘔吐,發燒,觸摸到腫大的肝臟,觸摸到腫大的脾臟,腹部或靠近右肩胛骨部位感覺疼痛,腹水,皮膚瘙癢,應該儘快就醫。洪弘昌院長表示,對於有肝癌高危風險而有肝硬化的病患,大部分都會建議每6個月到12個月做甲胎蛋白檢測(Alpha-fetoprotein /AFP)和超音波查,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並遠離誘發因子。

水瀉逾10次 暴飲暴食害的!

水瀉逾10次 暴飲暴食害的!#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享受美食,千萬別讓急性腸胃炎拖垮美好假期!一對情侶在年節期間到大飯店享用海鮮吃到飽,隔天因為嚴重水瀉而到醫院掛急診。開業診所內科醫師巫慶仁提醒,每逢連續假期,急性腸胃炎的病患會增加2~3成,民眾切勿暴飲暴食以免傷身。全身酸痛、噁心反胃、腹脹嘔吐尾牙、春酒陸續登場,許多民眾趁機在年底犒賞自己,各式聚會邀約不斷,醫師提醒,暴飲暴食除了胃受不了,還可能引起腹瀉等腸胃疾病,巫慶仁醫師指出,這對情侶一天內水瀉超過10次,合併有全身酸痛、噁心反胃、腹脹嘔吐等症狀,主要都是因為吃到不潔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另名長期便祕的阿公,在年節期間食用太多糯米製的年糕,也因為腹脹、嘔吐到醫院求診。腹部X光檢查發現,阿公的腸胃道都是脹氣和食積無法排出,他則是因「過食」所引起的急性腸胃炎。老人和小孩更要小心休克或昏睡巫慶仁醫師指出,民眾若在年節期間不慎攝取過量的食物,大原則是先減少食物攝取,讓腸胃休息,如果是不小心吃下被病毒或細菌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因為主要症狀是腹瀉,所以需補充水分、糖分及電解質,否則會脫水虛弱及電解質失衡,老人和小孩更要小心休克或昏睡的危險症狀。另外,過年期間到國外旅遊渡假蔚為風潮,每年農曆年假前後1、2個月,都是諾羅病毒最盛行的好發時期,因此國外旅遊一樣要注意飲食衛生,民眾不妨謹記「做菜要衛生,洗手洗乾淨,飲食不過量」,腸胃順暢,開心度過美好假期。

童腹痛一周 竟是膽道囊腫!

童腹痛一周 竟是膽道囊腫!#腹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未滿3歲的呈呈因腹痛住院,症狀合併有黃疸並疑似有腹部腫塊,經急診醫師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診為「膽道囊腫」,隨後順利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囊腫並完成重建,成為全台第1例3歲以下、15公斤以下,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成功完成手術的個案。發炎指數高 確診為膽道囊腫呈呈因為持續腹痛至診所就診,經一週用藥狀況都沒有改善,醫師安排呈呈照超音波,發現有異狀,又再做了一次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呈呈當下的發炎指數很高,確診為「膽道囊腫」。可能有腹痛、黃疸、右上腹部腫塊彰基兒醫兒童外科主治醫師傅玉瑋表示,「膽道囊腫」是一種先天性膽管不正常擴大,原因可能是總膽管與胰管匯合處異常,導致胰臟的胰液逆流進入總膽管使膽管擴大並發炎,造成腹痛、黃疸、右上腹部腫塊等症狀。膽道囊腫是先天性疾病,可能在產檢超音波時就發現,通常出現在1歲以上幼童,如果不予處理,可能造成慢性發炎而長期腹痛,更甚者有膽管癌化的風險。手術視野佳 穩定度、精細度高傅玉瑋醫師指出,通常膽道囊腫手術,可以使用傳統或微創如腹腔鏡、3D內視鏡以及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等進行手術,採用傳統手術會在右上腹留下8~10公分大的傷口,腹腔鏡、3D內視鏡及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都可以大幅縮小手術傷口,減少傷口疼痛,使術後快速恢復。手術視野最佳的是3D內視鏡與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至於能兼具小傷口、手術視野佳和手術穩定度、精細度及安全性,就屬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如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進行手術,將使手術更安全,不僅能將囊腫切除乾淨,也可做好膽道重建,並降低出血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