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跌倒及照護問題更須受到大眾關注,不僅導致骨折、行動受限,更可能引發長期失能或死亡。為有效預防長者跌倒,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可透過每半年進行1次認知、行動等6大面向功能評估,並透過「防跌3步驟」及早發現跌倒風險有效預防。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跌倒及照護問題更須受到大眾關注,不僅導致骨折、行動受限,更可能引發長期失能或死亡。為有效預防長者跌倒,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可透過每半年進行1次認知、行動等6大面向功能評估,並透過「防跌3步驟」及早發現跌倒風險有效預防。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時間通常落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間,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標誌著春天的深入發展,象徵著氣溫逐漸回升,降雨量增加,空氣濕潤,萬物復甦。中醫師提醒,雨水時節濕氣容易侵擾身體,導致感冒、過敏,建議從生活中5大方面來養生。
年節過後,許多人開始調整作息,試圖恢復身體的最佳狀態,但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安欣瑜提醒,身體肥胖不能單看體重,台灣人有70~80%內臟脂肪偏高,屬「體重正常型肥胖」,也就是體重正常但內臟脂肪超標,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透過211餐盤改善。
早上起床,一腳踏下地板,腳底就傳來像電到般的刺痛;或是久站久坐後休息一陣子,以為足底壓力減緩了,卻感覺腳底疼痛,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思慧說,這是最典型的足底筋膜炎症狀,尤其當氣溫變低時,血液循環變慢,筋膜和肌肉也會變得僵硬,組織退化性病變就會加劇。
無論你有多健康,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自然會漸漸衰退,但其實我們可以靠努力降低衰退幅度,讓自己即便老去仍能繼續奔跑、開心運動。據一項發表於《實驗老年醫學》的新研究指出,運動可使DNA老化標記「端粒」的縮短過程減慢,運動員的端粒比同年齡人更長、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也意味他們的細胞比一般人更年輕。《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端粒的相關研究。
到了寒冷的冬天,或是逢年過節很多人會暴飲暴食導致發胖,但眾所皆知減肥不是件簡單的事,到底要如何貫徹少吃多動的原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日本人氣減肥教練計太剖析關於運動在減重裡扮演角色的迷思,建議沒運動習慣該如何從「3階段」開始培養,才能無痛建立運動習慣。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結束,頻繁的拜年走動、居家大掃除或久坐滑手機追劇等,容易引發下背痛問題。對此,竹南診所復健科醫師劉建廷建議,民眾若是懶得跑健身房運動,不妨可以善用4招在家免器材、徒手就能做的伸展及核心運動,可有效緩解背部壓力,幫助改善腰背不適症狀。
大家都了解跑步對健康有益,但你知道跑步到底有多少好處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整理「11項跑步對健康的驚人好處」,如果你還沒習慣跑步,可以考慮投入這項CP值超高的運動;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名跑者,繼續保持!並把這篇文當作推坑別人跑步時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