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好冷!心血管疾病者防中風、心肌梗塞

好冷!心血管疾病者防中風、心肌梗塞#中風

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位居臺北市十大死因之第2、第3及第9名,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9年國人每1個小時就有3個人因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每逢冬天寒流來襲時,因氣候變化差異大,加上血管驟然收縮或舒張,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與復發。臺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呼籲民眾寒流來襲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多關心長者,注意保暖的事宜。氣溫驟降,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市民,此時更需按時服藥,定期至門診追蹤,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於正常範圍,減少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臺北市衛生局提供九大保健之道供市民參考。●注意保暖:早上醒來先動動手腳,再掀開棉被起床,穿戴帽子、口罩、手套、襪子等禦寒用物,另運動過後也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維持頭、手、腳全身血液循環順暢。●飲食方面:攝取適當而足夠的水份。勿太鹹、太油,少吃高膽固醇東西,避免刺激性食物。三餐勿吃太飽,可以減輕腸胃道及心臟負擔。避免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如冬令進補或過年時的大魚大肉,高油脂、高熱量、高鹽分的食物,在快速且大量的攝取進體內,反而對身體有害。多吃蔬菜水果、雜穀食物。●避免便秘,養成每天排便習慣,避免排便時用力。●規律運動:根據身體狀況及醫師的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例如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情形,應立即停止運動。避免深夜或大清早出門運動。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且運動前要先暖身。 ●積極控制高血壓,天天量血壓,並按時服用藥物。●排除或治療其他危險因子,如吸菸、肥胖、糖尿病等。●保持情緒穩定,參加選舉造勢活動時,切忌情緒過於激動,年長者最好有家屬陪伴以及時應變。●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就不能洗太熱的熱水澡,甚至連泡溫泉也不宜。●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少出入公共場所,充足睡眠與休息,足夠營養,增加抵抗力。 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高危險族群,若突然感到肢體無力、口齒不清,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而胸悶、胸痛、冒冷汗則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若有前述的症狀發作,請務必立即就醫,以免延誤黃金治療的時間3小時。

中風非老人專利 研究發現年輕人大增

中風非老人專利 研究發現年輕人大增#中風

近日首波寒流前來報到,氣溫越來越冷,南部地區日夜溫差明顯,此時候最容易引發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佳里奇美醫院近來發現,原本以為只有中老年人居多的中風患者,漸漸地有年輕化的趨勢。佳里奇美醫院內科部主任莊華盈醫師表示,近來有許多45歲以下的民眾中風求診,原因多為生活習慣不良、氣溫變化大所引起,若中風復發多次,可能會有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圖片翻攝自署立台中醫院,為缺血性中風的示意圖。)莊華盈醫師表示,近日有2位高血壓患者發生中風,分別是一名44歲男性及一名33歲的女性,「年輕型腦中風」所指的是18到45歲的中風患者,他引用美國疾病管制局1995到2008研究數據說明,年輕型中風發生還是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及其他不良習慣關連最大。莊華盈呼籲,預防中風最好先改變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則以低糖低鹽為佳。莊華盈說,雖然75%的腦中風患者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是經過不斷地宣導,許多中老年人多少會有點憂患意識,反倒是年輕人,自恃身體年輕力壯,反而容易輕忽身體的照顧,導致病情往往來得又快又突然;因應中風年輕化的趨勢,預防觀念應在社區中落實,莊華盈正與公益團體計畫設置血壓自我監測站,可以監控自己的血壓狀況;家中最好可以準備溫度計,以便隨時檢測溫度、注意保暖,醫師最後強調,中風非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民眾應多加注意。

孫運璿妻中風逝世 老人家天冷宜注意

孫運璿妻中風逝世 老人家天冷宜注意#中風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在二十多年前中風,他的夫人俞蕙萱一直在他身邊默默地照顧他,等到孫運璿卸下公職後,她也陪同孫運璿宣導血壓的公益活動,直到5年前孫運璿辭世。但日前傳出俞蕙萱上個月突然中風,本月9日就因為心肺衰竭而病逝,享壽93歲。(圖片為中風類型說明圖,翻攝自署立台中醫院。)最近因為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需要多加注意,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發生中風。根據馬偕醫院台東分院的衛教文章指出,腦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或自發性破裂而造成腦部功能失常的疾病。一般來說可以區分成兩大類,分別是阻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因血管阻塞造成的腦中風主要有兩種類型,包括腦栓塞與腦血栓,腦栓塞是因為身體其他地方產生血栓,隨血流進入腦循環而引起血管阻塞;而腦血栓是因為腦血管硬化狹窄而導致阻塞。至於出血性腦中風,通常是因為非外傷原因造成血管破裂而引起,佔中風患者20到30%,主要是由高血壓引起。依照腦中出血型態可分為腦內出血與蜘蛛膜下腔出血,腦內出血的時候,血塊會在腦組織內成形,容易造成神經缺損。蜘蛛膜下腔出血的出血部位主要在腦實質外,蜘蛛膜下腔內。至於如何判斷中風,就必須要依照「辛辛那提」指標,根據台北市消防局的文章表示,「辛辛那提」指標可以簡化成4個英文字「FAST」,「F」是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是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支撐;「S」是請患者回答或複誦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是明確記下發作時間,並且在黃金3小時內治療;其實只要懂得快速判斷,經過適當的急救,中風的患者就可以挽回寶貴的性命。優活推薦:●影音/大學生沉迷網路 恐致心血管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22●記得FAST口訣 從死神中搶救中風患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8●影音/腦中風檢查區 可增3成復原機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59

記得FAST口訣 從死神中搶救中風患者

記得FAST口訣 從死神中搶救中風患者#中風

最近天氣變化很大,所以許多人可能都會出現心血管的問題,有一位李幸三先生,原本是娃娃車司機,在8月底的時候因為颱風來襲沒去上班,在家中照顧孫子,沒想到突然發生中風,孫子跟兒子發現後,馬上就打119求救。在接獲報案時,報案人指出病患左邊無力,疑似中風;當時內湖中隊在報案後2分鐘之內就趕到李幸三的家中,消防救護人員立即給予李幸三做「辛辛那提測試」,判斷他疑似中風,立即由救指中心通報三軍總醫院腦中風治療小組預作準備,將李先生的命給救回來。(本文圖片皆翻攝自台北市消防局網站,為辛辛那提測試示意圖。)消防局表示,消防局已經和臺北市多所醫院合作,實施通報醫療整合計畫,如果發現中風的患者,消防隊員會通知醫院在急診室內準備檢查和診斷專區,而且會請專科醫師馬上來會診,搶在黃金3小時內治療,病患在之後的復原狀況會更好。消防局表示,這個計畫已經成功搶救20名中風患者,在3小時內施打特效藥,將他們自鬼門關前搶救回來。李幸三先生認為,這項醫院與消防局之間的合作計畫應該繼續辦理,最好是更擴大推廣到臺北的各角落,如果大家都能和他一樣,及時被人從鬼門關前拉回來,可以造福更多家庭。 為了搶救更多的病患,消防局首創「搶救腦中風,4321快打119」的宣言,也就是「救命4步驟、黃金3小時、切記2件事、發現1異常、快打119」,救命四步驟就是辛辛那提中風指標「FAST」,「F」是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是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支撐;「S」是請患者回答或複誦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是明確記下發作時間,並且在黃金3小時內治療,可以大大降低因中風而失能及死亡的風險,全民應熟記「FAST」,如果發現1項異常,請記下發作時間,快打119!優活推薦:「笑笑殭屍會說話」口訣 及早治中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843身體質量指數超標 你的心受得了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1偷情致腦中風?男疑「馬上風」猝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72

男顏面神經麻痺!半邊臉無法動彈

男顏面神經麻痺!半邊臉無法動彈#中風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李振培副院長指出,一名經常工作至凌晨的男子長期生活不正常,因出現右半邊臉部不能動彈、雙眼無法閉合等情形,經醫師診斷後,為臉部顏面神經麻痺症。主要是因為抵抗力降低導致病毒入侵造成,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醫師呼籲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民眾注意。(圖:顏面神經圖,綠色部份即為顏面神經。)  李振培副院長說,顏面神經麻痺的主要症狀是嘴歪、眼皮不能閉合、流眼淚、味覺障礙、食物在口內有停滯感、喝水會流出來等症狀,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可分為:(1)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及(2)末稍性顏面神經麻痺兩種。而引起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有數種,但代表性的是亨特氏症候群 (Hunt's syndrome) 及貝爾氏麻痺 (Bell's palsy)。貝爾氏麻痺是顏面神經麻痺各類型中最常見的,目前致病原因不明,臨床顯示多數病患在出現貝爾氏麻痺症狀的數天前會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症狀,所以推測導致貝爾氏麻痺可能與病毒感染引發顏面神經發炎有關。李振培副院長說,罹患「貝爾氏麻痺」並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可能造成的後遺症,卻會影響病患心理甚鉅,因此建議民眾,在發病之初應及早尋求神經科醫師幫助,接受適當的治療,減少可能產生的後遺症的發生。

冷氣團報到 心血管病患天冷勿開車

冷氣團報到 心血管病患天冷勿開車#中風

昨天(4日)冷氣團報到,低溫突然間下降至12度左右,上星期連日18、19度,突然間變冷,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真的要特別注意,根據網路媒體報導指出,高雄一名49歲的洪姓男子,深夜開車回家的途中,疑似天氣太冷引發中風,結果整台車失控翻車,車子橫躺在馬路中央,男子被緊急救出送醫,目前還在醫院接受治療經院方檢查照X光後,醫師研判,患者疑似中風腦溢血,導至左半邊無力,造成 車禍翻車。根據台中仁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奕夫在衛教文章中表示,所謂中風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因為大多突然發生,故以「風」稱之,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病變已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中風的前兆,包含以下幾種情況:半邊的臉、手、腳突然發麻、無法使力;突然的頭痛;不明原因的頭暈;說不出話來或理解力喪失;突然跌倒或站不穩;視力突然變差或完全看不見,尤其是只有一隻眼有此現象時。這些中風的前兆,千萬不要忽視。因為寒冷的刺激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12月、1月、2月中風發病與死亡率都較高,因此,冬天應注意保暖,睡前在枕邊準備圍巾或外套方便半夜上廁所時保暖,洗澡時浴室可先放熱水先將室溫提高,天冷最好攜帶圍巾、手套及口罩禦寒,林奕夫更提醒尤其避免一大早天冷時出門。優活推薦:雙手麻是中風的前兆嗎?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3&id=391嚴重頭痛、耳鳴、眩暈 小心腦中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89不吃早餐導致中風? 不健康的生活才是主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13

有中風嗎?看「笑笑殭屍會說話」

有中風嗎?看「笑笑殭屍會說話」#中風

腦中風是造成國人死亡及失能的重要疾病,尤其是在秋冬交替為好發時節。目前對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根本治療,唯一證實有效的是於三小時內施行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研究顯示,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的患者,可增加三分之一較佳復元的機會;而且每早一分鐘打通阻塞的腦血管,可以多挽救約兩百萬個腦細胞。因此,目前施打血栓溶解劑已成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標準治療,而且愈快打愈好。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內科蔡力凱主任表示,如果從病患剛發生中風後算起要在三小時之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須由病患、家屬、消防緊急救護網到醫院緊密結合,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步步都要正確又快速。病患及家屬要了解急性腦中風治療的重要性,還要具備基本腦中風的診斷能力,消防緊急救護網要快速接送患者至有能力處理急性腦中風的醫院,而醫院要迅速評估病患並正確的執行血栓溶解治療。台灣目前實際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的病患比例仍然偏低:根據2006年至2008年台灣腦中風登錄之統計結果顯示,所有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比例為1.5%,代表100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曾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的人數不到2人。蔡力凱主任表示,腦中風的常見症狀包括半邊臉部或肢體無力或麻木、講話不流利、突然視力模糊或出現雙影、和突發性暈眩合併走路不穩等,診斷上,我們可以記住一個可愛又實用的口訣:「笑笑殭屍會說話」。首先,請病人微笑,看看嘴巴有沒有歪一邊;第二,請病人模仿殭屍將兩手平舉10秒,看看有沒有一側的手會下垂;第三,請病人說一句話,看看病患講得好不好。如果患者三項中有一項有異常,則發生腦中風的機會超過7成,這個時候要趕快通知消防醫療救護網,或是趕快送病患至有能力處理急性中風的醫院。

天冷苦「腦」又傷「心」 三高群留意心腦血管疾病

天冷苦「腦」又傷「心」 三高群留意心腦血管疾病#中風

針對昨(28)日媒體一連報導國寶茂伯及馬偕醫院醫師疑似因心肌梗塞發作致死事件,對此,行政院衛生署長邱文達呼籲,原本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民眾,容易因天氣寒冷及溫度變化劇烈導致心血管疾病發作,一定要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之冬季保健!統計民國99年國人因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2萬5千餘人,平均每天有71人因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死亡,且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之第2、3名。依據健保住院資料分析發現,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快速上升,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如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發生,應儘速就醫接受檢查和治療;有冠狀動脈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再送醫接受治療。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是心臟病、中風之重要危險因子,依據國民健康局調查研究顯示,20歲以上民眾,有4成患有三高之中至少一項疾病。呼籲前述三高患者,以及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以及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之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天氣之變化,因為天氣變冷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需注意保暖。此外,建議早晨有出門運動習慣之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運動,且運動前要先暖身,若運動中有任何不舒適現象,應立即停止。亦提醒民眾應定期測量三高數值,並配合良好生活型態之配合,如健康飲食、減少鹽分攝取、不抽菸、節制飲酒、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重等。對於經醫師診斷需服藥控制病情的病患,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遵從醫囑規律服藥,以達控制良好之目的。大學生畢製展創意 冬季不當「懶骨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29&HN_Yr=0&HN_Mon=0茂伯猝逝 天冷慢性病患要當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12&HN_Yr=0&HN_Mon=0影音/天冷易「心寒」 心律異常要小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65&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