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尿流小、骨頭痛 七旬翁攝護腺癌纏身!

尿流小、骨頭痛 七旬翁攝護腺癌纏身!#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2歲的林老先生出現頻尿、尿流細小等症狀,後來因骨頭劇烈疼痛影響生活品質才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並已發生骨轉移。起初採用荷爾蒙療法,以藥物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癌細胞的刺激,但約1年後產生抗藥性攝護腺癌復發。後來採用「同位素療法」,林老先生能自由行走,恢復生活品質。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 容易延誤治療攝護腺癌高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6位,台灣每年新增5千多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30%發現時已是晚期、轉移性攝護腺癌,有80%至90%病人轉移到骨頭。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醫師表示,因攝護腺癌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導致確診攝護腺癌時已為晚期且合併骨轉移的機率偏高。與其它癌症相比,攝護腺癌的死亡率相對較低,攝護腺癌第一期到第三期患者,經診斷和治療後,10年存活率可達95%,但如果到了第四期已轉移後才發現,10年存活率就下降到48%。低脂高纖飲食、定時定量運動張延驊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時,會產生「生骨性」的病灶,癌細胞破壞骨骼結構,骨頭變得脆弱、疼痛,易發生病態性骨折、脊椎塌陷。而同位素療法中的鐳-223,因與骨骼合成重要成分「鈣」的化學結構類似,會選擇性聚集在骨骼內,鎖定癌細胞,於鄰近腫瘤(癌)細胞中引發高頻率的能量導致雙股DNA斷裂,殺死癌細胞。 張延驊醫師建議,男性過了40歲後,應定期做PSA(特異抗原指數檢查)及肛門指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攝護腺癌。要預防攝護腺癌或是避免復發,養成「低脂高纖」的飲食習慣並定時、定量運動。攝護腺癌需要長期治療控制,患者應做好心理調適,抗癌之路就能走得更長遠。 

講座/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

講座/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骨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發現身高變矮時,總自嘲「吃老倒縮」不以為意,然而,身高縮水絕非老化的自然現象,若老年人逐漸出現身高倒縮、變矮現象,要當心骨質疏鬆症悄悄找上身,恐會導致日常生活中跌倒、骨折的機率增加。骨鬆患者該如何保養,減緩骨質流失速度呢?本堂課將由藥師林怡伶帶您認識常見的治療藥物,以及日常生活保健之道,讓您保骨防跌顧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名稱: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時間:1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 (02)89667000轉2123

腰酸背痛不是病?顧骨本防骨鬆!

腰酸背痛不是病?顧骨本防骨鬆!#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腰酸背痛不是病?小心骨鬆在作祟!45歲的梁小姐停經逾10年,去年滑倒後背部劇痛到幾乎無法行走,經檢查發現,梁小姐摔倒後造成第二腰椎的脊椎壓迫性骨折,原來是骨質疏鬆惹的禍。脊椎受到低能量的擠壓導致瞬間被壓垮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彭成桓表示,骨質疏鬆症除了好發70歲以上長者外,停經後的婦女也是質疏鬆症的大宗。停經的婦女容易罹骨鬆,主要是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的支撐,導致骨質含量會快速減少,一旦脊椎受到低能量的擠壓(自站立或坐著的高度跌落地板的能量),導致椎體瞬間被壓垮,患者通常會承受劇烈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駝背變形。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35歲前達到最高峰,之後即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原本緻密的骨頭變成中空疏鬆。彭成桓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無明顯症狀,容易被輕忽,有些婦女平時狀況穩定,一不小心跌到造成髖關節骨折、彎腰抱小孩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打個噴嚏造成脊椎骨折等,才知道自己骨質疏鬆。每天曬太陽10分鐘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常見骨折好發部位為脊椎、髖部、遠端橈骨以及近端肱骨,又以脊椎和髖部骨折傷害最大,以髖部骨折為例,一年之間女性死亡率高達15%,相當於晚期乳癌死亡率。彭成桓醫師建議,若確診為骨質密度T值介於-1至-2.5之前的患者,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需接受治療並持續追蹤。預防骨質疏鬆,飲食習慣採取高鈣對骨骼的健康尤其重要。除了要少抽菸、喝酒外,還可以補充含有鈣、鎂、維他命D的鈣片來維持,也要多補充含鈣食物,例如:豆類、深綠色蔬、海帶等,並每天至少曬太陽10分鐘來增加維生素D合成,以增加腸道對鈣的吸收,達到骨骼保健的效果。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謝女士10年前在家不慎跌倒撞到腰椎,之後雙腳經常痠麻但她都不以為意。近2年來疼痛加劇影響睡眠,接受檢查才發現脊椎因跌倒導致椎間盤突出且已壓迫到神經,但因為聽說傳統脊椎手術一不小心還可能癱瘓,所以遲遲不敢積極接受治療,只拿止痛消炎藥吃。後醫師施以「脊椎微創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雙腿痠麻困擾也改善。微創手術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長安醫院骨科醫師楊志鴻表示,原本術前仍有些許擔憂的謝女士,沒想到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走路,傷口僅有一點酸酸的感覺,她說,很感謝這項手術讓她重生,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目前脊椎微創手術在工具及觀念、技術改進之下,已廣泛應用在90%患者治療上,楊志鴻醫師表示,有別於傳統脊椎手術,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比較小,且術後極少發生疼痛、背部不適等後遺症,也不需特別做復健,只需配戴2個月護腰,恢復期大幅縮短,是脊椎患者一大福音。脊椎無力恐致行動障礙楊醫師也強調,除了外力所致,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也很容易造成脊椎問題。因脊椎具備支撐體重、維持身體平衡、保護神經系統等功能,當脊椎因長期不當姿勢影響,輕則腰背痠痛,重則導致下肢無力、麻痛、坐立難安,甚至造成行動障礙,需進一步至醫院骨科透過影像的顯像及精確診斷部位,再選擇適合治療的手術方式,才能有效改善脊椎病痛。 

骨鬆患者 逾50%沒受過傷!

骨鬆患者 逾50%沒受過傷!#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提重物、走樓梯越來越吃力?「顧骨本」不該只是停經後婦女與銀髮族的專利,年輕族群也更應該小心預防!依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5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14.36%,進入2026年後台灣將成為老年人口達20.63%的超高齡社會,骨鬆警報想必更加嚴重。骨鬆患者超過50%沒有明顯受傷史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惟傑指出,近日門診患者中,50歲以上的患者人數有顯著增加的現象,患者大部分皆主訴因提重物致骨折或是最近無法提重物,要小心恐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作祟。許惟傑醫師表示,骨質疏鬆是個沉默的殺手,台灣地區流行病統計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之城市婦女,19.8%已有一個以上之脊椎體壓迫性骨折;男性則為12.5%,其中超過50%沒有明顯受傷史,由此可知,骨質疏鬆常在您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找上門。骨鬆容易因輕微受傷造成併發症許惟傑醫師強調,骨鬆症通常無明顯症狀,卻會因輕微受傷造成骨折及其它併發症,並進而引發更大範圍之功能障礙,尤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嚴重。根據15年來的健保就診資料發現,發生髖部骨折患者,其1年內男性死亡率為22%,女性死亡率為15%,皆因長期臥床引發感染而起。許惟傑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走在疾病的前面更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透過面對面的互動,更加瞭解民眾的需求,適時介入給予協助,讓預防骨質疏鬆的觀念廣到每一個家庭。

骨鬆警報!這些族群要注意

骨鬆警報!這些族群要注意#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彎腰搬物有困難?沒想到脊椎骨早被壓扁了!一名年約70歲王姓老婦有天搬橘子時突然背痛,後來連腰都無法伸直,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門診檢查發現患者脊椎骨已被壓扁,王婦除了壓迫性骨折外也被檢查出嚴重骨質疏鬆,顧骨密度嚴重程度如海砂屋,需長期治療才會改善。骨折容易造成永久失能南投醫院副院長、骨科專科醫師鄭明德表示,停經後的女性因為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骨質減少的速度大幅增加。許多高齡長者只要稍一碰撞或跌倒會造成骨折。而骨質疏鬆會讓手術更加困難,復原時間也會拉長,嚴重影響到長者的生活品質及日常行動功能,甚至造成永久的失能。手搖杯、包裝飲料少喝治療及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就是適度運動、足夠日曬以及均衡的飲食。此外也要避免菸酒、熬夜、不過量飲用咖啡及茶,有報告指出高糖飲食也會造成骨鬆,因此愛飲用手搖杯或包裝飲料的朋友也須注意減少使用。可多多服用含有大量鈣質的蝦仁、魚乾、乳酪等奶製品,若為素食者也可以多多攝取芝麻、海帶、大豆製品補充鈣質及蛋白質。骨鬆危險因子報你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建議,停經後或60歲以上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具腎功能不全、體重過輕、長期偏食等骨質疏鬆危險因子的民眾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方能即早接受治療,避免骨折及失能風險。

常穿細高跟 神經損傷易骨折!

常穿細高跟 神經損傷易骨折!#骨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蔡依林又在演唱會時跪地重摔!原因都是所穿的細跟高跟鞋惹禍;所幸只是皮肉傷,她都能立即調整好後繼續表演。骨科醫師指出,門診中有不少人因為跌倒來就醫,輕者只是皮肉外傷,嚴重者也有可能造成骨折或神經損傷,由於穿細跟高跟鞋最容易造成跌倒,所以最好是選擇寬底高跟鞋,才比較安全!細跟高跟鞋不符合人體工學 蔡依林日前在大陸酷狗音樂節演唱會時,突然跌倒膝蓋跪地,原來是右腳穿的細跟高跟鞋踩到另一隻腳的鞋帶,不慎跌倒,但她仍面帶微笑持續唱歌,過程讓人捏把冷汗,她之前在吉隆坡戶外開唱,當天大雨不斷,也因穿著細跟高跟鞋摔倒,她索性脫掉鞋子赤腳唱歌。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主任陳興源表示,穿著細跟高跟鞋最容易造成跌倒,因為那不符合人體工學,所以如果要減少跌倒受傷,最好別穿細跟高跟鞋,如果非穿高跟鞋不可,就選擇鞋子跟部較寬大的。腳內八會更加容易跌倒受傷穿細跟高跟鞋出現跌倒的機會真的很高,陳興源主任指出,有很多模特兒走秀時,也常因為所穿著的高跟鞋太高而跌倒,像這麼專業的人都會跌倒,更何況一般人;而穿高跟鞋跌倒嚴重時會骨折或神經損傷,輕微就是韌帶拉傷扭傷,也有人會合併出現這些狀況,要非常小心。 此外,如果腳先天構造上有內八,或是年紀大了關節磨損也會造成腳內八出現,都更容易跌倒受傷;陳興源主任進一步指出,若腳有內八,包括張力與肌力都會比較差,假如穿高跟鞋就會更增加跌倒機會。輔具矯正變形、改善平均受力陳興源主任建議,若是腳有內八這方面問題,可以進一步就醫診治,有些可以用輔具矯正變形,使走路時受力比較平均來改善,但若是已造成病態,影響到走路功能,且有越來越嚴重現象,則可透過手術來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骨鬆 定期測骨密度為上策

防骨鬆 定期測骨密度為上策#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坐著站不起來、走到一半走不動,小心,呷老到縮啦!隨著我國正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者比率逐步增高,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骨骼疾病,包含骨量減少、骨組織的顯微結構變差等特徵,造成銀髮族的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目前骨鬆的患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骨折後引起功能障礙 甚至造成死亡骨質疏鬆症多半不會有明顯症狀,然而患者除骨折風險增加,亦可能衍生骨折後續多項併發症狀,進一步引起功能障礙,甚至造成死亡,髖骨骨折後,常無法自立生活,需要長期照護。老人骨折後有很大機率再度骨折,如若經常發生骨折,若是脊椎骨折,常引起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影響肺功能和消化功能,甚至死亡,骨質疏鬆症已然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檢查骨密度才能預防骨質疏鬆症由於骨質疏鬆症不會痛,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必須靠檢查才知道自己的骨密度如何,依WHO所制定之骨質疏鬆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以下簡稱DXA) 之測定數值,進行檢查,可以用來測量身體的任何地方,但是通常使用於腰椎及髖骨處。65歲以上老人、停經女性 定期追蹤利用兩種不同能量的X光為射源照射受檢部位,依不同的能量吸收來測量骨密度(BMD值,單位g/cm2),目前醫院醫師測量骨密度會使用T評分作為判斷古松程度的標準,T評分在+1到-1之間為正常值,小於-2.5,表示患有骨質疏鬆症,65歲以上老人、停經女性、曾患有骨質疏鬆症者,定期追蹤骨密度,能預防骨折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