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89歲老阿嬤骨鬆僅治2個月就中斷 再骨折只能坐輪椅很後悔

89歲老阿嬤骨鬆僅治2個月就中斷 再骨折只能坐輪椅很後悔#骨折

1名89歲獨居老阿嬤,生活多能自理不需家人太操心,某天因感到髖部疼痛,就醫檢查發現2處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3.2確診骨質疏鬆症,立刻使用藥物治療,但老阿嬤容易健忘加上孩子忙碌,慢慢就沒有繼續回診用藥,1年後老阿嬤在家因摔倒再度骨折,雖然再度接受治療也只能坐輪椅往返。 發現骨鬆常在骨折發生後 主動規律檢查骨質不佳盡快治療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俊憲表示,骨鬆是隱形殺手,許多病患都在骨折發生後,才知已罹患骨鬆,年紀、運動不足、長期吸菸喝酒、鈣質攝取不足、內分泌疾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等,都是骨鬆高風險因子,如果發現身高矮了4公分,駝背越來越明顯,背痛一直好不了,最好主動就醫檢查。 黃俊憲醫師提到,骨質健康可用DXA骨密度檢測,骨密度T值最好在-1以上,如果在-1至-2.5間,屬於骨質稀少要特別注意保骨措施,一旦在-2.5以下就確診罹患骨鬆,目前健保給付規定,骨鬆合併一處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就會給付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假使治療超過一年狀況不佳再骨折且T值小於-3,則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骨鬆治療藥物從2機制著手 非急迫性手術前可先提高骨密度 黃俊憲醫師指出,骨頭維持新陳代謝,會由蝕骨細胞將舊骨頭破壞掉,再藉著成骨細胞長出新骨頭,當骨頭新生趕不上破壞,骨密度就開始慢慢降低,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減緩骨頭破壞速度,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成骨細胞工作,讓骨密度快速增加,能在短時間內趕快降低再骨折風險。 黃俊憲醫師也說,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在重大脊椎手術前,如果病人骨質疏鬆,在非緊急狀態下,會建議先提升骨密度,能減少手術中失血量外,固定鋼釘與鋼板也比較牢靠,提升手術成功率,但病人不一定都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如果在經濟能力許可下,會建議先自費用藥一段時間,穩固手術治療成果。 骨鬆用藥須長期規律才有效果 擅自中斷再骨折恐降低行動能力 黃俊憲醫師提醒,骨鬆治療須長期用藥,才能展現治療效果,最怕擅自中斷引發更大傷害,臨床曾有病人髖骨合併脊椎骨折,因骨鬆建議用藥物治療,但僅維持兩個月就沒有複診,一年後不小心跌倒導致右側髖部骨折,原本還能自行走路,目前只能坐輪椅與躺床,24小時都要人照顧,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黃俊憲醫師強調,骨鬆雖然沒有明顯不舒服,但如果沒有長期穩定治療,就會承擔許多骨折隱憂,特別年長者不容易完好復原,很可能像89歲個案一樣,行動能力減退需要旁人在側照顧,許多醫師在門診時不斷耳提面命規律回診外,用藥時也要考慮病人居住環境是否方便回診,選用適切藥物增加就醫意願。 人口老化與交通不便阻礙穩定健康 彰濱秀傳主動深入社區 黃俊憲醫師提及,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因地理位置,發現彰化西南角海線人口老化非常嚴重,許多獨居長者難以定期回診,除了沒有交通能力外,孩子也多在外地工作,因此醫院合作有DXA骨密度檢測巴士,會定期到社區協助骨密度篩檢,不僅提供年長者醫療照護,也會不斷保持溝通與關懷,讓長輩健康更加有保障。 (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黃俊憲醫師)

如何預防老人跌倒?物理治療師教「保命防跌」3招:這種鞋千萬別穿

如何預防老人跌倒?物理治療師教「保命防跌」3招:這種鞋千萬別穿#骨折

「阿嬤,妳的膝蓋怎麼有這麼大塊的瘀青了?」一位婦人在就醫時,被物理治療師發現撞到滿腿瘀青,問診後才知長輩因為腳沒力氣,常常不小心在家裡跌倒。基隆長庚醫院物理治療師沈宗翰指出,在治療室常見到一些年齡較大的長輩,因跌倒導致腫脹、瘀青,嚴重者甚至骨折、關節脫位或顱內出血,而永久臥床等。

骨折後未治療骨鬆  怎料一年後又跌倒更加嚴重

骨折後未治療骨鬆 怎料一年後又跌倒更加嚴重#骨折

80歲的奶奶被推進急診室,嘴裡直喊痛;經詢問,是在家中不慎滑倒,導致右邊髖關節骨折。醫師以X光檢查並詢問後發現,原來奶奶左邊的髖關節在去年就已經骨折過一次,當時只打了三根鋼釘固定,並沒有做過骨質疏鬆症的檢查,也沒治療骨鬆,以至於不到一年時間,右邊髖關節又因為跌倒而骨折,且情況比左邊的更為嚴重,而必須置換半人工髖關節。 接手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何宗祐醫師提及奶奶時感嘆地說:「如果一年前的骨折手術,能立即進行骨質疏鬆檢查,開始密集使用能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第二次跌倒後的骨折情況可能就不會那麼嚴重,或許只要擦擦藥就好。」 不要輕忽骨鬆性骨折的嚴重性 何宗祐醫師提醒,骨鬆高危險族群以年長者、女性、體重過輕、抽菸、喝酒等居多,但多數民眾並未警覺骨鬆的嚴重性。事實上,一旦造成骨鬆性骨折,一年後再發的機率相當高,「且發生第二次骨折後,死亡風險更高。」尤其是髖關節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可以高達22%,因為臥床時間長,所衍生的併發症也多,「若要預防骨鬆性骨折,骨鬆治療可以算是最低成本、療效很好的方式。」他提醒,骨鬆初期症狀難以自覺,最好的自我判斷方式是發現有駝背、變矮、且有骨頭疼痛時,就儘早進行檢查。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最新型的DXA骨質密度檢測儀及專業的骨科醫療團隊。目前檢測骨鬆最準確的工具就是DXA,不僅檢測速度快、也不會疼痛,建議高風險族群都要接受完整檢查,以預防日後因骨鬆性骨折發生而造成憾事。 藥物選擇性多,挑選適合最重要 藥物是除了運動、飲食外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何宗祐醫師解釋,我們的骨頭定期會新陳代謝,舊骨頭被吸收、新骨頭會長出來,而骨鬆治療藥物就是以此概念設計,包括減少骨質流失,以及能促進骨質生長類的藥物。其中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對於沒有急迫性的病患較適合,可慢慢拉回骨密度,但對於DXA檢測T-score遠小於負2.5,或接受過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卻仍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患者,就建議要優先使用能促進骨質生長的藥物。 何宗祐醫師表示,目前骨鬆治療指引是讓有骨折風險的病患,或者已經發生過骨折的嚴重型骨鬆患者,先使用一年的促進骨頭生長藥物,再接續使用減少骨質流失的藥物,「這對於曾發生過骨鬆性骨折的脊椎手術很有效,臨床可見促進骨質生長的藥物可讓手術後所裝的釘子能抓得很牢,讓骨頭也長得很好。」他指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治療一年,再轉換為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可以抵過單純只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必須花上七八年才能有的效果。 當然,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呼籲病患必須輔以改善生活飲食、增加鈣質攝取,並補充維生素D3或曬太陽,且要適度進行負重運動,居家布置無障礙環境,才能遠離骨鬆性骨折發生的風險。 (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何宗祐)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骨折

1名75歲阿嬤平時行動無異狀,生活作息大多能自理,有天想活動身體,彎腰伸展一下,沒有搬重物也沒有特別用力,把背挺直後突然感覺背部劇痛,就醫檢查發現第12胸椎低能量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有-2.7,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經由保守性治療包含護腰以及藥物控制疼痛,再藉由注射骨質疏鬆藥物拉高骨密度後,目前已恢復能行走。 罹患骨鬆無症狀難察覺 4、3、2口訣符合一項馬上就醫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表示,單純骨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就如同75歲個案,不知道自己已陷入骨折危險,因此瞭解骨鬆高風險因子很重要,停經後、65歲以上女性、或70歲以上男性,都是高危險族群,另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時間臥床、吃素,也都會增加骨鬆危險,必須特別注意。 吳宗穆醫師提醒,只要發現自己有「4、3、2」口訣其中一項徵兆,就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測量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後腦杓無法緊靠牆,間距超過3公分,下肋骨距離骨盆僅有2公分,恐怕已經陷入骨鬆危險,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目前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狀況。 兩大武器治療骨鬆維護骨質 病況嚴重可先快速提高骨密 吳宗穆醫師指出,DXA骨密度檢測利用低輻射量X光分析骨質健康,儀器會比較受測者與20至30歲白人女性族群骨質差別,測出T值小於-2.5就可確診罹患骨鬆,目前治療骨鬆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健保在資源有限考量下,先給付符合條件病患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成效不佳再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吳宗穆醫師補充,臨床上施做脊椎手術時,如果遇到骨鬆嚴重病患,經常發生骨釘很難牢固在骨頭上,國外已有研究佐證,骨鬆病患面對非急迫性脊椎手術前,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3個月至6個月左右,能降低椎弓釘鬆脫風險一半以上,脊椎融合手術成功率也會翻倍,術後繼續治療骨質疏鬆亦可降低手術失敗或併發症相關困擾。 長期規律用藥才能降低骨折危險 用藥選擇可與醫師討論合適處方 吳宗穆醫師強調,近年來醫界慢慢強調,骨鬆就是慢性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在診間常會提醒病人,如果沒有配合治療,恐怕咳嗽或彎腰就會骨折,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就有研究發表分析美國Medicare醫療保險資料庫約50萬名骨鬆治療病患,發現不論藥物種類,長期用藥才能降低骨折發生率。 吳宗穆醫師也說,發現骨鬆接受治療不用太悲觀,目前已有多種藥物選擇可以治療骨鬆降低骨折發生,如果用藥有特殊考量,可與醫師討論自己健康狀況與就醫習慣,選擇合適的藥物減少中斷治的情況,讓病人安排生活更容易,也建議治療後仍要規律回診觀察骨質變化狀況。 鈣質與維生素D足量攝取 適當重量訓練有助維護骨質 吳宗穆醫師提到,維護骨質除了藥物外,適當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也很重要,但臨床常發現病人難在食物攝取到充足量,營養補充劑可以作為輔助角色。另外肌力運動也是維護骨質關鍵,65歲前最好都要有適當的重量訓練、阻力訓練,再搭配心肺有氧運動,65歲之後,規律的運動習慣則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有專人指導下進行適量的阻力訓練。 (圖/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    

能走跳不代表沒有「骨質疏鬆」!醫揪「3指標」速測:中●●項就要醫

能走跳不代表沒有「骨質疏鬆」!醫揪「3指標」速測:中●●項就要醫#骨折

隨著年紀增長,骨量便會逐年減少,當骨量流失過多,原本骨頭變得多孔隙、脆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一名60歲老婦的媽媽就是案例之一,原本身體健康,卻在一次跌倒後髖部骨折,從此臥床不起,經醫師診斷為骨質疏鬆。老婦深怕自己步入母親後塵,不小心也「一跌不起」,因此到家醫科做骨鬆諮詢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也有骨質疏鬆。

有圖解》年紀大怕跌倒如何練腿力?物理治療師「1招」赤手空拳就能練

有圖解》年紀大怕跌倒如何練腿力?物理治療師「1招」赤手空拳就能練#骨折

你知道全身肌肉有70%都在下半身嗎?隨著年齡老化、肌肉流失,就容易造成下肢骨折,甚至導致臥床、失能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物理治療師分享,想防止老化肌肉流失,先從腿部肌肉開始訓練,不僅教民眾「圖解2招」練腿力,還提供赤手空拳也能練肌力的方法,讓一般人、高齡長輩在日常都能輕鬆上手。

他車禍「手肘脫臼」韌帶斷3條險殘廢⋯醫揭治療關鍵要先做「1件事」

他車禍「手肘脫臼」韌帶斷3條險殘廢⋯醫揭治療關鍵要先做「1件事」#骨折

一名個案在放學後要與同學去慶祝生日,不料卻在途中發生車禍,造成左手肘整個彎曲變形痛不欲生。經救護車送往大里仁愛醫院急診,發現是左手肘的粉碎性骨折合併脫臼,緊急實施手肘關節的復位手術後並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沒想到他不只手肘的橈骨和尺骨是粉碎性骨折,手肘韌帶還斷了3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