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

他無痛血尿不在意 結果竟是癌症上身#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沒有任何疼痛徵兆下,突然出現「血尿」症狀要當心。一名49歲的錢先生上廁所時,發現尿液後段出現鮮血,因沒有伴隨其他症狀,他也不以為意。經太太不斷催促才到泌尿科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罹患多發性尿路上皮癌,經手術治療後已無大礙,目前持續追蹤中。血尿判隨腰痛 恐與結石有關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門診病患中,以血尿、後腰痛最常見。而血尿併後腰劇烈的疼痛,可能是尿路結石症,透過尿液檢查和X光檢查,就能看到結石的大小和部位。在腎臟的結石,可藉由體外震波碎石術,將結石擊碎而排出體外。若是像個案一樣出現無痛性血尿,後腰疼痛也不激烈,則以泌尿道腫瘤最為常見。在膀胱的腫瘤,以移行上皮細胞癌為主,而在腎臟則以腎細胞癌及移形上皮癌較為的常見,這些癌症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但是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失去一側的腎臟,或是腎臟的功能因此受到影響,造成慢性腎病變。當心!泌尿道癌症 抽煙是最大因素至於罹患泌尿道癌症的危險因子,曾經研究統計發現,抽煙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其次是化學染劑及一些致癌化學物的吸入,也容易造成,研究同時也發現慢性腎病變患者,發生泌尿道系統癌症的機率,多出常人 3~10倍之多。因此,蔡秉儒醫師提醒,若有危險因子的病患,當發現尿液顏色變紅色、暗紅色,甚至排尿的習慣改變,如解尿困難、頻尿等,更應該提高警覺,得趕緊到泌尿科或腎臟科的門診做檢查。總而言之,血尿是泌尿道疾病的警訊,不論是常見的尿路結石,或是泌尿道癌症,初期表現都是以血尿來表現,而慢性腎病變也和血尿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癌症密不可分。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何總是說戰勝癌症的關鍵在於「體力」?這是因為身體有了足夠的耐受力,才可能支撐你接下來的每個療程,因此,營養支持可以說是治療癌症的重要基礎,只不過,治療常常使他們食不下嚥,看著他們身形越來越纖細,像是非洲難民般的骨瘦如柴,是患者家屬最痛苦的事情了。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別舉辦「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講座,邀請孫文蕙營養師主講,教導大家如何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素,補足體力對抗病魔,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3月6日(五)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洽詢:02-7728-1001

了解自身基因密碼 有助預防罹癌風險

了解自身基因密碼 有助預防罹癌風險#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知名藝人余天年僅31歲的女兒罹患大腸癌消息曝光後,掀起了民眾進行大腸癌檢驗的熱潮。其實癌症歷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5分40秒就有1人罹癌,顯示癌症問題對於國人健康的威脅與日俱增;有鑑於此,目前國內已開發出針對華人的癌症風險基因檢測晶片,有助於民眾遠離癌症威脅。癌症使人恐慌 基因檢測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現代人因飲食和作息的不正常,長期下來使得癌症成為歷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談到癌症大家無不人心惶惶,擔心自己處於罹癌的高風險群。目前國內已有針對華人所開發的癌症風險基因檢測晶片,可利用基因檢測結果以及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從飲食、生活型態、環境改善上給予適當的調整,讓民眾對於如何遠離風險,有更明確的方向。刷刷口腔內側 多種病症一起檢測癌症風險基因檢測的流程簡便,營養諮詢中心醫師蘇聖傑表示,檢測主要是採集口腔內側兩頰的細胞,只需用採撿刷在口腔內側磨擦數次,沒有侵入性,也沒有風險,其檢測內容包含:惡性腫瘤指標、心腦血管健康指標、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痛風、非酒精性脂肪肝、第二型糖尿病、骨質疏鬆、青光眼、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等疾病的潛在風險。蘇醫師進一步說明,若檢測後發現有罹癌的高度風險,則可透過「癌症mRNA檢測」反應體內癌細胞的真實現狀,定期針對血液裡RNA分子是否有癌細胞的訊號進行偵測及追蹤檢查,便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益處。由於基因檢測比一般的蛋白標記、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方式都來的敏感,透過晶片比對技術,可在早期發現隱形風險,也把人為的誤判因素降低。遺傳病史者風險高 做好檢測很重要最後蘇聖傑醫師也提醒:有多基因遺傳病家族史風險的人最需注意,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是不是帶有遺傳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導致各類型癌症的基因;確診患有家族遺傳性癌症的人,也可通過基因檢測未來尋求更合適的化學治療方案。此外,基因檢測必須由專業醫師或有經驗的營養師進行評估與報告解讀,才能幫助民眾真正瞭解自己的基因密碼。

年節大吃不節制 當心癌症恐復發

年節大吃不節制 當心癌症恐復發#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節期間聚餐多,不管是與家人還是朋友,往往一不留意,飲食就容易失控,但這對於癌症治療中或是追蹤期的病患來說,可是一大危機,因為在過年期間大吃大喝,容易造成各項指數不正常,進而引起復發。癌症患者過年大吃 恐會使病情復發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喜愛在這段期間大啖火鍋、蘿蔔糕、年糕以及各類的零食,往往年後才發現造成身體不適,但其實除了一般民眾要留意外,癌症病友們更別掉以輕心,以免造成腫瘤指數上升,增加復發的風險。追蹤期患者 應少吃肉多吃蔬果雖然癌症病友過年時,可以不用過度忌口,但因為治療中及追蹤期的飲食大不相同,所以,癌友都需要格外留意,對於已進入追蹤期的患者來說,飲食方面要新鮮均衡,遵守「三少三多」的概念,少肉、少甜食、少油以及多蔬菜、多水果與多運動,不需要遵守高熱量、高蛋白的原則。常佑康醫師表示,新鮮的蔬菜水果中富含各種維他命、抗氧化物及膳食纖維,有預防癌症復發的效果;堅果種子類(如芝麻、花生)食材熱量較高,不宜過量,另外,生活作息上,應避免熬夜打牌及減少長時間坐著聊天看電視的時間,建議可多安排戶外走春的動態活動,增加運動量。治療中患者 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生魚片至於治療階段的患者,可就大不同了,正在化療、放療期間或是血癌淋巴癌的癌友,因為白血球及免疫細胞數目較低,需要非常注意衛生,避免生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等),同時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熱量(澱粉與植物性油脂)、蛋白質維持身體機能,及細胞的修復,所以,治療階段需要以高熱量及高蛋白為準則。喜氣洋洋豆腐煲 營養豐富安心吃為讓民眾能夠健康迎新年,台北慈濟醫院姚茶瓊營養師,設計了一道富含蛋白質及營養價值的料理「喜氣洋洋豆腐煲」,幫助病友們吃得開心又兼顧營養:●材料/板豆腐300公克、薑片15公克、木耳一片、乾香菇2朵、胡蘿蔔片30公克、鴻喜菇50公克、猴頭菇3個、栗子5顆、腰果10粒、花椰菜75公克、高麗菜75公克、鹽巴適量、白胡椒粉少許、醬油適量、五角少許、水370CC、香油3茶匙。●製備方法/1)豆腐切厚片,所有蔬菜切小塊,備用。2)熱鍋下少許油,將豆腐煎至兩面金黃後起鍋備用。3)鍋底留少許油,薑片下鍋爆香,加入所有蔬菜及水、鹽及白胡椒粉煮開。4)加入豆腐,以小火燒煮至湯汁略收乾,灑上香油即可。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人食不下嚥,是家屬看了最心疼、最不捨的一面,以往健康的家人如今日漸消瘦,常常讓他們心如刀割,此時,幫助癌症病人在胃口如此小的時候,攝取充足的營養,成為病友及家屬們最重要的課題!對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了吳佳穎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教導如何在少量食物中攝取到六大營養素,協助病友們在對抗病魔時有一個更強健的身體,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時間:2月11日(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乳癌患者年年增 平均每小時一人中招

乳癌患者年年增 平均每小時一人中招#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罹乳癌患者不斷增加,目前,每年新增案例已突破一萬大關,兩千人死於乳癌魔爪,平均每天有二十八位女性中招,五位患者因此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乳癌患者不只愈來愈多,且罹患年齡也較歐美國家少了將近十歲左右,顯見乳癌成了眾婦女們必須時時警戒的癌症,唯有定期篩檢,才能遠離乳癌的威脅。不只愈來愈多 年齡層還較歐美年輕國民健康署指出,我國婦女乳癌年齡別發生率高峰為45~69歲,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3歲,相較於美國的61歲,台灣確實有較低現象,但所幸,近幾年來並未有發生年齡繼續下降情形。也因此,針對發生率高峰的45~69歲,政府提供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同時考量乳癌家族史的影響不容小覷,特別也將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納入補助範圍,以提早與婦女朋友一起抗癌,降低乳癌對生命的威脅。定期做乳房篩檢 大幅降低乳癌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個案高達83%,5年存活率更超過9成,世界衛生組織實證也指出,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就在去年,全國將近8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逾3千名乳癌個案,每180名婦女就有1名已經罹患乳癌,但自己並不知道,透過篩檢才讓癌症現形,因此,提醒所有婦女朋友,也能在過年前給自己安排一次健康大掃除,進行乳房X光攝影檢查,才能常癌症無所遁形。

癌症海嘯進逼 罹癌人數不久後再增57%

癌症海嘯進逼 罹癌人數不久後再增57%#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海嘯正席捲全球,根據國際抗癌聯盟的數字指出,全球每年至少八百二十萬人罹患癌症,四百萬人因此死亡,但癌症的威脅,並不止於此,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未來二十年後,罹患癌症的人數,將比現今再增加五成七,一波波癌症野火燒不盡,同樣猛烈的燒進台灣,導致每年罹癌病例,突破十萬大關,每5分40秒即有1人罹癌,使防癌行動儼然成為國人的首要課題。癌症篩檢尤其重要 大幅降低死亡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3的癌症可以因為減少飲酒、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而得到預防,其中遠離菸害,可以預防50%的癌症。他說,其中癌症篩檢尤其重要。賴基銘醫師強調,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只要定期篩檢可以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6~9成,乳癌死亡率至少降低3成 、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2~3成的大腸癌死亡率;以及30歲以上具菸酒習慣的男性,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4成的口腔癌死亡率。賴基銘說,台灣以實證為基礎的癌症篩檢政策已經領先全球,具有完善的四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提醒國人應該善加利用,以便在癌前病變或癌症的早期即可確診,爭取最佳的治療成效。

癌症確診不及時治療 死亡率激增三倍

癌症確診不及時治療 死亡率激增三倍#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日為世界癌症日,以此為引頭,來審視台灣為何癌症罹患人數仍居高不下?其禍首被大眾所悉知,這是吸菸、喝酒、檳榔、肥胖、飲食西化等因素,所交纏糾結的苦果,根據統計,自民國七十一年開始,我國癌症死亡率始終居高不下,盤踞於十大死因榜首,揮之不去,平均而言,我國每十二分鐘就一人死於癌症魔爪,每年數十萬人確診罹癌,大至財政小至家庭,都遭癌症颶風狂掃殆盡。去年癌症篩檢 近六萬人出問題綜觀我國罹癌的各項警訊,三百萬人BC肝帶原者、近五成上班族嚴重脂肪肝、三成五國人過胖、四百萬人不愛運動、三百萬吸菸人口都讓各種癌症,乳癌、肝癌、肺癌、鼻咽癌、口腔癌、大腸癌等,一次次突破健康防線,撒下無數噩耗,弄得眾多人愁雲慘霧。根據國民健康署所統計的四癌篩檢確診比例資料指出,自從推動四癌篩檢後,去年共五百萬人次進行篩檢服務,竟高達五萬七千人罹癌,亦或癌前病變,顯見癌症篩檢的重要性。癌症治療須積極 聽信偏方死亡率暴增三倍對抗癌症共三道防線,第一道維持健康生活老生常談,第二道積極篩檢讓癌症無所遁形,第三道確診後積極治療,無懼無怕,但這三道防線似乎能遭癌症輕易突圍,尤其在積極治療上,因偏方大行其道,更讓多數患者在卻診第一時間,一拖再拖又拖,治療極為延宕,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資料顯示,101年達兩成癌症病人,確診第一時間,拒絕接受治療,而這些患者,死亡率是即刻接受治療患者的三倍以上,可見癌症早篩早治療的重要性,能大幅降低癌症死亡率。除了不菸不酒不檳榔,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外,篩檢為防癌最重要關卡,目前我國政府提供癌症高危險群免費四癌篩檢,包括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四大癌症,符合篩檢年齡的民眾,應要善加利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