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免費講座】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免費講座】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人可以透過化療、放射線治療來控制病情,但你知道除了藉由此方式外,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對抗癌症嗎?聽到癌症治療通常都是以西醫為主,但其實中醫也可以打敗癌症病魔的。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中醫在治療過程中能提供的協助及調理方式,林口長庚特舉辦本講座,邀請中醫部楊晉瑋醫師主講「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名稱:中醫對癌症的預防與治療時間:2月4日(三)下午2:00~3: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 化療等候室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癌細胞抗藥性問題 可望迎刃而解!

癌細胞抗藥性問題 可望迎刃而解!#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演變至今,從副作用極高的化學治療,到今日的標靶藥物,都讓治療的路程,一步一步往前推進,朝著邁向「癌症慢性病」的目標靠近,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夏德椿指出,過去癌症切片基因檢測,都為一次性,也就是第一次確診,之後治療即使出現抗藥性,也不再進一步做基因檢測,他說,未來治療路程,很可能將演變為多次切片,多次基因篩檢,以找出癌細胞基因突變的新特徵,藉以改換恰當的藥物治療,解除抗藥性問題。如果癌細胞出現抗藥性,以現今的醫療科技,幾乎束手無策,兩手一攤,只好讓病患等死,但抗藥性的問題,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迎刃而解。從化療到標靶藥 治療技術不斷突破夏德椿舉例解釋肺癌的治療歷史,他說,國人因癌症死亡的原因,肺癌為女性第一位、男性第二位,末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更是少於百分之五。雖然健康殺手的威力如此驚人,但對抗末期肺癌的進展沒有停歇,由支持療法進步到化學治療,更由個別的病理切片分類和分子生物學結果,發展出標靶治療。自從標靶治療上市近十年來,個人化治療的設計,已經改寫了部分病患的宿命,從中獲益者的無病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時間,都比純粹接受化療者延長。標靶藥面臨新瓶頸 抗藥性問題待解不過標靶藥物問題也不少!他表示,病患雖延長了存活期,但治療十個月到十二個月左右,容易產生出抗藥性,致使病情惡化。夏德椿說,該院近年來整合胸腔內外科、病理科、放射線科、中醫、國家基因體中心的各項資源,除了開展新的標靶藥物臨床試驗,試圖解開癌細胞出現抗藥性的瓶頸。 夏德椿樂觀指出,標靶藥物的抗藥機轉輪廓漸清,因此無效後再度甚至三度切片,尋找再突變癌基因,以改換不同機制的標靶藥物,將成為新的趨勢。以往只切片一次就決定終生治療計畫的觀念,恐將走入歷史。另一方面,標靶治療配合免疫療法,對末期肺癌患者的幫忙,不僅是延長存活時間,尚增進其生存品質,是值得期待的新方向。

英國研究:2050年癌症將是「非致命疾病」

英國研究:2050年癌症將是「非致命疾病」#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癌症令人聞之色變,得知病號的患者,常覺得如同被宣判死刑,但這個噩耗或許在未來有解!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未來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到2050年,癌症可望將成為一種非致命性的疾病,到時,80歲以下的患者將不會死於癌症。低劑量服用 助於降低罹癌率這項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發表的研究指出,只要每天服用少量的阿斯匹靈,是一個逐步防止癌症的方法。帶領此研究的酷茲克教授說, 50歲~65歲間的病人若能10年不間斷的每天服用少劑量的阿斯匹靈,能減少7到9%的罹患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整體而言,20年內可降低4%死亡率。這項研究的結果表示,按照目前的治療方案,到2050年癌症將不太可能導致80歲以下的患者死亡。且專家說,自1990年以來,英國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已下降了20%,顯示癌症將成為一種可以預防或可以治癒的疾病。而要成功達到這結果,應採取些積極的措施。如: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及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還有定期健康檢查。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匹靈的副作用:胃出血和胃潰瘍,所以在服用前,應徵詢醫生的意見

他罹鼻咽癌復發三次 打噴嚏都會爆血管奪命

他罹鼻咽癌復發三次 打噴嚏都會爆血管奪命#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細胞如此難纏,竟然連續復發三次,台中一名四十一歲陳姓男子,不久之前在頸部左側,摸到兩塊腫塊,原先還不以為意,但腫塊竟慢慢變大,到醫院就醫後,確診罹患鼻咽癌第二期,頓時之間神色慘淡,不可置信,因為他早已不菸不酒長達好幾年,更沒有家族病史,不過因為家中妻小,讓他決定立即振作,好好接受治療,對抗病魔。癌細胞超級煩!竟復發三次抗癌路程,可說是顛頗曲折,治療起初,他積極配合醫師接受了36次的放療及化療,熬過嘴破喉嚨痛,吞嚥不適的困難,終於成功消除癌細胞,讓全家人都鬆了一口氣。不幸的是,經過兩年的追蹤,腫瘤竟然再度復發,陳先生這次仍決定坦然面對,迎戰病魔,這次的治療也以放療為主,不過療程中因顱底骨髓發炎、鼻腔分泌物增加,陳先生必須咬牙撐過頭痛與發燒等副作用。最嚴重之時 打個噴嚏都可能喪命好不容易戰勝癌細胞,沒想到過沒多久,陳先生回診接受正子造影追蹤時,又發現棘手的癌細胞三度復發,而且腫瘤這次往顱內侵犯,已經完全包覆著內頸動脈。因為內頸動脈周邊有許多重要的神經及血管密佈,這次癌細胞簡直像被追到無路可退的通緝犯,緊緊纏著陳先的生命命脈求生,不然就玉石俱焚一般。病情嚴峻,當時陳先生甚至只要打個大噴嚏,就有可能會導致動脈大出血死亡,所以治療的風險極高,不容許有半點差錯。所幸經醫師,經過充分的討論之後,光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沈炳宏決定幫他進行「經鼻內視鏡導航微創氣化刀」切除手術, 經過6個小時的手術,幾乎所有的腫瘤都被醫療團隊小心的移除乾淨。此外,先前因放療引發的骨髓炎也一併清創,並覆蓋上局部的鼻中膈皮瓣以加速傷口復原。術後陳先生傷口復原極快,幾無不適,隔天就出院返家;經過術後輔助的口服化療藥治療以及1年多的追蹤,目前都未有復發的跡象。

光子刀獲健保給付 三百癌症患者受惠

光子刀獲健保給付 三百癌症患者受惠#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患者有福了,根據健保署發布的最新消息指出,於104年2月起,將給付「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以下簡稱SBRT)」項目,此新興的放射治療,能提高放療的療程效率,一年約有300多人受惠。光子刀療程 大幅漸少治療時間SBRT又俗稱光子刀,此治療方式,強調透過呼吸調控及影像導航,藉由精準的定位,以單次高劑量X光攻擊局部腫瘤放射治療方式,針對體積較小的腫瘤以高於傳統3~15倍的分次劑量,以一個療程(約1至2週),每1至3天照射1次,總計於6次以內的照射次數,可完成治療健保署表示,SBRT治療估計一年受惠病人數約有300人,費用支出約2,800萬元。未來健保仍將努力於財務許可範圍內,持續將民眾所需的新醫療技術診療項目納入健保給付,以減輕民眾自費醫療之負擔。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免費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經常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所以,這時候的營養治療對患者們來說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特邀欒家菁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與營養對策,幫助病友們攝取到營養,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月16日(五)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免費講座】癌症病友營養點心DIY

【免費講座】癌症病友營養點心DIY#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多人罹癌後會有許多親友,告訴癌症病人該吃什麼、喝什麼最快康復,使癌友無所適從,亂了方寸,更嚴重的為了偏方陳藥而擅自停藥,延誤黃金治療時機。對此,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癌症營養的照顧方式,並在治療過程中能均衡攝取營養,克服因治療而導致沒有胃口的問題,林口長庚特邀蕭琬亭營養師主講「營養顧得好,抗癌免煩惱」,並教導製作好喝又營養的果汁,增加食慾與熱量的攝取,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友營養點心DIY時間:1月16日(五)14:00~15: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質子中心1樓門診區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關於癌症!你會想知道的5件事

關於癌症!你會想知道的5件事#癌症

Q1)癌症一定要開刀嗎?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嗎?這是我常常被病人問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基本上是「肯定的」,但有時並沒有標準答案,必須要依照病人罹癌的狀況、身體健康程度來判斷。手術是最有效切除癌細胞的方式。不過開刀只能針對散佈範圍不大、還能用手術切除的癌症。因為腫瘤如果體積已經夠大,會影響到器官功能,不論良性惡性,開刀是必要性治療,例如大腸癌、胃癌等,將器官局部感染的癌細胞切除後,器官就能慢慢地恢復正常運作。換做是淋巴癌、血癌,癌細胞布滿全身,又或者有些癌症,癌細胞已經像散彈槍一般擴散到肝臟或肺臟,那就不可能以開刀方式切除乾淨,就只能用化療或放射線治療方式破壞癌細胞減緩擴散、惡化的速度;簡而言之,只要癌細胞影響的範圍越大,手術需要評估的項目與風險就越多。就算是癌細胞能局部切除,也不見得每個罹癌患者都能開刀,病患年齡越大這時身體狀況、體力負荷度就需仔細評估;慢性疾病越多越嚴重,身體狀況過差,例如有許多抽煙病人肺功能已經有些衰竭,這些都不見得能開刀。因為體況虛弱的癌症患者,上了麻藥後,心肺功能無法負擔,在手術台上就可能要急救,開刀治療比不開刀更糟。Q2)手術後就能復原嗎?癌症手術後,通常只講穩不穩定、有沒有切除乾淨!越早期機率越高!但通常面對這類問題,醫生只能給一個醫學上統計的機率,但這數據對病人來說,並沒有絕對的意義,因為一旦發生在病人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了,因此只能全力讓自己恢復健康,真的不太需要去在意數值的高低,但或許接受事實、改變生活態度及妥善安排人生,是很多治療成功病友的共同想法。Q3)在開刀前、有哪些事是病人、家屬要知道的?首先該知道的事:開刀一定有風險,但癌症開刀確實有其必要性,所以病人只能接受這個風險開刀,因此找到讓自己及家人放心的醫師,術前充分溝通,了解自己的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手術),甚至尋求另一位專科醫師的第二意見,對自己的心理會有很大的幫助,但病況緊急時就無法考慮太多了。對家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給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多說一些正面鼓勵的話,並妥善照顧病人的起居生活,例如要請看護或家人輪值等。家屬也不要過度介入醫療,雖然很心急、很關心病人,但交由專業醫護團隊照顧往往會因為較有經驗,較安全;但適切提出自己的想法,相互尊重會、不要鑽牛角尖比較好。生病沒有開心的,讓整個過程比較平順是比較好的想法!而腹部手術後的照顧、進食,則要循序漸進,依每個不同手術而異。從剛開始由濕棉花沾嘴唇,腸恢復蠕動或排氣後才能喝水,測試腸道能不能容忍這樣的水分,接著喝湯類、果汁,再進一級是元素飲食,能消化吸收,排氣、排便就可以吃軟質食物,像是稀飯、麵條,總共住院約要十至十四天才能出院。但每人病情不同,醫師的考量不同,要配合醫護團隊的說明、 安排;但刺激性、粗長纖維、不易消化、甚至乳品通常建議暫停一段時間,至於時間長短應詢問醫師,但細嚼慢嚥、少量多餐,對腸道恢復是有幫助的。Q4)癌細胞與一般正常的細胞有何差異?一般細胞排列方式有規則,且外觀呈現圓滑狀,增生速度緩慢;癌細胞則是快速增生,排列不規則,類似蓋房子,如果趕進度、蓋太快失去工程品質,房子容易歪七扭八。且以細胞核來說,癌細胞需要快速增生,細胞核也比正常細胞要大。Q5)腫瘤有良性和惡性,良性的也要切除嗎?惡性腫瘤手術是有絕對的必要性,但也有些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必須要看狀況。以大腸為例,大腸的直徑約三公分,如果有良性的腫瘤直徑已經有兩公分,影響了大腸的功能,最好還是能手術切除,因為這麼大的腫瘤,有可能慢慢變成惡性。(本文摘自/癌後更美麗/三采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