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樂閱讀/防癌人人有責! 注意身體無聲的警訊

樂閱讀/防癌人人有責! 注意身體無聲的警訊#癌症

有一些症狀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因為它們不會不明不白出現在我們的身體,如果有以下症狀應儘早就醫。注意身體出現的各種無聲警訊消化系統異常/1)體重異常下滑:在沒有節食、沒有運動的情況下,體重就自己下降。2)莫名腹脹:我們不會因為所有的日常習慣完全沒有改變而有腹脹問題,最糟糕的問題是它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狀。3)吞嚥困難:平常可以正常吃飯吃麵,現在卻需要食用軟質、液體食物才吞的下去,可能是食道癌的徵兆。4)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問題一直無法解決。5)口腔有白斑: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皮膚變化/新長出痣或變大都應檢查。乳房皮膚發紅、皮疹、腫塊、外觀改變、有分泌物都可能是乳癌的徵兆,應立即就醫。異常出血/陰道或直腸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大腸癌的症狀。尿液有血可能是發炎或膀胱癌、腎臟癌。不明疼痛/腹部疼痛可能和胰臟癌有關。身體上任一部位有疼痛現象都需要做檢查。淋巴結腫大/人體約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淋巴結,也不是每個都能用觸摸察覺,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的淋巴結算是人體比較好確認的部位,若發生腫大請盡快做檢查,即便不是癌症也有可能是異常感染、過敏或全身性的疾病。發燒/若不是感冒問題,有發燒現象應就醫,如果是癌症則可能是擴散現象。持續疲勞/有可能是血癌、結腸癌、胃癌的早期症狀。持續性咳嗽/需要做檢查肺部,檢查是否為肺癌。用體貼的心去理解病患生理與心理上的痛苦如果癌症發現的早,腫瘤範圍不大,採取局部切除手術所帶來的身心影響較小,若治療需要做放射線治療,其帶來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勞、皮膚紅腫甚至是腸道或泌尿習慣受到改變。如果是採化學藥物治療,其副作用可能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脫髮、貧血或感染。這些都是相當不舒服的症狀需要給予藥物來協助度過不舒服的階段,也需要一些特別的營養補充及心理重建。控制輕微疼痛、緩解症狀的方法有許多,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如針灸、按摩都可以緩解疼痛。而在心理層面的影響上,焦慮、恐懼、壓力等都會在病人身上發現,影響病人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可以藉由和家人、醫護人員或支持團體給予協助度過身心不適的難關,或透過溫水浴、打坐、瑜珈、按摩、呼吸放鬆可以緩解壓力。(本文作者/仇思源)(摘自/婦產科醫師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凱特文化出版)

醫訊/癌症治療期間全面營養及中醫照護

醫訊/癌症治療期間全面營養及中醫照護#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雖然目前癌症治療還是以西醫為主,例如:雞尾酒療法、放療、外科手術、化療、標靶治療等。但是中醫對癌症病患,還是具有輔助功效,如在飲食調養、養生保健上對癌友很有幫助。有鑑於此,馬偕紀念醫院、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特邀許碧惠營養師及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陳建宏醫師主講「癌症治療期間全面營養及中醫照護」,希望能藉由此活動幫助民眾更進一步了解癌症照護與營養攝取,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治療期間全面營養及中醫照護時間:11月1日(六)09:30~12:00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福音樓9樓第一講堂(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9樓)洽詢:02-2543-3535轉475 顏社工師

「我好想回家」她癌末最後心願 如願後笑著離開人世

「我好想回家」她癌末最後心願 如願後笑著離開人世#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醫療雖然進步,但對於部分病症嚴重的病患,醫療早已瓶頸時,作為家屬,要讓病榻上,可能早已嚴重昏迷、器官衰竭;也可能為癌症末期經醫師宣判,生命走入倒數計時的親人,要好好的讓他們帶著尊嚴離開人世,還是要進行一連串的無效醫療,身體插滿管子、經急救骨頭還斷了好幾根,帶著殘破的身體離開?安寧照護,是否才是讓親人於人生的最後階段,最好的「治療」方法呢?想要回家 她接受居家安寧照護「我很想媽咪,好希望高鐵快一點把我的難過載走…」7歲的安安對安寧社工師小文訴說他對因癌症過世媽媽的懷念。安安的媽媽,學生口中的李老師,在40歲時被診斷腎臟癌,三年來經歷過多次手術與種種治療,癌症骨轉移造成骨折後,她被主治醫師告知疾病到了末期。她坦然地表示,「這幾年大家都盡力了,我好想回家,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多陪陪安安和家人,可以嗎?一直看不到回家的路,好遙遠漫長…」,她在病床上噙著眼,凝視著遠方,道出自己回家的心願。 經安寧團隊共同討論,主治醫師向李老師及她的家人詳細說明住院安寧及居家安寧的照護狀況,提供選擇方案,最後李老師決定選擇回家接受安寧居家照護。她如願寫信給親友 滿滿都是感謝出院後,安寧輔導團隊依李老師病情需求,每月定期和視需要到家中訪視,用藥物等方法減輕癌症末期的疼痛,提供及教導避免病人壓瘡與骨折的翻身擺位、淋巴按摩等照護,緩解因水腫與病痛產生的不適感。原本醫師評估病情可能僅剩很短的時日,但經由家屬悉心照顧、病人的意志力及安寧團隊通力的努力,李老師竟意外地能親眼看到安安穿上幼稚園畢業小學士服可愛的模樣,同時她也完成了寫信給重要親友的心願,信中載滿的是道謝、道歉、道別與道愛的話語。過程中安寧團隊也適時提供安安和家人哀傷輔導,在安寧居家照護6個月後,她如願在家人圍繞和呵護支持的環境中,平靜安祥地畫下生命的句點。從事安寧療護多年的翁益強醫師表示,整個安寧療護的運作以病人為主、家屬為輔,醫療人員包括了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師、宗教人員及志工,其它則視病人之需求,加入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師...等,共同照顧病人及家屬,讓病人得到涵蓋身、心、靈的完整療護,陪伴病人走到臨終,也關懷家屬的心理感受,讓家屬能度過喪親低潮。 國民健康署於101年「探討癌症末期病人臨終照顧及其家屬的需求與喜好」的研究,調查約二千五百名癌症末期病友與二千二百名家屬,其中六成癌症病友,及八成家屬表示聽過安寧療護,此結果較93年調查的結果分別是四成及六成為高,顯示國人對安寧療護觀念逐漸普及。除了安寧療護觀念逐漸普及外,國民健康署指出,經過長期監測,我國癌症病人死前1年內曾接受安寧療護的比率已由民國89年7%提升至101年的51%,成長7倍。期望未來更多民眾能了解及享有這樣的照顧,使臨終病人得到完整的身、心、靈之關懷與醫療服務,讓每個生命都有選擇善終的權利。

吸菸百害無益!膀胱癌、大腸癌樣樣來

吸菸百害無益!膀胱癌、大腸癌樣樣來#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抽菸會攝取到許多有害物質,進而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尤其近30年以來,癌症的死亡人數高居於台灣之首。因此,為維護民眾免受到癌症的危害,有效的篩檢及預防很重要,舉例來說,篩檢出早期的乳癌或大腸癌將有98%的治癒率,並且遵循良好的健康習慣,更能達到預防癌症,降低癌症的發生。吸菸、肥胖也是致癌因素多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影像醫學部楊英傑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列出主要致癌的因子,就是行為及環境,例如:吸煙、喝酒、蔬果攝取少、肥胖、缺乏運動、不安全的性行為、空氣污染、燃燒煤炭及注射針筒污染等,其中已被証實30%的癌症和吸煙相關,換言之,戒煙是降低癌症發生的最好辦法。除了肺癌外 更有18種癌症與吸菸有關全世界每年超過一百萬人因抽煙罹癌而死亡,佔所有癌症死亡率中的2~3成,其中又有9成的肺癌,是由直接吸煙或二手煙所以起的,在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估計,每年死於吸煙或者二手煙的人數約2萬人。不只有肺癌,更有18種癌症被證實是因吸煙所引起,包括直接接觸煙霧的口腔、鼻咽、食道、胃、肺、大腸直腸等的癌症,而負責排泄處理煙毒物的肝、腎、輸尿管、膀胱也會被引發癌症。除此次外,就連血管相關疾病及呼吸道疾病也常見,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腦中風、心肌梗塞、氣喘、小兒氣喘等。香菸具有成癮性 戒斷菸癮需有堅定的意志楊英傑醫師表示,其實吸煙的危害人盡皆知,吸煙無法戒除主要是因為它具有成癮性,包括生理上對尼古丁的依賴性、腦部中樞神經系統的被調節制約等,所以,對於有煙癮的民眾而言,戒菸除了要有一顆堅定的心與意志外,也要尋求外界幫助,像是醫院裡都有戒菸門診,可得到正確的諮詢以及戒菸藥物使用,有助於幫助戒斷菸癮。

八旬嬤罹糖尿病60年、3種癌症纏身 依然「硬朗」

八旬嬤罹糖尿病60年、3種癌症纏身 依然「硬朗」#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左右,罹患糖尿病,儼然成為台灣的國病,其中,若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將出現多種嚴重併發症,包括,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神經病變,再進一步分析我國洗腎患者,有超過半數,都是糖尿病患,顯見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才能避免陷入失明及洗腎的惡夢。罹糖尿病還有希望?阿嬤勇闖難關我得了糖尿病,還能活得久嗎?這是許多病友心理的疑惑,但只要安穩的控制血糖,其實你也可以像這名高齡八十五歲的阿嬤,身體一樣健朗。這名方阿嬤,二十五歲時生第四胎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就診後,她就開始施打胰島素,至今每天須注射四次,還須搭配兩種口服藥,才能防止血糖亂飆,掐指一算,阿嬤已經使用胰島素長達五十年,成為了台灣使用胰島素最久的病人。雖是個病人,但阿嬤從不因此而悲觀看待人生,在這段人生旅途中,不只有糖尿病在路上設伏兵,要她天天打胰島素,還有癌、肺癌、大腸癌,一一要給她「好看」,給她重擊,然而,經歷多種癌症,整個身體幾乎早已成了藥罐子,但阿嬤卻愈挫愈勇,身體日漸應兩,今日,還擔任了台日文化經濟協會副會長,成了許多病友,在絕望深谷之中,一條瑩瑩發光的細繩,拉他們重回希望人生。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就提醒,避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應注意男性腰圍不要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需低於100mg/dL。飲食採取輕食原則,講究低油、低鹽、低糖。至少一周運動5天,一次至少持續30分鐘。才能避免糖尿病纏身。

醫訊/癌症防治健康講座

醫訊/癌症防治健康講座#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國人健康一大隱憂,代謝症候群不僅會使人體重及腰圍增加,更會帶來許多潛在的危害,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症候群及腎病變等。有鑑於此,桃園長庚醫院特邀新陳代謝科洪士淵醫師主講「肥胖、代謝性疾病與癌症關係」,希望能藉由此講座增加民眾對癌症篩檢認識及正確觀念,且定期接受免費四癌症篩檢,才能幫助自己降低危害風險,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防治健康講座時間:10月7日(日)上午10:0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洽詢:桃園長庚癌症篩檢辦公室 徐小姐(03)3196200轉3355 

老農日曬六十年 鼻頭長斑塊竟是皮膚癌

老農日曬六十年 鼻頭長斑塊竟是皮膚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皮膚上若出現不明黑色斑塊,而且還會莫名變大,就得要多加小心!台中就有一名八十歲老農,從事農業工作長達六十年,且長時間接受赤焰焰的日頭曝曬,近日,老農鼻頭上開始出現不明斑塊,原本不以為意的他,斑塊卻日漸擴散,讓他自覺不太美觀,遂到醫院想藉由醫學美容雷射除斑,醫院醫師見狀當場覺得不太對勁,進一步切片檢查後,卻診為皮膚基底細胞癌,手術切除後,順利康復且未有轉移現象。身體出現不明斑塊 就要多加注意童綜合醫院醫學美容中心陳世宜醫師指出,皮膚癌大致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色素瘤三種,而以基底細胞癌最為常見並且轉移機率較小;主要發生原因是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如陽光日照暴露,其中臉部、頸部就占了約八成的發生率。不只是日曬,人工紫外線或將皮膚曬成古銅色的燈具,都有可能導致皮膚癌,務農,或討海人、野外工作者等都具有高風險性。除了紫外線因素外,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如瀝青、焦油) 與放射線者,也有有罹癌的危險。 陳世宜表示,皮膚癌初期因無明顯症狀,大部份以痣或色素斑等外觀出現,當皮膚原有的痣或斑突然變大或隆起、邊緣不對稱或不規則、顏色改變、表面產生潰瘍或久不癒合的傷口,就需要尋求專科醫師的意見。

科技主管罹鼻咽癌 日日跑步十公里獲痊癒

科技主管罹鼻咽癌 日日跑步十公里獲痊癒#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耳朵突然感覺悶悶的,且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是台中一名三十多歲的張先生,罹患鼻咽癌之初的前兆。三十多歲的張先生,原本為科技新貴,在多年的忙碌工作,終於如願以償,獲得升遷,擔任科技大廠生產線的主管要職,正當他事業如日中天,某日卻發現右耳時常悶悶的,不太舒服,直到去醫院檢查,才驚覺罹患了鼻咽癌第二期,且轉移周邊淋巴,人生頓時愁雲慘霧,身陷風雨囹圄。他日日夜夜隨時待命 竟罹鼻咽癌究其罹癌原因,無非是擔任主管後,二十四小時皆隨時待命,日日夜夜神經緊繃,不能鬆懈,所幸經過三十七次的放射線治療病情逐漸好轉,且在療程結束後,張先生才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遂開始跑步,從原先的一到兩公里,到現在日日十公里,果真病情控制得當,從治療之後,癌症從未復發。  光田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王銘志醫師指出,除積極配合醫師的診療計畫外,完成療程體力恢復後,患者可進行適度的運動,更有助於對抗癌症。根據研究,運動能使人體吸氧量及排汗量增多、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亦能使身體康復較快,提升免疫力。再者,運動還能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分泌,使人感到愉悅,改善患者的情緒,消除煩惱及壓力,對患者身心狀況有正面的影響,有助於抗癌。鼻咽癌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男性王銘志提醒,鼻咽癌雖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年男性,但是各年齡層不分性別皆有可能發生。鼻咽癌的發生因素有很多種,遺傳為其中之ㄧ,如果父母中有一人罹患,則子女罹癌機率就比一般人高6倍。更重要的是環境因素、常吃醃漬食物(鹹魚、鹹菜)、抽菸等都是致病的原因。不過,像張先生這樣不菸不酒、家無遺傳案例的年輕人也可能罹患鼻咽癌,因此民眾千萬別等閒視之。如果發現側頸部有逐漸增大的腫塊、流鼻血、耳塞、不明原因長期鼻塞等症狀時,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儘快到醫院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