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吃完東西後一直感覺「吃不飽」,進而狂吃其他餅乾、零食、含糖飲料,小心這樣的狀況不是真餓,而是「假性飢餓」。對此,營養師提醒,平常要養成定時吃飯的習慣,不要等到餓了才去吃飯,按時定量攝取、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才能對抗假性飢餓。
大家一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吃完東西後一直感覺「吃不飽」,進而狂吃其他餅乾、零食、含糖飲料,小心這樣的狀況不是真餓,而是「假性飢餓」。對此,營養師提醒,平常要養成定時吃飯的習慣,不要等到餓了才去吃飯,按時定量攝取、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才能對抗假性飢餓。
真的不想上班!結束清明連假,面對收心上班的日子,開始感到憂鬱、提不起勁嗎?其實,假期結束也需要透過適當的方式進行收心,進而紓緩壓力、重回規律生活,才能避免「收假症候群」的發生。對此,營養師也分享讓身體找回活力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幫助民眾找回好狀態。
兒童節將至,身為爸媽無不希望每個孩子都長得頭好壯壯,不過今年遇上史上最久缺蛋危機,兒童該從哪裡獲得蛋白質呢?營養師指出,蛋白質在嬰幼兒到青少年的成長發育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介紹蛋白質對於成長發育的重要功效,並建議每天3餐補足蛋白質的最佳吃法!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就要到了!兒童節不免俗會帶小孩出去玩、吃零食、喝飲料;但是也要小心喝太多飲料,會讓小孩容易感到躁動、分心,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對此,營養師也分享兒童飲料熱量排行,建議可以喝無糖茶、牛奶、優酪乳、豆漿、無糖無咖啡因飲品等,而父母親也要以身作則。
現代飲食環境常有三高問題:高醣、高油、高糖,還有求快的生活步調給身體施加壓力,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失調都會導致胃不好,有胃脹氣、胃食道逆流的人越來越多。上班族外食不方便自煮,能快速提供飽足感的又以澱粉類居多,譬如像麵類、麵包或糯米等。到底胃不好的人可以怎麼吃麵、麵包和粽子?以下營養師親自解答。
昨天吃完大餐,起床直接胖好幾公斤⋯那不是胖是「水腫」!當人體組織有過多水分,無法排出時,就會造成水腫,因此平常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很重要。營養師高敏敏於《要瘦,就健康瘦一輩子》一書中,分享瘦身的進食時間、熱量攝取,幫助讀者健康瘦身不復胖。以下為原書摘文:
根據國發會最新一次人口推估報告,台灣2025年老人占比將達20%,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輩照護一直是現代社會所要面對的責任與議題,當家中長輩的飲食習慣隨年紀改變,有的人越吃越鹹,有的人則是食慾不振;而老人營養問題通常會伴隨很多身體疾病,對此營養師建議,長輩更需要有良好的營養狀態與身體活動力。
加班提神你也常喝3合1咖啡嗎?雖然每包3合1咖啡裡約有60~120大卡熱量並不高,且攜帶沖泡都很方便,但裡面的成分通常含有奶精和反式脂肪,可能容易對健康及體重造成影響,因此營養師並不建議常喝。另建議可代替咖啡、有夜間提神功效的3個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