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洗腎透析治療 也有客製化

洗腎透析治療 也有客製化#洗腎

中央健康保險局自100年起共提出4億元預算,增辦「初期慢性腎臟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將慢性腎臟病的照護提前至第1至3a期的病患,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萬5千名stage1-3a的慢性腎臟病患受惠。另研究建議,民眾如為慢性疾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長期服用腎毒性藥物(lithium、calcineurin、NSAID)者、透析家族史或家族性腎臟病,應定期檢測尿液與血液,如果發現有腎絲球過濾速率異常(eGFR小於60 ml/min/1.73m2)或血尿或蛋白尿者,可就近至基層醫療體系就醫以早期控制病情惡化。      健保制度下的透析治療計畫,可依據病患特性提供透析治療選擇,將提升透析照護效益。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黃秋錦副院長主持的「國人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治療效果及其成本效果分析比較」研究,利用全國透析院所病患登錄系統,分析比較2000至2005年透析病患的資料發現,整體而言末期腎臟病患接受腹膜透析治療的生活品質優於血液透析,但實際上,70歲以下且合併有糖尿病患者,其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存活率卻較腹膜透析高;而70歲以上患者,不論有無糖尿病,選擇血液透析治療的病患,存活率亦皆優於腹膜透析。換句話說,透析治療選擇宜客製化,如果病患需要接受透析治療,70歲以下且非糖尿病患者可優先評估採用腹膜透析;若當年齡超過70歲或其原發疾病為糖尿病者,則宜優先評估採用血液透析的治療方式。為加強末期腎臟病患選用合適的透析治療方式,減少透析治療方式轉換,確保照護品質,建議在進入透析前,醫生應依病患個人體質特性與病患討論較適當的透析治療方式。另因腹膜透析病患的生活品質較好,故國民健康局協助中央健康保險局推動腹膜透析的選擇,發展「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提供即將進入透析的患者相關資訊,並期望患者能夠在知情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透析方式。藉由研究成果所獲得的實證資料及建立相關技術、模式,將可提升慢性腎臟病預防及照護成效,因此,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指出,衛生署將比照結核病10年減半計畫,由中央健康保險局邀請署內相關單位、腎臟病友團體及專家學者共同研擬「慢性腎臟病患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並訂定4項目標(1.降低洗腎發生率、2.提升腎臟移植率、3.提升腎臟病患5年存活率、4.提升腹膜透析之執行率)與推動策略,持續推動腎臟病防治。

七旬翁情緒高漲 血壓不定險洗腎

七旬翁情緒高漲 血壓不定險洗腎#洗腎

74歲的廟宇監事劉先生平時有參加公益活動的習慣,事事追求完美、個性嚴謹的他還很喜歡參加政治活動,但因自己罹患高血壓及糖尿病已經有20年病史,平時都以口服藥物、飲食及運動來控制血壓和血糖,但是卻時常因為個人情緒影響,導致控制血壓值升高。劉先生多年來情緒一直無法穩定,血壓值總是高高低低無法有效控制,甚至在3年前的一次慢性病常規檢查,進行抽血、及尿液檢驗,結果報告赫然發現,他的腎功能指數明顯下降,接近洗腎階段。好在劉先生及時正視他血壓及腎功能問題,全力配合醫護團隊的治療,重新調整生活作息、避免情緒上太大起伏,生活步調也放慢許多,還安定期參加社區活動,跳跳健康操、衛生保健志工等活動。3年下來,劉先生也漸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血壓值也平穩許多,見到親友有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更會耳提面命提醒大家:「一定要好好控制疾病,隨時注意血壓、血糖的變化」,不然就會像他自己一樣,差點要去洗腎。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有罹患高血壓的患者,不要因個人的情緒波動太大,導致血壓飆高,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腎臟疾病,因腎臟病初期大多沒有症狀,必須定期驗血、驗尿及量血壓,才能有效控制腎臟疾病發生。

國內健康紅燈!每年新增2千名洗腎者

國內健康紅燈!每年新增2千名洗腎者#洗腎

國內目前約有6萬人因慢性腎衰竭合併尿毒症而需長期洗腎,且每年新增多達2000位洗腎患者,影響國人的健康甚鉅。行政院署立台南醫院腎臟內科顏啟泰醫師表示,根據國衛院溫教授2008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台灣約有200萬個慢性腎臟病患者,但是其中只有3.5%的病人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及國民健康局和台灣腎臟醫學會大力推行慢性腎臟病的防治和照護,希望達到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顏啟泰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的防治首要重點在於:第一,守護腎臟,遵守三多(多纖維,多蔬菜,適量喝水)、三少(少鹽,少油,少糖)、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和偏方)、一沒有(沒有鮪魚肚),並且要好好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第二,罹患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像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家族有腎臟病史,65歲以上老人,藥物濫用和痛風患者)的人定期腎臟功能篩檢。第三,出現可能是腎臟病相關症狀時(像是小便起泡或帶血,手腳水腫,血壓變高,持續而找不到原因的容易疲倦、貧血或是夜尿次數變多或是背部肋骨下緣疼痛)也要考慮篩檢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就像慢性病在長期的治療和追蹤中,需要每個病人個別化去做考量,要有病人本身的努力及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疾病,加上家人一路走來的陪伴和支持。

洗腎者有C肝 接受腎移植易又尿毒症

洗腎者有C肝 接受腎移植易又尿毒症#洗腎

雲嘉地區C型肝炎及洗腎患者人數都高於平國平均值,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研究顯示,C肝洗腎病人易有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複合症候群,短期死亡率較未感染C肝的洗腎病患高。醫師建議,本身有C肝且洗腎的病患應該及早接受C肝治療,才能阻斷惡性循環,降低死亡率。雲嘉地區的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有較高罹患C型肝炎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如果以目前文獻資料來看,C肝感染後並不一定要馬上治療,但經過這次研究分析顯示,C型肝炎病毒感染為臺灣長期洗腎患者營養不良發炎反應複合症候群的獨立危險因子,若能早期治療,阻斷惡性循環,可以降低洗腎患者的短期死亡率。研究結果指出,一般洗腎病人通常在洗腎前只檢驗肝炎抗體,並未進一步檢驗病毒量,以確認C肝感染者是否需接受治療,錯失治療黃金時間。這些患者若未治療好C肝就接受腎臟移植,很容易在7年內就進入尿毒狀態要再次洗腎。尤其對於考慮接受換腎治療的年輕C肝腎友,接受干擾素治療一年後接受換腎的成功率可以大幅提高;對於不考慮換腎的腎友們來說,治療成功後可以改善腎性貧血的狀況,更能降低未來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率。

李妍瑾小便竟是粉紅色!「健康搜查隊」戰「腎」疾病

李妍瑾小便竟是粉紅色!「健康搜查隊」戰「腎」疾病#洗腎

根據最新研究,台灣約有11%的人有腎病,卻只有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疾病,等發現已是末期棘手狀態,只能走向洗腎一途!腎臟出毛病到底要怎麼辦?本周公視「健康搜查隊」邀請恩主公醫院腎臟科主任林建宇醫師、郭玉誠中醫師要為大家講解腎病,而有洗腎經驗的藝人薛志正與尿尿竟是「粉紅色」的李妍瑾也會談談自身經驗。林建宇醫師說,台灣洗腎人口全球第一,連續8年穩坐冠軍寶座,儼然成了洗腎王國,腎病更名列十大死因,腎可說是沉默的器官。根據國民健康局以5943位代表樣本完成的「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者(簡稱三高)罹患腎臟病的發生率及危險性均顯著增加,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顯示高血壓、糖尿病人,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引起腎臟病。藝人李妍瑾也曾經腎臟出問題,她表示,之前因為常出外景、然後又憋尿,就導致胱膀炎,發作之後藥又沒有好好吃,細菌並沒有完全被殺死,後來覺得自己好像不會不舒服了,就停藥了,有一次腹部很痛,就醫後醫生說「我的整個腎臟發炎」,當時小便不只是粉紅色,幾乎是排血尿。而藝人薛志正曾經因感冒併發肺炎,住進醫院還一度傳出病危,事後在肺部發現4顆假牙,移似是在插管時不慎掉入,甚至必須洗腎。「健康搜查隊」還找來一些案例,今年48歲的林順洲,因為小時候有一次因為泌尿道感染卻亂吃藥,而造成腎衰竭,還看密醫亂打針、吃藥,至今已經洗腎27年。另外24歲的阿德三餐都隨便吃,且愛喝奶茶與飲料,不喜歡喝水,有一天工作時突然覺得腰部一陣痠痛,還有噁心想吐的感覺,甚至痛到彎腰不起,就醫才知道得了腎結石。腎臟出問題可說相當棘手,本集「健康搜查隊」醫師要教您,如何觀察出腎病警訊?而日常生活中,憋尿、喝飲料、偏食等習慣,竟然也會造成腎病嗎?我們常常聽人家說洗腎,腎到底要怎麼洗?很多人有腎結石與膽結石,身體不同地方結石的石頭一樣嗎?另外腎虧就是指腎病嗎、還是指性功能障礙?本周「健康搜查隊」帶大家一窺腎臟奧秘,精彩內容請於11月27日晚間19:00準時收看。

吃綠藻補身卻換來洗腎 血液變綠色嚇壞醫師

吃綠藻補身卻換來洗腎 血液變綠色嚇壞醫師#洗腎

現代人在生活上講求快速、方便,連補充多種維生素、益生菌都只需要一顆膠囊就搞定,市面上的健康食品多樣化,不過根據網路媒體報導,最近台大醫院則有一個病例指出,一名B型肝炎帶原者的男子,經人介紹在國外購買一種宣稱可調整體質的綠藻,沒想到卻造成肝功能異常還併發急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時流出來的血液竟然呈深綠色,連醫師都嚇到。根據眾多健康食品網站宣稱,綠藻是從海中植物中所萃取,能夠代謝有毒物質、保護肝臟、幫助消化等功效,購買人數也不少,不過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許金川指出,有病在身的患者若要額外攝取營養補充品,最好先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許金川教授表示,這名病患為B型肝炎帶原者,吃了一陣子發現臉越來越黃,就醫時,甚至出現肝功能指數異常飆高,還併發急性腎衰竭需要洗腎,許金川教授說,患者在洗腎過程中,甚至流出深綠色血液,且檢驗報告指出,血中含有大量重金屬。根據彰化秀傳紀念醫院e問醫答中,營養科陳燕華營養師表示,目前坊間多種此類產品皆無通過健康食品認證,若真要攝取這類食品建議找知名廠牌較有保障,且陳燕華營養師指出,綠藻屬於高普林食物,對腎功能有異常的民眾,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營養師也建議民眾,若有疾病在身,不妨可攜帶平日所食用的健康食品至營養門診讓營養師幫您篩選與建議攝取量。不讓假「納豆」橫行 正港日本「納豆」來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22根本就沒有「保肝」秘方 保肝食品全是吃心酸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807維他命越補越致命 想要養生反而「傷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73

持續緩慢透析治療 提升腎臟病患照護品質

持續緩慢透析治療 提升腎臟病患照護品質#洗腎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加護病房腎臟醫護團隊引進持續緩慢透析治療機,院長王崇禮表示,持續緩慢透析治療機兼具傳統洗腎與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優點,讓急性腎損傷的重症患者可以不用二十四小時洗腎治療,在治療空檔做檢查、手術、會客的同時也不會因造成血壓不穩,大大提升重症病患的照護品質。黃道民醫師說,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作法是延長洗腎時間,以二十四小時連續性的排毒及排水來減少尿毒素及水份的堆積,這也是目前國內外重症患者需要透析的常見作法;不過因為二十四小時連續洗腎在臨床實務耗費極大的人力需求,技術門檻也相當高,且因頻繁的上下機,也造成治療的不連續,因此引進持續緩慢透析治療,希望帶給重症患者更好的照護品質。腎臟內科醫師陳世宜說,持續緩慢透析治療治療(SLED-f)在加護病房通常用於:1.生命徵象不穩定,且必要為接受過透析治療者;2.嚴重心臟衰竭合併肺水腫之病患;3.開心手術數日內併發急性腎衰竭之病患。這種新治療是兼具兩者之長:既不用二十四小時治療,病人可以在治療空檔做檢查、手術、會客;也不會因造成血壓不穩,大大的改善了病人的安全性、也成功降低感染率與其他併發症的發生。自五月份引進至今已治療將近100人次,並無嚴重併發症發生。

玩撲克牌也可以顧腎臟 醫院巧思讓腎臟病患更健康

玩撲克牌也可以顧腎臟 醫院巧思讓腎臟病患更健康#洗腎

許多洗腎病患往往以為只要定期洗腎就什麼都不用擔心了,而忽略平時飲食保健的重要性,因此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團隊發揮創意,為洗腎病友的飲食分類,將食物中所含的磷量化,製作成「高磷食物撲克牌」,撲克牌以紅、黃、綠燈標示食物含磷量的多寡,讓腎友病患更清楚的了解每份食物中含磷量有多少,輕鬆採買,也更安心吃,而慈濟醫護人員這分用心也獲得第八屆「國家新創獎」的肯定。腎臟內科主任方德昭表示,洗腎病患往往輕忽併發症,尤其是致死率高的「高血磷」。高血磷症會造成關節炎、肌肉及骨頭變形、轉移性軟體組織鈣化,以及身體代謝異常等重大疾病,慈院血液透析室護理長游純慧也說,為提醒病友避免攝取過量的磷,大家想出設計高磷撲克牌,將常見的食材分類,並測出食材中含磷的量,每張牌上標示的量就是1份,而病友每天能攝取的食物含磷量為8到10份。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科暨慢性腎臟病衛教中心也針對慢性腎臟病飲食做了一個整理,因為當腎臟功能退化時,無法將身體內的代謝廢物及過多水分、電解質(鈉、鉀、磷等)排出體外,導致許多殘留物質堆積在體內,而加速腎臟功能惡化及併發症產生,所以文章中也指出,腎病患者若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將會加速腎功能惡化,而在嚴格控制蛋白質的補充下,容易有熱量攝取不足的問題,所以需補充高熱量低蛋白質的食物如冬粉、粉圓、蓮藕粉等。另外對於鈉(鹽份)、磷及鉀都需要嚴格控制攝取量,調味醬、醃製食品、加工食品都屬於高鈉含量食品,應避免食用,而堅果類、碳酸飲量、乳製品、肉類都屬於高磷含量食物,需要嚴格控制攝取量,高鉀食物容易使腎友病患出現心律不整等現象,應適量食用,像是地瓜、馬鈴薯、運動飲料、精力湯等都含有大量鉀離子,最後彰化基督教醫院也提醒腎友病患,在飲食方面若有所疑問時,都需要詢問營養師,以養成正確的醫療觀念,使腎功能穩定發展不惡化。全球洗腎人數比率 台灣最高http://w3.uho.com.tw/focus.asp?sid=15&id=237洗腎者不能喝綠茶? 營養師:適量沒關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0美研究:一個禮拜洗腎三次不夠 國內醫師反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71

Menu